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旅游>国内>

西藏特色小吃

来源:金玉米 编辑:雪茄 时间:2011-06-10
藏式面条

用较浓碱水和面,使之发黄,然后压成面条,煮熟后盛碗,加入适量骨汤、熟菜油、牛(羊)肉丁,拌匀食用



白肠
 
大米煮熟,与羊血、羊油、羊(牛)肉丝加调料拌匀,装入洗净的绵羊(牛)肠内,扎紧两端,煮熟。食时切成短节或切片,煎后而食。




拉萨生牛肉酱

 藏药历来就很有些神秘色彩,拉萨招待贵宾必有的生牛肉酱就是几种可入味的藏药与捣碎的新鲜生牛肉最奇妙的混合。猩红血性的颜色,兴烈冲鼻的口味,吃下肚更是暖洋洋热烘烘的一团,据说西藏依然是一个让时间凝固的地方,据说千百年来藏人都喜欢在布达拉宫脚下晒太阳,当肚里存着一团火热,再给阳光一晒今天的藏人仍是分外的自乐自足



麦片粥

 小麦浸泡后捶扁,晒干,称为麦片。将麦片、人参果、牛(羊)肉丁、奶渣放骨汤中煮熟即成

奋起湖火车便当


  奋起湖火车便当闻名几十年,但二、三年十年前搭乘阿里山火车,所购买的铁路便当和现今的菜色已然不同。由于年代久远,目前便当的经营多半已经转手到第二代,因为竞争,便当菜色也愈做愈丰富,充满企业理念。

  譬如奋起湖大饭店提供了三种便当,有铁盒、桧木盒和木片三种。前两种价钱当然较高,但吃完时,盒子可以带回家做纪念。维持传统的木片便当盒(或在餐厅内吃,提供铁饭盒),每盒一百元。

  而以雅山庄和登山食堂为例,其所卖的便当,里头至少都有七样菜。其中一定会有奋起湖的特产大碗豆(或龙须菜)。此外,固定都有卤鸡腿(或卤排骨)、卤肉、卤蛋、卤油豆府、酸菜、红枝和黄萝卜(或酸梅)等,价格公道,而且一定会附汤。有些铁盒或木片便当会打上「台铁」标帜,加上个环保袋,每组两百六十元,可以饱腹也能当纪念品。

  多数便当制作者,过去主要贩售的对象是搭乘铁路的观光旅客。但老街最尾角,靠肖楠林的阿良铁支路便当,就和前几家略有所不同,长期提供附近采茶妇人的便当。除了冬天不采茶外,在此采茶期的九个月内都需要便当,可见便当之供应量。

  阿良铁支路便当的内容和前二家相差不多,但便当现热,肉是特殊的红糟肉,青菜方面则以大碗豆(十月才有)和龙须菜互换。此外,还有酸菜、半个卤蛋、红枝豆、菠萝(或萝卜)、高山竹笋和高山高丽菜。米则是关山米。

  便当的价格不一,八十元至一百元不等,游客不妨先观赏,再挑选自己喜爱的类型。












畚箕饼



  这是五○年奋起湖火车站时就贩售的传统美食,出产的「和记美食」以手工制饼的方式完成,内馅有绿豆沙、卤肉、虾米等原料,充满古早味。畚箕饼的摊位不在老街上,而在距街道不远的169县道旁。

火车饼



  创始人刘义吉,结合当地茶叶和制茶、制饼技术,制造出来的火车饼,是奋起湖颇负盛名的名产。目前,火车饼有四种口味:一为甜口味的绿茶,此茶并非一般之绿茶,而是用本地高山乌龙茶精制而成的独特配方。二为咸口味的绿豆,由纯绿豆沙加以爆香,不掺加肉类。三为咸红豆卤肉。最后一种是紫山药,为健康食品。不论哪一种,外表之酥皮,都添加高山蜂蜜。四种饼的保存期限,大抵是当日烘烤,可保存五天




