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江西>旅游景点>

千年古村--庆源

来源:金玉米 编辑:雪茄 时间:2011-02-23

庆源又名小桃源,简称小源,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段莘乡,建村于唐开元年间。这里峡谷深幽,宽如太行之盘谷,美如武陵之桃源。地处万山之巅,阻外而溢中,是始祖几经选择的避乱胜地。庆源村口“别有天”古亭内现仍留有古人绝句“空山隐卧好烟霞,水不通舟陆不车,一任中原戎马乱,桃源深处是吾家”。原亭大门口两侧有联为“车马绝喧阗忆前人三径怡情托迹不殊陶靖节、鸡犬声相闻惟此地四民安堵落花犹似武陵源”。横联为“桃源深处”。
       庆源村地貌极为奇特,狭长的山谷两侧,海拔千米以上的二条山脉对面相峙,“合掌观音”主峰抱合“明镜山”,而“天外来龙”主脉下,天生一座“玉屏岭”。“神龙西至挂屏岭,合掌观音坐镜台”大有隐仙卧龙的圣境和净土佛地之灵气。整个村貌犹似一条船,船身依屏对镜、船头船尾形成狭窄的隘口,是进出村庄的咽喉之地,也将整个村落严严实实地遮蔽起来。相传,当年太平军的一支部队,前锋进入庆源村头隘口,看到山闭涧断,疑为山谷尽头,于是折回梧村另寻新径。后人在此建一路亭,亭壁题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句古诗,面对地理形势,竟是如此贴切神合。
       进入庆源,一条小溪串村而下,溪中建有7处石碣,沿溪人家在漪涟中时隐时现,27座石桥木桥将二岸连为一体,溪磅由条石叠建形成二华里长的青石街面并间有10余处凉亭,二侧溪埠在上下桥底斜相对应。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蓝天、碧岭,体现出人与自然融合和谐的最佳境界。在村的中心有一株千年银杏,树高30余米似船形村貌的桅杆,本地称乔木里神树。原树畔建有乔木里狮子楼,供奉白果仙子,香火十分鼎盛。树冠枝繁叶茂,荫泽方园一里,每年结果累累,而雄本却远在崐二十里开外的裔村西安,奇妙的大自然造化之功,为这二株相隔万米的神木架起了空中鹊桥,风媒的传尘送粉使古老的白果注入生机,这位“身效菩堤树,心朝明镜台”道骨神韵的仙子也无法解脱世间尘缘而敞开情窦。庆源村的古木除白果神树外,还有二株罗汉松,其中一株在“大史第”围墙内,青石护拦为盆,卵石铺地为墩,主干几经雪压,百孔千疮,盘根错节,天生造型,不是盆景胜似盆景。上村的千年古柏,躯干满目斑剥却枝繁叶茂。皇上赠武将詹天表紫薇树,每年花期长达三个月,当花茂盛之年可预兆稻谷丰收,本地亦称“饭花树”。十余棵古老的丹桂,中秋前后香溢全村,而村中一株百年白牡丹至今花团锦簇。
       走出村庄随溪而下,有一座雄伟的古石拱桥,古藤缠绕桥身,一个高大的石堰将上水口光线完全遮蔽,瀑布飞溅而出,巧夺天工地形成一个巨大的石洞,瀑布跌落在光滑而陡峭的岩面上,形成的支流如网如织十分壮观。在此邻近的一处山腰有一个自然形成的龙洞,洞内宽敞如厅,面积有40多平方米,并且洞中有洞是寻幽探秘的好去处。小溪下游路畔,有二株神奇的古松,平地兀起,其中一株已遭雷击,主干焦黑,凝脂如血却残躯不倒,犹似中弹的勇士被同伴搀扶,情景惨烈悲壮。在松树下的溪心路畔,突如其来地冒出一簇簇石柱,人称小石林,鬼设神施,形态各异,犹如绽开的莲花,带露的佛手,破石的春笋和竖案的文笔。岸上卧生着一块“千部书”的巨石“遗世而独立”,截面断层如页,似一部谁也打不开的天书,令人流连忘返。据当地流传,这些大大小小的二十六根石柱,乃为朝笏,这里原要出二十六个京官。一开头就迸出一个超尘脱俗的詹天表,为明代大将军,身躯八尺,挥舞四十余斤的大刀水泼不入。卫戊京师,朝廷倚为屏障,发迹的坟地人称“上水鱼”。同村有人妒忌,请来先生破风水,栽下这两棵松树作的钓杆,把对岸鲤鱼钓起来,再做一个石桥穿透鱼鳃,称为“穿鱼桥”,此桥合垅之时,詹天表正在长江上押运砚台,江洋大盗见箱子沉重,疑是金银珠宝,顿起杀人越货之心。据传,当时詹天表家族为避风水被破,作出了应变之策,将上水鱼前方一个称为“鱼饵”的土石墩铲平。没有鱼饵鲤鱼就不会上钩,但为时已晚,除墩未尽,传来詹天表暴卒的噩耗。“上水鱼、穿鱼桥、钓鱼杆、鱼饵墩”如同四个历史老人一直在默默地拼凑着当年那不堪回首的片断。大大小小的朝笏石柱,至今仍在编织着那一堆本应发生却未曾发生的故事。
