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级别分类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礼拜堂等。全世界大约有1,520座宗座圣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欧洲。在欧洲政教合一的年代,教会有着至高的权利。不仅有权,而且有钱。从这些教堂的规模和豪华程度可以看出所需的金钱之巨大。豪华的教堂实际上也是权贵们展示财富的一个方式。
教堂是基督教等教的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原意是为上帝的居所,以此来赞美上帝,祈求赐福给天下众生.人们在这儿进行弥撒礼仪和祈祷。以求天下太平,众生平安。
早期的基督教会曾利用犹太教会堂或家庭式进门宗教聚会。4世纪初,基督教在欧洲许多国家成为国教化,从此,教堂开始大规模建设。可以说,罗马帝国分裂后,欧洲的建筑史就是一部教堂建筑史,它集中体现了欧州的先进技术和建筑理念,所耗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是空前的。在欧美,在世界有数不清的各式教堂,而且是最美的建筑,是人类奉献给上帝享受的人间天堂。
教堂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练功场。作为教徒们聚会和学习的场所,教堂给人以心理上和思想上的抚慰作为是明显的。来到教堂,思想中的杂念会自我鞭挞,心灵会得到高度净化。这种在上帝面前的自我忏悔和自我改造,使人以宽广的胸怀对事、宽厚的感情对人,达到完美人生。这正是人类的期望。
教堂作为实体来说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它是历史的标杆,是时代精神的焦点,而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疑是一个时代最好的建筑,所以教堂便集中体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与追求。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都十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离开人的情感体验便无所谓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和对世界的宗教的态度。
欧洲的教堂大致分为三种建筑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和巴洛克风格。11世纪前后建造的教堂受意大利影响,几乎全为罗马风格。其特征为圆形拱顶,从教堂的门或者窗户可以大致区别出来。圆形的拱顶表现了当时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圆形的。哥特风格最初出现在法国。12世纪后逐渐流传于欧洲并风靡一时。其特征为瘦高型,外表有许多像竹笋一样瘦长型的装饰物,象征着摆脱了束缚,奔向天国。拱顶也随之有了橄榄型的小尖。在追求总体对称中有细部上的不对称,以垂直的直线为基准,突出高耸性,并采用尖券,尖形肋骨交叉拱顶,内部采用柱来承重,故进入教堂能产生上升,高耸,飘渺之感。随着玻璃的应用,窗户被装饰得色彩斑斓。往往一个窗户就画了一个圣经故事。世界上现存的典型哥特式教堂不下200座。17、18世纪后的教堂多为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其特点是不注重外表,但内部华丽,有的用了大理石砖和大理石柱,配有彩画和雕塑。室内一改老式教堂的黑暗、凝重和神秘,采用浅色涂料,加上彩色装饰,让人感到轻松,似有一种清香味。
教堂所展示的建筑技术实在令人惊叹。不少这样大型的教堂始建于11到14世纪。这时的欧洲人就能建造上百米高的建筑,并且使用至今仍旧辉煌不减。特从众多教堂中选出20个提供给大家品味、欣赏。有机会旅游,亲自去看看,更是美好之事。
1、凡蒂冈圣彼得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位于世界上最小的独立国家梵蒂冈内。它以耶稣十二门徒首领圣彼得的名字命名,建于公元四世纪二十年代。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公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是1506年破土动工。历经120年,直到1626年11月18日落成。总面积2.2万平方米,平面面积为1942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教堂呈十字形,长212米,宽137米,高46米,能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教堂在建造过程中有10位不同的建筑师参与了设计。
教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蒙克、贝尼尼、乌冬等许多艺术家的壁画与雕刻。其中最著名艺术杰作有三件,一是米开朗琪罗24岁时雕塑作品。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转手,二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三是圣彼得宝座,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站在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穹顶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从教堂内出来,在教堂左侧有一个由卫兵队的成员。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
