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城市-慢生活
么是慢生活:
‘慢’是‘快’的基础
你只有习惯‘慢生活’
才能够快速准确找到定位
而不会迷失自己
要慢下来,是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
慢生活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自1989年在意大利出现后,便风靡世界。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从健康角度讲,古代医学之父已有箴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一针见血地指出:健康的核心就是亲近自然,顺应自然。
有人说,只有忙碌才能出成绩,那可不一定。85岁高龄,精神矍铄、潇洒从容的金庸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他说:“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乐观豁达养天年。”金庸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华,而是羡慕“且自逍遥没人管”的生活,饮食简单清淡,七八分饱,衣着自然简朴。他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武打小说打一会儿,就要吃饭,谈情说爱,不能老是很紧张,要像《如歌的行板》韵律一样,有快有慢。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徐徐缓缓的他做出了很大的事业,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200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金庸星”。
慢城市的起源:
背景:
全球性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 城市建筑密度增加 、生态环境恶化 、传统文化的流失 → 活动空间狭小 、人情关系冷漠 、生活节奏快。
慢城运动:
作为“慢餐运动的延伸扩展,“慢城市运动(slow city move-ment)”也应运而生。1999年,第一届“慢城市”大会在意大利奥维多召开,提出建立一种新的城市模式。在这里,有更多的空间供人们散步,有更多的绿地供人们休闲娱乐。政府拿出资金补贴那些生产和销售地方美食的农庄、特色餐馆和商店。人们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驾驶汽车并决不鸣笛。“慢城市”的会员应是人口不超过5万的小城镇。
“慢城市”的倡导者们是怀旧的,却同样不失敏锐地尝试一切提高生活品质的新技术。在另一个“慢城市”,翁布里亚的山顶小城奥维多,电瓶车安静地行驶在中世纪的街道上。互联网在社区和家庭十分普及,带来休闲娱乐,政府官员还借助网络交流治理城市经验。
慢城市国际协会
1.提倡步行交通;
2.大面积的可供休闲娱乐的绿地;
3.商业服务体现本地特色;
4.汽车限速20公里每小时并静止鸣笛;
5.人口低于5万。
慢城市实例:
2010年底,名不见经传的桠溪镇,因为一条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慢城称号的消息,迅速火遍中国旅游界,也让中国人对慢城组织、慢城运动这些全新的概念有所了解,同时掀起了“慢”生活和“慢”旅行等观念的全民大讨论。从1999年起源至今,全球24个国家诞生了135个慢城,其中42个。波兰、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国、法国、英国、瑞士已有数十几个城市加入,德国境内则有六个慢城。韩国和日本,也拥有了数座慢城。
●什么是慢城?
很多旅行者对慢城知之甚少,不过在欧洲,特别是在意大利,慢城可是受人追捧的旅行概念。所谓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在5万以下的城镇、村庄或社区,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支持绿色能源,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没有快餐区和大型超市。根据慢城运动联盟的规定,成为其中成员必须在城市人口、环境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食品生产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满足54项具体规定。据说为了保证这些规定得到遵守,慢城运动联盟会派专人对成员进行考察,每年还在不同城市举行年会,就城市发展中的行政、技术甚至科技问题进行讨论,为相互间交流慢城发展心得提供平台。