      庆源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少鸿儒名流、巨商富贾,明清期间最为鼎盛,如明代翰林大学士詹养纯、武将詹天表,清进士詹轸光,其他如抚台、知府、知县等有数十人之多,均有谱可究。村中至今还保存着“大史第”、“大夫第”、“资政第”等达显贵人的旧居,昔日官邸、寻常巷陌,虽几易其主,但古韵犹在。在庆源众多的古建筑中,以村末的双层石拱桥最具特色,桥上建有二层楼,高十六米,廊桥四门进出,墙窗砌日月之形,原正门二侧有联“描来新月半弓,封成石磴,添得闲云一片,锁住花村”。桥墙上有“半空浮壁,翠映银屏,空谷传声,祥云出岫”等匾题并有普陀寺高僧云游此地时题诗“翠园深处淡烟笼,古木森森一径通,流水小桥花细落,行人笑指武陵中”。廊桥古朴而独特的造型,堪称江南一绝,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
      庆源在民国时期曾出现过两位巨商驰名中外,其中詹福熙在上海垄断国内照相器材市场,巨商詹励吾在中缅公路开凿之际,垄断生活物资和建材物资的供应,其在庆源的建筑有“福绥堂”、“敬慎堂”,外表中西合壁,内仿南京总统府结构,并以精湛的手艺在正门墙壁上砖雕成108个形态各异的寿字,称为“百寿门”,在深山峡谷之中,竟有如此惊世之作,使庆源村不仅具有徽派古建的魅力,又不失近代都市广厦的气魄。
       庆源古文化最突出的是傩舞戏,追溯历史渊远流长。历史上庆源以詹氏为主姓,巨商、官宦者居多,而十大杂姓为“小姓”,多以佃农、雇工为生。有一年,“小姓”人家无意中葬了一桩风水宝地,看地先生讲日后要出一斗粟米的官。詹姓人家想出了一个对策,在村中搭戏台筑庙坛,花钱请“小姓”人家夜夜做戏,这样每天晚上登台的大官小官不计其数,三年五载就可将风水宝崐地发尽,“佳人才子曲中来,将相帝王发戏台”。神奇的传说演绎为浓郁的乡土文化风情。千百年来,庆源有“狮班”、“鬼班”两大戏班统称木莲戏。面具多为木雕,也有铜铸。民间流传“石佛人家挖木勺,庆源人家戴面壳”,说明庆源傩舞戏在婺源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一九五八年有人在庆源庙坛地下挖出了一个当年演傩舞时戴的铜面具,上有康熙年间字样。这一历史的化石,再现沉淀了的昔日辉煌古文化。相传,庆源的傩舞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八在祠堂演出,传说可消灾避邪。正月十八以后戏班巡回在全县各地演出,俗称“庆源十三戏”,演出时远近村民扶老携幼争相观看,盛况空前。五三年,庆源傩舞戏曾获省文化厅颁奖,六十年代初,代表江西省古剧种赴北京汇报演出。载誉归来后成立“嘉禾班”和“桃源剧社”二个剧团。1981年《中国史研究》第一期对庆源蕴藏极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了大篇幅的详细报导,更使这一偏僻山村名声鹊起。
      庆源村山高气清,土肥雾重,空气清新不染纤尘,泉水清澈赋含灵气。“山地种茶、水田种稻、家庭养猪、房前种果、流水养鱼”这种封闭式的家庭原始劳作模式一直沿续至今,产品赋含生态与传统特色优势。在众多的野生资源采集产品中以高山毛蕨最为著名,一直走俏港澳市场,珊厚茶叶味香汁浓,历史至今脍炙人口。冷水塘鱼、深山石鲫闻名遐迩。在庆源村内,山边水畔栽满连片的各种花果,其中有桃梨等水果两千余棵,每当菜花、梨花和桃花盛开之际,庆源人家笼罩在一派“金山、银海、胭脂云”的景象之中,田园牧歌式的农耕文化,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特殊的生态环境小气候使这里物候较县城推迟半个多月。大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感叹,休验到这处世外小桃源的真正内涵。


