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天津>休闲>

天津各区地名的由来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2-06-01

早在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占领南京之后,封他的第四子朱棣为燕王,率兵北上,攻打元军,民间称这次北征为“燕王扫北”.朱棣从江淮一带迁来许多百姓在京、津一带安家落户,开辟村庄.军队则战时打仗,平时屯垦.几年功夫,就改变了元时的荒芜面貌.明太祖朱元璋因此十分高兴.燕王心想,自己能文善武,功高望重,居诸王之首,日后定能继承皇位.没料到朱元璋死时却让长子长孙朱允炆(建文皇帝)继位.燕王朱棣认为是朝中奸臣捣鬼,就一面公开宣布在北京登基称帝(永乐皇帝),一面兴兵伐罪,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
一天,燕王朱棣督师来到三汊河口海河边,放眼一望,河里舟船相连,岸上车车相接,夹岸人烟稠密,店铺林立,十分热闹.燕王问:“这是什么地方?”左右回答是“小直沽”.阎王想了一下说:“这里有大城市的气势,况我大军路过此处,何以为小?不妥吧!”随臣连忙附和说:“请大王赐名.”燕王命群臣先试取几个.大臣们取了几个歌功颂德的名字,无非恩、德、福、寿之类.燕王听了未加可否,只是仰脸看天.群臣见燕王看天,料定他意在“天”字上.一位大臣说可以改为“天平”,是天子御驾亲征,除奸平乱时路过之地嘛.燕王还是不太满意.另一位大臣说:“依臣之见,不妨改为 ‘天津’二字.”燕王听了很喜欢,吩咐继续说下去.大臣得意地说:“吾皇乃当今天子,奉天承运,吊民伐罪,得民心,顺天意,所以叫‘天’.吾皇树万世不移之基,亲率文武百臣,千军万马,在此渡过河津,所以叫‘津’.”天津由此得名.朱棣定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因此天津又称津门.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海河:
      说到天津,就不能不说海河,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是天津城市的象征,也是天津历史的见证.老人们一提起天津,总爱说“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其实海河水系由五大干流组成,即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这五条河在天津市区三岔河口汇入海河,经海河流入渤海.海河贯穿市区,河床宽100—250米,流向东南经大沽口流入渤海,全长72公里,在未建海河二道闸前3000吨级轮船可以直驶市区.天津市区基本上处于海河下游,即这五大干流的下梢,因此,确切地说应该是“五河下梢”,而不是“九河下梢”.那人们为何又习惯地称之为“九河下梢”呢?有人说所谓“九河下梢”,是包括了五大干流的支流.但细数一下,五大干流的支流又何止九条?那“九河下梢”又是咋回事呢?中国传统观念“九”为极数,即最大、最多的数,因此把海河水系大大小小的支流汇总在一起,用一个“九”字来表达,正是代表多的意思,所以,“九河”并非真的是九条河,而是海河水系所有支流、干流的总称.当然,也有人说“五河下梢天津卫”,这是一种很实在的说法,但似乎不如“九河下梢”更动听.所谓三道浮桥,是指南运河上的钞关浮桥(俗称北大关浮桥或北浮桥),北运河上的窑尘浮桥,东门外海河上的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也就是现在金汤桥的前身.二道关,指的是北大关和海河关.
大直沽:
      天津有句老话 "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方舆纪要》中记载:"在县东南十里,小直沽受群川之流.大直沽又在其东南,地势平衍,群流涨溢,茫无涯俟,固有大直沽之名."
      “直沽”二字,最早应源于“直沽寨”.金灭辽后于1153年迁都燕京(今北京),并改燕京为中都.由于漕运与盐业的不断发展,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日益兴盛.金代末年,为保障中都及漕盐储运的安全,约在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河口建立了“直沽寨”.因此“直沽”二字是天津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早的名称,直沽寨则是天津最早的建置. 直沽寨形似神龟,后台为龟首,前台为龟身,背分八格.这座军事据点,打宋代就有.所以当地流传着两句话:“先有大直沽盐粮兵屯,后有天津卫干戈拱北.”当年大直沽四周洼淀密布:南有河滩洼,东有义大湖、东大洼、东大湖,西有镜湖、薛家湖、西大湖,后台以北为龟湖,俗称王八坑.金代任命梁佐为都统,李咬住为副都统戍直沽寨,直到今天,大直沽的梁、李二姓仍然很多.今天的河东体育场,旧时在后台西南,是宋,金、元的教军场.解放后修体育场的时候,还挖出过石棺、金(属)人头.据说大直沽后台的罗姓,相传即元代海运总管罗璧的后代.
