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旅游>北美洲>美国>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故事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4-05-09

美国哈佛大学有许多图书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位于校园中心的威德纳图书馆 。为此,前几年有人编出了这个图书馆有20条训言,其中第一条就是“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这个训言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目前已证实这是由一位中国留美学生所杜撰,但这个流言也引起了我们对这个图书馆的关注。 它不仅是美国最古老的、世界上藏书最多、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而且在它背后有一个生动的故事。

1638年,学校校务委员约翰·哈佛(John Harvard)病逝,把他一半遗产和私人藏书捐献给学校。学校就以哈佛命名,哈佛的捐献成为当时图书馆的主要财产和资料。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藏书达1000多万件,设有100多个分馆。不仅学校的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图书馆,而且还有各类专业图书馆。分馆大部分设在哈佛大学校园内,但有的却远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甚至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其中燕京图书馆收藏有中国的珍贵图书;拉蒙特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一个供大学本科学生专用的图书馆;威德纳图书馆是哈佛大学藏书最多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图书馆,它收藏图书达到 345万册。

威德纳图书馆,以哈佛的毕业生威德纳(Harry  Elkins  Widener)命名。它的正门是类似罗马式的一排立柱长廊,门前是二十多级的台阶。每次进图书馆前,就像进行一种心灵上的登攀。由红砖砌筑的坚实墙体外,耸立着两块石碑。其中一块的碑文是:“威德纳,哈佛大学学生,生于1885年6月3日,1912年4月12日与泰坦尼克号一起沉入大海。”另一块碑文为:“这座图书馆是威德纳的母亲捐赠的,这是爱的纪念。1915年6月24日。”

馆内最有意义的一本书是《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原来,当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威德纳和他的母亲一起正准备登上小船逃生。突然,维德勒转过身,让母亲先上小船,自己却转身要返回船舱。他告诉母亲:“我忘带《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了。我不能让这本我喜爱的书沉入海底!”就这样,爱书如命的威德纳,为抢救一本书,最终和书一起沉入了海底!在图书馆中厅的一角,我们可以找到那本《弗朗西斯·培根散文集》。书已完全褪色。此书是威德纳的母亲捐建该图书馆后,购买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在此已经静静地躺了95个年头了。书的下方写着一行字:“书与威德纳同在!”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丽服饰,不见浓妆异彩,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而坚实地写下人生篇章的脚步。英国一家电视台曾做过一个题为《凌晨四点半》的专题节目,内容记录了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凌晨四点半,哈佛图书馆内,已经坐满了静静地看书、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的哈佛学子。他们通过认真读书,大胆创新,将一个个梦想变为了现实。就是在网络时代,哈佛人也没有改变爱书如命的习惯。

其实,除了大学图书馆外,给我们印象更深的是美国的“社区图书馆”。美国的社区附近都设有图书馆,方便社区居民免费借阅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1848年,美国第一家免费、面向公众的、由政府税收支持的波士顿公共图书馆正式建成使用。此后,其他州也纷纷效仿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到现在已接近一万家。在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捐助起了很大作用,其中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和比尔·盖茨和夫人的行动最引人注目。前者在1880至1920年间,共捐资建设了1688座图书馆。盖茨设立的图书馆基金,主要用于社区图书馆添置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及对管理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

卡内基说得好:“我之所以选择图书馆作为推动大众进步的媒介,是因为它们不图任何回报,而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们。它们永远不会使人贫穷。它们向那些胸怀大志的人们敞开大门,向他们展示浸透在书本中的宝贵财富。”今天,面对国人每年平均读书只有4.39本的现实,美国的图书馆文化,对我们仍然有很多启迪。我们不仅希望在中国大学校园内,见到更多勤奋好学的青年,更盼望我国能够普及这种免费的社区图书馆,以提高民众的文化和科学素养。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延伸阅读: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