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风味小吃
1.羊莊羊肉湯
羊莊是魯南山羊的發源地之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宰相范蠡曾來這裡隱居,見羊莊草肥水美,便在此地養羊致富,恩澤百姓。羊莊羊肉湯是歷史悠久的風味名吃,它以湯濃、味美,不腥不膻、肥而不膩、花樣繁多而著稱。羊莊鎮駐地羊肉日銷量在1500斤以上,羊莊羊肉湯已飄香魯南、蘇北,其製作方法已載入《中國菜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道北羊肉湯館:位於城區東北角,交通不便、環境不佳,但以其辣椒調羊肉味道清口、淳香,余味悠長為一絕,也以盛夏時節眾人光膀大吃成為一道風景線。
白米氏羊湯館:與道北距離很近,環境也近似,除了羊肉好之外,其清湯味道在棗莊羊肉湯裏絕對第一。
205羊肉湯館:棗莊解放路與薛城都有,羊肉湯味道與上述兩家有差距,但炒菜還不錯。
沂蒙山羊肉湯:名字是沂蒙山,味道卻是地道的棗莊口味。偶喝過臨沂的羊肉湯,做法上要差很多,估計只是因為是臨沂人開的。環境太小、衛生狀況也一般,大眾口味,光顧的客人還是很多的。
西集羊肉湯:棗莊城區遍佈最多的就是這個名字,不知道真假,不一而足。感覺青檀北路的那家還不錯。
2.“糝”湯
“糝”湯是由麵粉,去皮麥粒,雞湯等熬製的一種湯,其營養豐富,風味獨特,入口生津,滋潤全身,深受人們的青睞,成為稀飯家族中的上品。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滕州,喝了此湯大加讚賞,問當地人這叫“啥”?皇帝金口玉言,於是,當地人也叫它“啥”湯。
糝。音san,迄今已有2400餘年的歷史。《禮記·內則》載:“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一為餌,煎之”。現在,糝這種吃食非常流行,多用雞肉(或牛、羊肉)和麥仁、麵粉、蔥、姜、鹽、胡椒粉、五香粉、香油、醬醋等原料,經多道工序製成,湯稠味濃,講究“熱、辣、香、肥”,無論在街邊小攤還是在大酒店裏都能喝上。
3.臺兒莊“張家狗肉”
臺兒莊“張家狗肉”,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製作精細講究,選用十幾種名貴佐料,配以百年老湯,香而不膩,爛而不散,鮮美可口,色味俱佳,營養豐富,具有益氣、輕身、安五臟、益脾胃、治五癆七傷等作用。長期以來深受消費者歡迎,為魯西一絕。“張家”牌狗肉乃採用祖傳世襲正宗配方及古老工藝製作而成,採用國際先進的脈衝高溫暫態設備殺菌,殺菌徹底,不破壞內容物並保持獨特的風味。在 1998年慶祝臺兒莊大戰勝利60週年暨經貿洽談會上獲得中外友人的高度讚揚,並成為來此旅遊者喜食的保健食品。
4.挎包火燒
我國久有“南米北面”之說,山東麵食又以火燒為多。挎包火燒即為微山湖區特有的麵食。因其形為正方形,頗似挎包,因而得名;另有一說,為便於攜帶,這種火燒做得與挎包大小相似,內中夾層可夾上魚肉、菜肴,便於外出攜帶,所以稱為“挎包火燒”。
