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珠宝>

高贵典雅的清代宫廷后妃们的首饰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3-06-30

 满族妇女的头饰是相当特殊而具特色(典型发式有“两把头”、“牌楼式”、“大拉翅”),故对各式各样的装饰品和发簪的质料很重视,入关前插和戴在头上的是以金、银、珍珠为主;入关后加了种种珊瑚、玉珠、翡翠、点翠、宝石等,工艺的镂刻、累丝、镶嵌技法的运用,使其首饰式样繁多而精细。

  故宫博物院珍藏着数以千计的清代后纪佩带的金、银、玉、珠宝等首饰,这些首饰主要由广储司和造办处的撒花作、累丝作、玉作、牙作、镶嵌作、珐琅作等处承作。这些宫廷首饰造型高贵典雅,做工细致入微,所用金银珠宝的数量之巨难以数计。同样,这些首饰中间也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也能窥之一斑,如雍正七年十月十六日,“太监刘希文交来:镶嵌金累丝年年富贵簪一对,嵌珠四粒、红宝石二块。镶嵌金累丝兰花簪一对,嵌珠四粒、宝石二块。梅花簪一对,葫芦簪一对,每支嵌珠六粒,宝石二块。传旨:此簪做法甚好,著照此样做些用,钦此。本日郎中海望传,著照样每样先做一对,后再画此样式,看准再做。记此。于乾隆元年二月初 三日做得。除照前样做的以外,又照画样做福如东海簪、三阳开泰簪、四海清平簪、喜见红梅簪”。通过后妃自用的或为赏用的事例,可说明宫中制作首饰的情况。

 


金镶宝石蜻蜓簪

 


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

 

头簪的原意是“连缀”,因戴冠于发要用工具,以后就把这种工具称为“簪”了,“簪”后来又变为妇女头上的装饰品。贵族妇女“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驱”,喜以满头珠翠为荣耀。

 


金镶宝石桃蝠簪

 

在故宫博物院珍存的发簪中,最精美的首推翠羽簪。这些头簪是清中期后妃戴过的点翠嵌珠宝头簪。如银嵌翠蝴蝶簪、银镀金嵌珠宝点翠花簪、铜镀金点翠珠宝簪等,特别是银镀金嵌宝石蜻蜓簪,长14.5cm,宽7.5cm。银针、银镀金嵌宝石蜻蜒,翅以翡翠制作,黄碧空蜒头,累丝嵌珠触发,点翠嵌红宝石飘带,非常美观。

这种发簪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先用金银制成特定形体的簪架,簪架周围高出一圈,中间凹陷的部分粘贴羽毛,它是用翠乌蓝,紫色羽毛绒古称“点翠”,由于乌羽色泽鲜艳,再配上一圈“金边”,或在金边上嵌翡翠、珍珠、碧玺、珊瑚及其它宝石等珍贵材料,再饰以美满的吉祥图案。

 


金镶珠宝松鼠簪

 


嵌宝石点翠花簪 清乾隆 长14.5厘米 宽12厘米

花簪为铜镀金点翠,上嵌红宝石、碧玺、翡翠、珊瑚、珍珠等珠宝。花簪上装饰的穿珊瑚珠“囍”字、点翠如意、点翠蝙蝠、点翠飘带等,寓意万代福寿如意。花簪工艺繁复,选料名贵,是清宫后妃在喜庆吉日、盛典时着吉服、便服时所用,也是后妃首饰中的精品

 


镶宝石碧玺花簪 清乾隆 长25厘米 宽12厘米

花簪为铜镀金点翠,上嵌碧玺、珍珠、翡翠。以碧玺做立体芙蓉花,花蕊为细小米珠,花叶为翡翠薄片细雕而成,花蕾为碧玺雕成,花托为点翠。一只蝴蝶停落于芙蓉花上,其翅膀为翡翠薄片雕成,并嵌珍珠、碧玺。整个花簪用料讲究、华贵。花簪使用了雕刻、金累丝、串珠、镶嵌、点翠等多种工艺,均细致精美,立体感强,彰显了皇家用品的尊贵。其中翡翠薄片的雕刻是广东宝玉石雕刻行典型的代表作,又称为“广片”,其特点是薄而匀、精而细,常用来雕刻花叶、蝴蝶翅膀

 


金镶珠石点翠簪

 


