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4个名寺
01少林寺

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位于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南北朝时,天竺僧人佛陀到中国,善好禅法,颇得北魏孝文帝礼遇。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为佛陀立寺,供给衣食。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整体配置高低相衬,十分气派。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
02白马寺

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金色的身体有光环绕,轻盈飘荡从远方飞来,降落在御殿前。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阳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储藏他们带来的宝贵经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阳白马寺。据说是因当时驮载经书佛像的白马而得名,而白马寺也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白马寺属于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3灵隐寺

灵隐寺,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在飞来峰与北高峰之间灵隐山麓中,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是一处古朴幽静、景色宜人的游览胜地,也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它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04大昭寺

大昭寺是位于中国西藏拉萨市中心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11月,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被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在2001年也被入)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
05寒山寺

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枫桥桥头,抬眼即可见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坐落在绿树丛中,院内青松翠柏,曲径通幽。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
06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位于著名文化历史名城、七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该寺历史悠久,是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07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因为创建年代久远,寺内碑碣林立,最珍贵的一件当推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586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单人加零)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
08清净寺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元至大二年(1309年)耶路撒冷人阿哈马重修。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清净寺自创建以来,历代穆斯林相继集资修葺,并勒碑为纪,保存寺内。现寺中还有值得重视的附属文物,如历年遗留下来的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为珍贵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
09卧佛寺

卧佛寺即"十方普觉寺"。它位于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涅磐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
10塔尔寺

塔尔寺是青海省藏传佛教中的第一大寺院,原名塔儿寺,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金塔。塔尔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组织,寺院政治组织和寺院经济来源,文化生活等的体系化。其中最能体现塔尔寺各类组织完善的要算寺院庙会了。庙会既是僧侣的学经的好机会,又是他们娱乐的极佳时间。藏语称“衮本贤巴林”, 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
11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佑六年(公元1319年)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
12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13法华寺

法华寺位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南端,也是南太湖主峰弁山的东麓,又名“白雀寺”。是太湖沿岸地区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佛教名刹之一。传说弁山是一座神山,原名凤凰山,山中有王气。秦朝初年,湖州城区归属乌程县,秦始皇不知从哪里听到有“乌程乌山王天子”之说,因为凤凰属于鸟类,就下令将这座山的颈脉切断,硬是从山中开出一条河,破掉山中的王气。
14广济寺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著名的"内八刹"之一。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始建于金代,名西刘村寺。明天顺年间重建,成化二年(1466) 赐名"弘慈广济寺"。现存建筑保持明代格局,分三路,中路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和多宝殿(舍利阁),西路有持梵律殿、戒台、净业堂和云水堂,东路有法器库、延寿堂等。寺内珍藏许多珍贵文物。
15法源寺

法源寺位于北京宣武区教子胡同南端的法源寺前街。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馆的所在地, 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交化的重要场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2001年6月25日,法源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潭柘寺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17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故又名戒坛寺,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
18独乐寺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位于天津蓟县城内西大街。传说安禄山起兵叛唐,在此誓师,因他想做皇帝,“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古寺建于唐贞观十年,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为国务院1961年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津门十景之一。独乐寺现已列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名录。
19悬空寺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20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世界闻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大慈恩寺位于古城西安南郊,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寺院新建落成时,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住持,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
21昭觉寺

昭觉寺坐落在成都市北的青龙乡,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昭觉寺在汉朝是眉州司马董常的故宅,宅号"建元"。唐朝贞观年间,改建为佛刹,名建元寺。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唐代高僧、禅宗曹洞宗传人休梦禅师任建元寺住持,他兴工构殿,扩建寺庙,并奉旨改寺名为"昭觉"。
22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目前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其实要远大于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目前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极乐寺

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创建于1924年,与长春般若寺、沈阳慈恩寺、营口楞严寺并称为东北四大佛教丛林。寺院分主院、东院、西院三部份,占地二万六千平方公尺。主院东有钟楼,西有鼓楼,建筑分天王殿、大雄殿、三圣殿及藏经楼四殿,收藏有影印宋版《碛砂藏》、《频伽藏》、《大正藏》、《龙藏》、《续藏》等,以及各式铜质弥勒佛像、五百罗汉图等。
24玉佛寺

坐落在上海市区北侧的安远、江宁路口。建于1918年,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和谐,气势宏伟。寺内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玉佛楼(方丈室),左右两侧有卧佛堂、观音殿、铜佛殿和斋堂,错落有致。每逢初一、十五或佛教传统节日,善男信女,三皈居士,接踵而至。院内香烟缭绕,福烛高照,都市风光中的丛林名刹,超凡脱俗、别具韵味。
25东林寺

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对一些国家的佛教徒影响较大。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另两处是久负盛名的云居山道场和三合寺。
26灵谷寺

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面1.5公里处,原称蒋山寺,在今明孝陵处。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访而建立的寺院。据《高僧传》卷十记载,宝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甘肃兰州)人。出家后师事僧俭,修习禅学,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传说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后,言行神异,“手足皆鸟爪”,常随身携带古镜、剪刀尺、扇之类的东西,披发赤足而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
27国清寺

国清寺,坐落在华顶山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被中、日两国佛教奉为发祥地。与齐州灵岩寺(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润州栖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并称天下“四绝”。
28灵岩寺

灵岩寺,坐落于泰山西北麓,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29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1919年重建。
30玉泉寺

该寺名称繁多,因南有谷山、东有玉泉,故名谷山寺、玉泉寺,亦名谷山玉泉寺,俗又称佛爷寺。它位于岱顶北,直线距离6.3公里,山径盘旋20余公里。南北朝时由北魏高僧意师创建,后屡建屡废,1993年在旧址上重建大雄宝殿及院墙。
31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五代宋初,即有高僧依山结庐梵修。明季扩建殿堂,规模初具,清初重修,始改今名。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
32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现存的建筑却是显著的唐代风格。与其他寺院的布局不同,开元寺并非采用的对称布局,而是塔和钟楼并列而立,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为中心的过渡情况。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33光孝寺

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34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名胜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对于六榕寺,我只知道当年苏东坡从海南北归经过广州时,住天庆观,游静慧寺(六榕寺当时叫静慧寺),览舍利塔,僧人请苏东坡为寺庙题字,苏东坡一瞧,咦,庙里有六棵榕树,然后一挥笔,写了“六榕”两个字。现在的寺庙门口挂着的就是苏东坡的手迹,而那座舍利塔,大概因为比别的塔都漂亮吧,广州人管它叫花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