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旅游>国内>

清华大学旅游全攻略

来源:金玉米 编辑:MY 时间:2009-03-19

清华大学旅游全攻略
燕子南飞 发表于 2005-5-17 0:44:23

  从建立到现在,清华大学给人的印象,

  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字:强。

  清华之强,强在大师。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从不缺少大师。“四
大导师”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数学界先驱熊庆来、华罗庚,登上诺贝
尔物理奖领奖台的杨振宁、李政道;在现代力学和火箭理论有重大建树的钱学森,建
筑界的“南杨(廷宝)北梁(思成)”等等,国内公认的最有学问、最有成就的学界大师
,全都荟萃于此。

  如此多的大师,使清华在中国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科技、经济,还是学术、文化
、教育,都产生了无人可望其项背的影响力,使清华成为一面无可替代的旗帜。

  大师们的治学之道,为人风格,深深影响了清华学子。清华是最纯粹的大学,“
学在清华”是公认的评价(清华号称汇聚“半国英才”,近年来全国约2/3的省市理工
科“状元”和前10名考生的60%都被清华录取)。校园内,清华学子的身影永远是忙碌
的,你可以感受到他们浑身上下弥漫着的精力与斗志。清华人是好强的,在清华,最
重要的是专业,怎么可以在专业上不如别人呢?他们永远要做到最好。“压力之下,
毫无惧色”这句话一度很流行地写在很多清华学生的T恤衫上,这种让人望而生畏的
强者姿态,使人不禁联想起古希腊的斯巴达,严酷而坚定,所向披靡。因此在清华读
过书的人,都会无悔自己的选择,都会因为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研究而觉得生命无憾。


  也许是基于预备留美的校史吧,清华的学子比一般院校的学生要更为关心国家社
会,他们抱有一种为国请命的士大夫情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所以清华出了那么
多的国家领导人、社会栋梁之才。众所周知的有胡锦涛、朱基、吴邦国等等,还有300
多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都来自清华。

  漫步在清华校园,简洁朴素的学院建筑辉映着严谨勤奋的校风,大面积的灰色水
刷石墙面,装饰着砖红色的陶土面砖,狭长的窗户,一切都是那么挺拔峻朗,给人以
振奋向上之感。

  清华的建筑极有层次,富于变化。校园西部的近春园、清华园,山水间流露着皇
家园林的气质;中部的早期建筑都采用欧美风格,一大片砖红带出浓郁的异域情调;
东部的主楼则是俄罗斯建筑形式,庄严气派;主校门附近的建筑无疑是现代派的缩影
。还有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各种雕塑、亭、碑、塔、桥、池、石,有纪念先哲、先师、
学长的,更多的是各届学子赠送给母校校庆的礼物,点滴之间,流露出清华人对母校
的感谢,渗透着清华人对母校的热爱。

  

校游攻略

  清华大学除了在海淀区的本部,在东三环的美术学院,在昌平还有应用技术学院
和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在广东深圳也有研究生院。

  海淀区本部是通常意义上的清华校园,面积将近400公顷,如果全程徒步的话,
那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体力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偌大的校园,即使匆匆浏
览一遍也要半天时间,若要识得个中滋味,便需有一日之闲了。

  路线一:半日游

  可以从西校门坐校内的公共汽车,停车场下,北行至近春园、清华园和大礼堂区
,返至二校门,再坐车一路浏览风光,经主楼,到图书馆区、理学院,最后回到西校
门。

  路线二:一日游

  若时间充裕,不妨拿出两个半天来,下午从南校门进入清华,到南北主干道,向
西到二校门,在大礼堂区、清华园

  和图书馆区消磨一下午,去“万人大食堂”吃晚饭,傍晚到近春园吹吹晚风,看
湖光树影的风情变幻,晚上便住在近春楼;第二天早起,在理学院区转转,然后坐校
内的公共汽车到东部的中央主楼区,从主校门出清华,最后游览清华科技园。

  推荐方式:自行车/校园公共汽车/出租车

  清华校园内有公共汽车,还有专门做校园游生意的出租车,非常便利;但是游览
清华最好的方式还是骑自行车,一骑单车,想走便走,想停便停——这也是清华学子
最普遍的校园交通方式——有朝一日,或者你就是清华的一员了,那又是何等的快意


  1.清华南门有租自行车的地方,2元/小时;清华大学西门(距圆明园东门100米)
内门卫室也出租自行车,每小时租金1元,押金100元。

  2.在清华,几乎每个大的岔路口都有明显的指路牌,还附有简单的地图,非常方
便。

  3.校内公共车运行时间7:30-11:30;14:00-19:30

  车次间隔15分钟,1元/人

  运行路线:西校门-停车场-二校门-汽车楼-开发楼-南校门-西主楼-东操场-十

  饭厅-图书馆-理学院-校医院-西校门


  step 1 清华南门 自行车以及秋季燃烧的梦幻大道

  走进清华南门,直面是一条通畅的南北大道,两侧是葱葱茏茏的树木。这条南北
干道原本是京张铁路的路基,这也许不是为众人所知的。时间变幻,这条干道现在承
载的不是呼啸的火车,而是清华人开往未来的梦想。沿大道直行,及至南北大道与东
西大道交汇的路口,渐渐深入到清华腹地。

