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单词“Block”的演绎
最先从美国影视中知道“街区”“Block”(Block)这个词,“Walk five blocks ahead(往前走五个街区)”,“Go straight, second blocks(直走,第二个街区就到)”。
“Block”这个英语单词原本是“阻塞”、“阻碍”的意思。
英国,“Block”指建筑,独体楼房、高楼大厦。
澳大利亚,“Block”指闹市或繁华的街道。
美国,“Block”指上两个定义的组合——由街道(street)划分的城市空间称为“街区”。具体地讲:由四条街划分的“井”字形空间的中央地块,包括建筑(building)和建筑空地(绿地、花园、水系等)的一片地区称为街区。
“Block”从单一的“建筑”到建筑和街的混合体“街区”,美国人的创作,地地道道的美式英语。说明什么?说明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文化继承和演变。说是“进化”也行,说是“退化”也没错。看你从哪个角度去想。
追随世界文明进化足迹诞生的欧洲和亚洲和非洲的古城,例如雅典、耶路撒冷、罗马、亚历山大、开罗、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等。
当时,城市建设规划有限,通常的情况下,权利者规划建设自己的领地(宫室等)后,百姓环绕宫墙建设居所街巷集市等,连通宫室和另一城市的大道必须留出来,宫墙之外的城区建筑呈不规则圆周状向外扩张,最后被环绕整座城市的城墙包围住——例如中国春秋时期东周列国的都城以贵族和平民各自居处分为内外双重套城。
古老城市自有生成结构和生成规律,地形、地理、气候、生态、贸易经济、宗教、民俗、战争等等原因都有可能影响到城市建设的格局和城市历史的发展。
欧洲古城,街道蜿蜒狭窄,房屋密集幽深,所谓穿街过巷,形容行走曲折弯道很多,风景层叠不重复,百米之内街巷交叉,花园、广场,喷泉、水池、上和下的台阶,河道及小桥间隔在长长一段街道之间,街巷愈密集,街区愈狭小,街区愈狭小,人的交流愈多,激化城市活力——1958法国版黑白片《三剑客》,小巷客栈群雄械斗,大仲马笔下17世纪的法国巴黎,就是这样的感觉。
三百年移民史,北美城市建设发展飞速,现代城市和古代城市即使从平面图上来看,差别也大得不得了。
四通八达的道路,高大的或低矮的建筑,建筑物之间的绿地,实空间和虚空间的联合体,人行道让位于车行道,道路笔直尽量少弯曲(边线垂直的“街区”就是这样诞生出来的),主道之间相离更远,井字形中空面积更大,街道和建筑逐渐失去个性特征,数字命名的街区覆盖了城市的版图,譬如这样充满未来派艺术风格的美国城市街区地址:396 5nd St, Suite 208(第5街396号208室)。
“Block”(“街区”)的诞生,说明现代城市在世界的兴起,这样的城市当然是规划师的产物。
关于“Block”(街区)的定义,我幼稚浅陋的理解是这样的: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网线和其间的空洞,每一个人都得陷入其中,每一个人都想逃离出去,街区历史映照美国历史,街区故事叙述美国都市传说。
发生在城郊独体住宅区的故事例如美国电视连续剧《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美少女谎言》(《Pretty Little Liars》)。
发生市区公寓楼的故事例如美国电影《美味情缘》(《No Reservations》)、《十日拍拖手册》(《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爱情与灵药》(《Love & Other Drugs》)。
还有莱昂拉多主演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美国梦的破灭,发生在纽约长岛滨海豪宅的悲剧故事。
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将城市街区折断翻转成90度直角的截面(巴黎市区拍摄),画面中,街道两个立面,建筑四个立面,立身其中的人面对三个立面(不包括脚下的街),二维、四维、三维,城市空间多维度魔幻组合,颠覆人类有史以来对城市空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