公婆饼




  为什么叫公婆饼呢?原来,现年七十二岁的阿公林德铭,和六十八岁的阿婆萧水,当年结婚后即在此开设饼店,专门制作结婚用的大饼。邻居们随口给它起了个名──公婆饼,这个充满乡土味的称号遂不径而走,如今店龄已近50年。老夫妻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磨米、揉拌、包馅、制饼,全程手工,一天大概能作一百五十个,皮薄而Q,内容实在,馅有芋头、豆沙、卤肉等口味。

  一般游客皆以为,公婆饼有点像是小一号的汉式肉饼,炭烤焙成,香酥可口。此外,店里皮润料实的草仔?也十分出名,以菜脯、绞肉、香菇、虾仁等配料作馅制成,口味相当道地




奶渣



  奶渣与酥油相伴而生,从牛奶奶中提制而成。把牛奶打制分离出酥油以后,剩下奶水用火煮沸后冷却即成酸奶水,把它倒入竹制斗形滤水留在竹斗滤器中的就是奶渣。奶渣白色,味酸,具有极强的助消作用,外出藏民常带奶渣以防水土不适。用酥油煎奶渣加红糖而成的煎奶渣是藏家人待客常用的一道菜。如今,在迪庆藏区各家食店餐馆均有煎奶渣的菜谱,其制作过程已经非常精,色、味俱佳
糌粑粥

骨汤中加糌粑、萝卜丝及各种佐料,熬熟即成。


生牛肉酱

  藏药历来就很有些神秘色彩,拉萨招待贵宾必有的生牛肉酱就是几种可入味的藏药与捣碎的新鲜生牛肉最奇妙的混合。猩红血性的颜色,兴烈冲鼻的口味,吃下肚更是暖洋洋热烘烘的一团,据说西藏依然是一个让时间凝固的地方,据说千百年来藏人都喜欢在布达拉宫脚下晒太阳,当肚里存着一团火热,再给阳光一晒今天的藏人仍是分外的自乐自足


卡赛

用酥油、菜油、猪油等炸成多种面食,类似麻花、油条之类。多在藏历年时食用


它西粥

将大米煮成粥状后,加入粉条、牛肉丝、酥油、食盐等佐料,待肉丝熟后即成。

肉干

牛(羊)肉切成片或条,倒入调料汁液中浸泡,取出于阴凉处冻干而成。食之香脆可口

甜茶

沸水熬红茶,加入牛奶、白糖,再沸后饮用。

氽灌肠

又称三肠、五肠。以新鲜羊小肠为衣,分别灌以羊血、羊肉、青稞面或豆面,分称血肠、肉肠、面肠,合称三肠;另有灌以羊肝、羊油者,分别称肝肠、油肠,与前三肠合称五肠。此菜多为藏族同胞在新年时成批灌制,供年节氽食


帕扎玛果
面粉和好,作成小疙瘩状,放水中煮熟,加入白糖、细奶渣,在酥油锅中翻炒而成。



细奶渣糕
细奶渣、红糖与酥油搅拌而成
藏族酥酪糕
  
制法:
(1)将提取过奶油的乳白色淀粉(藏名曲热)凉干,用磨磨成粉末。
(2)拌入黄油(奶油)、白糖、人参果(角麻)、葡萄干、桃仁等,做成圆形、方形,表面有红丝绿丝的表现吉祥、长寿图案的醍面胚,放入笼屉内蒸熟,宾至可整块献上,或切成片状。

特点:奶味甜点,有滋补强身功效,为藏胞待客糕点。


黑肠
羊血与青稞粗面、羊油、羊(牛)肉丝加调料拌匀,装入洗净的绵羊(牛)肠内,扎紧两端,煮熟。食法同白肠。

奶渣点心
  湿奶渣加白糖、冰糖与溶化的酥油,制成各形点心,中间用酥油加红色染料作红点为装饰。


藏族血肠
藏族地区的农、牧民,每宰1只羊,羊血不单独煮食,而是灌入小肠内煮熟吃。

制法:
(1)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
(2)在羊血内加适量的盐、花椒、少许糌把粉与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肠内,用线系成小段。
(3)制法与制香肠同。
(4)血肠的烹煮,将灌好的血肠,放开汤中煮沸,煮至血肠浮起,肠成灰白色,约八成熟时便起锅,装入盘内,全家席地围坐,割而食之。