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珍品,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大教堂是一颗镶嵌在罗马城上的皇冠,是世界的艺术瑰宝。
2、德国科隆大教堂
德国科隆大教座堂位于德国科隆。始建于1248年,经过632年,一直到1880年才建成。科隆大教堂高157米,是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主教座堂德国第二大教堂,它和塞维利亚主教座堂、米兰主教座堂一道是是世界三大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
教堂原址在罗马帝国占领时期是普通民居。从公元4世纪末或5世纪初起,这里开始建起了小规模的教堂。之后教堂不断扩建和改建,直到873年9月27日老教堂正式落成。然而,这教堂在1248年4月30日的一场火灾中几乎毁坏殆尽。116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将原存放于米兰主教教堂的存放东方三博士的遗骨的“三王圣龛”赠给科隆大主教。由此,各地来科隆朝圣的信徒骤增。于是开始建造新教堂。1248年8月15日,新教堂在科隆大主教Konrad von Hochstaden的主持下开土动工。建筑为哥特式,由建筑师Gerhard von Rile以法国亚眠的主教座堂为蓝本设计。
科隆大教堂长约144米、宽约86米,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建筑物全由磨光石块砌筑,总共用了大约16万吨石头。大教堂是以最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一般教堂的长廊,多为东西向三进,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将人的视线引向上天,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自教堂完工后,科隆市政府即规定: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造成科隆许多大楼地上的建筑只有七、八层,地下却有四、五层之多的特殊现象。
整个建造工程前后跨越六个多世纪,它是德国中世纪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从建筑规模和装饰艺术质量来看,科隆大教堂均胜过它之前所有的哥特式建筑。
3、意大利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称杜莫主教堂、圣母降生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
教堂于1386年开始建造,当时是由统治米兰的威斯康提下令兴建,历经五、六百年。1418年主祭坛完工启用,1617年教堂正面工程展开,1774年主尖塔圣母像建成,1813年拿破仑下令建成正墙面及所有尖塔,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正墙面五扇铜门才装置完成。
教堂拱顶由52根多柱体梁柱支撑,其上共有刺向天空的135根石柱尖塔、2245座雕像,均取材自圣经故事,教堂内外所呈现的圣者及使徒像,数目达3159座,据传均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留下的作品,教堂正面五扇铜门上,分别刻有教堂历史、米兰历史、圣母生涯和君士坦丁大帝的“米兰诏书”等。教堂内天花板高敞,并镶有彩绘玻璃。高达107米的尖塔,则出于公元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圣母玛利亚雕像,金色,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
米兰大教堂是米兰的标志和精神象征。达芬奇、布拉曼特等著名艺术家曾为他画过无数设计草稿。马克吐温曾形容它是 “建筑师眼中的一团白色火焰”。整座建筑物融合哥特、文艺复兴、新古典等多种建筑风格,其位居米兰市中心,雄伟的气势,令人望之而生仰慕之心,其中教堂正面以三角形状构建而成,四周尖塔成林,主塔相衬,仿如相互扶持,伸向蓝天,展现哥特式建筑的特色。
教堂祭坛上供奉着的一根钉子,据说是取自耶稣被钉死的十字架上。
4、巴塞罗那圣家赎罪大教堂
圣家赎罪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但由于负责设计的天才建筑师高迪,在未完成整项工程之前便去世,所以教堂至今仍未算完工。其外形十分独特,满是精美的雕刻,三面均有高塔,分别象征“基督之诞生”、“受难与死亡”、以及“荣光”。
教堂始建于1882年,到1891年由西班牙伟大的建筑家高迪接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任务。他以独特的艺木天才和丰富的想象力,把这座教堂建成令人惊叹的建筑艺术杰作.教堂的完美,是高迪倾尽毕生之力创作的结晶,是巴塞罗那的象征。像圣家族教堂玉米一样奇异的尖顶梦幻般地耸立于茫茫雾气之中,那种超然遗世的美感令人过目难忘。这是一座难以竣工的马拉松工程,据说工程完工至少还要50年.到那时,也许又有新的建筑理念要镶嵌到教堂的修缮。