      津门俗谚曰:“大直沽三件宝:古庙、烧刀(指酿酒业)、台子高.”大直沽地名中有不少以“台”为通名者,如前台、中台、后台、东观台、西观台、刘家台、东孙家台、西孙家台等,显示出大直沽地区成陆较早、地势多高台的地势特点.
七十二沽:
      所谓“沽”,就是“小水入海之名也”.天津河多,水多,因湾洼形成的水沽也多.历史上,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寻芳步步踏青来,柳外何人筑钓台?七十二沽春水话,午景声里野桃开.”清代诗人查昌业的《即景》诗,活画出了“七十二沽沽水阔,一般风味小江南”的北国江南的风景画. 
      据清光绪年间《津门杂记》记载:天津的七十二沽,在城区内的实为二十一沽.光绪年间的《重修天津府志》,还列出了在宝坻的二十九沽,在宁河的二十二沽.合计七十二沽.在城区的二十一沽,今天大都仍在,有“河形有如丁字之象”的丁字沽;有“欲知春浅深,但看花开未”的西沽;有南北运河交汇的“丁沽风物久闻名”的三汊沽;有天妃宫西庙所在的小直沽;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大直沽;有“命名以咸,而沽水甜淡”的咸水沽;有“不是桃遮即柳遮,清流活活稻田斜”的葛沽;有“耙如云望不穷,泥沽西去葛沽东”的泥沽;有历史上荒芜,今日成水产品集散之地的草头沽;有以姓氏命名的邓善沽、郝家沽;有“崖岸如山峙如台,寒笳吹处阵云开”的大沽等等.
      宝坻的沽,现实存28沽(村),宁河现实存19沽.这些沽中,有很多与历史记载相吻合.如宝坻历史上大、小骆子沽,现今为貉子沽,据传明代山东一户难民逃荒路过此地,因车轴中断,在这里落户建庄,并因地势低洼,有貉子居住,故名.宁河历史上的捷道沽,现在分为前、后、小、中捷道四沽,因明代燕王扫北,在此设捷报站而得名. 
      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是历史事件的见证.出生在三汊沽边的艺术大师李叔同,天津旅行社,民国初年写的一首《忆儿时》歌词,就唱道:“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此后李叔同为母校文昌宫小学写的校歌,也有这样的歌词:地灵人杰,精神腾跃,“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坐落于西沽“桃柳堤”之侧的北洋大学堂校歌中,也有“花堤蔼蔼,北运滔滔”的歌唱.
门:
      天津别名“津门”,就是首都的门户之意.天津以“门”命名的地点有多处.“门”的地名来源于城门. 天津城始建于1404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在天津设卫.1406年,明成祖命工部尚书黄福修建造天津城垣,在东西南北各设一座城门.1493年,对城垣进一步修整,各城门上建造门楼.当时天津卫四座城门的门额分别以“拱北”、“镇东”、“安西”、“定南”命名.
      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天津总兵赵良栋重修天津城池,重题四门匾额:“东连沧海”、“西引太行”、“南达江淮”、“北拱神京”.历经沧桑的四座城门,已不复存在,但已成为地名“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的由来.由四座城门又派生出不少街名,如“南门外”、“北门里”等;还产生了如“南门西”、“西门南”等街道办事处名称;“南门脸儿”成为天津方言口语中最为典型的地名之一.
      谈到天津的“门”,不能漏掉南市食品街的门楼.四座门分别命名为“振羽门”、“兴歌门”、“中圣门”、“华腴门”,首字连为“振兴中华”,把古典文化与时代精神冶为一炉,令人击节.
      天津有几个以“营门”命名的地名,如“大营门”、“小营门”、“南营门”、“北营门”、“西营门”、“营门东”等.这些“营门”当年都是军事防御设施,清咸丰十年(1861),由统兵大臣僧格林沁下令修建天津城防.当时在距城里五六里的地方挖壕筑墙,所筑的围墙,俗称“墙子”,围墙中间设14个“营门”.嘉庆六年(1881)重修.