  这是一个宽阔的十字路口,如果赶上上下课时间,你会在这里看见一个川流不息
的自行车流,极具撼人气势。生活在清华,自行车几乎和牙刷、书包一样不可或缺。
究其原因,只是因为校园之大,每天用脚步丈量宿舍和教学楼之间的距离几乎是不可
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清华学子们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往于宿舍与教室之间,形成了这支
呼啸的自行车大军。清华人的勤奋,由此可见一斑。

  从十字路口西行,是一条银杏成行的大路,此路有小小的弧度,到了秋天,这条
路就是一条燃烧的金黄色梦幻大道。选个风和日丽的清晨、午后或是黄昏,要么漫步
,要么骑车,满地的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或者在车后轻轻地飞,心中,应该是身在
清华所特有的幸福感觉吧。

二校门


  step 2 二校门 知耻而后勇

  在银杏树下西行300米,就能见到清华的象征性建筑物——二校门。乳白色的石
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纵向的流畅弧度与横向的方正线条完美结合,流露出清丽庄严
之美。这座石门原是清康熙帝的行宫——清华园的大宫门,石门上端“清华园”三字
出自时任军机大臣、中堂那桐之手。踱过石门,道旁树木葱郁,林荫之间光点斑驳。


  在二校门前遇到的,大半都是游人——清华人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怀古上的,但
这并不表明他们不谙熟这座石门的意义。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
半数,将相当于现在的2亿美元交还给中国,用于培养留美学生;1911年,清华学堂
便在此建筑起来。用赔款建立的学校固然是耻辱,但清华知耻而后勇,时刻被深刻的
耻辱感所激励鞭策,艰苦不懈的努力,“明耻”继而“振兴”。之后,这种拼搏向上
的实干与自我完善精神更成为清华最顽强的生命力、标志性的精髓,薪火相传,由此
开创出辉煌绵延的历史。

  1.二校门旁边有清华的礼品部,出售各种纪念品,在这里可以买到清华的校园地
图(2元)。

  2.1911年4月29日,星期日,清华学堂开学,这便是“清华”历史的开端。后来
,清华把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校庆日。

  step 3 大礼堂区 大清皇帝同学少年

  穿过二校门是一条约150米长的林荫路,尽头正前方一片青绿的长方形草坪,围
绕草坪是一群肃穆庄重的建筑,这便是大礼堂区。走近这里,总会闻到一股莫名的花
香。花香淡淡,虽无从追寻,却有一番别样的温馨。

  草坪东侧的清华学堂是座德国古典风格的建筑,现在是清华的研究生院。当年,
清华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曾在此任教。四大导师都是
学识渊博的大家,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寅恪曾戏谓清华的学生是“南
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南海圣人”指康有为,梁启超为其弟子,
故称“再传弟子”;王国维是清宣统帝的老师,于是便成了皇帝同学。

  在草坪之西的科学馆现在是清华物理系的大楼。一座三层楼房,暗红色砖墙,灰
色的坡顶,除大门上方刻着“SCIENCE BUILDING”及“科学”的金字外,几乎没有任
何装饰。然而,就是这座外观普通的建筑,却走出了叶企孙、排花叶茂盛的丁香,就
到了工字厅的正门。清华大学的起源就是这工字厅。清华园最初只在这工字厅的周边
,面积很小;但几十年下来,清华的面积逐年扩大,现在已是全中国最大的大学。

  工字厅为南方庭院特色,院内游廊回转,荷花摇曳,藤萝缠绕,被曾住在这里的
知名学者吴宓先生称之为“藤影荷声之馆”。吴宓是文学大师,钱钟书、季羡林、曹
禺等名家都是他的学生。他自称是“奠居”在此,意思是更适合住在这里的人尚未到
来,自己不过是为给他们打个前站罢了。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师的胸襟,虚怀若谷;
另一方面,又可知清华之人才济济,天外有天。

  工字厅现在是学校校长办公室等重要办公机构所在的地方,严格限制参观时间,
上班时间以外可以对外开放。

  紧邻着工字厅的是古月堂,现在古月堂是学校各总务机关所在地。这里曾被清华
男生称作“狐堂”。因为按中国的拆字游戏,古月加在一起,便是一个“胡”字,和
狐狸的“狐”字谐音。当初古月堂曾是清华女生的闺房,男生们是不得入内的,因此
不免有神秘之感,所以就把古月堂称为“狐堂”了。据说钱钟书在清华求学的时候,
就常来这里与杨绛会面,被传为一时佳话。如今才子佳人早已离去,曾经的浪漫一去
不返。