这是一座充满象征主义符号的建筑,可以说是一部用石头雕刻出的《圣经》。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描绘出耶稣的诞生、受难和上帝的荣耀,代表着耶稣神性的三个方面,布满描述圣经场景的浮雕。按照高迪的设计,教堂一共有18座尖塔,分别代表基督、圣母玛利亚、12门徒和4位福音使者。墙面主要以当地的动植物形象作为装饰,正面的三道门采用了高迪惯用的彩色瓷片。
高迪亲自监督完成的工程主要包括教堂后殿的半圆形拱顶室和耶稣诞生门。耶稣诞生门和地下礼拜堂2005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教堂中已建立了一间小型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高迪的照片、生平介绍及部分建筑设计图样和模型。
5、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建于532-537年,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教堂。它矗立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拜占庭帝国东正教宫廷教堂,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圆顶由两个半球形拱门支撑。17世纪时,仿效公元前腓尼基人昂蒂帕特提出的“七大奇迹”的说法,提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圣索菲亚教堂就是其中之一。
教堂于33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首建,532年查士丁尼一世续建。在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占领,被改建成为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随着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义。1935年2月1日,教堂建筑正式重新以博物馆的身份对世人开放。
教堂的中央穹顶直径33米,是世界上少数大穹顶之一。它的顶点高约60米,高于万神庙。宫廷史官普洛柯比乌斯写道:“当你走进这幢建筑物去祈祷时,你会觉得这项工程不是人力造成的……你会相信上帝也喜欢这个不同寻常的家。”索菲亚大教堂动用了1万名工匠,耗资折合14.5万公斤黄金。公元537年12月26日,查士丁尼大帝和大主教率领一支庄严的队伍举行落成典礼。在17世纪圣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君士坦丁大帝请来的数学工程师们发明出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的建筑方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
15世纪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廷帝国之后,把索菲亚大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在角上加建了呼唤穆斯林们按时举行礼拜的授时塔。经过多次的十字军战争和土耳其人的破坏,君士坦丁堡宏伟壮丽的建筑摧残殆尽,但索菲亚大教堂竟能免于劫难,它是唯一一座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查士丁尼时代的建筑。
6、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宫坐落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最初由笃信宗教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纪末才告竣工。
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全长156米,宽22 米,大穹窿顶高31 米,钟楼高68.5 米,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既是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又是历代国王举行加冕典礼、王室成员举行婚礼的大礼堂,还是一个国葬陵墓。从11世纪胜利王威廉开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七世外,所有英王都在此加冕登基。同时还是英王的墓地。1066年撒克逊王爱德华死后就埋葬在这里。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20多位国王都埋葬在这里。
整个教堂全系石造,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两大部分组成。有圣殿、翼廊、钟楼等堂组成。进入教堂的拱门圆顶,进入到豪华绚丽的内厅。教堂内宽阔高远构造复杂的穹顶被装点得美轮美奂,由穹顶挂下来的大吊灯华丽璀璨,流光溢彩。地上铺的是华贵富丽的红毯,一直通向铺着鲜艳的红色丝绒、装饰得金碧辉煌的祭坛,这就是举行王室加冕礼和皇家婚礼的正地。祭坛后是一座高达3层的豪华坟墓——爱德华之墓。祭坛前面有一座尖青靠椅,这是历代帝王在加冕时坐的宝座,据说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宝座下面摆放着一块来自苏格兰的被称作“斯库恩”的圣石。宝座和圣石都是英国的镇国之宝。