特点:吃时不碎不渣不脱皮,清香软嫩,不腻不柴




吧啦饼
吧啦饼又称吧啦藏饼,为西藏风味的酥油糕点。历史上吧拉藏饼在满蒙地区流传。以后传入北京地区,现已成为京式糕点的传统风味糕点。

原料配方:
特制粉50千克白砂糖25千克核桃仁5千克瓜仁500克桂花2.5千克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及水均适量

制作方法:
1.调制面团:先将糖、水和碳酸氢铵放入和面机内搅拌,再放入熟猪油、桂花和桃仁继续搅拌,呈均匀液状,最后放入面粉,碳酸氢铵应先用水溶化,以防和面时混合不均,碳酸氢钠可随面粉缓缓放入。

2.顶剂:用顶钟迅速顶出定量的面剂。

3.成型:将每块面剂团按平,在表面印附3个瓜仁、中心按一凹状的圆坑、打印红戳,即可码入烤盘。

4.烤制:将盛有生坯的烤盘放入炉烘烤,入炉温度为170~180℃,出炉温度为210~230℃,烤制12分钟左右便可出炉。

质量标准:
色泽:深麦黄色,底面浅黄褐色,裂纹处呈乳白色,不焦边,火色均匀。

形态:扁圆形,摊裂均匀,面上附有3个瓜仁,红戳清晰。

组织:起发均匀,疏松,不青心。

口味:酥松,油润利口,有桃仁和桂花香味,无异味
藏族吹肺、吹肝
 吹肺、吹肝又叫腌猪肺、猪肝,是藏族独特的腌肉制品之一。

制法:
1、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2、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将鲜猪肝上的胆管割开口,除留1个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线扎紧,从大胆管口用人工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边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匀,灌入肝内,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叶之间用竹片或玉米芯撑开,挂阴凉通风处晾干。经1-1个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特点:
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咸、甜米粥
分咸、甜两种。咸米粥以大米、牛(羊)肉块、酥油、食盐等放水中煮熟而成;甜米粥用大米、酥油、白糖、红枣、葡萄干等放水中煮熟而成





酸奶饼
 以酸奶、酥油、白糖、面粉等搅拌后,以酥油炸熟即成



腐奶渣粥
腐烂的奶渣晒干后称腐奶渣。

  作法:搅动骨汤,徐徐加入面粉,成粥状后,加入腐奶渣、牛(羊)肉丝。辣椒等佐料,煮熟后食用。




炒肺片
用面粉与辣椒等调料加水拌匀后灌满羊肺,煮熟后捞起,切片,加作料煎炒而成



豌豆糌粑奶渣糕
 豌豆制成的糌粑、细奶渣、红糖及酥油用力反复搅拌而成



哲司
大米煮熟后和白糖同入溶化的酥油中翻炒而成。加入人参果者称为人参果哲司。


人参果奶渣糕

  将煮熟的人参果、酥油、细奶渣、红糖、红枣、葡萄干等用力反复搅拌,装入盘内,冷却成糕。




强果

人参果放入清水中煮熟,搅动中徐徐加入青稞酒、奶渣、少量糌粑,再以文火煮半小时左右即成。其味似醪糟[em24]
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宇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棵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人茶水,添上炒面,用手搅拌。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人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用手往嘴里送。藏族群众吃饭——般不用筷子、勺子,只用手抓。这种吃饭方式和印度人相似,印度人吃米饭也用手抓,叫做抓饭。