段莘水库:高山平湖
      段莘乡高山平湖风景区以全县最大的人工湖泊--段莘水库为中心,辐射景区内全县最高的晓庄水库和全县闻名的高山特困村--阆山,生态示范与文明新村--青山村等十几个大小小的各具特色的村庄,包括段莘、金坑、晓庄、西安和裔村、西垣、官坑、阆山等八个村委会,共2000余户,近万人口。面积近100平方公里。
      景区北面是全县北部最高的海拨高度达1468.5米的五龙山,整个高山平湖景区均在其怀抱之中,其山涧之水据考证系婺源星江河水之源头。五龙山之巅地势较为平坦,由于山高风大,不适应乔木生长,遍地都是青草丛和小灌木,四季极为分明:春季山花烂熳,夏季绿草茵茵,秋季野果飘香,冬季白雪皑皑。只因路途较远,至今尚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
      景区的东北坡上的山坳里还有九十年代新建的素有“天池”之称的晓庄水库,其拦河大坝设计巧妙,气势恢宏。其水凿山引泉,灌入段莘水库,使得隔山两湖,息息相通。
      景区中部的段莘水库碧波万顷,鸳鸯嬉戏,四面青山倒映于绿水之中,水天一色,美不胜收。
      景区东部的一高一低、一贫一富的两个山村各具特色:1970年因建设段莘水库而移民新建的青山村,在一班老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因三十多年如一日全村各户无私赡养一位五保户而闻名全乡被最早评为“文明村”;又因全村百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各项事业逢勃发展而被定为全乡生态观光、示范村,因地处段莘水库大坝之侧的高山腰,每每被湖中升起的白雾笼罩,恰如“天上人间”。地处全乡东部最高、最险,海拨达900余米的高山之巅的阆山村,虽然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但尤如中国的西藏--特产丰富,景色优美,民俗特殊。阆山的朝天辣椒因个小、色艳、味辣而堪称一绝,阆山顶上的高山风光、清晨迷雾、枫林秋景早已名闻暇迩,阆山的女人因勤劳、善良、贤惠而名声在外。