挎包火燒,是用拌以油、鹽、五香粉等調料的面,經和面、揉搓、揪劑、搟壓、爐烤而成。用焦炭爐烘烤時,火燒內部受熱膨脹,外皮向兩面鼓起,香脆焦酥;內裏有五、六層夾層,疏鬆柔軟。如再有碗菱米粥佐之,會使人更覺清口增香,倍增食欲。
5.微山湖煎餅
微山湖煎餅名氣很大,品種繁多,色香味俱佳。微山湖煎餅用料主要以糧食為主,也可摻入各種湖產。用高粱做的是紅煎餅;用小麥做的是白煎餅;用玉米、小米做的是黃煎餅;用瓜幹做的是黑煎餅。亦有幾種雜糧摻和著做的,如小麥、黃豆、高粱做的煎餅叫“三碰頭”。還有一種摻和著炒熟的芝麻做的,叫芝麻煎餅,很香很好吃。摻雜湖產的煎餅,如摻芒子米、菱米等。災荒年間摻草粉、茅草核(h徂)做的煎餅,如綠色荷葉,口味清爽。
煎餅
菜煎餅
火腿煎餅
肉煎餅
做煎餅,要用石磨將原料細細磨成水糊子,用鐵鏊子烙制而成。這種煎餅比用幹面和成糊子的煎餅,口感好,別有風味。烙好的煎餅還可以用小盤鏊子溻成煎餅卷,香酥可口,便於儲藏。微山人喜吃煎餅,也喜歡吃辣椒。有“煎餅卷辣椒,越吃越添膘”之說
煎餅卷鹹魚
煎餅卷鹹魚這道菜是微山湖賓館廚師走訪漁民,挖掘民間菜肴時發現的。這道菜由來已久。據傳,很久以前,微山湖漁民出湖打魚,為了方便,經常用卷著鹹魚的煎餅打發午餐。漁民代代相傳至今。此菜後經改造,推上餐桌,備受賓客青睞。
方燒餅
6.周村薄酥燒餅
周村薄酥燒餅。這種燒餅的特點在於“薄”上,黃燦燦的圓餅上,粘滿芝麻,吃起來又香又脆,分甜、鹹兩種。現在到周村,可參觀制餅技藝表演。
微山湖區特產美味
松花蛋
松花蛋係用微山湖麻鴨蛋加工而成,該蛋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有助消化、增食欲、利肺腑之功效。去掉皮殼後蛋體完好無損,蛋體已變成赤褐色或綠褐色並呈透明狀,表面留有完整的松枝葉的影像,甚為美觀,這也是松花蛋得名的由來。蛋黃呈五彩糖心,糖心體佔整個蛋黃的三分之一。
微山湖牌松花蛋是用傳統配料和傳統工藝加工而成的,包裝考究,微有濕潤,個體均勻。松花蛋是饋贈親朋的上乘禮品,是筵席助酒之佳肴。松花蛋暢銷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門等國內各大城市,馳名全國;並遠銷日本、菲律賓等10多個國家。
南陽燒鴨
南陽燒鴨,是微山湖區特有的湖味名吃之一,其歷史三百餘年。南陽地理位置獨特。明清時期南陽湖形成,南陽就成了湖中的小島。由於京杭大運河航運繁忙,生意興隆,南陽便成了水中“城市”,號稱“小濟寧”。故有:“南有南陽鎮,北有濟寧州”之稱。商業的發達帶動了餐飲業的發展。店舖、餐館、酒樓的廚師,對湖內盛產的野鴨,經精心製作,工藝精益求精,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加工藝術,獨特的選方配料,創制出具有特殊風味的燒鴨,稱之為“南陽燒鴨”。