威斯敏斯特教堂内还有大量馆藏,加冕用品以及勋章等庆典用品都收藏于此。还有英国宫廷收集的关于历史、艺术、科学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如1500年以来富于戏剧性的历史记录都保存于此。人们在赞叹威斯敏斯特教堂建筑艺术的同时,还可以从中了解到英国的历史。
7、莫斯科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是俄国沙皇伊凡雷帝庆祝1552年6月攻占喀山城而建。它座落在在红场一角,这座有着像洋葱一样圆顶的大教堂,被誉为“一个石头的神话”。富于创意的形式、色彩与精妙绝伦的结构完美结合,使这座教堂令人叹为观止。伊凡雷帝命令建造的这座教堂在1559年落成,从此,这座无所匹敌的建筑成了俄罗斯的象征。这座风格宏伟的建筑,要体现的是俄罗斯人战胜鞑靼人的豪情,因为它的存在,人们走过广场,都会回忆起战胜入侵者的光荣。
伊凡四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沙皇。由于童年的特殊经历,他非常残暴,史称伊凡雷帝。他发动了对喀山汗国的远征,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为了庆祝胜利他下令修建教堂,每个圆顶代表一次伟大胜利。这些圆顶以一些圣徒命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圣瓦西里,因为他预言伊凡雷帝将杀死自己的长子伊万。所以人们就称整个教堂为圣瓦西里大教堂。据说在圣瓦西里教堂竣工后,它的精美绝伦使伊凡雷帝十分震惊。这个性格暴躁而残忍的沙皇命人把主持建筑师的眼睛弄瞎,为的是使他永远无法再造出同样的奇迹。
圣瓦西里教堂教堂为两层建筑:底层;第二层是由内外多条走廊将九个礼拜堂统一而成的一个和谐整体。底层——内走廊下由厚砖墙分隔成的副礼拜堂和房间构成了教堂众礼拜堂的基座。8个塔状圆顶分布在中央第9个圆顶——波克洛夫斯基周围。中央塔高47.5米。周围四个礼拜堂高度为21——24米,呈对角线分布并被标定意义:南面:“圣徒尼古拉伊-维里科列斯基”,东面:“圣三一”,西面:“通向耶路撒冷的天国之门”,北面:“神圣的受难者科普里昂和尤斯基那”。教堂各礼拜堂的落成同宗教节日联系在一起,在这些日子里发生了对喀山进军的最重要胜利。中央的礼拜堂建成是为纪念对远征喀山的开始,当时恰逢1552年10月1日的圣母帲幪节。
8、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
佛罗伦萨大教堂又称为圣母百花大教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它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标志着文艺复兴的开端。
教堂大圆顶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方法从下往上逐次砌成。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教堂的外立面到1587年仍未完成,为完成这一工程,举办了多次竞赛招标,约三个世纪后才于1871年选中建筑师埃米利奥·德法布里的方案,于1887年竣工,用的是卡拉拉的白色大理石、普拉托的绿色大理石和玛雷玛的粉红色大理石,整座建筑显得十分精美。米开朗基罗曾经在设计圣彼得大教堂圆顶时说过“我可以建一个更大的圆顶,但远远及不上她的美”。
教堂的八角形穹顶内径为43米,高30多米,在其正中央有希腊式圆柱的尖顶塔亭,连亭总计高达107米。巨大的穹顶依托在交错复杂的构架上,下半部分由石块构筑,上半部分用砖砌成。为突出穹顶,设计者特意在穹顶之下修建一个12米高的鼓座。为减少穹顶的侧推动,构架穹面分为内外两层,中间呈空心状。大教堂建筑的精致程度和技术水平超过古罗马和拜占庭建筑,其穹顶被公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的第一个作品,体现了奋力进取的精神。
楼内有370级台阶,可登高俯瞰全城。教堂的边上还有一座八角型的洗礼堂,青铜大门上雕有著名的的“天堂之门”。是基贝尔蒂(Ghiberti)花费21年的杰作,将“旧约全书”的故事情节分成十个画面,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该隐杀害他的兄弟亚伯;挪亚醉酒和献祭;亚伯拉罕和以萨献祭;以扫和雅各;约瑟被卖为奴;摩西接受十戒;耶利哥的失败;菲利士人的战争;所罗门和示巴女王。
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状,本堂宽阔,长达82.3米,由4个18.3米见方的间跨组成,形制特殊。教堂的南、北、东三面各出半八角形巨室,巨室的外围包容有5个成放射状布置的小礼拜堂。
9、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
西班牙第一大教堂,著名哥特式建筑。这座混合回教风以及歌德、文艺复兴式的教堂,被列为世界三大教堂之一。美丽庄严的教堂内有四国王为哥伦布铜棺抬棺的雕像,以表达哥伦布的地方及他带来的西班牙海权的黄金时代。在教堂内部藏有著名绘画,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教堂建于15世纪初,在原伊斯兰教寺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它由墙顶部带许多尖柱的围墙环绕屋顶上向上耸立的尖塔而成的建筑。大教堂的正门面对国王圣女广场,有5个正厅(主厅高36米),它的主体是116米长76米宽的矩形建筑。最高处的十字架高达40米。教堂共有三扇大门:正门为王子之门,其余分别为洗礼之门,亚松森门。