从某种程度上说,慢城运动是著名的“慢餐”运动的外延。上世纪8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店快速扩展到世界各地,大大的“M”和“KFC”被看作全球化的标志。1986年,意大利记者、美食评论家卡洛·彼得里尼得知要在罗马著名的西班牙广场附近新开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为了捍卫意大利美食文化,彼得里尼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慢餐协会”,倡导人们放慢节奏、享受美食,并以慢食为开始,改变过快的生活节奏。1999年10月,在意大利奥尔维耶托市的一次慢餐活动上,基亚文纳、布拉、波西塔诺、格雷韦因基安蒂等四个小城的市长第一次给慢城做出了明确定义,慢城运动从此诞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全球已经有24个国家的135个城市获得慢城称号,在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都有慢城。慢城会员国大部分集中在欧洲,包括波兰、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国、法国、英国、瑞士等国家的城市。而发源地意大利,是拥有最多慢城的国家,有42个城市成为该运动成员。欧洲的慢城多半是中古世纪的小城,没有连锁店,没有快餐店,没有霓虹灯,只能步行,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营业。这一切都是为了回归欧洲中古世纪的生活速度,同时保留现代文明的特色。
●意大利小镇奥维托:
世界上第一个慢城
意大利的奥维托是世界上第一个慢城,城市在反污染、反噪音、反量化之余,支持都市绿化及保留地方特色,譬如在意大利长期以来漫长的午睡传统,又譬如支持以山城传统蜜蜂色灰色料粉刷房屋,当地学校午餐供应的都是当地的有机食物。
慢城主义者改造现在的观光产业和农业甚至一般商店经营方式,在奥维托,店铺开始卖传统地方特色的东西,如有机香肠、手工巧克力。但是,起初当市长主张车子不准开入城里时,许多店铺都很紧张,因为一般认定,交通流量意味着购买力,没想到整个城市成为行人徒步区后,观光客不降反增。
该市市长齐米奇主张,品位是可以教导和训练的,而慢城主义其实是一种品位主义。没有品位便没有生活质感。慢城主义是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诉求。所以,市长着手撰写《慢》手册,并准备在他的慢城学校推广内容为品位的教材。市长提到,“请慢用”这个词,在中国和日本,可能是说的客套话,但是这句话其实具有慢食或慢活的精神。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只有慢条斯理地吃,才能吃出品位,甚至活出品位,所以,慢活思想在日本和中国很容易被接受。
●意大利的布拉:
慢城运动从此处发起
意大利人认为慢城文化是欧洲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慢”字在意大利文中显得非常积极,它与一般定义下的“甜蜜生活”(ladolcevita)的境界十分接近,这也是慢城运动发源于地处罗马帝国中心的意大利的原因之一。适合慢城的城市多半是中古世纪的小城,那些城市至今保有地方特色,也容易吸引观光客,意大利的布拉就是其中之一。布拉“慢半拍”的生活节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很多附近快节奏的都市白领都会选择到布拉居住。
在欧洲老电影中我们经常见到,清晨的早上,金发碧眼的美女坐在阳台的圆桌前,穿着睡袍,端着咖啡,看着报纸,一坐一小时;然后再哼着歌,梳头描眉抹唇试装穿鞋,我们一直在纳闷,上班摁指纹还来得及吗?
布拉是一个仅1.4万人口的小城,路边常常竖着“时速20公里”的路标,随处可见慢城的“蜗牛”标志。蜗牛是世界慢城组织的LOGO。在布拉,大家不会因为抛锚的小推车挡路几个小时而焦急,不会为下雨回不了家而头痛,甚至在买完面包后,跟老板再海阔天空地聊上一个小时都不足为奇。
如果你走路快了,冷不丁会有一个年轻人拿着秒表走过来,问你为什么如此匆忙。他是“放慢时间协会”的会员,他们的工作就是手拿秒表观察路人,如果发现有人不到半分钟就走了50米以上,他们就会上前给予“劝导”。
●德国Marihn村:
世界上最小的慢城
德国境内有六个慢城,Marihn村就是其中一个。
德国Marihn村只有260个居民,是世界上最小的慢城,这个北德的小村子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Marihn村的居民个个心灵手巧,他们每天的生活除了美化自己的村子,就是让村子更美丽一点。刷墙、修房子或者是在花园里种植花草,工作与生活的概念已经完全模糊。
这座1306年建成的村子是以这个村子原来的所有者——一个叫Marin的骑士命名的。缓缓起伏的山坡上一路都是用石头搭建的房屋,迄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的宫殿被改成一处全新的酒店,此外还有一个酒馆、一个巨大粮仓和一个生产马车的工厂,这些组成村庄的要素被当地居民不厌其烦地打扫、细微地整修、不遗余力地维护与完善。
现在这个小村子已经成为一个别致的花园,不但有各种观赏植物点缀其间,还有许多可供食用的植物种类,真正做到了名副其实的“秀色可餐”。小城的生活方式符合慢城的理念,其入口的“绿色”更是吻合了世界上“慢餐”的潮流——只有绿色的农业产品方能入口。
●英国慢城勒德罗:
几百年来就是一座慢城
所谓典型的慢城生活,就是吃健康的食品,还有不能忘记与周围人的互动,同为你烹饪食物的人说几句话;花上一点时间停下来和别人聊上几句,一起工作享受生活。中国的白领们提倡工作中娱乐,娱乐中工作,可是谁又能做得到?但是英国人做得到!