燒制南陽燒鴨的老湯,長期保留。老湯損耗後再續新料湯,但老湯不少於三分之一。選用的野鴨有對鴨、三鴨、四鴨、六鴨和八鴨、孤鴨。大者有三斤,小者一斤以上不等。用老湯燒制出的野鴨,鴨油被追出,肉呈暗紅色,嫩而不膩,有蓮荷的清香、脫骨。味道鮮而淳厚,食後余香盎然,這是南陽燒鴨的獨道之處。故南陽燒鴨聞名遐邇,久盛不衰,成為一方特產。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是魯菜中較為名貴的一道菜。以盛產湖魚而聞名的微山湖,河道、溝汊或漁村的坑塘中都生有“霸王”。微山湖區的大小菜館,都能烹制“霸王別姬”這一名菜。且價格便宜,風味獨特。
“霸王別姬”中的“霸王”,指的是生活在河湖池沼中屬爬行類動物的“甲魚”又名“團魚”,別名“王八”。甲魚外觀酷似“龜”,身體圓而扁,有堅硬的外殼,背部隆起,四肢短,頭和四肢都能縮入甲殼內。在湖裏捕食魚、蝦、田螺。甲魚長相烏黑醜陋,很象秦漢時期蠻橫一時的西楚霸王項羽。又霸王之妻名虞姬。垓下一戰,霸王被劉邦戰敗,虞姬自刎。霸王與虞姬永別。“姬”同“雞”諧音,甲魚又叫“鱉”,與“別”諧音。“霸王別姬”由此而得名。
“霸王別姬”的製作沒有固定的模式,一般說甲魚要在二斤以上;雞應在三斤以上;雞越老越好。首先用清水把雞的內臟衝乾淨;把姜、蔥、陳皮、丁香等佐料放入挖空的蘋果中,然後再把蘋果放在雞的內臟裏,用高壓鍋把雞蒸熟後放在一邊。接著給甲魚放血,用清水沖洗乾淨,用鍋蒸熟,然後澆上老雞湯,再稍微悶一下。最後,把甲魚放在雞的上邊,將甲魚頭同雞頭巧妙地別在一起,給人以形象逼真的感覺。造型作好,再澆上熱雞湯即可食用。
“霸王別姬”的味道十分鮮美,是初春和冬季的上等佳肴。打開甲魚的背甲,裏面的肉型有的象鳳蛋,有的象豆角;背甲四週柔軟的鱉裙,給食者以絕妙的美感。“霸王別姬”不光造型優美,味道馥香,而且營養豐富。甲魚中含有豐富的動物膠和角蛋白,因此對人體有滋補和保健雙重功效。另外,鱉甲可入藥,具有滋補、散結、消瘕之功能。
麻鴨臥雪
麻鴨臥雪,是微山湖最負盛名的佳肴之一。原料為中等個頭的微山麻鴨,經籠蒸、油炸,並佐以黃醬、辣椒油、胡椒粉,上在一個鋪墊有蒸熟的蛋青的盤裏,即成。真象一隻頭抿在翅下臥在白雪上的睡鴨。
麻鴨臥雪俗呼香酥鴨,前者因其形而起名,後者因其味而稱謂。香酥鴨,名實相符,香氣四溢、酥脆可口,外皮呈淺咖啡色,內淺紅透白,外焦內嫩,比北京烤鴨似乎更為清口。
荷香妙齡鴨與微山湖童子鴨
微山湖麻鴨食湖中脆蓮嫩菱,魚蝦和田螺、蛤蚌等各種水生動植物,因而體大肉精,食之肉酥香而味美,不肥不膩,兼有野鴨之特色。中醫雲:“麻鴨肉有清暑解毒,涼血健脾之功效,更兼有養血明目,滋陰壯陽之效能”。
微山湖賓館與縣酒廠在製作荷香妙齡鴨、微山湖童子鴨時,精選生長期為240天的雌性和雄性青年鴨為原料,挖掘民間漁家傳統配方,用荷葉包裹,以現代化設備精製而成。荷香妙齡鴨與微山湖童子鴨巧妙對偶,是宴請賓客、饋贈親朋的佳品。
微山島漂湯魚丸
漂湯魚丸是一种老少咸宜、味美可口的菜肴。選用黑魚、鯽魚、鯉魚去皮剔刺的精魚肉,剁成餡,再加蛋青及佐料,經長時間攪拌,直至起白沫,然後入沸水氽成。而後再把魚丸放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再用調料做好湯,將丸子從水中撈出放入湯中,再把湯燒開,盛出食用。