  由于糌粑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们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加点盐,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吃。有时,边吃糌粑,边喝酥油茶。有时,把糌粑倒进一个叫“唐古”的皮口袋里,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会儿,喷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过藏历年时,家家都要在藏式柜上摆一个叫“竹索琪玛”的吉祥木斗,斗内放满青棵,糟极和卓玛(人参果)等,上面插着青棵穗、麦穗花校和一种叫“孜卓”的绘有太阳、月亮、星星图案的彩脾。邻居或亲戚朋友来拜年,主人便端过“竹索琪玛”,客人用手抓起一点糌粑,向空中连撤三次,再抓一点放进嘴里,然后说一句:“扎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西藏雪莲花


雪莲花为西藏东北部海拔3500~5000米雪域的天然纯净野生产品,药材正宗、品质优良、功效卓著。性味:苦、微苦、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用于头部创伤、妇科病、类风湿关节炎、中风、高山反应、外敷消肿。用法:酒剂:雪莲花50g;白酒500ml,浸泡10天,每天30-50ml。刀伤出血:本品碾为细粉、外敷




酥油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制大桶里,用力上下搅拌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是牧区群众)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从酥油中摄取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逢年过节,人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酥油在藏民来说是用处繁多的,它既是砌茶做饭用的主要材料,即使入庙拜神,给神坛油灯添的香油,也是流质的酥油。(




西藏酥油茶




在西藏,家家都离不开酥油茶。酥油茶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牛、羊是西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制作酥油茶的酥油就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

  牧民们传统的提炼酥油方法是:先将从牛、羊身上挤出来的奶汁加热,倒入特制的大木桶中(这种桶当地叫“雪董”,是专用来提炼酥油的,高约4尺、直径在l尺左右),然后用专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来回数百次,搅得奶汁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这时就可以将这层脂肪质舀起来,灌进皮口袋中,冷却了便成酥油。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来取代人工提炼酥油。一般来说,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l也可放在稽耙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茶。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藏族常用酥油茶待客,他们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

  当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接着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现在常用热水瓶代替),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刚倒下的酥油荣,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等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跟前时,客人便可以端起碗来,先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不一日喝完,热情的主人,总是要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假如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这样,才符合藏族的习惯和礼貌
小吃: 风干牛羊肉
    风干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西藏食品。每年年底,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藏民们将牛羊肉割成小条,挂在阴凉处,让其自然风干,到来年二、三月份便可食用。经过风干之后,肉质松脆,口味非常独特,令食者回味无穷。

小吃: 青稞酒
    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的必备之饮料,青稞酒的制作工艺很独特。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酒了。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精成份很低,类似啤酒。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上第三口,斟满干一杯。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藏语叫“逍勐”,她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到为止。
小吃: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的主要饮料。它的做法是,把砖茶(加少许土硷)熬成很浓的茶汁,倒入一个长约一米、直径十余厘米的木质桶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一种活塞似的棍轴在桶内上下冲击,使水、油交融即成。
    非常好客的藏民用酥油茶来招待贵客,此时客人不能谢绝,否则藏民会认为您非常失礼。
    并且在西藏,有可能的话最好尽量多喝酥油茶,因为它是最好的营养和热量补充剂,并且易消化、耐饿解渴,甚至可以治疗感冒和初到高原的不适反应。
    羊卓雍风干肉
    风干肉是藏区牧民主食之一,由切割成条的牛羊肉晾晒风干而成。羊卓雍湖区人家每户均有专门的晒肉房,四壁皆墙,仅以一小天窗通风,藏历10月(公历11或12月)冬宰期间大量投入使用。风干肉以羊肉为主,整只或切割成细条的都有,无需过多工序,自然风干到次年1月(公历2或3月)即可食用。因为羊湖丰富的野生植被及略含盐份的湖水供羊生养,所以这里的风干肉自然有一股淡淡的盐渍味,口感非常好,是款待宾客的上佳食品,以前常供奉给藏政府享用。
小吃: 糌粑
    糌粑是藏族特有的一种主食,它是用青稞或豌豆等炒熟之后磨成面粉,食用时拌和酥油茶用手捏成团吃,也可调以盐茶、酸奶或青稞酒。藏族群众还常用萝卜、油菜叶加一点糌粑煮成粥(藏语叫“土巴”),以代替主副食。
省会   拉萨当地特色




