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珠宝>

戏曲的头面为什么要用点翠?

来源:金玉米 编辑:月亮 时间:2019-07-10

在传统戏曲行业,拥有一整套定制的点翠头面,是很多名角的正常配置。这是登台的行头,也是一个演员的脸面。

“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早在唐代,诗人李峤就已经在诗句中咏娥点翠之美。在古代女子如云的黑发上,一只点翠簪散发着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如幽幽湖水上点点灵动的浮光魅影,衬托的仕女更是艳若桃李。

 点翠与戏曲的渊源

点翠作为一种中国古老的传统金属细工技法,是首饰制作中的一个辅助工种,古已有之,且制作技艺十分复杂,需要先用金、银、铜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工艺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剪切后仔细地镶嵌在座上,要求贴得平整均匀不露底子,以制成点翠首饰。点翠工艺在清末民初盛极一时,从宫廷流传到民间。

​点翠发簪 故宫博物院藏
 
 

京剧正是发端于1790年徽班进京,其发展和兴盛与清朝宫廷密不可分,因此京剧人物中的穿戴规则也受到清代的审美影响,在贵族妇女的戏曲扮相上大量使用点翠,以彰显人物身份的尊贵。

 戏曲中的点翠头面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戏装可谓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粉墨登场”最初就是形容登台表演前的梳妆打扮。作为传统戏曲化妆的一部分,很多名角大家都会为自己度身定做一套精美的点翠头面。

 
 

 头面是指整个头发的造型、饰物,分为“软头面”和 “硬头面”。软头面是头发的基础部分,分为线帘、网子、发垫、发簪、大发、水纱等。硬头面则类似于钗环簪花,分为点翠、水钻和银泡三种。旧时这三种饰物都是用真的翠羽、钻石和纯银制成,这些材质在灯光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辉,能够达到很好的舞台效果。

 

 点翠头面是其中最华美的一个,象征着角色的身份和地位。在戏曲表演中只有身份高贵的贵族妇女类角色才能佩戴点翠头面,比如《二进宫》中的李艳妃、《宇宙锋》里的赵高女儿赵艳容等。年轻活泼的青年女子则要使用水钻头面,比如《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拾玉镯》中的孙玉娇等。而贫苦女子只能使用银泡头面,比如《六月雪》中的窦娥,《桑园会》中的罗敷等。同一个戏曲人物,也会根据剧情和人物身份的变化来改变头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王宝钏,《彩楼配》彩球招赘时,她是戴着点翠凤冠的丞相之女;《武家坡》寒窑相会时,她是戴银泡穿青素褶子的贫家妇人;到了《大登殿》当上皇后,她才重新戴上了点翠凤冠。

《大登殿》王宝钏

 仿点翠的诞生

清末民初是点翠流行的巅峰时期,民间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压鬓钗横翠凤头”成为一时盛景。正是因为人们对点翠的痴迷,导致翠鸟一度濒临灭绝,如今,翠鸟已是国家保护动物,出于生态保护的原则,如今人们多采用仿点翠工艺来重现那抹魅惑的蓝色。

 仿点翠一般常见有孔雀羽的,但孔雀羽的防水性较差,遇湿气就会起翘脱落。于是工匠们逐渐转向用绸子染色制成的北派点绸头面取代。

 

 另一种是民国时期比较常见的蓝色进口粗纹纸,这种纸比较厚,也有一定的防水性,可作为替代品,因为翠羽难得,而且用纸张粘贴的难度要比粘羽毛简单得多。然而纸张不易保存,这种工艺最终还是被淘汰。

 

​ 现代一般用染色鹅毛代替翠鸟毛进行点翠工艺的仿制,将鹅毛根据需要染成深浅不一的蓝,通过巧手装饰,最终做出的成品几可乱真。

 
 

 在传统戏曲行业,拥有一整套定制的点翠头面,是很多名角的正常配置。这是登台的行头,也是一个演员的脸面。如今,出于对生态多样性的保护,点翠几乎已经不再生产,仿点翠既能重现古老神秘的点翠魅力,又有利于传承点翠工艺,重新凝聚起中国传统技艺的文化精粹和魂魄。

上一篇:清宫剧中的点翠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