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旅游>欧洲>

罗马万神庙(Pantheon Rome)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5-03-13

罗马万神庙(Pantheon Rome)是意大利罗马城内保存时间最长的古罗马建筑。建于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即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大约在公元126年,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76—138)做过重建。这座庙宇用来纪念罗马帝国的建立,并奉献给古罗马人崇拜的众神。因此被称为万神庙。

这座庙宇之所以闻名,关键在于其全部采用古罗马建筑体系。与中世纪欧洲风行一时的哥特式建筑没有任何交集。这座建筑是文艺复兴建筑所模仿的主要对象。换句话说,西方现代建筑的起点,与这座建筑有着密切的关系。立柱、圆拱、圆顶、人字形墙等建筑元素,都能在这座建筑中发现。
万神庙由门廊、前厅和圆形庙宇所组成。
 
门廊由16个希腊科林斯立柱(Corinthian order)支撑,立柱高为11.9米,直径为1.5米。圆形庙宇的高度与圆顶的跨度均为43.3米。圆顶使用的混凝土重量为4535吨。据说,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布鲁来内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看了这个圆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普通的混凝土,其重量会使圆顶迅速垮塌。后来,布鲁来内斯基发现这种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配方,加入了火山灰,因此比普通的混凝土比重要轻得多,所以能做成圆顶。但这种制造工艺已失传,根本无法去模仿。后来西方学者在非洲利比亚的古罗马建筑遗址上发现了类似万神庙的圆顶。这证实圆顶制造技术,是古罗马人的成熟技术。可以想象古罗马当时的建筑水平有多高。
圆顶由外墙上八个拱廊来支撑,每个拱廊上有八个立柱。拱廊的长度即外墙的厚度为6.4米。圆顶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天窗跨度为9.1米,天窗边缘的厚度为1.2米。因此圆顶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厚度逐步变小。西方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万神庙采用的是古罗马计量单位:圆顶的跨度为150罗马尺,天窗的直径为30个罗马尺,而门廊的高度是40个罗马尺。
圆顶的天窗主要作为建筑内日常采光之用。同时天窗还作为冷却和通风装置。遇到暴雨时,地面上的排水装置会迅速将水排走。圆顶内部由5排环状排列的凹嵌板组成,每排的凹嵌板为28个。至今人们也没有猜出这28个代表的是什么?很有意思的是圆顶内的凹嵌板与地板棋盘样式也形成一个对应关系。
万神庙于公元609年,由拜占庭皇帝福卡斯(Phocas ,547--610)赠送给罗马教皇波尼法爵四世(Pope Boniface IV,550--615)作为基督教堂,奉献给圣母玛丽和基督徒殉难者。现在是罗马天主教管辖的教堂,存放着对意大利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些名人灵柩,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奠基人布鲁莱内斯基、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1520)、巴洛克时期的著名画家安尼巴莱.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还包括意大利统一后的第一位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1820--1878)。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延伸阅读: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