教堂边侧有一座高耸于所在建筑物之上的方形高塔,这就是有名的希拉尔达塔(Giralda)。塔高98米,作为原伊斯兰教寺院建筑中仅存的一部分,塔身墙面上有各种标志阿拉伯艺术特色的花纹图案,显示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美丽风采。塔顶装有25口大钟的钟楼和楼顶上的一尊代表“信仰”的巨大塑像,塔顶雕塑名为El Giraldillo。巨大塑像高仰站立,手中举着一面半掩的旗帜,总高4米。这个重达450kg的风向标,在风中是可以转动的。塞维利亚人传说,棕榈叶朝向某一个方向时,塞维利亚就会下雨。塔内没有楼梯,而是环形坡道,以便相关人员骑马到塔顶。登上70米高的瞭望台,可以一览塞维利亚全景。
整个建筑外墙上分布着美丽的石雕,三个门楣上的雕塑也各不相同,亚松森门上的雕塑是圣女神的石像,头顶落着一只鸽子,周围环绕着飞翔的天使;上方是天使托着耶稣。洗礼之门上方是三圣人的雕像。
10、法国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1953年6月2日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
巴黎圣母院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与雕刻的主要代表。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自1931年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问世后,这座教堂更加为人向往。
11、美国纽约圣约翰大教堂
圣约翰大教堂位于美国纽约市的圣约翰大教堂在曼哈顿岛阿姆斯特丹大道和112街交界处。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基督教堂。圣约翰大教堂是一间新教主教大教堂,以其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而享誉全球。该教堂始建于1892年,建筑工程时断时续,至今还在进行之中。
纽约圣约翰大教堂,为美国主教制教会(圣公会)主教座堂。教堂占地面积为112400平方米,全长182米,相当于两个美式足球场之长度。主建筑全部为石结构,包括大门、门廊、主厅、中厅、小教堂、唱诗楼、主祭坛、施洗室、展览厅等。主厅最高点达54米,内拱顶高为37米,宽44米,两边有53根大圆石柱分四排排列,把主厅两侧分为14 个区,各区各自供奉与之有关的圣徒。主厅墙上挂有与《圣经》故事有关的几幅巨大的出自名家之手的织锦。教堂嵌有一万片玻璃,其风格及所绘图案各异。中厅呈圆穹状,有一精心雕刻的大理石布道坛。唱诗楼两侧有巨大管风琴,共有141排,8035根管子,规模之大世界罕见。主建筑最东端,环形排列着七个以圣徒命名的小教堂内供奉着有关圣徒。施洗室有一雕刻精美的大理石受洗池。主建筑的中心竖立一座与真人一般大小的耶稣像。
12、俄罗斯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滴血大教堂也叫复活教堂或喋血教堂,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不远处的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旁。1883年-1907年由巴尔兰德建造,是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沙皇被革命激进分子杀害而建,是1881年3月1日,恐怖份子格涅维斯基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案发地点。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农奴解救者”。由于他在位26年的统治期间给俄罗斯带来了许多的实惠,所以刺杀的行动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与指责。为了怀念这位为人民而牺牲的仁君,故在其出事地点,兴建了这座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纪念堂。
教堂充分体现了俄罗斯建筑风格,结构繁复,造型奇特。教堂整体之建筑结构,则来自于修道院院长大司祭伊格纳奇依的构想。据传说,大司祭伊格纳奇依在睡梦中显现出这座未来教堂的设计蓝图。洋葱头式的教堂顶部,按照娜导的解释,是象征了一支支蜡烛,从人间向上帝举起。颜色鲜艳的洋葱头,用马赛克拼装而成,颜色鲜艳而且不褪色。教堂内部嵌满了以旧约圣经故事为体裁的镶嵌画。与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相比,它的外貌更加美丽、更加生动。
