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纽约
纽约不比任何城市更漂亮,也不比任何城市更独特。纽约的优势,在于她什么都有,而且什么人都想去。当你拥有世界上能找到的一切元素,也拥有世界上能找到的任何一种人,这个城市便无可替代。
于是,成千上万的电影选中了她。即使你没有到过纽约,她也是你熟悉的一座城市。即使你第一次到纽约,每一处景点,每一个角落,仿佛你都到过。
自由女神
那个捧着《独立宣言》、举着火炬的姑娘是纽约的象征,甚至是美国的象征,在无数电影中自由女神作为纽约和美国的标志出现过,但没有一部电影比《教父II》那样对自由女神的定位更准确。年轻的科里昂坐着轮船驶往艾丽斯岛,毗邻的小岛上自由女神像高高耸立,坐了几十天轮船的科里昂热血喷涌,这时,自由女神象征着不是自由和博爱,而是梦想和机会。更多的电影把自由女神符号化,比如《后天》,冰风暴让她歪倒在海中,那是说美国都扛不住了,谁还扛得住?自由女神就在曼哈顿西南角,哈德逊河入海口,游完归航,曼哈顿岛的水泥丛林扑面而来,让你感慨万千。
双子塔
纽约人都不愿提及双子塔,每个人都记得,但它们已经不在了。从肯尼迪机场往曼哈顿的路上,纽约的天际线逐渐清晰,原先最高的是左侧的双子塔,现在是帝国大厦。很多电影为了回避自由女神作象征的老套,把双子塔作为纽约象征,但经典直到“9.11”以后才诞生。当时全世界有11位名导贡献一部名为《911事件簿》的短片集,其中美国演技派高手肖恩·潘拍摄的一段最直观:纽约一位老人每天生活在昏暗的小公寓中,摆弄他可怜的花草,他耳聋了,什么都听不到,哪怕窗外双子塔轰然倒塌。游完自由女神上岸,迎面就是双子塔,现在夷为平地,成了凭吊的废墟。
华尔街
过了双子塔就是华尔街,你在这里只能看到匆匆行走人,大多穿着风衣或西装,手拎文件包,街面到处都有暖气生出的白烟。如果你想了解华尔街,最好去看一下奥利弗·斯通的经典名片《华尔街》,迈克·道格拉斯会展现给你一个精明过人的股票掮客形象。
帝国大厦
没有了双子塔,帝国大厦成了曼哈顿下城最高的建筑,它曾是帝国主义的象征,1972年被双子塔取代,现在重新获得象征地位。美国人是不是总要找一种象征?早在上世纪30年代,《金刚》里大猩猩的惨死就是在帝国大厦顶端,70多年后重拍还在这里。很多人对生活绝望,都希望在这里像金刚一样死去,所以观景台围了密密的铁栅。不过,帝国大厦也有浪漫的场景,《西雅图不眠夜》的完美结局,没有选择西雅图的“针塔”,而是帝国大厦观景台。
布鲁克林大桥
作为连接曼哈顿岛和布鲁克林区的重要桥梁,布鲁克林大桥也是贫富兼具的象征,相比它的大都会象征意义,旧金山金门桥、伦敦塔桥、悉尼海港大桥、上海南浦大桥都是步其后尘。美国电影在创造灾难题材时,会以它为背景,比如《世界大战》和《独立日》,历史题材中也少不了它,《美国往事》特地在布鲁克林大桥下拍摄了黑帮初起时自相残杀的场面。
时代广场
这不是个广场,只是一块三角地。纽约的街道从来横平竖直像棋盘,不过百老汇大道在这里像河一样蜿蜒开始,切出一个三角。时代广场人潮涌动,24小时堵车,越来越不适合拍电影,所以现代的美国电影很少出现。不过《蜘蛛侠》拍了,而且用电脑技术覆盖了原有的广告牌,所以惹下官司。在这里站两分钟你就厌了,最好的办法是就近找一家戏院看百老汇歌舞剧——记住,在这里看戏现在不用穿西装打领带了。
唐人街
千万不要把唐人街想像得太好,这里除了中餐厨房的大油味道和中文招牌比较特别之外,与纽约其他商业区没有两样,拥挤,脏,乱。但唐人街是纽约华人的栖息地,只有在这里他们才有一种归属感,就像当年的“教父”来到小意大利。黎明和张曼玉把唐人街精神属地的感觉演绎到极致,在《甜蜜蜜》中,他们在这里重逢,共同面对橱窗里的电视,得知邓丽君魂归天国。
中央公园
纽约人把这里看作纽约的“肺”,因为纽约仅有的绿色和清水在这里,其实就是池塘、大树、草地和流浪画家。不同的电影会用不同的角度展现中央公园,《虎胆龙威III》里的中央公园游客聚集,劫匪把道具藏在喷泉池中,布鲁斯·威利斯驾车在草地上横冲直撞。然而在陈冲的《纽约的秋天》里,中央公园才展现出她真正的美——红枫和银杏涂出艳红和金黄,所有的颜色如此宁静,和都市无关。其实,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秋天都是这样。
联合国
联合国经常在电影里出现,不过很少有好事,《末日戒备》说的就是恐怖分子要用原子弹炸掉联合国大楼,乔治·克鲁尼饰演英雄汉,尼可·基德曼虽是花瓶女,也让人喜欢。联合国是一幢无聊的大楼,不去一辈子后悔,去了后悔一辈子。不过里面有一个巨大的象牙雕陈列,那是当年中国政府赠送的成昆铁路通车场景,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