江岭风光无限好
提示自然风光,非旅游局挂牌景点)
     江岭南临晓起,东接溪头,地处婺源县最东北。
  江岭风光无限好,拾堤田而上,岚气升腾,重峦叠翠,溪水碧澄,粉墙黛瓦时隐时现,青苗绿茶连绵成片,田舍风光,平和恬淡,好一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可是旅游摄影人士绝佳去处。
     江岭的春色非常“养眼”,江岭是春天婺源的绝美之处。事实上,很多“摄驴”都是冲着江岭的油菜花去的。一望无际的油菜花田不知谋杀了摄影师多少胶卷,更有白墙黑瓦的古宅点缀其间。
  提示: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途径江岭的车很少,经过江岭往回走的车大约在下午2:00多后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游江岭可以走一走山上的一个小村庄,然后沿着公路往下走,如有时间还可以走一走山下梯田中的一个村庄,记住不要站在路边等车,到附近的镇子坐车,那里的车比较多,当然如果途中有车经过,挥手拦车就是了。


伟人故里--江湾
     江湾,伟人故里千年古村、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湾始建于隋末唐初,最初有滕、叶、鲍、戴等姓人家在江湾河湾处聚居,始称“云湾”。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第八世祖江敌始迁江湾,子孙逐渐繁衍成巨族,后改称江湾。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交通要塞,为婺源东大门。
    这里山水环绕,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文凡鼎盛。绿茶、雪梨久负盛名。还孕育出了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一大批学士名流,村人着述多达88种,任七品以上仕宦者有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村中至今还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还有东和门、水坝井等公共建筑物,极具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千年古村落--汪口
      汪口位于婺源县东江湾镇压的西部,离县城紫阳镇23公里。向西至瓷都景德镇84公里。往南至国家风景名胜区三清山58公里。向东到皖黄山101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历史上被儿为“千烟之地”的汪口,如今仍有500来户,1700多人口,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住房,仍保留明清时代的特色和风格。汪口,三面临水,四周群山环抱,因村前两河交汇,碧水汪汪,故名“汪口”。
     古村廓处于丘陵地带,村周青山环抱、绿水依流。有诗云:“鸟语鸡鸣传境外,水光山色入阁中”,景色十分宜人。汪口自宋清代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其中:有进士5人,举人2人,大夫7人,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员36人,学士10人,著作33卷。故有“书乡”之称。
      汪口古为徽州府城陆路经婺源至江西饶州的必经之地,又系婺源县城连通东北乡水路,货运到乐平、鄱阳、九江等处之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景象繁华。虽经千载沧桑,但留下的历史遗迹诸多。
     这里有:被誉为“艺术宝库”的省保文物单位“俞氏宗祠”;属徽派建筑的“千年古街”;古朴典雅的“一经堂”、“懋德堂”、“大夫第”和“养书屋”等民居;沿河十景点的龙船潭“水上竹筏漂流”;还有由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设计的“平渡堰”曲尺碣遗址……。汪口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具特色,丰富多彩,吸引不少的中外游客。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江西婺源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徽商古村落--思溪、延村
思溪
     思溪距延村1华里。该村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村落背山面水,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如诗如画,意境神美。村口明代“通济桥”和“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村中清代商家住宅“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孝友兼隆厅”等。
     “三雕”(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清代“银库”屋,当世现已少见;“敬序堂”花厅,一派古色古香,为品茶对弈、吟诗作画理想之地;俞氏客馆格扇门上,阳刻96个不同字体的“寿”字组成的“百寿图”,堪称“木雕精品”。