13、英国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纽盖特街与纽钱吉街交角处。教堂是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以其壮观的圆形屋顶而闻名,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它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被誉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它在英国宗教史和世界宗教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教堂始建于1675年,1710年建成。这里自公元604年以来一直是伦敦主教堂的所在地,以伦敦保护神圣保罗命名。1300多年中,圣保罗大教堂几经重建,现在所见到的已是第5座,1675~1710年在因大火焚毁的第4座大教堂原址上兴建。是英国建筑大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的不朽杰作。主体建筑是2座长150.5米、宽37.5米的2层圆楼、穹形圆顶和顶端的十字架,总高度达111.5米。底层四周的走廊外面,建有一圈圆形的石柱。顶层则有一圈石栏围拢的阳台,整个建筑对称工整,威仪堂皇,其主体建筑是两座长150米、宽39米的两层十字形大楼。十字楼的中间,拱托着一座高达111.4米的穹窿圆顶建筑。圆顶底下高出十字楼的部分,是一个两层圆楼。底层四周的走廊外面,建有一圈圆形的石柱。教堂正门面西,门前有一道由六对高大的圆形石柱组成的走廊。正门上部的人字墙上,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传教的图画。人字墙顶上,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教堂正面建筑的两端,有一对互相对称的钟楼。西北角的钟楼里,挂着一组和谐音调的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吊着一具重达17吨的大铜钟。这具英格兰最大的铜钟,在每天半夜1点,由教堂人员敲打5分钟。顶层则有一圈石栏围拢的阳台,人们可以站在这里欣赏伦敦的市景。
14、墨西哥大教堂
墨西哥大教堂位于墨西哥城索卡洛广场北侧。它是墨西哥最大的和最古老的天主教堂,也是美洲屈指可数的著名教堂之一。
教堂是西班牙人入侵墨西哥后在其从前的阿兹特克神庙上面修建的。始建于1573年,西班牙征服特诺奇提特兰不久,1823年完成,历时250年,堪称美洲建筑历史之最。教堂长110米,宽54米,2座钟楼内有25口钟。16座礼拜堂中有14座对公众开放,有各自华丽的祭坛、绘画和雕塑,座堂还拥有2台18世纪巨大的管风琴。
教堂由玄武岩和灰色沙质石料砌成,石墙很厚,并用粗的铁链加固,以达到增加抗震强度的目的。教堂呈传统的拉丁十字形布局,有一个中殿和两个侧殿。中殿为纵向长方形,南北长110米,东西宽55米。中殿纵深处的大祭坛有典型的文艺复兴式圆形拱顶覆盖。拱顶上有许多装饰华丽的拱架及各种浮雕绘画等。与中殿成十字形交叉的侧殿中,设有许多小祭坛和7个小教堂。其中一些小教堂都是后来各个不同艺术派别的艺术家们不断加工和改建的。
教堂的正面揉合了多种不同建筑艺术风格,灰色的墙面映在白色的大理石上,给人一种和谐与庄重的感觉。中央正面是一组漂亮的雕刻,为墨西哥卓越的建筑大师、新古典主义派的艺术家曼努埃尔·托尔萨所作。作品反映了天主教的理想道德一信心、希望和仁慈。正面墙上还有几组大型的浅浮雕,表现圣母升天、圣彼德受钥匙等情景。
高耸的一对塔楼是新古典派建筑,塔高67米,内置最大的钟,称瓜达卢佩圣马利亚钟。此钟1792年铸成。底部直径3米,高5米,约12吨重。钟声敲响,10公里外都可听见。两座塔楼的顶部,各有一个巨型的石制十字架。
在教堂正门的外围有一道13米长、7米高的铁栅栏。据说此乃金、银、铜的合金制品。是当时的墨西哥总督从澳门的一个葡萄牙商人手中弄来的中国产品。与教堂正面并排耸立的教堂礼拜堂正门,也是珍贵的巴洛克式建筑,墙壁上布满了细腻豪华的雕塑,壁柱上也有姿态生动的雕像和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
15、沙特尔大教堂
沙特尔大教堂全称沙特尔圣母大教堂,又称夏特主教座堂、夏尔特主教座堂,位于法国巴黎西南约100公里处的沙特尔市。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大教堂坐落在一个土山丘上。教堂高155米,面积5940平方米,西正门宽47.5米,最大玫瑰窗直径13.4米,是第一座完全成熟的哥特式主教座堂,法国哥特式建筑高峰时期的代表作,其建筑结构及平面配置成了以后各主教座堂模仿的蓝本。教堂的三重皇家大门和其壮观宏伟的罗马尼斯凯像,早期的珠宝光彩的玻璃装饰的窗户,无一不是十二世纪法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
大教堂部分始建于9世纪,当时建造的是一个地下小教堂.到11世纪,沙特尔城成为欧洲西部宗教活动兴盛地区.1145年再次修建新堂.12世纪、13世纪遭大火烧毁,尽管沙特尔教堂遭受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它还不失是这一时期最大的歌德式建筑之一。16世纪,北面的教堂遭雷击后被杰汗德·博斯修复。公元1836年,第三次大火毁掉了教堂木制的屋顶。于是金属屋顶代替了被烧毁的木制屋顶。这座久经磨难的教堂,总是在挫折之后焕发新姿.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教堂保存有圣母的头颅骨,是西欧重要的朝圣地之一。
16、意大利威尼斯市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教堂位于圣马可广场中心,为纪念耶酥十二圣徒和收藏战利品而建,始建于公元829年,976年在反对总督的群众暴动中教堂被烧,后复修于1071年完成,其后历经修复成现今的规模。它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同时也是集拜占庭式建筑、伊斯兰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各种风格于一体的综合建筑艺术的杰作。
