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山西>休闲>

云冈石窟:诉说一个北魏故事

来源:金玉米 编辑:小河流水 时间:2017-05-03

石窟,就像一种寄托,似乎用尽了开凿者的全部虔诚,是信仰,也是对美的追求。看石窟,寻找那些带有时光印记的线条,发现一个个精彩的飞天和佛像,犹如一场探秘,当置身于那些不可思议的洞穴之中,被岩壁上的精彩打动,也完成了与先人的时空交谈。


历史上的南北朝中,北朝第一个政权就是北魏,这是鲜卑族在中国最强盛的时代。话说鲜卑、匈奴、突厥、吐蕃、吐谷浑、契丹、党项、女真……这些游牧气息浓厚的族名是不是让你头都大了,也傻傻分不清楚。貌似鲜卑后裔复姓很多,有慕容、宇文、拓跋、独孤,所以很多武侠牛人都是鲜卑族。

 

北魏正是鲜卑族拓跋一部建立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在建国12年后,迁都到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大同又经历了六朝皇帝,再迁都到洛阳。得益于建国后的大兴佛教,北魏流传下来许多宝贝,包括很多著名石窟都有北魏造像,很多博物馆也有北魏遗珍,而北魏留给大同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这座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规模不大,分布在既不高耸,也不神秘的武周山南麓,绵延约一公里长,却是这短短一公里,让你见证这个鲜卑国家虽短暂却永恒的魅力。

云冈最主要的20个石窟依次排列,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第1窟风化比较严重,不过可依稀辨别往日的精彩。


藻井比较简单,不过这种岁月的痕迹十分耐看。


第3窟像个埋藏宝藏的密洞,窟分前、后室,其中也确实有秘密,云冈的主佛都雕刻成帝王或皇室的样子,这尊阿弥陀佛象征一位太子,是进入云冈后的第一次惊艳。


两侧的胁侍菩萨与主佛风格一致,面容圆润,让人感受到安详、无欲和普度众生感。



>

武周山像个饱经风霜的黄土古堡,因为云冈依然光彩夺目。
 


 

来到中部,第5、6窟是在北魏迁都前开凿的,用了29年,第5窟是当朝皇帝送给自己的父亲(上一位皇帝)的礼物,第6窟送给外祖母的,两个石窟外有门楼,里面藏有玄机。


 

一进门,两侧的壁画就已先声夺人,5、6窟内充满造像,还保留了一些色彩,满墙的繁复足以迷乱任何观赏者的心弦。
 


 

第5窟门楣上的菩提树下两佛对坐的图景,很有意境,是云冈经典的造像,门口的纪念品商店有这个图案的冰箱贴售卖。这张图来自网络。
 


 

第6窟的风格类似,四面墙壁和中心柱上充满佛祖、飞天、罗汉,没有一点留白,那个时代的人真有想象力,把这里打造成他们的精神家园。
 


 

不知蕴含了多少佛门故事,只是被惊呆后,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使。
 


 

第7窟的交脚菩萨。
 


 
第8窟的门楣也很特别,一侧是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
 

 

另一侧是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造像也很经典。
 


 

 

第9-13窟连在一起,叫做五华洞,同样复美的内雕,这些洞窟在清代重新被彩塑,所以色彩更加丰富。这是参观云冈最后的华丽,足以满足任何挑剔的目光,比起前面的洞窟更加叫绝,让你知道所谓四大石窟的名头不是盖的,不过里面不允许拍照。


 

 

第13窟的托臂力士是点睛之笔,这图也是从网上找来的。


 

来到西部石窟,16-20是叫做昙曜五窟,是最早期开凿的,以北魏初期的皇帝为原型来造佛像,寓意皇帝是佛祖转世。
 


 

第16窟内有面貌清秀的佛像就是文成帝拓跋濬,他的祖父灭佛,他又兴佛,所以被塑造的格外清俊。


 
第18窟身披千佛袈裟的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就是灭佛的那一位,身披千佛,寓意赎罪。

 
第19窟外壁的普贤菩萨,是风化的众造像中保存较好的。
 

 

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最后的20窟,是高潮也是结局。这北魏帝王形象的释迦摩尼,肩膀宽厚,耳朵下垂,面容上依旧是胡人的样子。
 


 
20窟后,北魏迁都,云冈的辉煌就此结束,剩下的21-45窟是民间开凿,少有庞大的规模和特别的艺术价值,因此大多游人看完20窟后就会离开。云冈作为中国早期的石雕代表,技艺看上去还有些笨拙,但它把来自印度的佛改成当朝的样式,为之后开凿的众多石窟提供了最初的灵感。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