      1987年,福建电视台曾选择这里拍摄电视连续剧《聊斋》。思溪景点,农家旅馆可接待100人住宿。思溪的古韵遗芳,等待着八方宾朋的采撷!
延村
      延村位于县城北偏西18公里处的思口镇延村原名“延川”,明初金姓自本县沱川迁入后改今名。   
  历史上以商贾闻名的延村,现有房屋多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最兴旺时全村有四座祠堂,一百余栋大宅,村人如遇雨雪天气,由村头走到村尾,可穿堂入室而衣裳不湿,足见“群屋一体”的规模。
      现仅剩古民居56栋。民居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宅栩栩如生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徜徉其间,令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宋代廊桥--彩虹桥
      彩虹桥被各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建于南宋,已有八百年。全长一百四十米,由六亭,五廊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一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因此,也叫廊亭桥。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形成错落有致。
      彩虹桥最大的特点:设计非常科学,其一、桥墩像半个船形,前面丰锐,后面平整,流线形,起到分解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正是由于科学的设计,古桥能保存到今天,历史上曾记载,最大水位接近桥面,当时洪水汹涌,假如墩头是平面的,桥早已被洪水冲毁。(理解这一块,要把桥放到历史年代中去看,当时所能借鉴造桥的依据少。跨度大,难建石拱桥。)其二、桥墩之间距离不等。墩距的最大跨度为十二米八,最小的为九米八,相差三米。这种设计,是根据汛期洪水的走向确定的。主流量经过的地方墩距较大,有利于行洪,桥墩受到的冲击也小;水流平缓的地方,墩距较小,受到洪水的冲击力相对小些。其三、条石之间砌法讲究。桥墩是用长短大小不一的条石相钳在一起,缝隙小,结合的非常牢固。这是因为桥墩内部是用砂石填充的,一但条石出现缝隙,长年被洪水冲击,很容易拉大口子,砂石被淘空,桥墩就会倒塌。要修复一个桥墩难度大,桥墩的最大水深有四至五米,在当时落后的生产条件下,要清到岩基,将上百斤或成吨的石块砌好,难度很大,就光排水一项,要用十多台农用水车,昼夜不停抽水,方能清到岩石砌条石。因此,当初的建造者,想把桥墩做好后,永远不再重修,做到一劳永逸。桥墩是整座古桥的最精美部分。
      桥面的木质部分,是从桥的延续性,长远性来设计思考的。从经济、结实、耐用、便于维修的角度去做。粗看:结构简单,做工粗糙,榫头之间的缝隙大,长廊都不在一条直线上。说明对木匠的要求水平不高,是普通木匠所建。这样做,其优点在于桥坏了,用最低的价钱,随时能找到维修的木匠。象婺源有钱人的房子、祠堂,当年建造时十分气派,现在就是有财力,找到维修的能工巧匠都 是一件难事,只能随着历史而消逝。但桥不能这样,世代的子孙要行走。因此桥的建造者苦心积虑,使这座桥完整地留存到今天。尽管是普通木匠所建,但体现的艺 术风格是:古朴、厚重、历史的存积感很强。
     整座桥,为了便于维修,化整为零,每个亭、廊都是独立的,这样做不会因为一处坏而影响到整座桥。彩虹桥榫头之间的牢固不用铁钉,全部用木钉。使用木钉,成本低,便于加工。铁钉用在建桥上,容易生锈,与木头结合在一起,人在桥上行走,桥体会发生振动,铁钉会把木头磨损,桥就容易松动。用木钉牢固,木头是同一属性,在振动中,伸缩相同,几十年过去了,榫头之间依然紧密牢固。桥梁是用百年以上的四根老松树加工而成,上面铺上木板供人行走。桥面的木质部分,一般只能保存上百年,所以,彩虹桥历代都维修过。解放后,最近的一次维修是八五年。
      彩虹桥是由谁所建,为什么取名彩虹桥?婺源自古以来就有做善事的习俗,修桥、铺路、建亭子等。最早,桥上游四十米的地方,建有一座独立木桥,一年当中好几次被洪水冲毁,给过往的行人、劳作的村里人带来很大的不便。清华村一位出家的和尚胡济祥与一位能人胡永班,很想为清华人建一座永久性的桥。首先,遇到的是资金难题,胡济祥就是负责筹款的,他云游四海,用三年多的时间化缘,筹集到一笔巨款。然后由水利、桥梁工程专家胡永班负责设计、建造、施工,历时四年多完成。在建造的过程中,清华村里的许多文人墨客,绅士都想给桥取个内涵丰富的名字。婺源人自古不喜欢简单地用地名命名桥名,几乎所有的古桥都有一层美好的寓意。彩虹桥也不例外,许多人都给她取了不同的名字,无一被村里人认可。桥名是在将要竣工,封盖最后几片瓦,傍晚时分,西边的山背上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夕阳透过云层,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当时胡济祥、胡永班见到此景,认为这是吉兆,立即叫村里人燃放爆竹庆贺,彩虹是清华人心目中吉祥、美丽的象征,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桥名取彩虹桥最为恰当,一直叫到今天。后人为了纪念二位先人,在中间亭子设立了神龛,以示永世不忘。右边为募化僧人胡济祥神位,左边为创始理首胡永班神位,中间是禹王神位。为什么这里立禹王的牌位呢?当地人认为禹王是镇水的神仙,也是胡氏的始祖,有他在,可以镇住洪水,保护古桥。


