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旅游>北美洲>美国>

美元历史大事记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0-12-28

1792-1934年:美国采用金本位或者金银复本位制(除了南北战争期间短暂地使用了不兑现纸币)。

1929-1939年:部分国家放弃了金本位,造成本币大幅贬值,也即所谓的“以邻为壑”的做法。

1934-1944年:美元仍然盯住黄金,但是对内美元不可兑换黄金。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进一步限制了黄金的角色,美元盯住黄金,而其他国家货币以可调整的汇率盯住美元。

1971年:尼克松政府结束了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因为相较于有限的黄金储备,大量的美元使得金汇兑平价难以维系。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6年:美元进入浮动汇率时代,本质上成为不兑现纸币。

1978-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伊斯兰革命运动)。

1977-1979年: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削弱了美元价值;1979年的头九个月,平均核心CPI高达9.4%,致使美联储采取强硬的抗通胀政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抗通胀政策和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导致美元升值。美国工业艰难地与它国竞争,美国贸易逆差扩大,拉美出现债务危机。

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美元相对于日元和德国马克大幅贬值。

1987年:“卢浮宫协议”。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巴黎卢浮宫达成协议,采取联合措施阻止美元贬值。

九十年代初:经济衰退,利率降,美元贬。

1994年:随着经济复苏,美联储意外进入加息周期。墨西哥比索急剧贬值,触发经济危机。

1997年:泰铢放弃盯紧美元,亚洲金融危机随即发生。

1998年:俄罗斯贬值卢布,该国债务违约。

九十年代中后期:在经济稳固增长和通胀稳定的背景下,美元升值。

2000年:互联网爆破破裂,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2001年:911恐怖袭击增加美国整体的不确定性,美联储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

2001-2002年:阿根廷债务违约,阿根廷比索放弃盯住美元。

2004-2006年: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带领包括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步入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时代,避险资金推动美元升值。

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

2011年:标普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然而,流入的避险资金仍然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刺激美元上涨。

2014年下半年:在经济增长前景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以及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美元开始升值。

下一篇:美元上的故事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