现存的教堂平面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正面宽达51.8米,有5座棱拱形的罗马式建筑的大门。顶部建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和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饰。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高高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塑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塑像之下。此外,还有著名的4 匹古代鎏金铜马和3根悬旗的青铜塔柱,其装饰之繁富,如缨珞缤纷,因此使圣马可教堂有了“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美誉。
教堂的中心部位有高廓的正厅和隆起的内殿,两侧翼廊另建有小礼拜堂,以及由壁柱与圆柱支撑而成、供妇女专用的廊台。内殿正中有一块巨大的希腊大理石,因其呈波浪状纹理,被威尼斯人称之为“海石”。主祭坛之下是圣马可墓。祭坛后方高处,置有宽3.4米,高1.4米的金色围屏,它包括80幅描绘耶稣和圣母、门徒马可行事的瓷片,瓷片上用约2500 块钻石、翡翠、宝玉和水晶等堆叠成有立体感的天使、先知、福音书作者和东方帝王像。教堂内外,还布满了描绘着圣经故事与宗教圣迹的镶嵌画,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这些都是中世纪金匠的不朽之作。
教堂外还有一座高99米的方形红砖塔,即圣马可钟塔,它是用来鸣钟召集教徒至教堂举行弥撒。该钟塔建于888~912 年,16世纪曾改建。塔内有梯形盘道直通钟楼,塔尖顶端有镀金带翅天使。
位于教堂右侧的珍宝馆收藏、陈列有1204年十字军东征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的战利品。
17、残废军人收养院新教堂
残废军人新教堂也叫恩瓦立德新教堂,位于巴黎市中心,建于1680~1706年,是第一个完全的古典主义教堂建筑。由建筑师阿·蒙萨特设计建造。
教堂建造在巴黎市中心的残废军人安养院,是路易十四时期为了表彰军队“为君主流血牺牲的人”的纪念碑。教堂摒弃了仿罗马耶稣会教堂和仿哥特式教堂的陈习,而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四角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中央顶部覆盖着有三层壳体的穹窿,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提高,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采光亭。穹窿顶端距地面106.5米,是整座建筑的中心。穹窿顶下的空间是由等长的四臂形成的希腊十字,四角上是四个圆形的祈祷室。穹顶面上12根肋之间铝制贴金的战利品浮雕,全部贴金,十分华丽。
新教堂立面紧凑,方方正正的教堂本身看来像是穹窿顶的基座,更增加了建筑的庄严气氛。穹顶分3层,外层用木屋架支搭,覆着铅皮。中间一层用砖砌,最里面一层是石头砌的,直径27.7m,当时在巴黎是最大的穹顶。穹顶的正中有一个直径大约16m的圆洞,从圆洞可以望到第二层穹顶上画着的耶稣基督。穹顶分里外层,为的是使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都有良好的比例。这种做法在波斯的清真寺和东欧的正教教堂里早已使用,在西欧则于这时才有。
教堂外貌简洁,几何性明确,庄严而和谐。中央两层门廊的垂直构图使穹顶、鼓座同方形的主体联系起来。门廊中央开间用双柱,与鼓座呼应,鼓座的倚柱又和穹顶的肋呼应,造成向上的动势,集中到采光亭尖尖的顶端。外形的处理有巴洛克手法,鼓座的断折檐部和倚柱,采光亭的方位扭转90度,以角柱居中朝前。
18、美国洛杉矶水晶大教堂
水晶大教堂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南面的橙县一个叫“庭院树丛”的地方。1968年开始兴建,1980年竣工,历时12年。可容纳近万名信徒进行礼拜活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其外部全为银色玻璃,莹澈无暇。教堂建筑由美国著名的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与他的伙伴约翰·布尔吉设计。
教堂长122m,宽61m,高36m,体量超过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外壳全部为银色玻璃,晶莹透亮,由此得名。
大教堂有10,000多盏柔和的银色玻璃窗,他们被安装在像蕾丝一样的钢体框架上。这些窗格是使用硅酮胶水粘在建筑上。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使建筑物承受8.0级地震,及每小时100英里的强风。此外,还有两座90尺高的电动大门在讲坛后打开,以使晨光与和暖的微风来烘托朝拜圣礼。
