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吴哥窟
吴哥窟简介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吴哥窟古迹位于暹粒市北6公里处,分布在45平方公里的莽莽丛林中,是九至十五世纪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吴哥王朝先后有25位国王,统治着大片的土地,其势力范围远远超过了今天柬埔寨的领土。“暹”是泰国的简称,“暹粒”就是战胜泰国的意思。两个邻邦民族之间的纠纠绊绊可见一斑。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Ⅲ)(Ⅳ)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成为柬埔寨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吴哥窟古迹被罩满了光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东方四大奇迹之一”。古迹共有重要建筑物600座,现有遗址可寻、有记录可考的还有40余座。城内街道广阔,宫殿和寺庙鳞次栉比。吴哥窟的建筑风格深受印度婆罗门教的影响,同时糅合了古代高棉多神教和佛教的精华,显得格外壮丽和神奇。最突出的是所有宫殿、寺庙都丝毫不差地建在东西走向的轴线上,坐西朝东,面向太阳。今天的吴哥窟是柬埔寨的精神和宗教中心,是柬埔寨人最大的骄傲。
交通
吴哥窟位于柬埔寨暹粒市(Siem Reap)北约5.5公里,即北纬13°24′45″,东经103°52′0″。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代号:REP)有航班直达曼谷、新加坡、吉隆坡、胡志明市、台北等地。也可搭航班到柬埔寨首都金边,然后由陆路搭长途汽车或由水路搭快艇到暹粒市。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离暹粒市中心最近的古迹。在吴哥窟北2公里是吴哥王朝的最后国都大吴哥(Angkor Thom);巴云寺、空中宫殿、巴肯寺和巴普昂寺都在此城中。吴哥窟西北3公里有巴肯寺,东北4公里有豆蔻寺、茶胶寺等古迹。
开放时间:5:0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