银镀金嵌珠双龙点翠长簪 清 横27厘米 纵6厘米

长簪银镀金质地,雕作祥云并点翠,上有双龙戏珠。镶嵌有珍珠、珊瑚。龙头点翠、嵌珠,龙睛为两颗珍珠,龙角为珊瑚枝,龙触须为金累丝,并于顶端镶嵌珍珠各1粒,龙身以珍珠镶嵌。两龙之间的火珠分三层,底层为珊瑚米珠镶嵌,二层为缉米珠镶嵌,上层为珊瑚米珠镶嵌,正中镶嵌珍珠一粒。此簪用材、工艺多种多样,造型繁复,双龙矫健,立体生动,火珠层次鲜明,堪称精美

 

另一类簪即纯翡翠簪,如翠镂雕盘肠簪、翠镂雕蝙蝠石榴簪等。有一种翠簪,即是装饰品又是生活用品,如翠耳挖簪,长19.5cm,宽1.8cm。翡翠针,双面镂雕团寿字翠花盆,翠耳挖,生活中非常方便实用。

 


金镂空嵌珠石扁方

 

扁方为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晚清宫廷梳“大拉翅”,其夸张 的头簪,所用的扁方,有的长达一尺二寸。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绿如水,有的则在翡翠上镶嵌金银、碧空寿字、团花、蝙蝠等吉祥图案。如翠镶碧空花扁方,长29.7cm,宽2.8cm。翠质,头部嵌碧空蝙蝠、寿字,顶端两侧各嵌碧空梅花,层部嵌碧空蝙蝠、长寿字,意为“吉祥长寿”。这种珍贵的翡翠制作的扁方,戴时贯穿横扁簪的发簪中,那翠绿色的玉色与漆黑的头发,强烈的对比色调造成特殊美的效果。

 


金镂空蝠寿扁方

 


白玉嵌莲荷纹扁方

 

清代满族妇女的扁方与汉代长簪有类似作用,且尺寸相同,只是使用对象不同罢了。由此可推断,扁方可能由长簪演变而来的。

 


点翠钿子

 

钿子是满州贵族妇女在除皇帝登基、大婚、后妃受册封以外的吉庆节日里最常戴的一种冠帽,按《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妇女著礼袍褂时,头上所带者曰钿子。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

 


铜镀金累丝点翠嵌珠石凤钿 清光绪 高20厘米 宽30厘米 清宫旧藏

此为光绪帝皇后穿吉服时所戴。钿子用藤片做骨架,以青色丝线缠绕编结成网状。钿上部圈以点翠镂空古钱纹头面,下衬红色丝绒。钿口饰金凤凰六,钿尾饰金凤五,下饰金翟鸟七,均口衔各种串珠宝石缨络,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金镶珠宝二龙戏珠钿口 清 长19.5厘米 宽5.5厘米 重69g

钿口长条形,稍有弧度,主体为金累丝二龙并嵌东珠4颗,二龙中间饰以红宝石为火珠,二龙以点翠朵云镶边。钿口下为11串珍珠,每挂分别为7颗,以红蓝宝石作坠角。钿口是装饰在冠帽钿子上的饰物,钿子上除了钿口还有钿花、钿尾等装饰物。这种二龙戏珠纹饰的钿口为清代皇后所使用

 


金累丝九凤钿口 清 长14.5厘米 重47.5g

钿口长形,稍有弯弧度。金累丝九凤,凤头顶大珍珠各一,口衔流苏,流苏的构成有7颗珍珠,中间缀有碧玺、珊瑚、青金石等各色料石及坠角。钿口是清代后妃戴用的冠帽,钿子口沿上的装饰物纹饰多样。后妃多用凤纹钿口,有九凤、七凤、五凤等。九凤钿口为皇太后、皇后所戴用

 

一般妇女多用铜丝或铁丝做成“头发撑子”。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点翠嵌珠宝五凤钿子 清 高14厘米 宽30厘米 重671g

钿以铁丝、纸板为架,其外缠绕以黑丝线编织成的网状纹饰,表层全部点翠。前部缀5只金累丝凤,上嵌珍珠、宝石,口衔珍珠、宝石流苏。金凤下排缀9只金翟,为银镀金质,口衔珍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红蓝宝石等贯串的流苏。钿后部亦有几串流苏垂饰。钿又称钿子,是皇后、妃、嫔们平时戴的便帽。这种帽子一般用藤丝编成帽架,也有在纸板或细铁丝上缠绕黑色丝线为胎并编成方格纹、钱纹、盘肠等形式,再用各种宝石、珍珠嵌于帽架上,组成各种吉祥图案。此钿子用大珍珠50颗,二、三等珍珠几百颗,宝石二百余块,珠光宝气,珍贵豪华,主要是在吉庆场合和传统节日时戴用

