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园 纽约经典后花园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人工建造的景观公园,由“美国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在世界之都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岛保留这样一个巨大的公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这个喧嚣繁荣的地带,公园的地下还建造了公路,过往的车辆既穿过了公园,又不打乱参观者的游兴。中央公园由于经常出现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城市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3,700万人次,比参观百老汇、洋基棒球队和帝国大厦的游客总数加起来还多。中央公园提供10多个不同主题的徒步旅行路线,不同的路线突出了中央公园不同领域的主题,由中央公园管理局义工担任导游。
贝塞斯达露台和喷泉
72街横穿过中央公园,站在街边的贝塞斯达露台上,潋滟的湖水和葱郁的树林尽收眼底。这一露台是公园现存的少数几处最早建筑之一,露台的核心景观便是著名的贝塞斯达喷泉。
这座落成于1873年的喷泉不仅位列纽约市最大喷泉之列,也是全世界著名喷泉之一。其雍容、典雅与大气的形象已多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喷泉最高处的“水之天使”由象征着健康、纯洁、节制与和平的小天使承托着。她一手握百合,另一手优雅地向外伸展,将祝福洒向从她足下流出的清流。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雕塑是由艾玛.斯特宾斯为纪念给纽约市供水的“克鲁顿水道系统”而设计的,这也是美国第一座由女设计师创作的大型公共雕塑作品。
中央公园就如纽约这座城市一样,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化多样性。而世界闻名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美国自然博物馆分列公园东西两侧,说中央公园是纽约市的文化高地毫不为过。

贝塞斯达露台喷泉—著名的天使雕像。
“埃及艳后之针”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美国自然博物馆间,坐落着一座名为“埃及艳后之针”的红花岗岩古埃及方尖碑。全球共有三座“埃及艳后之针”,另两座位于法国巴黎和英国伦敦,这三座方尖碑每座高约21米,重达180吨。
中央公园的这一座方尖碑造于约2460年前,最初它被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安放在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在罗马帝国统治埃及时期,被运至亚历山大的凯撒大神庙为凯撒大帝表功。这座神庙最初是埃及艳后为纪念马克.安东尼而修建的,所以这座方尖碑便有了“埃及艳后之针”的称呼。
1880年7月,人们用了32匹马才将这座方尖碑从纽约市的码头运到了中央公园。从隔年1月22日起,“埃及艳后之针”便带着满身沧桑的象形文字,无声地屹立在大洋彼岸的这座公园中。

中央公园(Central
绵羊草原(Sheep
在1934年以前,这片大草皮真的是用来放牧绵羊的,后来很写实地以绵羊草原(Sheep

绵羊草原(Sheep
草莓园(Strawberry
草莓园于1985年建立,成为一个象征国际和平的地标。摇滚乐坛先驱、披头四乐团创团团员之一的约翰.列侬(John

草莓园是人们纪念世界著名的歌手,词曲作者及和平活动家约翰‧列侬的地方。
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园内的青铜雕像“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
这座雕塑是中央公园里孩子们的最爱之一,他们总是喜欢爬到上面玩耍、拍照,被无数小手摸过,铜制雕像愈发变得光滑发亮。

爱丽丝梦游仙境雕塑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爬了上去,并探讨其不同的纹理和隐藏的空间。
眺望台城堡(Belvedere
眺望台城堡是中央公园学习中心的所在地,城堡内的“发现室”为游客提供园内野生动物相关信息,这里也是眺望中央公园之戴拉寇克剧院与大草原的好地方,从1919年开始,这座城堡也是美国气象中心,一楼为亨利路西自然观察站,有野生世界展览、教育课程及儿童研习班。

