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台湾>休闲>

苗栗县特产

来源:金玉米 编辑: 时间:2008-08-17

 

铜锣特产

   钟灵毓秀的铜锣乡,翠峰环绕,丘陵绵亘,境内物产丰富,有杭菊、樟脑油、竹笋、红土花生、紫苏、芋头等,其中尤以杭菊、樟脑最为知名。
   
    原产于大陆杭州,因此称为杭菊;由于花气中带有淡淡的清香,因此常被拿来制成菊花茶,为极受欢迎的退火饮品,杭菊还可作为中药,也是入菜的好佐料。
   
    过去樟脑业在苗栗地区十分兴盛,樟脑油工厂林立,尤以铜锣乡最为密集,整个乡镇弥漫着樟木的清香。如今铜锣乡区仅存一两家樟脑工厂,其中位于樟树村13号省道上的“东华樟脑厂”已有半世纪以上在历史,仍坚持以传统蒸馏法来提炼精纯的樟脑油。传统的樟脑油提炼法,首先须将樟木刨成木片,经过高压蒸汽处理,即蒸馏出精纯的樟脑油与结晶的樟脑。樟脑油的特殊清香,除能防虫驱蚊外,还具有愈合伤口、除臭等功能,用途十分广泛。

 

福菜



 

    在传统的客家腌菜中,以福菜最具代表性,而公馆便是腌制福菜的大本营。福菜是以大芥菜为材料,采收后经过曝晒、搓揉、腌渍等手续,再将之装瓶倒置于地上2-3个月,以防止空气进入导致发霉,然后便可直接取出入菜,所以福菜也称为“覆菜”。

 

金银纸





<%beginrecord%><%endrecord%>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金银纸扮演着祈天祭祀、调和五行、与鬼神沟通等功能,于祭祖或宗教仪式中都可见到金纸飞扬的场面。台湾的祭祀文化传承自闽粤,金银纸的传统亦飘洋过海而来,至今历久不衰,早已成为常民生活的一部分。
   
    金银纸依用途约分为三大类:祗天敬神用“金纸”、祭祖酬鬼用“银纸”、消灾解厄用“特殊纸钱”。版印是金银纸工艺中饶富意趣的一环,五花八门的图案、文字,构画出一幅幅幽冥世界。琳琅满目,充满了朴拙之美,宛如常民生活和信仰的缩影。此外,大型或多色的金银纸尚需以拓印的方式完成,更形同民间版画艺术的展现,以今日眼光观之,颇具欣赏及收藏价值。

 

苑里兰草·大甲蓆帽
 


    苑里兰草、大甲蓆帽,是中台湾素享盛名的招牌特产。溪石磊磊的大安溪,为苗栗县与台中县划出地理分野,而其下游湿地孕育出的兰草,也为两岸城镇创造出盛极一时的蓆帽手工业,其中以北岸苑里的手编生产,以及南岸大甲的外销出口,名气最为响亮。 
     
    兰草编织起源于原住民的手艺,早在18世纪,苑里一带的平埔族妇女就发现野生兰草晒干后相当坚韧、不易折断,于是拿来编制袋子、刀带及头带等用品,后来更自创编出兰草蓆,由于睡来舒爽芳香,又便于折叠携带,来此开垦的汉人试用后纷纷叫好,便开始学习编蓆技法,同时大量种植兰草及改良加工技术。



 
    
    当时,汉人在织法上加入龙凤及山水图案,称为“加纹蓆”,由于品质精良、造型优美,加上透气舒爽,因此深受达官显贵喜爱,而有“龙须蓆”美称。苑里妇女更创出草帽织法,技艺迅速普传到邻近乡镇,自此,苑里的手编蓆帽蔚为一格,领衔风骚。
   
    而在此同时,大甲商人则率先设立了商行,为市场丰厚的苑里帽蓆打开外销之路。当时海线铁路未开通,苑里的帽蓆都靠轻便铁路运到大甲,再由纵贯铁路转出口,因此“大甲帽蓆”声名远播,倒是真正的产地——苑里,反而名气略逊一筹。 




     
    如今的苑里,是西部海线上一个悠闲的小镇,老街上如今仅剩159号的“振发”和116号的“谦昌”两家帽蓆老店,贩卖本地纯手工制蓆帽、名片夹、杯垫、手提袋,店中不乏几十年前的古董,保存了昔日兰草编织的好手艺。此外,苑里镇农会四楼也设立一座兰草文物馆,详细展出苑里帽蓆编织的历史,以模型展示兰草编织的过程,并陈列龙凤蓆、草帽、提袋等精美编织品。
   
    至于昔日的外销集散地大甲镇,目前市面上只能买到素面草蓆及草帽。为了让民众进一步了解草编之美,大甲镇农会里也有座草编展示馆,陈列国宝级的龙凤蓆及草帽、提袋等作品,但仅上班时间开放。

 

酸柑茶



 

    酸柑茶清凉解渴,酸中带甜,有治疗扁桃腺发炎、咳嗽、降火气等疗效,是大湖、头屋一带著名的特产,位居明德水库北岸公路起点的明德村,即是酸柑茶的主要产地之一。酸柑茶于饮用时,须先将果皮及茶叶切碎,加冰糖稍加搅拌,冲上热水即可;惟此茶性凉,饮用时勿过量。

下一篇:台湾常用电话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