      今之“大营门”,泛指河西区南京路和大沽南路交会处及附近地区;“西营门外”泛指南开区北起芥园西道、南至长江道、东起墙子河、西至李家园的地域.“北营门”泛指红桥区河北大街北端与津浦铁路交会处及附近地区,由此又派生出北营门地道、北营门东马路、北营门外大街、营门东等一系列地名.1947年,天津外城号称有15座城门(实际无门,为国民党市政府设军事卡口而得名)———忠孝门、仁爱门、信义门、和平门、建国门、复兴门、中山门、中正门、民族门、民权门、民生门、胜利门、大同门、林森门、力行门.这些所谓的“门”,现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一般地名保留至今的,只有“建国门”(河西区平山道与紫金山路交会处)、“复兴门”(河西区复兴门桥附近)、“中山门”(河东区津塘路和东兴路交会处)、“民权门”(河北区金钟河大街与红星路交会处)、“大同门”(红桥区西于庄后大道与大新街交会处)等.
堤:
      天津河多水多,反映在地名上,就是带“堤”字的街区名称特别多,如“王顶堤”、“围堤道”、“千里堤”、“桃花堤”等.
      王顶堤位于南开区西南部,原属西青区,1984年划归南开区.据《天津地名志》载:“原为一片荒洼,从八里台往西有一条小河(今复康河原迹),河西段南岸有块高地俗称‘小堤子’.明永乐年间有外来移民王某,于小堤子上定居,拾柴为业,逝后,家人遵嘱葬其于堤上,故得名‘王堤’、‘王连堤’、‘王顶堤’.后来李、徐、房、陈、张等姓氏陆续来此落户,开荒务农形成村落,遂以堤名作村名.”
      围堤道位于河西区中部偏西,是中环线上的一条交通要道,长2740米,建于1952年,因此处原为防洪而建造的围堤,故名.
      千里堤现为路名,位于红桥区西北部,东北起唐家湾大道,西南至光荣道,长1290米,建于1966年,因原为防洪堤故名.原千里堤,建造于清乾隆年间,堤长2500米,宽约7米,高2.8米,是防子牙河、北运河汛期泛滥,为护卫津城而建造的一条围堤,在当时就属于一项重大的工程了.传说围堤建成后,乾隆亲临视察,望着巨龙长堤说:“金堤千里,吾其赖之!”故名“千里堤”.
      桃花堤大道位于红桥区东北隅,西南起丁字沽南大街,西北至桃花园,长约200米,建于1980年.桃花堤在北运河畔,因堤上遍栽桃树而得名.每至仲春,这里桃花烂漫,柳絮翻飞,旖旎春色引来无数游客诗人前来观赏.在这里,康熙、乾隆分别留下了吟咏桃花的诗作.
河北:盐坨
      天津古称斥卤之地,是长芦盐的重要产地.所产之盐“上裕饷需,下应民食,直豫两省一百八十余州皆赖之”.“盐滩”、“盐坨”及与“盐”有关的地名在天津地名中所占比重很大.
      例如汉沽区地名总数为823条,而有盐滩名417个,占一多半.市区就有几十条以“盐坨”命名的街巷.
所谓“盐坨”,就是露天堆放官盐的场地,早年称为“皇盐厂”.在历史上河北区曾有两处“盐坨”,早先一处位于北宁公园后门迤北至新开河以东一带,就是“盐坨村”,时称“北坨”.后贮盐的场所迁移到距盐关较近的海河东岸,就是今光复道街道办事处界内的海河东路一带.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侵占了海河,海河东岸的盐坨一部分迁移到挂甲寺,被称为“南坨”;另一部分又迁回盐坨村.
      “盐坨村”位于河北区北部,泛指今北宁公园后门迤北至新开河南岸一带,在明清两代此处为贮存贡盐之地.清末渐成村落,不断建房筑舍,后发展成里巷纵横、人口众多的聚落,并出现了以“盐坨”命名的地名群:“盐坨胡同”、“盐坨东胡同”、“盐坨西胡同”、“盐坨后胡同”、“盐坨东一条”至“盐坨东十二条”、“盐坨西横一条”至“盐坨西横七条”、“盐坨西一条”至“盐坨西十三条”等.1982年地名普查时,以“盐坨村”为主地名,其余加方位与序数形成派生地名系列,总计有37个之多.横跨新开河,长643.5米的“盐坨桥”,建于1986年,以临近盐坨村得名,是贯通中环线的重要桥梁之一.
