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转载>

古典音乐题材的电影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9-08-11

1、闪亮的风采 Shine

20世纪50年代时,主人翁大卫·赫夫考生长在一个家教极严的犹太家庭,并但他患有轻微的神经紧张症。少年时代他就已显露钢琴家的才华,他的父亲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时时督促他勤学苦练。

大卫的琴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之后,接到赴美学习的邀请,但彼得不放他走。因为他那冷酷的父亲不肯放弃自己对儿子控制,大卫的音乐生命几乎因此而断送。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卫毅然独自离家,带着父亲“永远不许回家”的禁令离开澳大利亚远赴到伦敦音乐学院求学,实现了自己进修音乐的愿望。

在皇家音乐学院,他师从塞西尔教授,废寝忘食地准备在音乐会上演奏难度极高的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由于大卫的精神负担太重,他在演出结束时晕倒,被送进医院。后来,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励下,他终于走出病魔阴影再次成功地举办了音乐会……

2、莫扎特传Amadeus

影片以倒叙手法,既表现了莫扎特的坎坷生平,也表现了追逐名利但却才能平庸的宫廷乐队指挥萨利埃里与才华横溢、但不谙世事的莫扎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萨利埃里运用手中的权力,剥夺了莫扎特的演出机会,断绝了莫扎特的经济来源,使他陷于贫病交加的绝境。1791年,年仅三十五岁的莫扎特英年早逝,与无家可归的乞丐一同被葬在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公墓里。

《莫扎特》是一部既通俗又具有严肃主题思想的影片,它反映了艺术上的创新与模仿,生活中的天真与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与恶的冲突,揭示了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无知和缺乏鉴赏力扼杀天才这一可悲事实。

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著名影片可视为两名音乐家的传记,除了莫扎特,还有他的同行萨列瑞。影片透过萨列瑞的视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疯狂天才。萨列瑞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宫廷音乐家,莫扎特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出言不逊、举止粗俗的“狂人”,但上帝却把音乐的灵感赏赐给了莫扎特,使得萨列瑞妒火中烧。影片一改把古典音乐家当成“完人”或“圣人”来描绘的传统,颠覆了从莫扎特去世后由他太太开始的“贴金运动”,还原了莫扎特不完美的人生和完美的音乐之间的矛盾。

影片的外景地是导演的故乡布拉格,该城市是受到二战战火摧残最少的欧洲城市,也是莫扎特多部作品首演的地方。影片有着非常华丽的布景和服装,至于表演,两位男主角在拍戏期间发生了类似他们角色的勾心斗角,但最终扮演萨列瑞的演员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3、日出前让悲伤终结Tous les matins du monde

音乐家桑德.哥伦布善于演奏钢琴,在妻子死后拒绝王宫的邀请,和两个女儿生活在景色优美的树林中,苦心研究音乐.有一天早上,一位青年音乐爱好者马莱到树林中,历经艰辛后终于成为桑德.哥伦布的弟子,从他那里马莱学到了音乐的真谛.

总会有,那种触摸不到的伤感。仿佛空气里隔着水晶墙,你明明看见了,却触摸不到。你怎么喊,他(她)都听不见。触摸不到,那些逝去的人、逝去的温度。

科隆贝说,音乐是留一杯红酒给逝去的人.只要你用心去拉,他(她)就可以听见。

而你也可以看见,日出前他(她)的微笑,就在你身旁,让悲伤终结

4、柴柯夫斯基Tchaikovsky

 


    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十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他的音乐基调建立在民歌和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所以乐曲中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他惯于采用起伏的相对主题,利用音乐形象来表现生活中各种心理和感情状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贯穿着他全部的创作活动,他主张音乐的美,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基础上的,因此他的作品一向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而着称,又不乏深刻性,他的音乐是社会的真实写照。透过他的艺术珍品,人们不难发现他不仅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而且是一位擅长以音乐描绘心理活动的大师,探索着人生的奥秘。

5、春光奏鸣曲Impromptu

一八三六年春天,乔治桑是当时最有名且最多产的女作家,并以争取女权的辩才无碍著称。她刚与杜迪凡男爵离婚,独自扶养二个小孩。飘忽的行踪来往于巴黎市内的文学沙龙,乡间诺罕的别墅以及众多的情人之间。还有人谣传她与家庭老师梅里菲及诗人墨赛过从甚密。某日,乔治桑前往拜访音乐家李斯特及其情妇玛莉,巧遇萧邦,遂为其翩翩风度及曼妙的音乐所倾倒。本片以诙谐趣味的笔触来描述十九世记著名的文学家乔治和音乐家萧邦最脍炙人口的浪漫情史···

6、瓦格纳Wagner

(1983,Tony Palmer导演、电视迷你影集)说老实话,真的该叫做Song Without End的,应该是这部电影才对;因为它的长度一共有九个小时,李察·波顿在里面饰演作曲家,劳伦斯·奥立佛爵士也在其中演出。

7、钢琴赛The Competition

在第二十三届中西部年度钢琴赛上,来自芝加哥的选手保罗虽然表演得十分精彩,但却只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保罗是冲着冠军来比赛的,大家也都认为这个结果有失公平。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不服输的保罗准备参加一个级别更高的比赛--第十九届旧金山西尔曼钢琴赛。

保罗来旧金山并入围组委会选出的十二名选手进入半决赛。就在这时,保罗遇见了多年前就有过合作的富家姑娘海蒂。地位的悬殊使保罗不想与海蒂有更多的接触,但海蒂却从那时起就已经爱上了保罗,只是保罗似乎对她没什么感觉。因为年龄的限制,这是保罗最后一次参加钢琴赛的机会,所以保罗还是不想因接触海蒂而耽误了比赛。