教堂内有一巨大管风琴287个鼓风管,超过1万6千根风管,其鼓风管及风管数目排名世界第五。圣堂可容纳2,890人就座,并可满足一千多名歌手和乐器演奏家在185尺长的高坛上进行表演。礼拜活动可通过超大屏幕的室内索尼电视屏幕,以及在大教堂室外的Nit-Star直接转播给开车来的礼拜者。大教堂中央广场的平台可容纳不断扩大的音乐讲道,在这里可提供电视的录制,还有房间提供给基督教级别培训,以及高级的声音演播室及电视演播室来播放讲道的情况。祭坛和道坛由花岗岩制成,17尺高的十字架被设计成18开书页宽镶金的老式结构。一种特别的设备把讲道同声翻译为五种不同的语言。大教堂的管风琴据说是由芝加哥Hazel Wright所制并作为礼物赠送的,并以其优秀的质量和超大的体积而闻名,它是世界五大管风琴之一。高坛是由在意大利采集并切割、抛光的大理石制作而成
大教堂成立十周年,一座钟塔落成了。钟塔中包含了许多高刨光不锈钢菱镜,并收藏了一个带有52个钟的钟乐器以对阿维拉舒乐表示敬意。为纪念约翰和多纳.克林,尖塔被命名为克林塔。尖塔的底部是一座名叫玛丽屋小礼拜堂,在它的大理石墙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此屋应称为---为所有人祈祷之屋。"
19、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
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是北美最大的教堂,建成于1829年,位于蒙特利尔市旧城区中心地带的达尔姆广场对面。据说圣母大教堂是参照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样式建造的,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为“小巴黎圣母院”。
受巴黎圣礼拜堂建筑风格的影响,蒙特利尔圣母大教堂的新哥特风格更多表现在装饰效果上。大教堂的正面矗立着两座高耸雄伟的塔楼,外形像极了的哥特式风格的城堡。中间部分建造稍低,正上方是一个圣神的十字架,下方泛着金光的是圣母雕像,教堂门前三扇呈尖拱式的大门庄严而又神秘。
穿过庄严肃穆的大门,进入圣母大教堂,大堂内流光溢彩,满目的金碧辉煌,使人浸入浪漫奢华与庄严肃穆的极不对称但又相当和谐的混搭之中。宽敞明亮的大厅,每一个装饰细节无不散发着艺术的气息,每一处都体现了“上帝”的魔力。室内大厅则通向更多的小厅,小厅内部则更为奢华,让人目不暇接。教堂内还有一个宗教博物馆,当中陈列着许多精美中世纪宗教银器,银器精品制作精致,色泽炫彩夺目。
20、海达尔木板教堂
海达尔木板教堂位于挪威泰勒马克郡诺托登地区。
教堂建于13世纪初,在挪威仅存的28座模板教堂中规模最为宏大,是中世纪建筑的杰作。它是一座三层木制建筑,在经历了多年的时代变迁后逐渐颓废,后来在1849-1851年进行了修复。后又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又一次完善的修复。教堂至今继续被教会使用。
教堂表现出高层次的恢宏气势和强烈气度。它采用垂直的柱子和木板支撑,将每根柱子和外壁的厚板分别垂直嵌入底梁和上梁,不使用一根钉子或一颗螺丝。教堂不仅建造质量好,装饰也非常漂亮。教堂内有1200年历史的精美木雕椅子,以及木制的耶稣受难群像和两个利莫格斯的装饰铜蜡台。在地下室西侧的墙壁上,仍然保存着创作于约1300年前的壁画。
教堂外部通道的墙壁上刻着古日耳曼字母,表明这座教堂是为圣母玛利亚建造的。整个教堂全部用木材构成,每层都有陡峭的披檐,上有尖顶,外形很像东方式古庙,古朴典雅。
教堂背靠长满林木的山麓,前有石块垒成的围墙,不远就是著名的峡湾,周围自然环境优美,风光壮丽。
准格尔建省刍议
到过新疆的人都知道,南疆北疆人文风情大不一样,南疆以昆仑山、天山为南北边界,中间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冰山融雪滋润了两侧的绿洲,养育了回紇—维吾尔的农耕文化;北疆以天山、阿勒泰山为南北边界,中间是准格尔沙漠,周边都是优美的草场,养育了塞人—契丹—蒙古—哈萨克的畜牧文化。
熟悉新疆历史的人也知道,南疆北疆的历史进程也很不一样,在清朝统一新疆之前,北疆是准格尔汗国的腹心,而南疆是叶尔羌汗国之所在,臣服于准格尔。清灭准格尔之后,征调满洲、达斡尔、锡伯、察哈尔士兵到北疆,充实了边防;给从伏尔加河回国的土尔扈特蒙古提供了牧场;以充军形式强制汉族移民;又沿袭准格尔时期的政策,从南疆迁维吾尔人至伊犁垦田,称为塔兰奇人,意即耕地人;同时,哈萨克牧民也乘虚东进,回民西迁,形成了北疆多民族并存的局面,与南疆迥然不同。
苏联解体之后,中亚全方位开放,对北疆是个发展机遇,新疆版图占中国六分之一,是蒙古、西伯利亚、哈萨克、新疆接壤一带最大的行政单位,南疆北疆发展重点理应有别,合作对象也应各有侧重,南疆宜专注于巴基斯坦、塔吉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等邻国,而北疆宜专注于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哈萨克,分工合作,才能发挥最大的发展潜力。
因而,北疆建省应该提上议事日程,使北疆草原大道重新成为中国与蒙古、哈萨克、西伯利亚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通途,为尊重历史,建议应名为准格尔省,取消副省级的伊犁自治州,其下按照民族成分,分别成立自治地方;建议以伊犁为首府。
相应建议撤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南疆成立塔里木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居南疆大城和田、喀什噶尔之间,又是进出西藏阿里门户,建议以叶城为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