达尔文先生周游世界航行线路图
19世纪是一个发现的年代,世界上布满了未知待发现之地,不管是地理上,还是精神上。1845年富兰克林带领探险队驶向北极;1853年,戴维·利文斯敦开始横穿非洲;1847到1849年间胡克在攀登了喜马拉雅山脉,采集这里的高原植物。
但人们都常常忘记另一个伟大旅行家:达尔文,只记得他的另一重身份。
然而,不管怎么说,达尔文都可以和19世纪其他探险家比一比。178年前,22岁的达尔文正在剑桥读书,他没有正经学过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却在他的教授亨斯罗的推荐下,成了“贝格尔号”(HMS Beagle)的随船博物学家。这种环游世界,饱览胜景的机会,真是让如今诸多旅游爱好者羡慕掉大牙。
1831年12月27日,贝格尔号从英国西南部普里茅斯的德文港启航,1832年2月28日,它穿过赤道,抵达巴西圣萨尔瓦多城,然后沿大西洋海岸航行,经里约热内卢到阿根廷的布兰卡港;1834年6月,贝格尔号穿越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进入太平洋,花了约1年时间测量智利海岸;1835年,贝格尔号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最后,横渡太平洋,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1836年10月2日,回到英国法耳默斯港。这次环球航行,历时5年。
当军舰沿着海岸来回游弋时,达尔文常常能够在陆上逗留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了规模庞大的陆上旅行。比如当贝格尔号在南美洲东部沿岸停靠时,达尔文骑马横穿阿根廷辽阔无边的大草原,行程600英里。后来军舰在南美洲西海岸考察时,达尔文还独自一人横跨安第斯山脉。
结束航行三年后,达尔文出版了本名字无比长的旅行笔记:《贝格尔号皇家军舰在舰长费支罗伊率领之下的环球旅行期间里面所访问的各国的地质学和自然史的考察日记》。
这其实也可算最早的环球旅行“攻略”,并没有路线介绍、乘车方法或者旅店推介,但这个“自然科学家”详细描述了路途中遇到的每一个村庄、岛屿。作为一个动物爱好者,他尤其着迷记录各种动物,还在书中绘有鱼类、植物的手绘图,并且不辞辛苦地讨论珊瑚礁的科学问题。
更多则是他对美景的感叹:“在这个河谷里,有一条小小的河流,两侧植物茂盛,使人感到愉快。在利倍拉·格兰德,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城堡废墟和一个大教堂,感到非常惊奇。在小镇的港口没有被淤塞以前,它是岛上的主要城市,现在它的景象相当凄凉,但风景仍美妙如画。”同时,他也没忘记写旅行的不适之处,比如他晕船的时候,“只能在阵阵发作的恶心呕吐的间歇期间,勉强吃一点饼干和葡萄干。”
其后,有人按照这份攻略寻访当年之地。30多年前,格兰特夫妇带着儿女及其助手前往加拉帕格斯群岛,在那里考察达尔文莺鸟,一呆就20多年,看着将近20代达尔文莺鸟出生、成长、恋爱、死去。
2009年,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美国有一艘船将重走达尔文考察线路,这个旅程从斯坦福开始,到伦敦结束。斯坦福大学的比尔·拉达谟、大卫·阿伯内西和哈佛的珍妮特·布朗三位教授还将随行,为92名旅客提供专业“讲解”。
如果你没那么幸运,没成为92人之一,但仍希望能够来一场“重走进化论思想的诞生路”之旅,你还可以考虑买一本《一个博物学家的环游世界之旅》。这是意大利作家卢卡·诺维利所写,他于2005年10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化身”达尔文,带着顶尖科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摄影师和音乐狂们,从葡萄牙出发,回访达尔文所走过的地方——巴塔哥尼亚高原、火地岛、加拉帕格斯群岛……从他的记录中,可以看到虽然时光已经过去将近两百年,但那些地方仍然保有达尔文初次接触南美大陆的风景,只是有些曾经繁华的港口已然干凅,有的自然风景被高楼大厦取代。
在19世纪,达尔文所进行的那种考察是一种流行活动——19世纪是一个发现的时代,每个人都对地质、自然、地理、考古感兴趣,没有学历,亦可进行探险和发现,而现在,未被发现之地越来越少,而海洋似乎亦已不再神秘,如今环球旅行比当年容易得多,然而大洋上来来回回的越洋货轮却没有几艘还想带一个“博物学家”。
达尔文式的探险和游历,是旅行的最高境界,但似乎只存在于19世纪,如今除了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那样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人能够做到。不过我们可以考虑,从现在开始,像一个“自然科学家”那样旅行,读一点关于地质、植物和鸟类的书籍,在游历之时,也关心风景之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