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转载>

《诗经》中秦风独特风格的形成原因

来源:金玉米 编辑:月亮 时间:2017-11-17

 

     “秦”,国名,本指陇西秦亭秦谷(雍州,今陕西省一带)。据史书记载:皋陶之子伯翳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林牧之官,掌上下草木鸟兽,赐姓赢。传到他的末孙非子,为周孝王养马,“封为附庸,邑于秦谷。”即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处在中原偏西的地域。其后国都屡迁,至孝公定都咸阳,其地在今陕西咸阳市东。《诗经》中的国风部分将采来的诗歌按诸侯和地区分成十五个小类,故称“十五国风”。那么“秦风”正是秦这一地区的诗歌。

 

(一)

    《秦风》共十篇,分别是《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秦风在十五国风中的独树一帜主要表现为风格的悲凉与凝重。形成这一独特风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将一一论述。在此之前,按论述的需要,依据诗歌的内容归类如下:《小戎》、《蒹葭》、《晨风》同属婚恋诗;《车邻》、《驷驖》、《终南》、《黄鸟》、《无衣》我们姑且称之为正诗;将《渭阳》、《权舆》归为其它类。

    从《秦风》的内容上看,我们称之为“正诗”的诗歌占到了秦风总数的一半。这些诗歌的内容多与君王、战争、殡葬有关。《车邻》赞颂了秦仲的车马、礼乐、侍御之美盛。秦国本自非子开始被周封于秦谷为附庸国,但到了秦仲执政时期才逐渐强盛起来,秦国奴隶主阶级的达官显贵们便赞美其政治代表——秦仲。而《驷驖》、《终南》两首诗均为赞美秦襄公。《驷驖》是赞美秦襄公打猎的诗,集中地描述了车马之盛况: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上面已提到秦本为附庸,后来,幽王被犬戎所杀,平王东迁,襄公出兵护送他。平王始封襄公为诸侯,领有岐丰之地,始有田狩之事,国囿之乐。贵族士大夫们便大加赞美其国君。另《终南》一首为秦国官吏站在奴隶主阶级立场来颂美秦襄公: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黼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我们归之为婚恋诗的《小戎》一首中,女主人公在思念征人的同时并赞美了秦襄公武力之大盛: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駵是中,䯄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

    五首正诗中,与秦襄公有关的诗占到了多数,且见《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见歌秦曰美哉此之谓夏声。”服虔注云:“秦仲始有车马礼乐之好,侍御之臣,戎车四牡田狩之事。其孙襄公列为秦伯,故蒹葭苍苍之歌,终南之诗,追寻先人车邻、驷驖、小戎之歌,与诸夏同风,故曰夏声。”可见在秦襄公在位时,秦的国力强盛,秦襄公或当时的统治阶级也注重收录反映和歌颂秦之国力的诗歌,这是统治阶级的普遍心态,恐怕也是正诗占到《秦风》多数的原因之一。《黄鸟》的内容则是殉葬秦穆公。据历史记载,秦穆公死时,曾残无人道地选了一百七十七人活活地殉葬。其中有诗中哀悼的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虎。另一首《无衣》则与战争相关联,反映了古代人民以爱国精神参加正义的卫国战争: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中的正诗内容庄严、肃穆,这是由它的题材决定的。从古至今,但凡涉及到统治者、战争、死亡等题材的文学作品,无不弥漫着严肃、沉重的气氛,而《秦风》恰好符合这一特点。这固然与统治者采诗选取的角度有关,还与当时秦地社会状况及百姓生活有关。本来就可惜了千千万万首民间歌谣,在口头文学时期,由于还没有文宇加以记载,未能保存下来,又加上周王朝版图广大,交通也不方便,乐师们收集到的歌谣,不过九牛一毛,散佚者不知其多。况且,秦地所献之歌与执政者及乐师们所采之歌又按他们的标准裁汰许多,秦风便以今天的样貌呈现在我们面前。另又上古时期,自然条件恶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处于蒙昧状态,对未知的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对统治阶级虽也不满但又有敬畏之情,自然而然,口头传唱的诗歌选取的角度是仰视的,描述的内容是正面歌颂的,由此风格难免不带有庄重的色彩。秦国地处陕甘一带,经常受到外来侵犯,百姓也深受其害。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秦国与西戎等少数民族多次发生战争,多为抵御外族的侵略而兴师,是正义的卫国战争。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作为当时流行的口传诗歌恰恰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战争对秦地人民来说也许司空见惯,并且战争给秦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征夫、思妇及死亡等题材都在《秦风》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且进一步影响了秦风作品的风格。这就给为什么《秦风》中战争题材多,风格庄严深重提供了一条思考的途径。鉴于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秦风》诗歌本就“正诗”多,尤多以军队、战争题材的作品(当然其中也包括反对战争、反映战争残酷性及揭露统治者暴虐的诗歌),这是由社会历史状况决定的;又在秦地献诗和中央乐师采诗的过程中删去了从统治阶级角度出发,认为是“反面”,即不符合统治者思想道德要求的一部分诗歌,这是由采诗出发的角度决定的。

