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珠宝>

古代女子的头饰居然这样惊艳

来源:金玉米 编辑:豪宅 时间:2019-06-20

 中国古代女子的发饰,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女性发型的改变,传统的簪钗渐行渐远。留传下来的中国古代妇女的发饰簪钗,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妇女的发簪,在流传过程中,因时代的变迁和地域的不同,不断融入新的技法、样式和风格。它是高雅的,也是世俗的;它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


这些簪钗,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意趣。一件件久远的,早已成陈迹的古代发饰,仍能感染着我们的原因,正是它们所表现出的生动神韵、精湛技艺和广泛内容令人叹服,在民族文化传承上,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继续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

 

古书中记载的女子发式浩如烟海,而各式的宝钿花钗是必不可少的装饰。这些发饰叫什么,作用如何,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下。

收藏|古代女子的头饰居然这样惊艳!

古时男女都结发,为使发髻不致松散,故需用发簪贯连、固定,它在西周春秋时就有了。早时的笄据说有“鬠笄”和“冠笄”两种。鬠笄是男女共用以安髻的,冠笄是男子用来固定冠冕的。

商代骨笄

在古代,女子插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到时候还必须举行一种仪式,即“笄礼”。行过笄礼的女子,即被视为成人。因此女子的笄礼和男子的冠礼是相应的一种礼俗。笄礼产生于周代,《仪礼·士昏礼》称:“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郑玄注:“笄,女子礼,犹冠男也。”《春秋公羊传》也说:“女子许嫁笄而字,死则以成人之丧治之,此周制也。”这是说行过笄礼的女子,不论其是否成婚,都可以享受成人的待遇,连丧事也如此。

玉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及笄。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这个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红木笄

收藏|古代女子的头饰居然这样惊艳!
 

由笄发展而成,可用金、玉、兽骨、玳瑁等制成,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阴商时期的古人就开始用簪了,簪的用途有二:一为安发,二为固冠。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古代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就是贵为后妃如有过失,也要退簪,因为簪还象征着尊严。

宋元荔枝金簪

簪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簪的材料以骨为主,汉代开始出现象牙簪、玉簪,还在簪头上镶嵌绿松石。唐宋元时期的簪则大量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作。银簪的制作工艺有錾花、镂花及盘花等,盘花是用细银丝编结而成。簪头的雕刻有植物形,动物形,器物形等,其图案多具有吉祥寓意。另外簪头造型做扁平一字型的成为扁方,原为满族妇女用的大簪,也是簪的一种。

宋金簪

簪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实用簪,多用于固定发髻和头型用的;另一类为装饰簪,多选择质地珍贵的材料,制成图案精美的簪头,专门用于发髻梳理后戴在明显的位置上。

清银镀金玺花卉簪

比如满清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首选东珠作为制作头饰的最好材料,而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明弘治镶羊脂玉红蓝宝石金累丝簪

在民间,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贫家则用骨质。普通人家嫁闺女,银簪子也是必不可少之物,因是陪嫁的较贵重物品,女人们都非常珍视,有的用一辈子也不丢不坏。

明嵌宝石蝶恋花形金簪

收藏|古代女子的头饰居然这样惊艳!

钗和簪的作用相同,都是用来插发的,但不同的是,簪是一股,而钗则是双股。钗流行于西汉晚期,一直是女子的主要头饰之一,即便是如今,钗在梳妆品中仍有一席之地,比如发夹,就是从发钗演变来的。

1

唐鎏金菊花纹银钗

发钗主要的特点在于钗首的不同装饰。如在钗首雕凿蟠龙之形,即为“蟠龙钗”。晋崔豹《古今注》中就有“蟠龙钗,梁冀妇所制”的记载;在钗首装饰鸾鸟,也为历代妇女所崇尚,尤其在结婚首饰中,更为常见,被称为“鸾钗”。古代皇宫贵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发饰,而一般小户人家只能戴荆钗,由此“拙荆”便是古代男子对外人称自己妻子的谦词了。

明仙人骑龙银钗

插发钗也有多种方法,有的横插,有的竖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插的数量也不尽一致,既可插两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数支,视发髻需要而定,最多的是在两鬓各插六支,合为十二支。

明神宗定陵出土银钗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收藏|古代女子的头饰居然这样惊艳!清银钗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有“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说法。

贴翠银钗

收藏|古代女子的头饰居然这样惊艳!

华胜,即花胜,是古代女子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

贴翠华胜

《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清嵌宝华胜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

清银鎏金浮雕如意纹莲藕花纹华胜

收藏|古代女子的头饰居然这样惊艳!

步摇是古代女子的重要首饰之一,在笄、簪上加以饰物而来。因为行走时随着脚步的移动,那些垂挂着的珠玉便会不停的摇动,固而称为“步摇”。

清镶玉蝶恋花玉步摇

步摇是始见于汉代宫廷后妃的礼制首饰。汉代以后,步摇逐渐流行于民间,成为妇女喜爱的首饰之一。

石榴石镀金步摇

“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挡”就是这一写照。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来形容杨贵妃。

魏晋南北朝出土马头、牛头鹿角金步摇饰

收藏|古代女子的头饰居然这样惊艳!

一种比梳子密的梳头工具,亦指用篦梳头剔除发垢。梳篦在古时是人手必备之物。尤其是妇女,几乎梳不离身,时间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风气。

唐金节篦

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论形制多么复杂,装饰多么考究,它们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竖形,梳把较高,横面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为主,尤以木料最常见。

 

清玳瑁雕花篦

从魏晋开始,女子流行插梳之风,到唐代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犀等高贵材料制作,插戴方法在唐代的绘画如张萱的《捣练图》、周肪《纨扇仕女图》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元稹在《恨妆成》中描写:“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王建的《宫词》中也有“归来别施一头梳”的描写,这些正说明这种插梳的风尚。

秦彩绘角抵图木篦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显降低,其质料及装饰视用途而别。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状趋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时期的梳篦样式,基本保持宋制。

长沙汉墓出土的篦、梳

收藏|古代女子的头饰居然这样惊艳!

起源于南朝宋,有红、绿、黄三种颜,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发饰。

 

清点翠嵌宝石蝠蝶花卉钿

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

烧蓝花钿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钿花用。”钟广言注:“钿花:用贵重物品做成花朵状的装饰品,如金钿,螺钿,宝钿,翠钿,玉钿等。”

 

碧玺蝴蝶花钿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