大鄣山-卧龙谷
       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都”,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 。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90.7%,山峰标高800—1600米,主峰擂鼓尖海拔1629.8米,巍峨雄伟,俯瞰平川,是县内最高的山峰。现已开放的鄣山大峡谷——卧龙谷,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是一处刚被发现的人间仙境 ,超尘净地......

第一洞天--灵岩洞
       灵岩洞森林公园是1993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森林公园”,又是1995年经省政府批建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内分“灵岩洞群”、“石城古树群”、“石林奇观”三个景区。
      灵岩洞群由卿云、莲华、涵虚、凌虚、琼芝、萃灵等36个溶洞组成。《方舆胜览》有记。洞体大者雄浑奇伟,小者玲珑秀丽。洞内泉流澄清皎洁,水石相映成趣,石笋、石花、石柱、石幔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蓬来仙阁、金阙瑶池、云谷游龙、天池荷香、龙门泻玉等景观数百处。更为称绝的是洞群间保留有“岳飞游此”、吴徽朱熹“、唐代大中十一年兼御史中丞卢潘和明代戴铣的摩崖石刻等唐代以来的游人题墨2000多处。
      石林奇景蔚为壮观。千亩石林从小盆地中拔地而起,有的伟岸独立、有的相抱偎倚、有的堆叠成群……。南宋绍兴元年,岳飞领兵征讨李成经此过浮梁时,曾立于山岭上俯眺晨雾中的石林,观后连声叫绝,并生情用长矛在高壁刻下,“观止“二个大字。


石城-古坦乡石城村  

婺源县西北古坦乡石城村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危耸的城“墙”内外古木荟萃,奇树成群。其主要树种为枫树,有百余棵,树高均在35米以上,枫树林中还有山樱花、楠木、红豆杉、三尖杉、杭州榆、糙叶树、青栲、槐树等混杂其间。尤以十七棵玉兰树最为醒目,其中最大的胸径1.5米,高15米以上,树冠半径10米左右。每当花季,玉兰树先花后叶,花白如玉,甚是美丽。      
     这一品种繁多、保存完好的天然古树群构成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原始森林公园。
提示:这里是摄影爱好者求末冬初拍摄红叶的好地方!

甲路严田水口古樟园
        在鸳鸯湖与彩虹桥之间,宽阔的柏油公路宛延伸展,沿途阡陌相联,绿山相接,村烟袅袅,鸡犬相闻。车过甲路乡政府,转眼就在一棵浓荫覆盖的硕大樟树下,展现出一派绮丽的田园风光,这就是严田古樟民俗园。
      据《宗谱》载:严田于北宋乾德甲子年(964)建村。建村者李德鸾取“占得从田之鉴,以严治家”之意取村名严田。严田村是李知己的故里,李是南宋贞元甲戌年(1154)进士,官至大理寺丞,摄理右侍郎。
      严田古樟民俗园占地40余亩,远望田园村舍,山环水绕,老树古藤、亭台楼榭、天光云影;近看大樟树、小溪流、古石桥、老油榨、豆腐坊、深古井、长寿泉、水车礁、圆钓池、方石桌、盆景园、杂货铺、品茗亭、鱼塘人家屋、甲路纸伞坊、民俗博物馆……曲径通幽处,移步即景,交相辉映,突显出浓厚的乡村气息。