    占《秦风》小部分的婚恋诗含蓄中带着压抑,矜持庄重。同是女子思念久役于外的丈夫,《秦风·小戎》中的女主人公思夫之情被正面、正统地淡淡道出: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这个女子虽然怀思远征的丈夫,但又矜夸秦师的兵强马壮,军威大震。这是《秦风》婚恋特别引起注意的独特之处。其它国风中的婚恋诗,如《周南·汝坟》、《卫风·伯兮》、《郑风·子衿》等内容只涉及爱情和婚姻,情感单一,或思之切,或恨之深。而《秦风·小戎》中,思夫、夸夫与颂美国威,几种情感交织在这首歌中,交叉着矛盾,这是《国风》中唯一一首情感复杂,如此独特之歌。《秦风·晨风》是首弃妇诗,其中“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女歌者似乎对于丈夫的喜新厌旧没有意识到怎样强烈的恨,更多的是悲哀伤心和无可奈何的认命,内心仍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重修旧好。比之《卫风·氓》、《邶风·柏舟》、《邶风·终风》中女主人公毅然绝然的态度多了一些悲凉与凝重。失恋诗《秦风·蒹葭》也表达了求而不得及受到一种不便于说明的因素的阻隔而产生的失恋。《蒹葭》的重点在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且“伊人”是那么一个朦胧的身影,若有若无之间,化在了冷冰冰白茫茫的霜露水雾中间,抓也抓不住,这里没有爱情的甜蜜,只有失恋的苦涩。苦涩中还贮满了无可奈何的满心忧伤与无奈。仿佛有什么巨大的无法逾越的力量,横在那里,带给我们清冷的感觉。虽然上下求索,然而道路远隔,可望而不可及,顿觉意境飘逸。爱情是文学作品亘古不变的话题,但在《秦风》中,婚恋诗只充当了配角,作为“正诗”的陪衬,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秦地人民的生活,和“正诗”一同构成了“秦风”庄严沉重的独特风格。

 


 

(二)

    秦风的表现手法也是独特的。我们知道历来对《诗经》表现手法的研究大都着眼于“比”、“兴”,实际上“赋”是《诗经》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秦风》中的每首诗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可以这样说:“赋”是《秦风》占绝对优势的表现手法,这是秦风最为区别于其它国风的显著特点。最为典型的是《蒹葭》,全诗没有一处有“比”、“兴”,仅用描述就创造出了情景如画、意境飘逸的艺术效果。全诗三章,每章的开头两句描绘景物,逐章递进,用景物的变化来显示时间的推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的是秋天的早晨露寒霜重之景。“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描绘的是旭日初升,露霜渐融之状。“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已是阳光普照,露珠将收的时刻了。三章的景语,渲染出秋高气爽的早晨河边不同时间的三幅画图,也点明追求伊人的地点。全诗不用一个“思”字、“愁”字却可以体会到追求伊人而不得的惆怅和对伊人深深的思念。秦风中的正诗通篇多用赋。《驷驖》全诗描写了秦襄公打猎的全过程及车马狩猎之盛况,层次分明:“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交待了襄公狩猎的开始;“奉时辰牡,辰牡孔硕。公曰左之,舍拔则获”,描写了襄公狩猎的过程;“游于北园,四马既闲。輶车鸾镳,载猃歇骄”,描写了狩猎完毕后的情形。《小戎》全诗三章都用“赋”法,首章写战车,二章写战马,三章写兵器。列举不厌其烦,笔意铺张,描绘细致入微。其他如《车邻》、《小戎》、《终南》、《黄鸟》、《渭阳》、《权舆》等也通篇多用“赋”。

    风格的形成与表现手法是密不可分的。“赋”,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钟嵘说:“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不管如何对赋进行阐释,它当属于描述性语言是无疑的。描述性语言实际上不仅仅是描绘和叙述,它还包括议论、对话、反语、设问等表现手段。描述性语言由于不用想象作为中介来传达弦外之音,可以直接叙事状物、烘托气氛、描绘情景、刻画人物、抒发感情、论事说理,因而使“赋”法呈现出了变化无端,千姿百态的气象。也正因如此,“赋”比“比”、“兴”两种手法少了想象和抒情成分,显得“平实无华”,进而影响了秦风的风格,使其多了一份“刚劲”,少了一份“柔媚”。

 


 

(三)

    《秦风》的选词用语与其风格也有密切的关系。从《秦风》中的诗歌选取词的颜色来看,深和沉是其给人的整体印象。要想从选词用语的角度来论述其与《秦风》风格的直接关系,那么就得先说说颜色字。颜色字的基本作用是描述物体颜色。例如,《诗经》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用“赤”形容狐狸,用“墨”形容乌鸦,用“黄”形容落桑,用“白”形容云。这样来形容颜色,就像“花红叶绿”一般,是人们客观的、共同的直接观察和认辨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此外,颜色字除了替物体添上色彩,还有引申的用法和意义。又如“黄”表示字面意义外,另有表示生病或枯萎的意思,如“我马玄黄”就属此例。可以这样说,颜色字的运用及使用数量和频率,可以反映出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倾向,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个写照。

    以此来分析《秦风》的选词用词,就会发现《秦风》中出现的颜色字或与颜色相关的词语色调偏深。如《驷驖》一篇,驖,赤黑色的马;《小戎》中的駵,红身黑鬃的马;騧,黑嘴黄身马;骊,红身黑鬃的马;《终南》中的丹,赤色岩石;《黄鸟》中的黄,一方面与其表面意义相连,另一方面又与诗中涉及到的死亡话题相关,同时兼备了修辞的作用。唯一例外的《蒹葭》虽以淡色调为主,但却以水创造了一种阻隔的意象,诗中人受阻于一条难以逾越的河流,这并非是对来自自然界的阻隔的浩叹,分明是对人为阻力的伤感,“清冷”之感呼之欲出。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到,《秦风》中多方物名称词语的出现,而少抒情词语。这样就增加了诗歌的叙述性,而少了抒情性,尤以《驷驖》、《小戎》两篇为典型。由此可见,《秦风》的选词用语与其庄严沉重风格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秦风》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对殷商不同文化传统的传承使然,也是地域分野的必然结果。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秦风》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屹立”于十五国风之中,以其独特的面貌接受世人的“审阅”。《秦风》风格的悲凉与沉重是我们要用心去体会的,它是秦地历史的写照,是秦人智慧的结晶,更是秦人情感的凝结。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