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那些传统与时尚并存的老街区
山塘街——在市井民俗里轧闹猛
从山塘河的桥上两边望,是苏州最标志性的脸面:两边错综的临水老房,几溜悬挂的红灯笼,水粼粼的河面上驾着几顶石桥,桥下散落着两三只手摇木船。
提起山塘街,就有想要麻溜地去赶庙会的感觉。轧闹猛是到这条街区主要干的事儿,自唐代以来,这里就是最繁华的商业街,所以老苏州们讲,再商业也不过分。听着老会馆、古戏台里传来的琴乐声,看着两边高高飘起的酒旗、灯笼招牌和大批游客,就莫名地提气。逛山塘时,最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有钱的爷,放入当年“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盛景中,这样再去参观那栋苏州最古老的房子,看清朝地方商人们商谈要事的会馆就很有意境啦。
十全街——在摩登古典中荡马路
800多年的网师园,是这条街区的明珠。名人故居与历史印迹隐约在街区间,你若有心,必定找得到;你若无意,它们也踪影全无。
时间与自然是最为神奇的建筑师,当年簇新的粉墙黛瓦,在岁月的精心打磨与修饰下,收敛起刺眼,将这条最先改造的街区打造得内容层次极为丰富,外贸精品女装、工艺品、酒吧、美食咖啡店、碟片店穿插林立。
南林、南园等几家苏州资格最老的涉外园林酒店优雅地伫立其中,凭着姚冶诚、蒋纬国、林彪、陈云等酒店曾经的VIP,足以让它们保有那一点点傲慢。
老外爱古典,但也离不了商业,这条街区是他们的必游;本地人独爱这条街区的经典景观:本来刚够两部公交车双向通行的机动车道,春夏的季节里,被两边肆意生长的大树挤得几乎只够一部公交通行。虽然有点小麻烦,但当两边的大树自然合拢,像筛子一样过滤烈日,留下窗花剪影般的斑驳阳光时,一切都那么美好。
平江路——在浪漫文艺下吃咖啡
她很复杂:天微亮时平静,典型的江南水巷人家;日上三竿后喧闹,有腔有调的文青小资聚集地;主巷中游人如织,陶醉在河岸两边中西合璧的欢娱气氛中游逛;支巷里路人往来,只见住家买菜烧饭打麻将听评弹过生活。
平江路正当红。但更推荐街区里那些八爪鱼般纵横的支巷,可以隐约瞧见过去苏州人的生活状态。采访柯继承时,就问过他,过去苏州人的生活状态现在哪个地方更贴近些?老先生提了个平江路历史街区东部。街坊水道,夹杂着大户人家,特富的有如耦园,也一起过得安逸和谐。
葑门横街——在鸡毛蒜皮下过日子
逛过园林,听过评弹,走过街巷,闻过奇人异事,但那些都是苏州人的“罩衫”。想再深入点儿,还得看里子,去菜市场看苏州人鸡毛蒜皮、吃喝拉撒。
有意思的是,横街在莫邪路的入口处,常有老外举着相机,三三两两结伴在入口张望,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又望而却步。可不是,菜市最三教九流、包罗万象,可要闯荡异国他乡的菜市,惊险刺激,确实要点勇气。
水漉漉的石板路两边,是苏州人的餐桌,能进到嘴里的,这里都有,价格还特公道。街边好些店铺仍旧开在老房子里。清晨,让开人群,跨过店前列摊的菜筐,坐到后面店堂里的长条板凳上。阳光穿过葑门塘的河面,照进经久被炉灶熏得黑黑的后厨,大炉灶上升起缕缕白烟,早上的那碗头汤面就要出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