 

 


镶翠珠双喜钿子

 


镶珠宝钿子

 

清初除大典礼时后妃戴朝冠外,喜庆节日后妃要戴钿子。戴上钿子脑后再垂发辨就不适应了。于是后妃们梳两个横长髻,形似小姑娘梳的两个抓髻,戴上钿子十分稳固。摘下钿子这种抓髻式的发髻也可作家常打扮。这种发式平分左右,各扎一把,宫内后妃称其为“小两把头”。

 


翠玉珊瑚持芝婴步摇

 

“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步摇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因走动时,簪钗上的珠玉会自然摇曳,遂得名“步摇”。戴步摇者行动要从容不迫,以使垂珠伴随身上的玉佩发出富有节奏的声响。

 


珍珠珊瑚步摇

 


点翠嵌珠凤凰步摇

点翠凤凰纹头花,清,横15厘米,纵15厘米。

头花造型为一回首凤凰,使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翠羽装饰。凤凰头冠为紫色翠羽点白色小点,脖颈、翅膀、尾部装饰宝蓝色翠羽,身上羽毛则为勾勒金边的淡蓝色翠羽。凤凰尾部开五岔,末端均饰小珠一颗。尾部之上装饰点翠牡丹一朵。头簪小巧精致,未用宝石装饰,使用不同颜色的翠羽对凤凰的诸多部位予以点缀,羽毛采用金边装饰,使得头花色彩非常丰富,体现了制作工匠的用心之举

 


银镀金点翠穿珠流苏 清 通长43厘米 宽4.5厘米

流苏由银钎和三串珍珠构成,银钎顶端为银镀金点翠云蝠纹饰,寓意“福在眼前”。云蝠有孔穿环,与三串珍珠相连,珍珠共计104粒。每串珍珠有珊瑚制成的“囍”字两枚以作点缀,珠下端有红宝石坠角3个。两块结牌将三串珍珠相连,结牌作银镀金点翠云蝠纹,两端各嵌红宝石一块

 

流苏俗称“挑子”,属于步摇一类,每逢宫中帝后大婚或吉庆节日,后妃皆喜欢佩戴。

清代步摇制作工艺与明代一脉相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代“点翠嵌珠凤凰步摇”,就是使用了金属焊接作底托,凤身用翠鸟羽毛装饰,其眼与嘴巴用红色宝石、雪白的米珠镶嵌,两面嵌红珊瑚珠。凤身呈侧翔式,尖巧的小嘴上衔着两串十多厘米长的小珍珠,坠角是一颗颗翡翠做成的小葫芦。

 


点翠海棠花纹头花 清 横22厘米 纵20厘米 清宫旧藏

头花用银镀金材质做底托,其上镶嵌点翠,用玉石做成海棠花形装饰。用翠蓝色鸟羽粘贴而成,与白色玉石制成的海棠花交相衬托,于朴素中凸显高雅,于寻常中别具韵味,是清代宫廷后妃喜爱的一款头饰

 

点翠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是用翠鸟的羽毛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而制成的。由于羽毛柔细,且色彩经久不褪,因此虽历数百年的点翠饰品仍会明艳如初。

由于满族妇女发式是由软翅头发展到两把头,进而成为架子头,最后产生大拉翅,头上的发式也越来越宽大,于是一种覆盖面较大的头饰——头花,便应运而生。

 


铜镀金点翠嵌珠石海棠仙鹤纹头花

 


铜镀金点翠镶料石子孙万代头花

 


银镀金嵌珠宝钿花 清 长14.5厘米 宽11.8厘米

钿花银镀金地上雕如意头形灵芝等仙草,仙草纹样用金属线勾勒,曲折四蔓,细腻精工。线条间凹陷处点翠,装饰精美。錾刻加累丝的六朵灵芝内多嵌有宝石,中心一朵所嵌为珍珠。枝叶果实装饰四周,果实以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晶石等构成。造型生动,纹饰寓意吉祥长寿