主 要 看 点:
1:古  樟
     在景区中心石拱桥头,生长着10多棵藤蔓缠绕的古树,枝叶舒展,欣欣向荣。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史,也是文明古国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其中一棵古樟树有1500余年高龄,胸径4.3米,比虹关古樟还多出80多厘米,18个学生并排*树干站立,只能围住其一半,是名符其实的天下第一樟。古樟的根蘖特别强盛,同一树干上生长出不同朝代的6个大枝桠,幅冠达3亩,越河过界,铺天盖地,与点缀于民俗园的诸多古朴苍劲、数代同荣的老树相映成趣,烘托出徽州社会多代同堂、和睦相处的善缘形态,与徽州宗族社会的人文景观交互衬托,更显民俗园古朴清幽。

树德桥
      据说南宋初年,高宗(赵构)被进犯中原的金兵追赶到严田,情急之中,他爬上这株枝叶繁茂的樟树,躲过了一劫,使宋朝历史又延续了150多年。看来,严田古樟是有灵气,孕育了德性。终于有一天,从南京差来一封六百里加急官函,外加一包官银。李氏族长拆封一看,大意是令该村在大樟树旁建一座石拱桥,还特别注明此桥必名“树德桥”。村人想到:这该是坐上了金銮殿的高宗皇帝想起了这棵救命树啦!于是,此处就有了“拱桥揽胜景,清流映绿樟”的绝妙佳境。
      如今,清澈见底的溪水潺潺而流,不舍昼夜。想来。当时的流水只映照过九百年前的那场惊险,然而,岁岁繁茂的巨樟却记下了岁月流转的年轮。

鱼塘人家
       人都说,民俗园中的鱼塘人家,最是一处适合调适态的地方。此话一点也不假。园内六幢小别墅,都有别致的堂名:聚春堂、百福堂、毓秀堂、芳堂、兆庆堂、鸳鸯堂。且都有独立的鱼塘、庭院、厅堂、居室。
       池中红鲤双双嬉水,水面浮萍点点嫩绿;院中露台花儿正艳,堂前座钟叮铛鸣唱。石桌鼓座正待您呼朋唤友,紫竹如纤纤淑女正候您的光临,正是;桃花源里一壶酒,喜逢仙境共酩酊。
        堂前的八仙桌、太师椅、长条凳、东瓶西镜,无不显示徽派大户人家的气派,还有博古架、烙木画,更有星级水平的房间设施,让您尽显徽派老大的高贵与小家碧玉的温柔。

经义堂:百柱宗祠  
     古坦乡黄村黄氏宗祠经义堂,又名百柱宗祠,建于清康熙年间。祠堂为砖木结构,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组成,面积1200平方米。前进为九脊顶,五凤楼式门楼。正堂中央悬挂有清朝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所题“经义堂”匾额,遒劲有力。大梁上木雕精美,有“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四个石础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
  该祠作为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范本,其照片曾于1982年到法国巴黎展出,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墨名村:虹关
      
徽墨名村-虹关古村建于南宋,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有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被誉为“江南第一樟”。
       婺源县城北去50公里的浙源乡虹关村是明清时代享誉全国的“徽墨”产地,至今许多著名墨师的宅第保存完好。就在这个千年古村的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树龄已有1000余年,胸径3.4米,高约26.1米,冠幅3亩许,被誉为“江南第一樟”的虹关古樟。关于古樟的年龄,众说不一,一般认为当在千年左右,而古樟旁的古驿亭有一副字迹斑驳的楹联:“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 古樟树底,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古驿道蜿蜒远去。