经过激烈紧张的角逐,入围的十二名选手中只有包括保罗和海蒂等六人进入了决赛。当大家都在为最后的比赛加紧时间练习时,进入决赛的俄罗斯姑娘塔迪娅娜却被人绑架。为此,大赛组委会决定比赛延误一周。对其他选手来说这是个好事,但保罗却大发雷霆,他等比赛已经迫不及待了,所以他无法忍受比赛被推迟一周。伤心的保罗找到海蒂,向她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在一夜的缠绵后,保罗却从此变得开朗起来,两人也开始一块切磋技艺,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决赛开始了,在第一天参赛的三人中保罗以它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天,应该海蒂上场时,海蒂为了能让保罗获得第一名而想放弃这次比赛机会。在保罗的一番劝说后,海蒂参加比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保罗位居第二。梦想破灭的保罗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与海蒂大吵一架后愤然离开,在庆祝酒会上,海蒂很伤心,当她独自一人在舞池中央跳舞的时候,发现保罗已经来到了她的面前。

本片是一部由音乐来贯穿始终的电影。保罗的饰演者由曾获得过奥斯卡影帝的里查德-德里弗斯扮演。他曾因在1977主演《再见女郎》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后来他又主演过《第三类接触》、《大白鲨》等一系列经典影片。该片女主角艾米-厄弗英曾于1983年成功主演了《杨朵》而获金像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8、风中新娘Bride Of The Wind

影片牵涉到了多位著名艺术家,对于熟悉西方现代艺术史的观众来说,这都是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是奥地利籍波西米亚作曲家、指挥家,他作为以维也纳为中心的著名交响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享有很高的声誉。影片中涉及到他与阿尔玛的女儿的死,他为悼念女儿所作《大地之歌》,是他的代表作。

奥斯卡·柯柯式加(Oskar Kokoschka)是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他的文学才华使他能够从对自然和人物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挖掘中创作绘画。他在1913年遇见阿尔玛,并与她同居旅行。两年之后他为恋人创作了成为其代表作的《风中的新娘》,本片名字即来源于此。这张充满幻景与寓意的画以飘忽的造型、运动的线条和冷酷的蓝色调暗示了这段对他而言十分不幸的爱情,他在画中表现出一贯的激动不安的神经质情绪,这亦是恋情动荡不定的体现。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则是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包豪斯学派的开创人。

这些艺术家心目中的缪斯女神阿尔玛·申德勒(Alma Maria Schindller)出身名门,父亲是一位画家,母亲是名噪一时的演员。她很小就表现出在音乐上的天赋,并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16岁时,她已经吸引了无数艺术家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不仅仅因为她的美丽优雅,她的博学多才也令人刮目相看。20岁时她已经创作出一些相当有水平的乐曲,这些作品到后来才发表,其中显露出她独特的趣味和准确的技巧,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尽管阿尔玛令人惊讶地拥有如此众多的大艺术家为她疯狂,但她仍然是个被男权社会所压制了的不幸女人。她那开放率直个性与当时还带有浓重维多利亚色彩的保守社会格格不入,而音乐才华更是完全葬送在她身边那些骄傲男人的妒忌中。他们只把她当作为自己带来灵感的缪斯,却无法容忍她独立地施展才能,于是他们总是试图完全占有她来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于是阿尔玛通过不断变化的爱情来摆脱这种压抑,似乎想以感情和肉体的解放来释放被压制的激情和自由。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她可以算是女性主义者的先锋,但显然她没能走出男权社会的阴影,在人们心中她只是成为了拥有无数风流韵事的交际花。

9、幻想曲2000Fantasia 2000 

这是迪斯尼公司的一部经典动画片,高度的艺术性使它同时也是动画片史上的一次突破。《幻想曲》与以往的任何动画片都不同,没有鲜明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更象是一部音乐艺术片。全片以动画形式来图解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乐曲,画面优美动人,想象丰富,这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
故事情节的弱化并没有削弱它的艺术感染力,相反许多画面的出现与音乐的节奏十分和谐统一,体现出动画设计师与音乐指挥的匠心独运。音乐所体现的氛围在现实中往往无处寻觅,而动画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在幻想的世界里,动画与音乐共同营造了一个唯美的境域。

本片获两项奥斯卡特别奖。

幕后花絮:

梦幻王国之父沃尔特·迪斯尼靠卡通起家,觉得可以将卡通由通俗文化提升到艺术的层次,实行雅俗共赏。当年的迪斯尼占领外地土地的野心未如今日大,的确是个梦幻王国,沃尔特最大的野心仍专注于卡通发展上。他提议将古典音乐结合卡通,在当年可说是非常激进大胆,而沃尔特叔叔”最私人、最心爱的《幻想曲》便在1940 年诞生了。
虽然《幻想曲》一映当年反应好坏参半,但时至六十年后的今日,《幻想曲》已成为迪斯尼动画库中最有历史和纪念价值的资产。而且为庆祝千禧年的来临,迪斯尼便决定将沃尔特亲生的《幻想曲》修辑,再重新配乐,替这个亲生子洗干净衣裳,漂漂亮亮的迎接新世纪,同时亦加插新片段,证明与时代并进。不过,洗衣服的主意原来不及新衣好,《幻想曲》原本配合七段乐章的动画变成只剩一 段,改头换面的《幻想曲2000》仍源用沃尔特将动画与古典音乐 结合的思想,但破天荒以IMAX胶片制式制作,即以比传统35米厘大十倍的胶片制作,亦表现了动画科技进步。
《魔法师的学徒》其实是《幻想曲》的起源:在沃尔特计划之初,原只有米老鼠担大旗,奈何完成了的《魔》成本超支过高, 沃尔特把心一横,加码制作多七段短片,组合成为《幻想曲》。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