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旅游>非洲>

埃及的亚历山大灯塔

来源:金玉米 编辑: 时间:2008-12-27

 

 



亚历山大灯塔简介

世界公认的古代七大奇观有两个在埃及,一个是名列七大奇迹之首的吉萨金字塔,另一个就是名列第七位的亚历山大灯塔。亚历山大灯塔的遗址在埃及亚历山大城边的法罗斯岛上。公元前330年,不可一世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埃及,并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北端即地中海南岸,建立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这是一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在以后的100年间,它成了埃及的首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且也是整个地中海世界和中东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国际转运港。


亚历山大灯塔的历史和由来

 

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鱼腹。这一悲剧,震惊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经过40年的努力,一座雄伟壮观的灯塔竖立在法罗斯岛的东端。它立于距岛岸7米处的石礁上,人们将它称为“亚历山大法罗斯灯塔”。

亚历山大灯塔高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塔楼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15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在圆顶灯楼。灯楼上面,矗立着8米高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站立姿态的青铜雕像。整座灯塔都是用花岗石和铜等材料建筑而成,灯的燃料是橄榄油和木材。整个灯塔的面积约930平方米。聪明的设计师还采用反光的原理,用镜子把灯光反射到更远的海面上。这座无与伦比的灯塔,夜夜灯火通明,兢兢业业地为入港船只导航,它给舵手带来了一种安全感。

公元14世纪,亚历山大城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摇晃的大地以巨大的力量摧毁了这座古代世界的建筑奇迹。这座亚历山大城的忠诚卫士,这顶亚历山大城的王冠就这样消失了。又过了一个世纪,埃及国王玛姆路克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埃及及其海岸线,下令在灯塔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城堡,并以他本人的名字命名。

亚历山大城是埃及的主要港口和全国第二大城市,人口400万。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亚历山大城冬季凉爽潮湿,夏季受清新的地中海海风吹拂。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建立了这座城市,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定为首都。后于公元前305至前30年转成为埃及托勒密王朝首都。当时它是地中海和东方各国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着各地的商人、学者和诗人。城中有壮丽的公共庙坛和王宫,宫殿占全城面积l4以上,其中一部分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亚历山大博学园,它由藏书70万卷的图书馆、动植物园、研究院几部分组成。公元前48年,罗马统帅凯撒率兵占领亚历山大,烧毁了图书馆,珍藏的典籍付之一炬,造成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但是这座著名城市仅把很少古代的辉煌保存了下来。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后,亚历山大城衰落了。19世纪早期穆罕默德·阿里着手重建亚历山大城,优惠的贸易政策,特别是棉花,吸引了大批外国人。亚历山大城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到黄金时代,朝气蓬勃,与世界各地频繁接触,在劳伦斯·达雷尔的《亚历山大四部曲》中对亚历山大城温室一样的气氛有生动的描述。

现在的亚历山大已无任何古代的遗迹,希腊和罗马都已成为过去,但仍有值得一游的价值。往昔照亮港口的灯塔,曾遭回教军破坏,又加上11世纪的地震造成崩落,现在已经全无踪影了。灯塔所在的小岛叫法罗斯岛(Pharos),此后欧洲用Pharos一词来表示灯塔和航标,可见这座灯塔是多么有名。

亚历山大(Alexandria)是埃及最大海港,历史名城,地中海沿岸的避暑胜地。位于尼罗河口以西,距首都开罗200多千米,城市东西长30多千米,南北最窄处不足2千米。面对浩瀚的大海,背倚波光掩映的迈尔尤特湖,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港口建有被称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观之一的灯塔。1477年在倒塌的灯塔的原址上修建的城堡,纳赛尔时期改为埃及航海博物馆。

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特色的是它的滨海大道,马路沿海滩东西延伸约26千米,东端是蒙塔扎宫(夏宫),西端是拉斯埃丁宫(冬宫)。亚历山大还有一家收藏有大量阿拉伯文和欧洲文字书籍的市图书馆,以及一家希腊罗马美术博物馆。城南有著名的庞贝柱和陵墓等古迹多处。城东和东南为居住区,城东有文化区,建于1942年的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学以及一些高等学校和医院均设于此。海边松软的沙滩绵延30多千米,大部分海滨浴场都集中在此。

航海博物馆(Naval Museum

埃及独立之后,城堡改成了航海博物馆(Naval Museum)。尽管现在那里灯塔已荡然无存,但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国际旅游者前去观光。如今法罗斯岛已经同市区相连,因此汽车经过城西的渔港,可直接开到博物馆门口。城堡是一所典型的阿拉伯建筑,它的总体成四方形,但每个角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炮楼,造型上既整体统一,又有多样变化。

