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古董钢笔:私藏书写的浪漫》
E-mail横行的时代,我们是否依然记起书写的温暖?当“提笔忘字”成了新的城市病,“书写”仿佛反而成为一项“特权”,俨然属于有条不紊的城市新贵——也许,这正是曾经只为少数人所痴迷的古董钢笔,近年来成为国际收藏界新宠的原因。
亟欲挽留那些将被磨蚀的美丽和不会被磨蚀的经典,出于不同的原因收集不同的藏品。从一片贝壳一粒小石子开始,“收集”本来就是人类天性中的一部分。不过“积攒”和“有选择的收藏”之间还有本质区别,加拿大艺术家David Pepper认为两者差别即在于——
“前者制造最多的收藏品,而后者创造最好的收藏品”。
E-mail横行的时代,“提笔忘字”成了新的城市病。“书写”的温暖不但令人怀念,更仿佛反而成为一项“特权”,俨然属于有条不紊的城市新贵——也许,这正是曾经只为少数人所痴迷的古董钢笔,近年来成为国际收藏界新宠的原因。
在书写中窥见时光痕迹……如果你能了解到古董书写工具在以下三个层面上的吸引力,那对于古董钢笔收藏应该能够更感亲近:
最显而易见的吸引力是古董钢笔的外观美。各种颜色、式样和观赏效果的古董钢笔都有优美修长的造型,注重设计,展现了一种我们这个工业生产时代罕见的精湛手工技艺。
其次,古董钢笔是优良的书写工具。只需一点技巧和耐心,你就能令美观的古董钢笔发挥它的功效,成为日常书写工具——一旦体验了金笔尖划过纸面,留下遒劲流畅的墨迹时那如丝般的柔滑,又怎么能够满足于用圆珠笔书写的仓促潦草感?
最后是古董钢笔带给我们的“怀旧感”。钢笔不是置于架上偶尔拂拭一番灰尘的陈设品,可被拥有者使用,每支钢笔都有自己的秉性、特征。手握一支古老的钢笔,你会联想到这支笔曾经历的生意、签署的支票,或是这支笔写下的那些书笺。老钢笔将收藏者带回过去那些年代——当时,一支钢笔是一件颇为珍贵的个人物品,历经岁月而被细细保存,那时信箱里是那些悉心写就的新闻和祝福,而不是寄给“住户”的印刷广告。
以存世时间够“古”来判断藏品珍贵程度应该只算作古董鉴赏的入门级,不过这确是一条重要参考标准。以古董钢笔为例,18世纪诞生的早期钢笔因为存世量的稀少,当然相对更为珍贵。
18世纪末,“药瓶状墨水灌注器”诞生,钢笔之所以不同于它的前身蘸水笔,是因为它自带墨水这一基本功能。看似简单,却实在是一次伟大的飞跃:解放了书写者们,并第一次使得书写工具真正可随身携带。通常人们认为发明第一支自来水钢笔的荣誉应归于一位纽约的保险销售员:Lewis E. Waterman。1883年,他的发明使得墨水能够均匀不断地从墨水管流到笔尖。
最早的钢笔因为制造墨水灌注器的材料基本都是一种硬橡胶,来源于天然乳胶和硫磺,耐磨、易于加工并且可抵抗墨水的侵蚀。遗憾的是,硬橡胶很难上色,因此用它制成的钢笔一般只有黑、桔红、或黑、桔红掺杂几种颜色。
大约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当时的钢笔制造商提供各种精良的镶有银、纯金、包金及铝的眼药药瓶状墨水灌注器——有些用蚌壳装饰,还有些镶嵌珍稀或人工宝石。在许多钢笔收藏者的眼中,这些早期的华美的眼药药瓶状墨水灌注器无疑是钢笔设计中的顶尖之作。精湛的金属工艺,再加上极高的稀有度,这一组合几乎成为不可抗拒的诱惑。著名生产厂商包括:纽约L.E Waterman公司,以镶银和纯金的作品最为有名(相较而言,该公司出品的包金钢笔在数量上略少);以及被我们熟知的,1888年成立的美国Parker钢笔公司,它的最著名的设计当属蛇形图案钢笔,或是镶银或是镶包金,笔帽和笔管上大胆地绘有两条蛇缠绕在一起,眼镶红宝石或绿宝石。还有派克著名的Aztec图案,钢笔的笔帽和笔管上饰有美洲印第安人浮雕头像。据称,迄今为止这样的钢笔存世仅4到6支。另外贝壳钢笔一度曾是Parker 公司的专门技术。设计各异,都由蚌壳、鲍鱼壳、或蚌壳鲍鱼壳搭配制成。
尽管Parker 和Waterman 公司的眼药药瓶状墨水灌注器钢笔最广为人知,在世纪初的美国还另有300多家钢笔公司同时存在。在当时,他们中间的一些,例如Mabie-Todd (Swan), Aiken-Lambert,Paul Wirt, John Holland,Williamson和Arthur A. Waterman 公司,制造那种高度装饰性的精品钢笔。还有一些公司,例如Caws,Carey,Mooney,Century Edison,Laughlin,Perry,Edward Todd,J.G. Ryder和Weidlich 公司,他们生产的钢笔在质量上略逊色于上面所列的那些公司,但仍不失为收藏者的选择。虽然眼药药瓶状墨水灌注器钢笔的黄金年代是1883年至1915年之间,但是直至1925年这种钢笔仍在被生产,以满足那些还不愿接受新的自来水钢笔的保守人士的需求。
短短篇幅实在不能尽数古董钢笔收藏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和品位内涵。除了早期钢笔,其后钢笔发展又经历了自来水钢笔(1900 – 1915年)、安全钢笔(1900 – 1925年间生产,笔帽内部的顶端粘有一个木塞,用来密封墨水,使得钢笔可以随身携带而不用害怕墨水滴漏)、“平顶”时代(1915 – 1929年经过一些小技术改进共同作用﹐使得自来水钢笔走出了那个不注重功能性而偏向装饰性的怪区,成为真正的日常书写工具。螺旋笔帽被标准化,钢笔从此可以被安全地放在口袋和钱包里携带。为了确保墨水不渗漏,又发明了硬橡胶套管或内笔帽。另一个小发明是口袋别针,当不用钢笔时,这个别针可以将钢笔垂直固定在口袋里)、流线型时代(1930-1940期间)等等。至此,钢笔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近十年间﹐钢笔收藏迅速盛行,全球钢笔收藏者不在少数。如今在美国和欧洲的主要城市,至少每个月就有一些大型钢笔展览会在进行。英国的Bonhams 是收藏家钢笔的一流拍卖行,自1989年来,它每年要举办四到六次拍卖活动。全球最大的钢笔俱乐部“美国钢笔收藏家(Pen Collectors of America)”中也有不少亚洲地区的会员,不过目前亚洲地区的藏品交流活动整体还比较薄弱。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除了在古董钢笔收藏方面较为活跃,近代在贵重笔具制作上也很引人注目,比如结合日本传统瓷漆工艺制作的瓷漆钢笔,1930年就已获得英国高级消费品品牌Dunhill青睐,Alfred Dunhill 本人更预言他经销的瓷漆钢笔将成为具高度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他的预言已经得到了验证,甚至超出了当初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