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悲剧协奏曲”——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
来源:金玉米 编辑:豪宅
时间:2019-11-21
莫扎特的“悲剧协奏曲”——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 K.466
莫扎特只写过两首小调的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20和c小调第24。对比起作者的其它钢协,这首第20形式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戏剧性之强是首屈一指的。它有莫扎特后期交响曲的规模与气势,甚至给人以“贝多芬先声”之感。
莫扎特29岁(1785年)创作此曲时,是其歌剧巨作《费加罗的婚礼》完成阶段,正值其创造力的巅峰时期。而他已有两年没有涉足交响曲的创作,因此有人说他把这部协奏曲当作交响曲来写了。
莫扎特少数的小调作品,都直接反映了其骨子里渗透着忧郁、阴暗心绪的精神世界。作品第一乐章一开始乐队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立刻营造起一片阴暗的氛围。第二主题则是伤感、忧郁的旋律。两个主题在乐章的发展中进行了多次具有戏剧性的对话。这一乐章深沉的特质与莫扎特一贯明朗的作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二乐章名为“浪漫曲”,这在十八世纪的协奏曲中并不多见。此乐章的抒情性在第一乐章紧张的戏剧性对比后显得尤为亲切感人。但中部又卷起了一阵惊慌不安的风暴。这样的对比紧张效果在莫扎特作品的慢乐章中是十分罕见的。
第三乐章回旋曲也与作者大部分协奏末乐章轻快欢愉的格调不同,一开始就把人带入到紧张不安的气氛中。随后依次出现了抒情的第二主题,热烈明快的第三主题,最后乐观的第四主题使乐曲在明亮快乐的情绪中终结。
安得拉斯·席夫1953年生于布达佩斯,自幼接受音乐及钢琴教育。他经常受邀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中演出,其小提琴家妻子YuukoShiokawa也在当地莫扎特音乐院。他对室内乐富有热情,1989年在萨尔兹堡附近的蒙德西创设自己的音乐节。他的唱片赢得许多知名大奖,其演奏以精致品味和透彻的结构著称,这种特性使他演奏的巴哈作品(以现代钢琴演奏)成为别树一格的盛事。他被认为是顾尔德之后,最具权威性的巴哈诠释者。
席夫借着他特有的音乐气质,可以把一系列的大套作品,从个别乐曲的细部到综观全套作品,一以贯之,一气呵成。当代很少有其它音乐家,能像席夫一样,对一套作品能有这样深入的钻研和理解。他那惊人的记忆力,让他能连续数晚演奏一系列大套作品,而且还能同时诠释数字作曲家的大套作品,例如,同时演出舒伯特奏鸣曲和巴哈的组曲、前奏曲、赋格和变奏曲等。席夫在学习和领悟方面的长才,使他在过去二十年录制出许多唱片。包括全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SndorVegh指挥SalzburgCamerataAcademica乐团)、舒伯特奏鸣曲和钢琴小品集,巴哈键盘作品、贝多芬协奏曲,以及贝多芬、舒曼、里格的奏鸣曲、幻想曲和变奏曲。之外还有海顿,这是艺术气质格外贴近席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