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桥
来源:金玉米 编辑:雪茄
时间:2013-04-18
因为水,所以有桥。扬州的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述着扬州城的历史与风貌。
五亭桥
五亭桥是扬州的代表性建筑。五亭桥座落在瘦西湖风景区内。瘦西湖,特色在瘦字。五亭桥则座落在瘦西湖的最窄处,宛如少女的腰带,系在瘦西湖的纤腰上。因为五亭桥,瘦西湖更见妩媚。远望五亭桥,黄瓦蓝天,红柱青砖,煞是好看,桥下若干桥洞,有大有小,显得甚是空灵。只只游船穿洞而过,每当中秋月圆之夜,每个桥洞中便印出一轮圆月。拾级而上,抬头就可看到桥上有一横匾,上有隶书三个大字"莲花桥",五亭桥又称莲花桥,从空中看,五亭桥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桥上亭亭相扣,亭的周围设有石凳,跨过石凳,便是桥栏了,桥栏也用石头筑就。站在桥栏前,一带风光尽收眼底。水面不阔,三五游船荡于其间,掀起点点波澜。微风拂过,两岸柳枝随风轻摆,划出道道水痕。看到这里,不禁心旷神怡。再向远眺,亭台水榭,花柳夹岸,两岸花柳全依水, 一路楼台直到山。
春波桥
大虹桥
这是一座石桥,因为建成时桥栏是红色的而得名。后来几经沧桑,桥栏已改做石栏,不再是红色,而红桥的名称则一直保留下来。不知道多少年来,红桥一直默默的立在这里,看朝代兴亡,看治乱得失。清初的王士禛便是在红桥上远眺,写了一首《浣溪沙》: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廓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隋炀帝开运河,下扬州,不过是为了看扬州的琼花。传说他没有看到琼花,而运河的开凿却给扬州带来兴盛。隋炀帝骄淫奢逸,隋代灭亡了。隋炀帝本人也葬在了雷塘。这座红桥,年代没有那么久远,但却见证了扬州清代的兴盛。康熙,从这里经过,乾隆,从这里经过,曹雪芹,从这里经过,吴敬梓,从这里经过…桥,本身就记载着历史。
小虹桥
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把扬州的秋夜写得清丽动人,也使二十四桥留名学界。二十四桥何指?是指城外吴家砖桥?是代指扬州?是说扬州城内有二十四座桥?我不知道,至今也没有定论。熙春台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着毛泽东手书的杜牧的那首诗。这座桥,高高拱起,桥洞仿佛是一粒珍珠嵌在水面。这座桥,依假山而建,桥的一端连在假山上,另一端则通向远处。
玉版桥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