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纳斯风光
喀纳斯简介
坐落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地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北邻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东连蒙古国,位于边境小县布尔津境内。喀纳斯是我国唯一一处位于四国交界处的保护区。保护区内完好地保存着由冰川雪山、森林灌丛、草原湖泊、河流组成的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是我国唯一古北界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
1994年,一位联合国官员来此考察后说:“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开发它的价值,在于重现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保护区内形如弯月的喀纳斯湖比新疆著名的博格达天池面积大12倍以上,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深的高山湖泊,也是当今世界已知湖泊中,发现“湖怪”的大湖之一。
蒙古语中,喀纳斯是“美丽而神秘的湖”。这里集秀丽的高山、河流、森林、湖泊、草原等奇异的自然景观、成吉思汗西征军点将台、古代岩画等历史文化遗迹与蒙古族图瓦人独特的民俗风情于一体,被誉为“世外桃源”。喀纳斯既有北国风光,又有江南秀色;既有历史文物,也有民族风情,是旅游、科考、探险的好去处。
喀纳斯的风光
喀纳斯河为保护区内的主要河流,自东北向西南纵贯全区,注入布尔津河,由于冰川强烈剥蚀,由高山河流拓宽、加深形成的阿克库勒湖和喀纳斯湖,就像两面巨大的明镜,成串珠状镶嵌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中心地带,它们属高山淡水湖泊。
喀纳斯湖状如弯月,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1.6~2.9千米,面积44.78平方千米,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最大湖深188.5米,除中朝边境的白头山天池(最深312.7米)外,它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
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峰峦叠嶂,峰顶银装素裹,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这里垂直带谱明显,山巅银光闪烁,现代冰川雄伟壮观,本区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整个阿尔泰山的74.46%和70.08%。山腰、山麓地带原始西伯利亚泰加林一片葱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
喀纳斯“神水”的湖,“美丽、富饶而神秘”的湖,她的名字,如今已叫响了全新疆、全中国,传遍了国际地理学界和旅游业界。以喀纳斯湖为中心的大片神奇壮丽的土地,已列为国家级的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国内4A级(顶级)旅游风景区。
喀纳斯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境内,是著名的风景区。著名的喀纳斯自然风景区位于布尔津县境内,距县城150公里,总面积5588平方公里。是集冰川、湖泊、森林、草原、牧场、河流、民族风情、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综合景区。由于高山天气,很早就会大雪封山,所以每年只有在5月至10月中旬才对游人开放。如果不在此期间来,可是进不去的。
到了喀纳斯就可以尽情浏览那里的风光了,主要景观有哈纳斯湖、月亮湾、卧龙湾、神女湖、双湖、友谊峰、千湖、白桦林、民族村落、千里枯木长堤、变色湖奇观、云海佛光等。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植物类型的重要保护区之一。这里森林茂密,冰川连绵,珍稀物种繁多,原始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是一个巨大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物种基因库,也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景区。生活在这里的植物有一千多种,昆虫三百余种,还有品种繁多的鱼、鸟、兽类。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紫貂、貂熊、雪豹、北山羊等5种,二类保护动物有棕熊、水獭、猞猁、马鹿、雪兔等23种。
喀纳斯保护区以喀纳斯湖为中心,秀丽的西伯利亚冷杉、塔形的西伯利亚云杉,苍劲的西伯利亚红松和西伯利亚落叶松构成了漫山遍野的原始阴暗针叶林,这里林木错落有致,花草纷呈,风光绮丽。
喀纳斯景区还是我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居地,400多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图瓦人保留着古老、完整的部落和较强的氏族血缘观念。据说他们还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在喀纳斯,图瓦人聚居的小村庄是当地自然风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喀纳斯旅游区已开发出游艇观光、冰川考察、漂流、垂钓、狩猎等特色旅游项目。喀纳斯区位的独特性,生态的唯一性,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美,被誉为世界罕见的“人间净土”。