英国人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慢,有这么个故事:在苏格兰尼斯湖湖区的一个小镇,有一个很有名的姜汁面包房,存在了近四百年。如此长的时间,连蜗牛都不知能爬到多远的地方去了,而这个面包房却还在原地踏步,没有分店,面积也没扩大,只能站下两名顾客,第三个顾客就得站在店外了。而且还用手工制作,保持最纯朴的味道,让人感觉到,这家面包房的主人不是为了赚钱而开店,而只是为了做面包这件事。即使在伦敦,英国人的字典里,也没有“加班”一说。
勒德罗(Ludlow),是个有千年历史的边界贸易城镇,靠近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边界,现在的居民有1万人左右。勒德罗2003年被慢城组织认证通过,成为英国第一座慢城。据说慢城组织官员当时在访问该城后这样评价:勒德罗几百年来就已经是一座慢城。
慢城勒德罗也是小得难以形容,站在高处俯瞰就是它的全部,小镇的恬静像婴儿入睡一般,镇上没有一辆车,没有任何喧嚣的声音,崇尚手工,每转个弯就能找到工匠们开的店,他们都在建造传统木结构建筑方面有一手。
●南澳大利亚古尔瓦:
历史久远的水乡小镇
古尔瓦,南澳大利亚州东南部城镇,19世纪50年代成为拥有大型造船厂和酿酒厂的重要河港,人称澳大利亚的新奥尔良。现为一农牧区(产菜牛、乳牛、羊、小麦)的中心,人口不到800人。古尔瓦是南澳的一个历史久远的水乡小镇,也是澳大利亚母亲河墨累河最后一个港口,在这里,可以看到墨累河河水如海的壮观景象。
澳大利亚人信奉一句话:事情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今天能做多少做多少。澳大利亚人的慢劲儿,在哪儿都能明显地感觉到。比如,在澳大利亚机场,你看不到别的地方机场繁忙的景象,就算飞机起飞在即,机场工作人员仍然不慌不忙地往通向机舱的传送带上装载行李。在澳大利亚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玩笑话:如果你哪天在街上看见一个行色匆匆的人,他一定是在找厕所。
一位曾经留学澳大利亚的人聊到,澳大利亚人被称为全世界最会休息的人。休息时间,没有人再去上班,没有人再去挣钱,没有人跟你谈政务、谈公事、谈生意,所有的事要等休息完了再说。另外,在澳洲办事千万不要急,因为大家都不急,就你一个人急,那也是急不来的。别看公共汽车时刻表上精确到分,可早到晚来十几分钟不能算不准时。
●韩国慢城曾岛:
在千日盐制造过程中品味“慢之美学”
韩国慢城本部成立于2005年,经世界慢城组织批准成为国际韩国慢城本部。2007年韩国在亚洲国家中第一个加入慢城组织。
全罗南道新安郡是韩国唯一一个拥有超过1000个岛屿的地方,在这些岛中,曾岛作为生态旅游地备受关注。曾岛虽然在“慢城市”中最吸引人的是因为它是一个岛,更因为这里食宿方便,而且还拥有韩国最大的太平盐田。
曾岛是一个比起自驾游更适合骑车旅行或步行体验的岛屿,拥有公用自行车350辆,分放在岛的各个地方,免费出租,它的目标就是打造长期“没有化石燃料汽车的岛”。这里也有韩国最大且最早的沙堤生态教育空间——沙堤生态展示馆,可以看到沙堤的诞生过程和韩国沙堤的面貌,以及沙堤上生活的生物的展示。
韩国规模最大的太平盐田自1953年形成,现在已被记录为近代文化遗产。在这个“盐博物馆”中,盐的有益信息和有关轶事、世界之盐和千日盐制造过程等一目了然。千日盐不是一次就可以制作好的,而要经历“忍耐”和“汗水”的艰苦过程,“慢”之美学在这种盐的制造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得到。
●中国慢城高淳县桠溪镇:
优哉游哉花田骑行
江苏南京高淳县桠溪镇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慢城称号的城市。严格来说,它其实不是一座城,而是位于高淳县桠溪镇西北部一个面积约49平方公里的地区,地处苏皖两省及溧阳市、高淳县、溧水县、郎溪县四县市交界处,本身纵贯桠溪镇西北部丘陵地区,西离宁高高速7公里,东接246省道,目前人口约2万人。
这座江南慢城由6个自然村组成,在绵延50公里的生态路上,杏花林、竹海、丘陵、河溪、葡萄园以及珍珠一样的湖泊一路穿越。因为长期以来保持自给自足的农业,使得这里的山水保持了江南水乡难得的静谧,这里如意大利托斯卡纳的艳阳天的景象打动了国际慢城组织。桠溪镇没有公共交通工具,50公里生态路最适合骑车前行,游人甚至可以在附近的农家乐里向热情的当地村民租一辆电动车,优哉游哉地在花田骑行。累了可以入住“山中农家”,尝尝“山中”无添加的野味,土鸡汤、胖头鱼汤、清炒荠菜和豇豆等都会让客人大快朵颐。小小的慵懒和安宁,成全了江南少有的山居岁月。