 

头花是清宫后妃的主要首饰,多以珠宝镶嵌而成。后妃喜戴头花,因花朵大、覆盖面大,戴在“两把头”正中,显得富丽堂皇。头花有美饰发髻的用意,亦有显示身份、地位的意思。

 


染骨镶石领约 清 长18厘米 宽19厘米

 

领约即项圈,是清代妇女用于颈间的饰品。此领约圆形,质地为铜镀金,圈上嵌八块染骨,染骨间点翠“寿”字,每个“寿”字上饰珍珠一颗。系金黄色绦带。领约在大的典礼活动穿礼服时必须佩挂。这件应是清代皇贵妃所用。

 


金镶翠戒指 清 戒面长1.5厘米 宽1.1厘米 戒圈口径2厘米

戒面为翠制,长方随形,翠绿色,鲜碧通透,水头很足。18K开金戒圈,戒圈为死口。戒圈内里镌刻“善记”、“18”等戳记

 

戒指又名“约指”,俗称“镏子”。清朝兴盛时期,旗家男女皆喜戴上此物。其式祥甚多,以光面戒指(即无花者)为最普通,或作扁圈式,或作圆筒式,或作面部(即指盖部)之凸起式者不等。

 


金镶珍珠翡翠戒指 清 径2厘米 面长1.8厘米

戒箍活口,戒面中间六爪金托嵌珍珠一颗,两边分别嵌一枚雕刻成蝙蝠状的翡翠和红宝石

 


祖母绿戒指 清 径2.1厘米 面长1.5厘米 宽0.3厘米

戒指金箍活口,戒面雕卷草纹托,镶嵌祖母绿宝石三块、钻石三颗

 


白金镶蓝宝石戒指

 


白金镶钻石戒指

 


烧蓝戒指

 

按戒指之意义,戴于指上,含有警戒之告示,其上镌有“戒烟”、“戒酒”、“戒色”之字样。及后,汉族人士亦多效此风。

 


翠镶金里扳指

 

扳指为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状饰物。拉弓时佩带扳指,藉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故昔年之八旗子弟对此物甚为重视,人手一枚,因而成习。

 


双喜字錾金扳指

 


金珀光素扳指

 


青白玉扳指

 

初时因重实用,大小扳指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其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带。后来由于满汉两族广大男士的欣羡与效颦,竟使之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

 


金錾古钱纹指甲套 清 长5.2厘米

指甲套以金片捶揲弯卷而成,通体细长,由套管至指尖逐渐变细,套管以下部位为中空覆瓦形。套管表面装饰累丝双连古钱纹,其余部分满饰捶揲逑路纹。背面等距焊接窄条金片,既可护长甲,又利通气,并可减轻整体重量

 


银鎏金累丝嵌珠石指甲套 清 长9厘米 底部外径1.40厘米 内径1.10厘米 顶部0.50厘米 清宫旧藏

指甲套为银鎏金,通体采用累丝工艺,并以点翠装饰蝙蝠图案和“寿”字图案。蝙蝠上嵌红色宝石一粒,“寿”字上镶珍珠一颗。此指甲套以累丝工艺做成古钱纹,制作细致,为清代后妃所用

 

中国社会自古及今对女性的纤纤十指有着独特的审美传统,妇女蓄甲颇为流行。清代常用金银作成指甲套,也有铜镀金累丝、铜镀金镂空等形式的指甲套。指甲套称“护指”,又称“义甲”,是妇女的指部装饰,既能让十指看起来纤如春笋,同时也起保护指甲的作用。此外,古时弹筝通常戴银制义甲,即所谓的“银甲”或“银指甲”。护甲的使用,至少可追溯到汉代,在汉代及隋代墓葬中都有出土,惟比较少见。清代护指传世颇多,绝大多数以金、银制作,少数为珐琅或铜质,也有采用玻璃的。戴时可用几个,也可将十指全部套上。

另外,满族妇女耳饰也与汉族妇女不同,根据旧俗是一耳戴三环,也就是耳垂上扎有三个耳洞,故《大清会典》记载:“耳饰左右各三(即三对耳环),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故宫博物院珍藏一对金镶珠翠耳坠,通长8.7cm,金嵌翠珠钩环,各系珍珠七颗,翠坠。另一对金镶翠耳坠,通长7.5cm,金嵌翠钩环,各系金镶翠古钱四个。另外还有一对银镀金翠秋叶耳坠,碧绿透亮,十分诱人喜爱。

