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湿地旅游攻略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一、幽会西溪的条件,非诚勿扰!
将西溪湿地的“冷、野、淡、雅”说成是诱惑?是因为这四点常常是“都市快餐”缺少的重要元素,也是快节奏都市人寻找的那份日渐淡逝的恬静触感…所以便私自将这比喻成湿地对物质都市人的诱惑…
来幽会西溪你可以是:
来约会西溪,男女老少、单身或情侣、家庭或公司,文人或商人,高富帅白富美、亦或穷屌丝,都可以!西溪欢迎所有向往她的人们,只要你愿意!
如果你是“非诚勿扰”的赞成者,这里你绝对不可以错过!众所周知西溪湿地是当年《非诚勿扰》的外景地之一,还记得葛大爷坐在西溪摇橹船上对舒淇的想念么?还记得舒淇在西溪的样子么?

如果你觉得在都市生活太久不接地气了,想体验下“都市农夫”的感觉,那么这里你可以满足你,在火柿节来西溪,你可以体验摘柿子丰收的乐趣,还可以采菱,或者体验“渔夫之旅”,不仅可以泛舟游园其中,感受西溪四季的自然风光,更能亲自做一天的渔夫,体验采摘蔬菜、捕捞鱼虾的乐趣。
如果你是来采风或者有关的专业需要的人士,这里的丰富水系,动物、昆虫以及植物,不用我多说,你也知道湿地的生态系统,这些绝对丰富吧。
如果说你是文人骚客,想要在这里煽情一把,那么不来西溪就可惜了。杭州西溪出名比西湖要早,在古人的眼里,西溪甚至比西湖更美。康熙在游览西溪后感叹它的美景,留下“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深。俗籍渔为业,园饶笋作林。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西溪更是夏季的不二选择,这里植被丰富,水系发达,里面气温适中,且水分充足。当你徒步走在湿地,或者乘船在水中时,基本都不用担心被晒。这里更适合全家出游或者说亲子游,石板道路不用担心宝宝的推车推不动,随处可见的贴心歇脚处,让你不用担心老人会走累了没处歇脚,私密通幽的环境更适合情侣的约会等…

西溪本就是一幅“一曲溪流一曲烟”的山水画,随处可见却又隐秘的原著居民的村落,古朴的街道,年代久远的老樟树,通幽秘境的曲折石板道,以及不期而遇的茅草屋,不管是谁,因为什么样的目的来到这里,都将会是人在画中漫步走,船自水中荡漾来,你都将是这西溪湿地画卷中的一笔…

二、幽会西溪,你可以做些什么?
为何说为幽会?是因为整个湿地环境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静好的氛围,那怕就是人流较多的河渚街的喧闹,甚至临街的车水马龙也丝毫不会影响湿地的整个“冷、野、淡、雅”的氛围。在西溪,或泛舟湖漾,或独钓塘边,春日踏青,夏日采菱,秋日观芦,冬日探梅,各种各样令人愉悦的游憩活动全凭游人兴致。

1、鸭子湾里看鸭子
“鸭子湾”因一湾口的形状像鸭脖子一般弯曲而得名;另一个说法是因为这里水中生物繁多,鸭子喜欢成群结队来此觅食,在湾里常常能见到或悠闲划水、或忙碌捕食的鸭子而得名。在这里可以看到和体会到这里浓郁的野趣和勃勃生机。行走在烟水渔庄岸边,你也能在水草丛里发现鸭子的踪影,野趣生动。

2、登上高台观飞鸟
西溪湿地是鸟类的天堂,已发现的鸟类有白鹭、杜鹃、黄鹂、喜鹊等89种。西溪观鸟主要有两种类型――高台观鸟和掩体观鸟,一为远观,一宜近窥。在烟水渔庄有一幢三层的楼阁式建筑―――烟水阁,那里是高台观鸟的好去处,游客在这,可以用望远镜细细欣赏鸟类飞翔或栖息,又可以不打扰鸟类生活。秋雪庵周围的河渚芦荡,借着芦苇做掩护,同样也是观赏鸟类的好去处。

3、小船悠悠探梅花
西溪探梅为西湖十八景之一。在西溪观赏梅花,最富有韵致的地方是:水上观梅、摇舟探梅。《西湖志》称:早春花时,舟从梅树下,弥漫如雪。冬季划船进入西溪,除了沿水路能不时看到岸边梅树探头外,湿地东南片的西溪梅墅更是集中了各类梅花。沿梅墅西边的水路由南向北,过春信桥,就能看到满山遍野的梅花。登岸拾级而上,有两个草顶建筑,再前行,就可以看到杏梅园和红梅坞。杏梅园是梅墅土坡最高点,可以倚梅望远;红梅坞以梅树为篱,再现旧时生活场景。