同时,其民俗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卞和望玉”的望玉山、省文保单位牛皋抗金的南城遗址,还有市文保单位永庆寺、刘伯温开挖的大官塘、岳家军的操兵场遮军山、张巡纪念馆等景观。这些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与慢城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如果是选举“快城”,中国的众多城市都可以入选。我们在不停地追逐,我们在与时间赛跑,但是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已让我们不堪重负。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是否愿意在内心深处放缓脚步,去慢慢地体验一种过程呢?现在请静下心来,慢慢散步、慢慢吃饭、慢慢思考、慢慢享受人生的旅行吧。
慢城市标准:
慢城的四大前提:
1.体现对小镇、居民与客人的关心呵护
2.保持小镇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与自然状态
3.在不丧失传统遗产的前提下,融入工艺技术
4.承诺为所有人提供纯净的环境,公平的交易与健康的食品,并且为子孙后代着想,一直保持高品质的生活
慢城市行为准则: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慢城市、慢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小城镇
宜居的城镇
独具文化特色的城镇
特色经济产业的城镇
“慢城市”的发展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试图重构都市生活方方面面的草根运动。人们开始懂得保持地方传统就是保持家园之根,而生命的自由欢乐远胜于金银缁珠。在政府官员的眼中,“慢城市”无疑是一种更好的城市治理之道。如今,“慢城市”运动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德国、英国和其他北欧国家的小城纷纷效仿。就连一些欧洲的大都市也开始倡导“慢城市守则”。伦敦这个欧洲大陆最匆忙的都市,也正制定政策限制市中心区车流。
独树一帜的“慢城市”很快换来了经济回报。在小城布拉,销售手工巧克力和绿色食品的商店以及定期举办的活动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每逢周末,欧洲各地的特色奶酪制造商云集与此,丰富的产品展览使这里周周都有美食节。在吸引游客方面,“慢城市网络”号召会员“一起实践共同的、具体、有形的准则”,包括提供由“慢餐协会”推荐的美食,高品质的接待设施、绅士的服务以及良好的环境。这些城市力图保持地方特色和特有的城市肌理,保护本土手工业、文化和传统,并让游人与制作特色产品的与当地手艺人交流。
衍生
慢学校
慢生活随着“慢城市”的兴起,应运而生的是“慢学校。这些学校提倡没有竞争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反对填鸭式教学。“慢学校”运动提倡建立一个新的教学体系,授课时间灵活,并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课程。拥有大约1000名学生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克利马丁·路德·金学校成为了这一运动的代表。
慢餐
1986年,意大利记者卡洛·佩特里在罗马著名名胜西班牙石阶,碰到一群吃即食汉堡包的学生。对于讲究慢吃的意大利人来说,快餐文化近乎可耻。于是,佩特里找到志同道合之士,决心搞一场慢文化的复兴,由吃的文化开始,成立“国际慢餐协会”,是为“慢吃运动”(Slowfood Movement)。慢餐运动者有“6M”宣言:Meal(美食)、Menu(菜单)、Music(音乐)、Manner(礼仪)、Mood(气氛)、Meeting(聚会),这其实是在强调一种放慢脚步、慢慢品味食物美味的优质生活方式。
点评
“慢城市”并不意味着将时钟拨回到过去,让人们过“博物馆中的生活”,相反,它们更善于综合现代和传统生活中那些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因素。
中国 "慢城”具体介绍
目前,中国只有一个正式的“慢城。”桠溪生态之旅作为中国首个慢城,成为国际慢城组织第143个成员。在2010年11月于苏格兰召开的国际慢城会议上,以桠溪“生态之旅”被正式授予“国际慢城”称号,这样,高淳县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国际慢城”。
1、最美乡村与慢城标准巧合