丽城城堡
中央公园动物园
中央公园动物园的入口处在第五大道与64街的交汇处。园内约可分为海狮表演区(The
中央公园动物园有渊远流长的历史,在19世纪中期这个地方就有动物展示了。一开始只是简单的展示一些人们捐赠的动物,第一只展示的动物是小黑熊。
海狮表演区最受欢迎,全身光滑油亮的海狮在水池内悠游自在的嬉戏,心情好时,就爬到假山上搔首弄姿,让观光客兴奋不已。另一个令人惊喜的区域是极圈区,小企鹅们住在仿真的北极圈内,它们在水中欢快地游弋,看似笨拙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这里最大的看点是北极熊,全身雪白的北极熊在仿真的山谷流水间走动,观光客在上面隔着安全玻璃看,如此庞大的野兽,却仿佛可爱的玩具。热带雨林区内则设有一处小小的热带雨林,栽植了各种形态多样的热带植物与花卉。

儿童动物园的德拉科特钟。
事先规划旅游路线
中央公园实在太大了,要想走遍至少得花三天时间,需要事先准备旅游图、查好景点位置,否则很容易迷路。建议从公园西边门进入,因为中央公园西街可以坐B、C线地铁到72街,进入公园先到草莓园(Strawberry

中央公园传统的马车
■
中央公园有着150多年的历史,里面有51座雕像、36座桥梁、7个人工湖、32个入口、滑冰场、2个动物园(Central
1811年,纽约市区规划时,并未将中央公园列入。1821年到1855年间,纽约市人口增长到原来的四倍,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展,很多人被吸引到一些比较开放的空间居住(主要是墓地),以避开嘈杂及混乱的城市生活。
1850年代,当时的诗人兼报社编辑布莱恩认为,居民超过70万人的纽约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应仿效巴黎和伦敦开辟一个大型的都会公园。美国的第一位园林设计家唐宁也努力宣传:纽约市需要一个公园。他们的意见获得多数人的响应与支持。
1853年,纽约州议会同意拨地兴建公园,将原本是纽约市荒郊的一片采石场和贫民窟,划为中央公园建地。在公园建造前,原本在该土地生活的居民需要离开,而他们多半是贫穷的非洲裔美国人、德国或爱尔兰移民。他们多居住于比较小的村庄(例如塞尼加村)。1857年,在公共用地征收法规下,该土地被收回,而塞尼加村及其他群落则被拆除以让出空间兴建公园。
1857年,有“美国景观之父”之称的建筑师欧姆斯泰德和瓦克斯设计中央公园,并开始兴建。他们的设计风格还受到当时英国田园风光的影响。起伏的地势,大片的草地、树丛与孤立木,在此基础之上,加上池塘、小溪和一些人工创造的水景,如瀑布、喷泉、小桥等,形成一种以开朗为基调的多变景观。
1873年,经过16年的努力,花费超过1400万美元、用了21万吨炸药、1万4千立方公尺表土、种植超过1万7千棵树木,终于竣工使用,将原先的蛮荒之地变成美国第一座且最大的公园。中央公园的规划建设,催生了一个崭新的学科——景观设计学。
然而随着公园的完成,现实问题跟着应运而生。公园无人负责维修及保养,园内枯死树木的清除、弃置垃圾问题和破坏行为的防止等等,有关单位都不理会。到1934年前,中央公园一直是个无政府状的烂摊子。
直到1934年,费雷罗.瓜迪亚当选纽约市市长,这一切终于有改变了。他联合了当时五个和公园有关的部门,并派摩西斯负责整顿公园。在一年间,摩西斯除了整顿中央公园外,亦顺道清理纽约市的其他公园:他重新种植了草坪及花卉,移去枯萎了的树木,把墙壁重新喷砂及维修桥梁等。公园亦被重新设计及建造,草坪规划的目的是打造一个田园景色,摩西斯认为公园应该用作消遣用途,于是把两个计划结合在一起——公园将拥有19个游乐场、12个球场及手球场。在罗斯福新政中,摩西斯得到一笔资金,并获得公众的捐款,使中央公园再次热闹起来。
60年代标志着中央公园的“大时代”,它反映着当时广泛的文化及政治潮流。从1970年起,中央公园就成为各大小规模活动的举办地点,包括政治集会、示威活动、庆祝活动及大型音乐会等。
现在中央公园已成为纽约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绿洲和心灵庇护所。由于公园的优美环境和良好的公共设施,公园两边Up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