小白楼:
      1860年天津开埠后,帝国主义国家争先来天津强辟租界.最初英、法、美在天津设立租界时,现在的小白楼一带为美国租界,其四至是东西以海河与海大道(今大沽路)为界,南至现在的开封道,北迄现在的彰德道.就是这块总面积约131亩的弹丸之地,近百年来不断发展,逐渐繁荣,形成今天为人们所熟悉的小白楼地区.小白楼地名的由来,是因为原来在这里有一个外墙涂白色的二楼酒吧,当时这一地区尚无其正式地名,当地居民便以这一独特白色小楼为标志,约定俗成地称这一地区为小白楼. 
八里台:
      天津八里台、七里台、六里台久已驰名,但三个台究竟指何为台,又各距何处为八里、七里、六里?
      今晚报副刊曾刊载杨德华先生(八里台)地名新考一文引,<元史>第29卷"泰定本纪"泰定元年八月躬诸王八里台,因元代译文无定字,八里台原称八里带亲王属地.八里带为元世祖忽必烈之侄孙.封地在今八里台至六里台一带,迤西有防水堤衍称王顶堤.八里台是八里带亲王属地之通称,并不指特定之楼台,亦无距何处为八里之量化概念.杨文中说明六里台与七里台均未得出处,想是近代人以自八里台计算里程数推想得出.以上论据比较可信.
      天津六里台地名出现于解放前,当时为一片荒地,处于海光寺与八里台之间,人烟稀少,当时仅有一个中日中学建于该处,以学习日语为主由日本军方赞助,授课教师有沈兼士、周作人……等,1945年日本投降后该校停办,校址移交于南开大学北院.1952年院系调整后又将该校转拨于天津大学土建系,两年后转给天津市工农速成中学,现在是天津师范大学北院,当时八路公共汽车即由东站开通至六里台终点站.这是在天津地图上首次出现六里台地名,其来源估计是按距八里台约1公里而臆测得出,并没有台的依据.
      天津市七里台一直到解放初仍无此定名,但人们都断想在八里台与六里台之间理应还有一个七里台点缀其间.1952年天津三大学(北洋大学、南开大学、津沽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其中将调整后的北洋大学(已更为天津大学)将由西沽北洋大学旧址迁至七里台现址.当时该地址有土地1500余亩,水坑数百亩,废体育场一座,财政局旧仓库一座、交通部电台一座、校区东邻卫津河与卫津路,当时为弹石路,东校门卫津河上有旧木桥一座名南国桥.1952年10月,天津大学校舍正式建成并在新校址开学,数千学生与教职工开始进入活动,八路公共汽车也由六里台延长至八里台作为终点站,七里台站名正式出现在校东门外,校部新印的信封也以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七里台作为新校址.天津市地图标出七里台为正式地名至今已51年
开:
      天津有一种“方位词”加“开”字的地名,如“南开”“北开”“老西开”“西广开”等,这在国内城镇地名中是极为少见的.
       “南开”这个地名,最初是指旧城西门外以南的开洼荒地,就是今天南马路和南门外大街相交的西南一带地区.1901年城垣拆除后,“南开”就泛指旧城以南的开洼地.1907年天津第一私立中学堂迁到这里,遂改名为“南开学堂”.学校以地为名,“南开”这个地名也因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的声誉而名扬五洲.
      “北开”最初是指城北的开阔地带,今指红桥区东南部河北大街与北营门东马路交会处一带.
      “老西开”原指位于天主教堂(今滨江道国际商场附近)以西一带的开阔地,后泛指南京路与营口道交会口以西一带
      “西广开”地区在清朝时是城南的旷野墓地,后随着南开一带民居建筑不断向西开拓,逐渐繁荣起来,习惯称西广开,今泛指广开大街以西一带.
窑:
      天津市区带“窑”字的地名较多,如河西“吴家窑”,红桥“南头窑”,河北“金家窑”“东西窑洼”,南开“头道窑”“赵家窑”等等.这些“窑”的所在地都是当年用作烧窑的旷野,其功能就是为老天津卫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砖窑虽然废弃了,但是这些窑名却成为了永久的街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当年烧砖造瓦的开洼郊野,如今都已成为繁荣的市区了.