"保护与维持纯净的自然环境"是国际慢城的八大公约之一,是成为国际慢城的重要条件,正着力打造中国长江之滨最美丽乡村的高淳,具有三分山、两分水、五分田的生态黄金比例,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让这一江南小城另具韵味。早在2005年,"生态立县"就写入了全县发展战略,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高淳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一直位居江苏省前列,空气质量指数在全省县(区)位列第三。目前,高淳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高分通过了国家5大类22项指标的严格考核,成为我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县。
"生态之旅"位于高淳桠溪镇,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有其独特的环境优势,这一地区地处苏皖两省溧阳市、高淳县、溧水县、郎溪县四县市交界处。这里是茅山、天目山山脉的汇合地、是太湖、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植被覆盖度高,物种丰富多样,生态环境忧越。"生态之旅"区域内人口约2万人,6个行政村分布在一条长达48公里的风光带两旁,沿线时而依山傍水,时而穿林越山,沿途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尽显田园风光,山林情趣,不但能让游客领略到登山揽胜、赏竹观松的乐趣,更能让游客感受到四季瓜果香、把酒话桑麻的农家风情。
2、绿色经济与慢城理念吻合
慢城并非意味着不发展,慢城倡导人们保持传统社区生活和节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家园,这与高淳追求"宜居城市"、谋划"绿色掘起"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和。在招商过程中,高淳对有污染、附加值低、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限定,而对能为最美乡村提供经济保障的产业,则加速发展。高淳作为江苏省生态农业先进县、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和水产品整体推进县,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有机、绿色产品44个,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200多个,高效农业比重达到52.8%,是江苏省重点水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区。在产业布局中,加大保护乡村生态风貌,杜绝到处乱开发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当地干部群众心中。
目前,"生态之旅"区域内没有一家工业企业,农民经济收人主要来自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现已建成10000亩早园竹、10000多亩有机茶园、5000亩果园等超大规模的特色经济农场,以及桃花村、杏花村、石榴村、菊花村等多个生态农业示范村,一年四季都将鲜花不断、瓜果瓢香。这里只用有机肥料不用化学肥料;这里只有农家乐,没有快餐店;这里只有鸟语蛙声没有工业噪音。生态之路让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如今的绿色宝库,也向人们展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3、文化保护与慢城运动融合
高淳有着历史文化名城珍贵的历史遗存,境内薛城遗址己有6000多年历史,伍子胥在高淳开挖世界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河,孙权在高淳建有保圣寺塔,周喻曾在高淳操练水兵。吴风楚韵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高淳诚信朴实的淳朴民风。"跳五猖"、"大马灯"、"送春"等众多古老的文化活动在高淳得到传承,高淳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掘,正迎合了慢城运动主倡原生态文化保护的理念。