明代官邸群--理坑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气候
    婺源属于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7℃,1月平均气温4.5℃,7月平均气温28.0℃,年降水量1821毫米,主要集中在2—9月,其中5、6月是降水量最为集中的时段。婺源气候温暖,一年四季均可前往旅行。相比之下,春、夏季为最好的旅行季节,尤其是初春,此时树木方吐新芽,绿色鲜嫩,令人赏心悦目,苛逢上一场春雨,雨中的婺源又会倍添几番妩媚。夏季可观山花烂漫,秋季可观红叶。

外部交通
    从南昌方向——可乘长途汽车直达婺源.每天7:20、16:20各有一班车(依维柯),票价60元。
    从北京方向——可乘火车或飞机先到景德镇,再从景德镇转往婺源。火车可乘 9:03北京发车的K45次,次日晨8:25到景德镇;也可乘 20:30发车的T107、18:00发车的T167或12:15发车    的1453次车先到九江,到达时间分别为次晨8:44、6:l 3、 5:34,再转乘大巴去景德镇.
    杭州方向——可先乘火车到浙江衢州,再从衢州转乘汽车赴婺源。上海可乘   22:28发车的5085次,次晨6:27到衢州;杭州可乘早7:40 发车的5089次,13:59到衢州。
    从广州方向——可先乘四12:50从广州东发车的2094/1次,次晨6:2l到上饶,再从上饶转乘汽车赴婺源。

内部交通:下晓起:水绕村庄风景,从县城镇乘前往段辛,溪头方向的汽车。就可到达老树环抱的下晓起村,两条溪流在此汇合。
旅游路线提示:
  北线:紫阳镇-思溪延村--彩虹桥-沱川(理坑明清古建筑群)-浙源(龙天塔)-虹关村(千年古树)-大鄣山--灵岩洞。
  东线:庆源-高山平湖-江岭风光-晓起-江湾-俞氏祠堂-李坑-月亮湾-紫阳镇。

饮食:
    婺源有山珍,香菇、木耳、竹笋之类,甚至蛇,野兎子,野鸡,野猪肉,鸟之类,也不难见。最常见,最实惠的还是淡水鱼,主要名菜有:
  [清蒸甲鱼],婺源人最高档的是甲鱼了,只放两片姜,一点盐,味道绝对一流,一只一斤左右大的,大概一百。婺源人最好的菜都是清蒸的,在县城吃较好。
    [红烧荷包红鲤鱼],荷包红鲤鱼是婺源的名特产,味道很好,最好去高砂或者中云,现抓现宰。
    [清蒸草鱼头] ,去到逝源、沱川、清华一带,村民都是割草养鱼,最多的是草鱼(当地人叫塘鱼),当地习俗是中秋节时吃塘鱼头,此时塘鱼头中脑髓最满,吃了补脑。这种冷水鱼,一年才能长到一斤。
   [粉蒸肉],这道菜相信并不陌生,但婺源地道的做法是与别处不同的,特别是粉蒸腊肉。
              此外当地的清蒸荷包红鱼、糊豆腐、糖醋鹅颈等也很有特色, 还有当地的酸辣椒、酸豆角等小菜也别有风味,值得一尝。  婺源菜偏辣,不吃辣的朋友要注意向厨师交代清楚

特产
    婺源县的物产历来有“红、绿、黑、白”四色之说。
    “红”指婺源特的有荷包红鲤鱼,因其头小尾短、背高腹圆、形似荷包而得名,这时的红鲤鱼与别处绝不相同,系经过多年选育之后的优质品种,肉味极鲜,其美味非亲口品尝是无法想象的。红鲤鱼现价15元/斤,清蒸、红烧味道均不错。
    “绿”指著名的婺源绿茶,婺源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又有不少低山丘陵,很适合茶叶生长,“婺源”具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的三大特点,自古以来就已享誉四海,唐朝“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
    “黑”指龙尾砚,因砚石产于婺源县溪头乡的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隶歙州,故龙尾砚又称“歙州”,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砚之一。
    “白”指江湾雪梨,因地产江湾、成熟时果实雪白而得名,口味也非常不错。 此外,婺墨、甲路纸伞、猕猴桃等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物产。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