4、漫步旧时石平桥
西溪湿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鱼塘,所以自然也有很多桥。每一座桥都有一段传说,但不少桥在漫长的岁月中已经消失,只留给后人美好的回忆。现在的西溪湿地里,还有很多三孔条石平桥。它的特点是桥面平直,没有桥栏杆,或栏杆很低。据说这种桥大多是清朝道光年间一位叫张大仙的石匠造的。这样造桥省钱,没有坡,没有栏,也方便了当地农民挑担过桥,免得碰撞。

6、相伴花丛野餐、相邀西溪品茶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春天到西溪踏青,一直是杭州人的传统。这时候的西溪湿地,水绿如蓝,花开似火,到处生机勃勃。无论在草滩上漫步,还是驾舟荡漾在碧波上,都会让人神清气爽。到了吃饭时间,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自己在水边觅一处花丛,以蓝天为顶,绿草为毯,百花为屏,虫鸟为伴,摊开准备好的野餐布,拿出家中带来的各式美味,吃上一顿风味独特的花下野餐,这样一定会使你情趣大增、胃口大开。
西湖龙井茶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中外皆知。但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的西溪茶叶,自古也是声誉很高。清代著名经学家孙晴川家在西溪,他写的《南漳子》一书就指出西溪地少水多,土地适合种茶,由于没有田种,就用茶叶来换米。西溪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很高。明朝晚期著名的文学家、佛教居士冯梦祯,曾经做过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校长)。他死后就葬于西溪,在他的著作里,盛赞了西溪的茶叶,说“西溪茶利之厚,十倍于龙井。”
现在在深潭口,还能品尝到西溪特有的大碗茶。大大白色瓷碗盛上满满的茶水,色泽醇厚,入口甘甜…
三、西溪四季之蛊,诱惑的就是你
西溪三堤十景是指福堤、绿堤、寿堤、秋芦飞雪、火柿映波、龙舟胜会、莲滩鹭影、洪园余韵、蒹葭泛月、渔村烟雨、曲水寻梅、高庄宸迹、河渚听曲。这三堤十景就认真的写意了“冷、野、淡、雅”的湿地诱惑。而这其中又得从西溪的四季来分明,探梅、采菱、秋柿、芦雪并列西溪四季之蛊,诱惑的就是你…

春季探梅:
清代的“钱塘十八景”就有西溪探梅,可见历史渊源。西溪主要栽植的是“绿萼梅”,明清时被称为西溪梅,是梅中极品。每到暮冬初春之时,游客便会从四面八方赶来“除旧迎新,品茗赏梅”了。“西溪探梅”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摇舟作岸上观,梅树野趣天成,乘船过秋雪庵、西溪梅墅、香雪屋等处,两岸梅竹绕村,红梅白梅如云如梦,还有芦苇重重、渔翁撒网、船娘唱晚、一派田园风光……

夏日采菱:
夏日的西溪到莲花绽放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蛙鸣悠扬,到处是鸭群徜徉,河岸的青石板上留下的是纤夫的脚印,回荡着妇女洗衣时的棒槌声,还有孩童们在河里游泳,在石缝中摸小鱼、小虾,还常常在河边挑“马兰”,荡漾着孩子们的嬉闹声。
到了末夏,菱叶浮在水面上呈三角形,花朵白色,菱角开始熟了。西溪当地人采菱角主要有两种工具——菱桶和小瓜皮船。菱桶是木制的,直径约两米多,普通人的半个身子高。采菱时,人坐进桶里,两手当桨,划进菱荡,一棵挨一棵地把菱苗从水中捞上来,有成熟的菱角就摘下来。

秋日品柿:
俗话说:五常柿子不到场,苏州市场不开行。五常柿子,盛产于西溪湿地五常界内,现存柿子树多达千株以上,多数树龄在百年以上,主要分布在池塘边及田头地角。
五常柿子主要有火柿、盆柿、方柿三个栽培种,但食法各异;因自然风味、核小、皮薄、汁多、味甜等特点而备受人们青睐,过去是中秋前后杭州等乡土水果市场上的抢手货。金秋时节,九十月份,来到西溪,正好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五常柿子。

冬季芦雪:
“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这是现代作家郁达夫来西溪观赏芦花时所写的句子。
霜降之后的西溪,行船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只看见草长云低,风吹水皱,野鸭惊起、芦花漫天,心想着浅浅睡倒在这里,让思绪、芦絮一起舞动,总是味道浓郁。“河渚芦花”,曾是古人对西溪芦花景观的称谓,也曾是旧时西湖十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