"生态之旅"的沿线的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卞和望玉"的望玉山、省文保单位牛皋抗金的南城遗址、市文保单位永庆寺、刘伯温开挖的大官塘、岳家军的操兵场遮军山、张巡纪念馆等景观,"生态之旅"将生态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串联起来,赋予了生态之旅的文化内涵,沿途不仅可以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也能感受历史文明的绚烂。
中国第一个世界慢城的诞生让世人惊叹,让埋头奋进中的国人瞩目,让工业化泛滥的城市反思。高淳在生态发展的道路上与慢城相遇,对于高淳不仅仅是荣誉,而是一个新的契机、新的起点,高淳将一如既往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绿色幌起,为建设经济繁荣、生态文明、文化灵秀、和谐安康的幸福高淳而奋进!
以慢城理念引领红色土地新崛起(广东梅州)
梅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提出:要打响“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设计在客都”品牌,把梅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特色宜居、平安和谐的富庶之城、美丽之城、文化名城、国际慢城。要建成文化旅游特色区,能否集聚人气是关键。
1999年10月,意大利的四个城市联合发起了起源于“慢食运动”的慢城运动,并发表了《国际慢城宪章》,慢城运动也由此而生。各国在建立慢城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敬重自然,保护环境,致力于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其次,遵循传统,注重保护和维持当地的传统——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土地利用、传统的食物等,致力于利用这些传统为当地创造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再次,强调生活质量,提倡生态美食,注重人性化的空间设计。慢城运动提倡这样一种行为方式:放慢脚步、敬畏自然、遵循传统、倾心于精神需求,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更理想的城市生活模式、城市经济发展模式。
慢城虽然并非世外桃源,但这个概念所体现出的居民与环境和资源友好特点,以及对生活节奏的重新认知,正是很多现代人所向往的生活。第一,慢城是宜居之城。慢城提倡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第二,慢城是特色之城。“尊重传统、保持传统社区生活和节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家园”是慢城建设的理念。第三,慢城尊重现代化,慢城所做的只是为了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帮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第四,慢城创造经济效益。“慢”不代表在经济发展上没有紧迫感,而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生态和自然,以及更好地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如意大利慢城布拉市,慢城模式拉动了该市的旅游业发展,商业零售额每年以15%的速度上升,失业率只是意大利平均水平的一半。
尤其重要的是慢城理念与梅州客家文化具有高切合度。首先,“慢”原本便是我们传统生活的哲学,如我们客家话里“请慢用”、“请慢走”等话语里皆体现着“慢”的智慧,梅州一样有着成为慢城的文化基础。第二,梅州不乏历史悠久,同时保持着传统生活节奏的小镇,如水车、松口、仁居等,目前我市已有26个村被认定为“广东省古村落”,这些都是慢城的重要资源。第三,宜居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慢城作为宜居的城市模式之一,将成为我市提升宜居性的一种发展方向。因此,树立“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生态为基”的理念,扬长避短,彰显特色,以慢城理念引领梅州红色土地的新崛起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