尖山
      尖山”位于河西区中南部,早在明天启年间(1621~1627),“尖山”这个地名即已存在.《天津卫志》载:“津学旧无田.有之,自故明天启年间卫学生员侯倬置买尖山庄小地二十六顷,捐入本学,立为学田.”这段文字说明:一、“尖山庄”为村名,当时属静海县所辖;二、明天启年间在此设立“学田”,即天津卫学的田产.天津设卫建城后,西门、南门以外属河间府静海县管辖,北门、东门之外,隔河对岸属顺天府武清县管辖.直至清雍正年间,天津改卫为府后,才将静海、武清、沧州与天津毗邻的部分地域划归天津管辖.其实,“尖山”地区实际上并没有山,只是地势略高罢了.“尖山”分东南、西北两处,旧时名为“西尖山”、“东尖山”,即今之“前尖山”、“后尖山”.在明清两代,尖山一带以及周边地区是阡陌相连、河渠纵横的大片稻田.区片“尖山”,泛指尖山路和澧水道交会处及附近地区,后为街道办事处名.派生地名有尖山路、尖山桥、尖山礼堂、尖山中学、尖山医院等.
土城
      土城”在河西区东部,泛指大沽南路与解放南路交会处东侧一带.明天启年间(1621~1627)之前,即成村落,传说初名为“土塍围村”,“塍”音“成”,是田间土埂的意思.顾名思义,“土塍围村”就是被田间土埂包围的村落.有关地名有———“土城中街”建于1931年,因贯穿土城村而得名,1993年在平房改造中被占用,名遂废.“土城东大街”1746年前后建房成巷,因位于土城庙东侧而得名,1995年拆除,名遂废.“土城”在津门有遐迩闻名之处:一、天津八大家有“土城刘家”;二、著名画家刘奎龄就是土城人;三、土城小学培养了左树声、沈福儒、翟良田等著名足球运动员,被誉为“足球健儿的摇篮”
小海地
      “小海地”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发建立的新区片,位于河西区东南部.泛指珠江道、陵水道和微山路交会处及附近地区,亦为街道办事处名.传说这里古时曾是小片的退海之地,故名.“小海地”区片在地名系列命名上形成特色———居住区以“山”命名,如:天山里、昆仑里、泰山里、华山里、双山里、元山里、骊山里、云山里、彭山里、微山里、秀峰里等住宅小区;以“江”“水”命名路名,如:曲江路、东江道、珠江道、陵水道、双水道、三水道等.派生地名有海地路、小海地宿舍等.
天穆
      天穆是天津著名的回族聚居地区,那里建筑风格很有阿拉伯风味,延边旅行社,回民饭馆 牛羊肉店很多,天津民族职专也在那,天穆应该是"天津穆斯林"的简称吧. 
挂甲寺
      挂甲寺--河西区新围堤道南北大街北段西侧,是天津市区南部最大的一座佛教寺庙.建于隋末唐初.《重建挂甲寺碑记》载:“大直沽迤南三里许,有古刹曰庆国寺,后名挂甲寺.其由来远矣,图经无考,得与父老传闻云:当大唐征辽奏捷,驻师此寺,故更名焉.世远倾颓,遗迹尚在.”民间传说“挂甲寺”就是李世民当年征辽返回途中驻师挂甲休憩的地方.
万德庄:
      南开“万德庄”始建于1901年,形成聚落后,取“万年有德”之意命名
谦德庄:
      河西“谦德庄”原为荒地,1917年郊县难民聚此搭盖窝棚定居,因地属天主教崇德堂,故以“谦让崇德”之意命名为“谦德庄”
同福庄: 
      红桥“同福庄”,1940年建,以“有福同享”之意命名;
复兴庄: 
      河东“复兴庄”,原为荒地,1900年俄租界内居民被驱逐,部分居民来此定居,以“复兴发达”之意命名
仓联庄:
      河北“仓联庄”,始建于1952年,因与南仓车站联结而得名.
金钢桥:
      1903年修建的“金钢桥”,取“坚如金钢”之意
金汤桥:
      1906年修建的“金汤桥”,取“固若金汤”之意
以一首诗或一句诗组成系列地名:
      例如分别用“福贵乐康宁观览”诗句的字为首字,第二个字固定为“桥”字组成:福桥里、贵桥里、乐桥里、康桥里、宁桥里、观桥里、览桥里.再如王串场街以“津开城垣焕玉容,彩环盛宇萃华屏;花芳景秀茵春艳,泉清水明溪波莹”这首诗为基础,连绵相衔组成20多个新地名:津开里、开城里、城垣里、垣焕里、焕玉公寓、玉容花园、容彩里、彩环里、环盛里、盛宇里、宇萃里、萃华里、华屏里、屏花里、花芳里、芳景里、景秀里、茵春里、春艳里、艳泉里、清水园、水明里、明溪里、溪波里、波莹公寓、莹津里.
海光寺:
      提起海光寺,恐怕天津人没有不知道的,可是“海光寺”到底指的是哪块儿地,为什么叫海光寺,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回答上来了.