 


金嵌珠宝点翠盘长式耳环 清 一对 高2.6厘米 宽2厘米

耳环通体铜镀金质,半环状,环面上嵌满缉米珠,开合处有弹簧衔接金钩。半环的一端为双层盘肠结,下层点翠,上层嵌珊瑚米珠,正中嵌大东珠一颗。此耳环为江南苏州织造向宫内进贡

 

耳环是以金属或玉石、翡翠等为主体材料制作而成的环形耳饰。耳坠则是在耳环下再挂一件或一组流苏或坠饰物,其材质为金、银、白玉、翡翠、珍珠等,金色高贵,银色素洁,珍珠浑然天成,玉石、翡翠则是自然莹润。

 


金镶珠翠耳坠 清 一对 长8.5厘米

耳坠为流苏式,金托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针,用于穿耳。下坠珍珠一串,最上一颗为三等珍珠,下有金托,刻“宝源九金”戳记。珍珠串下为茄形翡翠坠角,以荷花纹粉碧玺为托,两侧嵌珍珠。从戳记可知此耳坠为清代民间珠宝店所制

 


金镶东珠耳坠

 

耳饰的材质根据不同场合搭配,如重大典礼活动佩戴东珠金耳饰较相衬;而在宫中遇到丧事时,后妃则穿素服戴银耳饰,事毕才能换戴金耳饰。

 


金镶东珠耳环 清 一对 长2.3厘米

耳环为金托,镶三颗东珠,珠质光洁润泽,颗颗饱满。此耳环式样简约大方,是清宫皇后所用之饰物

 

清廷将产在满族龙兴之地——东北松花江流域的珍珠称为“东珠”,视之为珠宝饰物中品级最高者。凡是表面光泽呈半透明状、质地结实凝重、形状圆浑且颗粒较大有异彩者均被视为上品。中国自汉代就有妇女戴耳环的记载,多用金、玉、珠、宝石等珍贵材料制作。清代后妃戴耳环有身份等级之别,穿朝服时,皇后所戴耳环各镶三颗东珠,妃嫔所戴嵌一对珍珠,平时随意。

 


金镶珠宝耳环

 

史料记载:皇后“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皇贵妃“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二等东珠各二”。妃“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三等东珠各二”。嫔“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四等东珠各二”。由此可见,清宫中后妃所戴耳饰,主要以东珠的等次来决定身份等级。

 


翠嵌珠宝蜂纹耳环

 


金环镶东珠耳饰 清 每个环通长4.3厘米 直径1.5厘米;玉盒长10.3厘米 宽7厘米 高4厘米

耳坠为金质,上端为圆环,环下有累丝五瓣花形坠盖,其下嵌两粒东珠,中作螺丝,上下串起,底部有梅花形纽。全套耳饰共6件,所嵌12粒珠皆圆润有光、颗粒均匀。附青玉长方盒及红木长方盒各一。东珠产自中国东北松花江。因其地为满族肇兴之地,产量又极为稀少,被满族统治者清帝视为极品

 

除清宫后妃头上戴的镶珠翠青钿子、钿花、簪、钗、步摇、耳挖簪、扁方外,还有手上戴的金镯、玉镯、翠镯或金镶珠宝等各种工艺制作的镯子。如一对翠镯,直径6.4cm,椭圆形,一只镯雕有结纹。另还有各种式样的精巧质美的指约,俗称戒指,古称指环。故宫博物院不但珍藏有翠戒指,还有一种金里镶翠戒指,外径2cm,金胎,外镶环纹翠箍,口边镶小珠两圈,里有“宝华”“足金”戳记。

 


翠玉手镯

 


翠镯子

 

手镯又被称作钏、跳脱。清宫旧藏的镯子有圆条镯、扁口镯、扁平镯、串珠软镯等。手镯的选材囊括了金银、珊瑚、翡翠、玳瑁、珍珠、白玉、碧玺、伽南香等多种材质。

 


金套链双龙戏珠镯

 


金镶伽南香嵌金丝寿字镯

 


金镶九龙戏珠镯

 


金镶四龙戏珠镯

 


金镶珠翠软手镯

 

手镯的纹饰题材一如其他清宫首饰一样,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多是蝙蝠、佛手、万字纹样,期盼福寿康宁。