近春园



  step 5 近春园 月色中莲叶田田

  古月堂之西,便是近春园。近春园内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之上是清华的制高点—
—零零阁,沿阁中旋转楼梯盘旋而上,可以饱揽清华秀色。近处荷叶连田,绿树葱葱
。远眺,西可远望西山,绵亘接天;向东则可以看到大礼堂标志性的圆顶。下零零阁
,过湖上莲桥,就到了近春园的小岛。

  近春园位于曾经是清康熙帝的行宫——熙春园的中心地带,熙春园曾与北京西郊
的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和春熙院合称“圆明五园”。清道光年间,熙春园分成东
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赐于四子,即后来的咸丰帝;工字厅周围沿袭熙
春园称谓,后改称清华园。

  今日的近春园,水域宽阔,满种荷花。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曾这样描述这片
清幽之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夏日花开,荷香袅袅,“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临着路的湖边,常常有清华学子跑步的跃动身影;湖畔深处,有钓鱼的老人,衣
着朴素,身边一辆破旧的二八大车,也许就是一位满腹经纶的教授。小岛中心是一片
广场,四周的树丛竹影中,散落着孔子塑像、吴晗塑像,荷塘月色亭和晗亭。


  step 6 理学院区 学术风格与建筑风格的统一

  走过近春园南端的一座小桥,对面就是生物馆。过校河即是理学院区。理学院成
立于1929年,建成时是校园中面积最大、建筑最宏伟、设备最精良的部门。当今国内
众多知名的科学家、院士、专家和学者多出自清华大学理学院。原中科院院长周光召
院士是院长,学院的高等研究中心由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担任名誉主任,理
学院还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

  理学院区建筑各有特色:理学院楼具有连续室外拱形门洞长廊,生物学馆前象征
“生命”的DNA螺旋雕刻,物理系与数学系之间的衔接窗体,数理化三楼环抱的下沉
式广场,还有遥相呼应的同为八角形的伟伦馆(生命科学楼)门楼与气象台,共同构成
了理学院区独特的学术风格。

  step 7 饮食广场 “吃在清华”

  沿理学院化学馆南侧的大道向东直行150米左右,在路左侧的明斋之后,是有“
亚洲第一大大食堂”之称的饮食广场,号称可容纳万人。清华的食堂有十几个,各自
风味不同;食堂的饭菜质量都很不错,有“吃在清华”说法。据说做饭的师傅都是资
历很深的老师傅,非常敬业。

  1.清华的食堂不接受现金,如果游人想去清华食堂吃饭,可以在较大的食堂内的
服务中心办理临时饭卡。

  2.“万人大食堂”旁一个集中消费区的二楼,有家名为“德方斯”的咖啡酒吧,
是哈根达斯冰激凌的代理,据说这里的哈根达斯冰激凌是全中国最便宜的,虽然可选
择的冰激凌种类没有专卖店多,但无论如何,也算是一条很让人动心的消息。


  step 8 图书馆 不朽的《雷雨》

  明斋之南是清华体育馆前馆(简称西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里曾是中国最先
进的健身房。西体之东,就是清华图书馆了。这里是当年曹禺先生奋笔疾书,写下不
朽的话剧《雷雨》的地方。

  图书馆始建于1916年,在1930年、1989年有两次扩建。温暖的红砖墙,古色古香
的拱券外廊,优美的弧形楼梯,还有馆前水池中古朴的铜质喷水塔,透出图书馆浓浓
的书卷和人文气息。馆内洁净明亮,高贵朴质,不显豪华。图书馆地板用软木铺成,
人们行走其上,没有一点声响;书库的地板是用透亮的厚玻璃铺成,新颖大胆,可以
望得见楼下的光。

  在图书馆老馆的二层,有一面著名的院士墙。人们日常总在称颂清华的学术成就
之高,这么说不是没有根据的。目前,全国有近1/3的院士出自清华,这面院士墙上
,张贴的就是这些院士的照片。图书馆开放时间

  新馆:周一—周四8∶00—21∶50;周五8∶00—17∶40;周六9∶30—17∶00;
周日14∶30—21∶50

  老馆:7∶30—22∶30

  报刊阅览室周一—周五8∶00—21∶50,其余时间正常开放。校外人员可以办学
校图书馆的临时阅览证,2元钱,但只是当天有效。



  step 9 学生宿舍区 生活在清华

  从明斋、新斋前沿大道继续往前的1-37号楼都是学生宿舍,食堂、超市等散布其
中。

  学生宿舍区无疑是学校中最活跃的地方,公告栏里总是密密麻麻张贴着各类讲座
海报、招生广告、培训广告,人气旺得很。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广告中,社团的宣传单
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清华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每年开学伊始,
大大小小的社团都会在这里举行招新的活动。在清华的学生社团中,比较出名的有科
技爱好者协会、清华登山队、舞蹈协会等。还有一个协会俱乐部,属于半民间的组织
,关于校园内的各个协会的情况都可以找他们进行了解。