      清初天津城南门之外的官道两旁,河网纵横,坑塘密布,颇具泽国水乡的江南风貌.明代的天津八景之一,便是“定南禾风”.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一位法名叫成衡的高僧,见这一带风水绝佳,遂于距南门三里的官道东侧修建起一座宝刹,名普陀寺.原址就在现如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因为周围地势宏阔,普陀寺显得格外轩昂,以致这里香火极盛,名噪一时.1719年康熙帝南巡,驻跸天津,工于诗画的寺僧成衡迎于西淀.康熙兴会所至,遂赐普陀寺名海光寺,并赐写匾额和对联.随后的两百年里,海光寺都因为皇帝的眷顾而备受瞩目,一直享受着达官贵族的朝拜.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让这座大庙受到“重创”,从此海光寺彻底消失.
宁河:
      明朝时宁河县为宝坻县地.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由宝坻县析出单独置县,适逢怡亲王开浚宁车沽河,故将该县定名为“宁河县”. 
芦台: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朝鲜半岛.回途中经由此地,在现在的唐山大城山驻扎,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爱妃,特别允许使用国名,将此山命名为唐山.之后成为市名.估计曹妃甸也得名于此吧
随后李家军行至现芦台镇地区,李世民称此地必成军家必争之地,因为唐山-秦皇岛-锦州一线,一面临山,一面对海.而到了芦台却豁然开朗,芦台是这条走廊的尽头,是华北平原的后门.李世民担心朝鲜再犯,随即要求李家军在此地设观防台,用于发现关注敌军进攻,随后驻扎军队再次,根据驻防方向部下东大营军和西大营军,即为东大营和西大营两地地名的由来.当时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李秀宁在西大营军附近率一方炊事兵管理建设观防台的士兵的伙食,因李秀宁曾出家为尼,人称李姑姑,后来此地就称为"皇姑庄"
    建设过后,李家军留下东西两大营军和一个将领驻守芦台,其他人等班师回朝.后来士兵想要知道自己在何处,好给家人个交代,大家都知道芦苇是我们的特产之一,后来士兵们以"芦苇之上观防台"告之家人,时间一久就简称为现在的"芦台"了.
杨柳青:
      有关杨柳青镇名的由来之说很多,但大致不外三种:
      一曰“有柳说”.即宋代景德至元丰年间(1004—1085年),黄河决口北流,在镇北形成“三角淀”(东淀),境内河道湖泊再次回流东下,得名“流口”.宋兵沿河界(今大清河)建立“河泺防线”,遍栽莳柳,此处为东端,因杨柳密布,又名“柳口”.经沧桑变革,历史禅延,渐更名为“杨柳青”.
      二曰“名人留说”.即元代至正三年(1343年),文人偈奚斯游历至此,见遍地杨柳青青,流水潺潺,景若苏杭,因赋诗《杨柳青谣》一首.其中有“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之句,故得名“杨柳青”.
      三曰“御赐钦定说”.相传一年春天,乾隆皇帝在京城中呆腻了,于是就在刘罗锅的陪同下,一道从通州沿运河泛舟南下,到了卫津镇,即今天的天津市,行到古柳口,突然见到一名美貌女子在河边浣衣,乾隆目不转睛的看着,船过去好远,乾隆还扭着脖子向后看.待到回过神来,看到刘罗锅揶揄的眼神,乾隆随即以攻为守,大声问道:“刘爱卿,你看那岸上杨柳依依,景色如此迷人,此处是什么所在?”刘罗锅一怔,他并不知道这运河畔的小村镇叫什么名字,但毕竟足智多谋,便顺着皇帝的意思说:“此处是杨柳青!”杨柳青之名从此就流传下来.西青区即津西杨柳青之意.
      如今到杨柳青旅游,在石家大院门口,还有马车,五块钱一位,坐上去沿着运河畔,一路前行,不远处,有座船形模样的御赐园,园内有两尊塑像立于船头,乾隆皇帝和刘罗锅眼看对岸,一个女子浣衣的塑像.
武清:
      汉雍奴、泉州县地,唐天宝初改今名.一说因“清泉河”“清河”为名;二说雍奴有九十九淀,其中有“武盍淀”“清淀”;三说“武功廓清”之意,即“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汉沽:
      东汉末年凿河以运官盐,因朝代“汉”和河“沽”得名
塘沽:
      明代中叶称“塘二沽”,清同治十年改今名.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