 


伽南香木镶金手镯 清 外径8.5厘米 内径6厘米 厚1.5厘米

手镯圆形,伽楠香木制成,内圈为金质。木面上镶嵌由小金珠制成的团“寿”字和长“寿”字纹,口边为金累丝乳丁纹

 

伽南香,又称奇南香、茄南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我国广东琼州诸山亦有出产。芯材为著名熏香料。据说,大蚁在香木中筑穴,大蚁所食香蜜遗渍木中,天长日久,香木未死称为生结,木死而成为糖结,木性多香味少的称为虎斑金丝结。糖结发黑,金丝结颜色黄,香气四溢,夏天佩戴可驱邪避秽,还可以药用。

 


镶金玳瑁镯

 

在清官后纪的佩饰中有十八子手串,质地有玉、翠、水晶、珊瑚、沉香木、碧玺、金珀、蜜蜡等制作,佛头、坠角多用翡翠、珊瑚、珍珠、碧玺装饰。其中翠十八子手串,以精美的翡翠为原料制成。值得说明的是,手串与数珠原为善男信女及僧尼念佛计算诵读次数工具,后来因讲究质材、色泽或雕工,而演成一般人把玩珍藏的饰物。手串由十八粒珠贯串成,故称十八子;数珠由一百零八粒珠贯串成,但也有不及或不止于此数者。清官后妃均是崇佛、信佛的,后宫殿堂内辟有许多佛堂,她们以念佛计算诵读来度过寂寞消闲的宫廷生活。

 


黄玉十八子手串

 


东珠十八子手串

 


红蓝宝石十八子手串

 


蓝碧玺十八子手串

 


蓝晶石十八子手串

 


南红玛瑙十八子手串

 

现存清宫旧藏的十八子手串,部分佛头位置系有挂扣,结合清代宫廷后妃肖像画与晚清后妃照片,发现手串在戴于手腕之外,也被悬挂在衣襟扣绊,手串佛头位置的挂扣,即是为了这种佩戴方式而专门设计。

 


碧玺珠翠手串

 


翠十八子手串 清 周长30厘米 珠径1.2厘米

手串由18颗翠珠组成,其间有粉色碧玺结珠两颗,下结珠与碧玺佛头相连。佛头下有金质铃杵,铃杵上下穿珍珠,再下有金点翠六瓣式结牌,上嵌红宝石两颗,钻石四颗,正中嵌东珠一颗。结牌下连碧玺坠角两个,坠角上方穿珍珠和珊瑚米珠

 


珊瑚十八子手串 清 通长29厘米 周长35厘米

手串以十八颗珊瑚珠串成,以青金石佛头、结珠及翡翠坠为饰。手串雕工精细,雕刻四面“囍”字的珊瑚珠与两面“囍”字的青金石佛头、结珠,使本来不甚鲜亮的珠体倍加耀眼;翠坠角虽小,但也是将雕刻发挥到了极致,将一只蝙蝠口衔“五铢”钱币的动态雕琢得栩栩如生,并具有“福在眼前”之吉祥寓意。此为清代后妃首饰

 

另外后妃们在穿戴时还佩饰胸针等翠饰品。如质地精美的翠雕葫芦别针,通高6.7cm,最宽3.2cm。金针,翠镂雕半葫芦形,正面凸镂雕葫芦、叶蔓,中间雕蝙蝠,顶端金别针,后有“宝华”戳记。葫芦一般被取作绵延后代、子孙众多的最好象征,同时,葫芦叶蔓葱郁茂盛,缠绕绵长,取其滋长、长久之意;又葫芦蔓之“蔓”与子孙万代、千秋万代之“万”谐音取意,寓意万代绵长。而翡翠作为吉祥物,由于“蝠”与“福”的谐音,有蕴涵幸福人生之意。故清宫后妃首饰中有翠雕子孙万代长方佩,其佩长4.5cm,宽3.4cm,长方形,两面镂雕葫芦纹,碧空结;翠服鱼形佩,佩长5.5cm,宽2.3cm,扁鱼形,翠镂雕鱼衔荷叶纹,珊瑚结。这些佩饰小巧玲珑,寓意深刻,工致质美,耐人玩赏。同时,这些清宫后妃的翡翠首饰,从色泽、品样及透明度上都是极佳的上乘之品,似如文人形容的“恍如一泓碧波”。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