城堡正门的广场上陈列着一些古老的兵器,其中有19世纪点火发射的大炮。它使人想起1882711日在这座城堡里发生的一场战斗,当时英国舰队入侵亚历山大,埃及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博物馆大厅左右两侧的大玻璃展览窗内各陈列着一艘古船模型。左为距今三四千年前法老时代的尼罗河船,它的外形很像中国龙舟,船身狭长,备有十多把木桨,头尾刻有荷花和纸莎草浮雕图案;右为公元六七世纪伊斯兰时代的帆船,船上的风帆可以灵活转向,这两个船模证明了埃及人民自古就掌握了航运技术。大厅中央是一幅油画,画面描绘着埃及共和国创始人纳赛尔总统检阅海军的场面。

一楼的展品介绍了埃及上古时代(公元前3200-332年)的航海成就和当时著名的海战。那里好几幅从法老墓内发现的有关造船、打鱼、海战的壁画给参观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如至少有4500年历史的古都孟菲斯法老金字塔内的捕鱼图,逼真地描绘了当时船舶的结构及规模,那时船上可乘十多个人,并有竹篙。此外还有一幅与此同时代的造船图,生动地展示了古埃及先民用纸莎草制造船只的生产过程。纸莎草是非洲特有的植物,外形类似芦苇,浸泡后能把它压扁,可代替纸来画画、写字,同时又可将它捆绑成束,编结在一起做成船只,这就是埃及最原始的造船业。一楼还有一件巨型浮雕壁画复制品(原件在尼罗河上游卢克索神庙中),它描绘了公元前1486-1468年第18王朝的五艘帆船,从尼罗河经过苏伊士古运河、大苦湖、红海,最后到达索马里贸易的情景。这幅浮雕壁画造型写实,极为细致地展示了当年海船的结构和设备,表示了海上贸易的场面。人们可以看到船上装载着牛、羊、猴子以及金银财宝,码头上水手们挑着树种、扛着粮包正走上甲板。

一楼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表现埃及海船围绕非洲远航的沙盘。它告诉观众,在公元前664至前525年埃及第26王朝时代,当时的法老曾派遣以“涅克哈”号(Nek Hao)为首的船队探索非洲海岸线。它们从红海苏伊士附近出发,绕过好望角,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最后到达亚历山大,历时3年。过去只知道航海史上最早绕过好望角是在1497年,系葡萄牙人迪亚士所为,亚历山大航海博物馆提供的这一史料,使人耳目一新。

上古时代部分的结尾是一幅新创作的壁画,画上古埃及爱因--斯哈门教堂的祭士向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传经送宝,背景是地中海和古埃及海船。不知上古时代埃及使者和柏拉图是否有所交往,但画面主题思想是令人信服的,它说明航海的伟大历史作用,它将古埃及的文明传播到了欧洲,连柏拉图那样伟大的智者也得到了很大的裨益。

博物馆二楼展出的是埃及公元前3世纪“希腊时期”直至当代的航海和海军历史。楼梯口拐角处布置着法罗斯古灯塔的复原模型。模型展现了2000多年前亚历山大港的繁荣景象:海湾中百舸争流,帆墙如云;在高耸云霄的灯塔导航下,一艘希腊式的海船正鼓帆进港。

二楼陈列着许多大幅历史画。那里有描绘12世纪埃及民族英雄萨拉丁领导人民抗击十字军入侵的油画,油画表现的是阿拉伯半岛上哈拉战役的场面,海岸上两军骑兵短兵相接,海面上埃及海军痛击敌舰,充分显示了埃及人民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从这幅画上的埃及军舰可以看出,13世纪时埃及的船舶较前先进,多桅多帆,体积也较大,形状很像中国的楼船。

在近代部分,博物馆用了很大篇幅突出埃及人民为收复、保卫苏伊士运河而作的斗争。人们不仅可以看到19世纪开凿运河的情景,而且还能看到埃及人民在20世纪50年代为争取运河国有化所走过的斗争历程。展厅中有一组表现195612月塞得港巷战的泥塑。那年的726日,纳赛尔总统宣告收复苏伊士运河的主权,英法殖民主义者不愿退出历史舞台,悍然发动战争,妄图强占塞得港。人们从泥塑上看到了当时的鏖战场面:海面上敌舰密布,空中伞兵纷纷降落,狂轰滥炸使塞得港变成了废墟,但埃及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断垣残壁中同英法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近代历史的最后一组展品,是表现埃及人民保卫运河主权的胜利。在一幅描绘英法入侵部队狼狈撤退的油画旁,陈列着当年战争中的海军英雄画像、立功战舰的模型以及战利品。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