部分景点介绍
观鱼亭
观鱼亭建于海拔2030米的哈拉开特(蒙古语意为骆驼峰)山顶上,与湖面的垂直落差达600多米,因处于观察“湖怪”的最佳位置,故得名观鱼亭。去观鱼亭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乘汽车从山后绕行到山腰;另一条是从湖出水口山前专为爬山者铺设的石阶盘旋步行而上。
登上湖西边山顶的“观鱼亭”,可观看喀纳斯湖的整体美景。其一可鸟瞰喀纳斯湖,四分之三的湖面尽收眼底。湖面呈绸缎般光滑平静,宛如一块色彩班驳的翡翠镶嵌在山谷之间,并向下游河谷蜿蜒流淌,波光闪耀,飘散着童话般的色彩。顺河水之势望去依稀可见神仙湾、卧龙湾等河曲,草色木色水色在逆光下不断变幻,充满了鲜活的灵性,体现出细腻、幽雅的南国秀色般的美丽;其二可观览湖周层峦叠嶂、翠峰倒影、云起波涛的秀丽山色;其三举目北望,从南向北蜿蜒而上的喀纳斯湖水被群山阻挡,山峦之中可清楚地看到阿尔泰山的最高峰——友谊峰(4374米),山顶雄伟壮丽的冰雪世界,犹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白玉,耸立于群峰之巅。而 “U” 谷、古冰斗、冰碛垄等古冰川地貌遗迹,分布在喀纳斯湖两侧的高山和河谷内,证明湖区曾有过多期冰川活动。
湖面面积1.3m2,长3km,宽600~800m,湖周开阔平缓,湖泊似镜,夏天有成群野鸭、大雁在湖区栖息游弋。湖周及北面为沼泽草地和广亵的草原,碧绿的草地环绕明镜般的湖水,宁静秀美。
在鸭泽湖西北方临河的草原高地上,有一处石堆,那就是“敖包”,图瓦人每年定期在此开展祭祀活动和过“敖包节”,祈求六畜兴旺、家人平安。图瓦人除举行蒙古族传统的祭敖包外,还过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他们信仰藏传佛教,但原始的萨满教也对他们影响较深,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宗教活动每年都要举行。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蒙古族图瓦人的生活气息。
另外,在鸭泽湖北面2公里的一块草地平台就是成吉思汗的“点将台”,旁边有一个巨大的漂砾石,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就站在巨石上检阅蒙古雄师。点将台附近的草原上现在还能看见近百个以鹅卵石堆砌的圆形图案,可能就是当年成吉思汗大军驻扎后留下的遗迹。近几年在点将台的遗址上,已陆续发掘出做工十分精致的铜质盔甲,还有古代部队专用的工具箱等文物。在布尔津县档案馆里,仍保存有当年乌梁海左翼左旗扎萨克曾经使用过的重约4.5公斤的官印。
鸭泽湖
鸭泽湖位于喀纳斯村南边,它是由喀纳斯河改道后废弃河段——牛轭湖洼地组成,呈长形蝶状,沿洼地南端形成一个南北走向的宽浅湖泊,形似蝶状的一弘碧水与沼泽湿地连为一体,面积约1.3 平方公里。湖水与周围开阔的沼泽湿地和河谷草原上,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禽鸟,成群的野鸭、大雁和天鹅等时常光顾此地,它们在宁静的水面上安闲的游戈,当野鸭群被惊动时,便会看到它们一只只、一批批渐次飞起,翅膀拍打着水面,十分壮观;而广袤的沼泽草原上牛羊在游闲觅食,白色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帐篷前的地灶上,炊烟袅袅,与青山和白云构成一副天然的巨型山水画,令人赏心悦目。
喀纳斯的物种
喀纳斯湖会随着季候和天气的变化时时变换着自己的颜色:或湛蓝、或碧绿、或黛绿、或灰白……有时诸色兼备,浓淡相间,成了有名的变色湖。受强劲谷风的吹送,倒入喀纳斯湖的浮木,会逆水上漂,在湖的上游湖湾处聚堆成千米枯木长堤,蔚为喀纳斯湖的一大奇观。
喀纳斯为寒温带高寒山区,长冬无夏,春秋相连,7月的平均气温15.9℃,无霜期80~108天,年均降水量1065.4毫米,空气温凉,非常适宜于寒温带林木的生长。这里是我国寒温带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以挺拔的落叶松、塔形的云杉、苍劲的五针松、秀丽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欧洲山杨、疣枝桦等构成了植被的主体,全区森林覆盖北为19.4%,在林业用地中,森林更高达82%。经考查,喀纳斯已知的植物有83科298属798种,这里的新疆五针松、新疆冷杉、灌木柳,以及西伯利亚花楸、接骨木、鹿根、小叶桦、阿尔泰大黄鸡腿参等是中国仅有的分布区。 生活在喀纳斯已知的兽类有39种,喀纳斯有昆虫22目63属224种,以各类花蝶最富旅游观赏价值。
喀纳斯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物种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蒙古语就是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元代耶律楚材经此曾作计曰:“谁知西域逢佳景,始信东君不世情,圆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喀纳斯蓝天、白云、冰峰、雪岭、森林、草甸、河流与喀纳斯湖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是西域之佳景、仙景。
位置:新疆北部阿勒泰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