魚丸子呈乳白色,大小如山楂,白色的魚丸漂在湯中,再撒上點蒜苗、香菜,色香味俱佳。一湯在桌,滿廳清香。吃起來入口即化,咽下去馨香滿腹,不膩口,易消化,好吸收。更為見奇的是,一般的魚丸子都沉入湯內,而微山島的魚丸子在湯中全部漂浮著。如何製作,才能使魚丸子漂浮湯麵,其技尚保密,從咬開的魚丸子看,魚丸中有許多小孔,大概是孔內儲氣,而使丸子漂起的吧。魚丸子的風味歸結起來為:一鮮,二嫩,三軟,四漂。遊微山島時,請莫忘品嘗一下這裡的漂湯魚丸子。
留莊筒子魚
筒子魚為微山傳統名吃之一。筒子魚,據說原來只有留莊一廚師會烹制此肴。因製作過程保密,廚師在筒狀建築物內加工製作而成,故稱筒子魚。再一說,筒子魚用去頭刮鱗大小適宜的鯽魚,順脊骨一邊用刀片下魚片,水汆後,卷成曲筒狀,烹之,因菜肴的形狀取名。看來,後說較有根據。筒子魚無刺無皮,肉質嫩美,百吃不膩。現在筒子魚雖不再是留莊的獨家菜肴,已有好多地方能做此菜,但詳細烹制方法,仍不遠傳。
芒子米與“老鱉靠河涯”
到過微山湖的人,總會聽說“老鱉靠河涯”的吃法,然而要想吃到真正的“老鱉靠河涯”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下湖打芒子米,(苦茳草的籽實)已經成為稀奇的事了,苦茳草是微山湖中主要的挺水植物,因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用它作飼料奶質好,很受外商青睞。近年來微山湖出產的苦茳草大部分出口日本。從苦茳草上打下來的芒子米,更是寶中之寶。
芒子米一般在八月末九月初開始成熟。如果你想品嘗一下芒子米的風味,不妨先約上兩個伴,一同撐小船到大湖裏領略一下打芒子的樂趣。一船三人,一人撐船,兩人捋,芒子米穗很象水稻,不過沒有水稻籽粒稠密,因此不要擔心被湖風刮折,芒子米的成熟很獨特,當你看到芒子米的穗上有花蕊時,其實米已經成熟了。這主要看芒子米穗子的上端,見穗子稍有暗色,即已成熟。
打芒子米應事先準備好筐簍,捋下後隨手放到簍裏。捋的時候不要擔心芒子米那長長的芒子會扎手,其實你一實踐就不難發現,芒子米一旦成熟一觸手即落下來。芒子米捋下來不能即刻脫成米,還需捂一段時間。捂,漁民管叫“出汗”。因為芒子米是野生的,大概是要去去青味吧。捂好再放在竹簾上曬乾,然後用連枷打。這種農具現在已很少見。連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組成。芒子米細而且長,一粒大約有一釐米左右,如果用別的東西打容易碎,只有連枷最適用。一百斤芒子米僅能出三十斤純米,產量不高卻十分貴重。從前人們食用是因為生活困難,今日的芒子米已經成為湖區漁民贈送親朋好友的佳品。
芒子米碾成面,吃法很多。最有名的當屬“老鱉靠河涯”了,把芒子米麵用清水和好,要和的稍稀一些,趁鍋熱用手托著貼在燉魚鍋的四週,靠到鍋四週——“河涯”上,即所謂的“老鱉靠河涯”了。魚燉熟時,魚的鮮美全都被“老鱉”喝進肚去。你咬上一口牛蹄筋兒似的,其味道就可想而知了。
如今,由於生活水準的提高,漁民很少下湖打芒子米了,但“老鱉靠河涯”的吃法卻一直流傳下來,來微山湖旅遊的客人,第一頓往往提出要品嘗這“老鱉靠河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