当地特色: 八廓街
    围绕大昭寺有一小街,便是著名的八角街(八廓街),在游人眼中此街为商品街,在藏族人眼里却另有含意,它是藏族传统的转经之路。
拉萨传统的转经路有三条,沿大昭寺大殿一周为小转,沿八角街一圈为中转,沿林廓路一绕为大转(约十公里),此三条转经路,都以随文成公主进藏的释迦牟尼像为中心。
    八角街内的商品充满西藏民族特色,随处都可以看到西藏民族手工艺品、藏式日用品等。八角街除了在藏年期间比较冷清外,其余时间都非常热闹。
    游览提示:在八角街上可以多转转,购买纪念品记得砍价,此外,在八角街上还可以品尝正宗的藏式饮食。
    当地特色: 藏传佛教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及宗教活动中心。拉萨藏传佛教盛行,市内和郊区有众多的宫殿寺庙,布达拉宫、色拉寺、哲蚌寺、大昭寺等早已驰名海内外。在这里到处可以看到披着绛红色袈裟的喇嘛一步一叩首虔诚朝圣的身影,强烈而神秘的宗教气氛,已成为拉萨乃至西藏雪域的一大奇观。  
    拉萨1300多年历史留下无数的文化遗迹,以及浓重宗教氛围给予了人们梦游历史般的感觉,许多海内外旅游者旅藏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目睹藏文化的古老和久远的宗教历史。
    当地特色: 当地习俗
    藏族由于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露出佛教影响的痕迹。到西藏旅游,一定要尊重当地的各种风俗习惯。
    做客的规矩
    到藏民家做客请你喝茶时,要尽量喝。请你喝酒时,主人先倒满一杯酒,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盛满,最后客人再喝干一满杯。如确实不能喝,可用食指沾酒弹三次——敬天敬地敬神,再婉言谢绝,以取得对方的谅解。
    献哈达
    在西藏,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不论婚丧喜庆,拜佛谒长,迎送往来,藏族都要献哈达,这是对客人最普遍、最尊重的礼节。哈达多为白色,表示纯洁的心愿。客人在接受哈达的时候,应该双手接过,戴在脖子上或被套在脖子上时,不要立即取下。
    拍照
    近距离拍摄人物,尤其是僧侣、妇女时,一定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许多寺庙在外面可以拍照,但是进入里面后,是不能拍照的,偷拍的后果十分严重。有些地方注明付款后才可拍摄,如有需要,请按当地规定执行。
    适当地施赠
    宗教乞丐是被西藏社会所接受的。在西藏旅游,身上应多带些零钱,用来赠给藏胞、化缘的喇嘛和乞讨者,还可用于在寺庙时捐些酥油钱(一定要是纸币,藏胞不收硬币),一般是给五分到两角钱。
    在寺庙内参观,不能随意触摸佛像,有的佛殿女性不能进入参观,要尊重喇嘛,尊重寺庙;转经时要顺时针转。
    此外,藏族人不吃狗肉、猴肉、马肉和驴肉;在西藏不要谈论政治、宗教一类的敏感问题;并切记不要乱摸小孩的头。
    当地特色: 丧葬习俗
    藏族的葬仪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水葬、复合葬六种形式。其中塔葬是藏族最高礼仪,享受这种葬礼的仅限于达赖、班禅及大活佛;而火葬是仅次于塔葬的高级葬仪,只限于活佛和大喇嘛;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由天葬师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肉切成小块放置一边,呼唤鹫鹰前来吞食。
    以前天葬在人们眼中是很神秘的一种西藏民俗仪式,天葬台因其不能观看而成为众多游客神往的地方之一。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在前去西藏的行程之中,看天葬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如果想看天葬的话,要去默竹工卡,在那儿进贡嘎寺,每天一大早,随寺里的喇嘛抬尸上天葬台,就可以观看天葬全程。不过不能照相。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