  除了社团里的火热青春之外,在这里,还可以感受到清华学子的浪漫情怀。宁静
的草地上,摇曳的柳枝下,一对对青年男女学生相依相偎,看见过男孩给女孩编辫子
么,呵呵,稳重而温柔的清华男生可是受到众高校女生追捧的抢手货。

  信息化是清华学生宿舍的最大特征,标志是闭路电视、电话、电脑网三网入室,
每个学生床位都有电脑接口。这已经是清华学生最基本的配备了,清华的网络可以同
时容纳上网的人数超过学生总数的二分之一。在宿舍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进
行网络教学、答疑、交作业,非常现代化。

  过宿舍区,北边是新建的游泳馆,南边穿过东大操场,对应的是综合体育中心。
体育中心号称耗资1.7亿元,是亚洲为数不多设备齐全的体育场馆。


  step 10 中央主楼区 近在咫尺的高科技中心

  体育中心正南200米左右,即为中央主楼区。整个中央主楼群在校园建筑中起着
旗舰的作用,它是仿照莫斯科大学主楼样式建造,苏式风格,结构坚固,巍峨宏伟,
占据了清华第一高度;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在清华的演讲,地点就选在这里。

  主楼区是清华高科技的中心,这里汇集了CIMS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集装箱检测实
验室以及智能技术、集成光电子、电力系统、微波与数字通讯4个国家实验室等高科
技研究室;Intel、Sun、康柏、惠普、三星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联合实验室也汇聚于
此,成为校园一景。

  中央主楼区是最能体现清华大学优势学科的地方。主楼内的自动化系、计算机系
,“绿十字”两侧的建筑馆、建筑设计研究中心,还有伟伦楼内由朱基担任首任院长
的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最棒的专业系所几乎都集中在这里。专业上的优势支持了
这些研究所的发展,而这些对于清华学子来说近在咫尺的研究所,则给他们提供了更
多的接触本专业最尖端的技术的机会。

  从主楼台阶至校门外双清路口,一个长500米、宽62.8米的中轴绿化带与一个宽
40米的东西向坡形绿地十字交叉,形成一个巨大的“绿十字”,银杏和国槐分两排规
则地植于绿地边缘,这里是校园里最大的步行区。

  1.工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
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典型学科有土木建筑、机械、水利、电工、电子与信息、
热能核能等。清华素以工科著称,设在清华的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均为工科。

  2.目前清华的所有实验室均不对外开放。

  step 11 主校门、清华科技园 依托校园的科技优势

  在“绿十字”南端百米处,便是清华大学的主校门。主校门全部由花岗岩装饰,
八根高大的石柱,使校园景色内外通透。校门外,绿地正中横卧一块巨大的卧壁,南
北两面分别刻着毛泽东同志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
训。

  清华校训源自于梁启超1914年在清华学校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的话来
勉励清华学生树立“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
载物”。之后,这句话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的精神所在。

  出主校门,西侧是清华科技园,科技园规划的面积很大,目前还没有全部建成。
初步建好的一片是起步区,从西到东,是紫光大楼、华业大厦、同方大厦和学研大厦
。紫光大楼是清华紫光集团所在地,华业大厦里面有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清华大学科
技园区发展中心、国家CAD工程研究中心、全国高校科技协作网和清华大学科学技术
展览馆等,同方大厦是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部、清华宇航技术研究中心驻地,跨
国公司P&G也在此楼。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清华美院不大,站在校门口就能一眼望到底。校园虽小,但名声在外。美院的前
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1999年正式并入清华大学。当选法兰西学院
艺术院通讯院士的吴冠中等艺术界的知名人物均是美院的教授。

  美院以实用美术设计闻名,它的环境艺术设计系在全国是最棒的,摄影系还设有
全国为数不多的研究生专业。清华美院在法国巴黎艺术城有两个专门的创作工作室,
可以向教师提供赴欧洲进修和考察的机会。美院还有自己的专业杂志,也是业内的权
威——《装饰》。

  校园里散落着很多别具一格的现代雕塑,不失艺术院校的气质。综合教学大楼一
层及地下有常年的艺术展览,作品为美院学生或国内外来此交流的艺术家的作品;楼
道里也有很多学生作品的展览。美院的图书馆以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图书为特色,除
了专业藏书,还珍藏了国内外各种工艺品及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画家作品达一万多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4号

  交通:地铁1号线国贸站,公交801路大北窑站。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