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虽曾是个只拥有一百多户的小村落,但历史却颇悠久:在郊区的村庄里有大量的殷周文物出土,证明在三四千年以前,就有先民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战国初期,市区内曾经出现过两座古城,先后为中山国都城,后为赵国所吞并。所以直至现在,河北仍被称作为“燕赵大地”,代表性报纸也被称为“燕赵都市报”。
石家庄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古城正定的隆兴寺(内有全国最高铜制大佛)、临济寺(佛教临济宗的发祥地)、赵云庙、赵县的安济桥(世界最早的石拱桥)、柏林寺及国家级风景区井陉县的苍岩山、赞皇县的嶂石岩、著名革命圣地西柏坡等遍布于市区周围。欢迎大家到石家庄观光旅游.石家庄人民竭诚欢迎(石家庄人脾气好、乐于助人是远近有名的,鄙人就深受其福,呵呵!
1.柏林禅寺
位于赵县县城东南角,始建于东汉末年,宋代称为永安院,元代始改名为“柏林禅寺”。该寺是古燕赵的佛教中心,信徒众多。历史上有很多高僧都曾在柏林寺修行,如唐朝的赵州禅师、宋代的归云老人、元代的月溪禅师等。
2.抱犊寨
位于石家庄市西17公里处,海拔580米,山势巍然,远望如一尊睡佛。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百姓往往抱犊上山,以避战火,故尔得名。抱犊寨历史悠久,兵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相互交融。寨中现存有系马石、箭链、古矛等;还有各种类型的佛教石刻,在山阴十八池东侧,有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比丘僧,比丘尼的题名刻石,是山上年代最早的石刻;抱犊寨的道教宫观也小有名气,寨中金阴宫内的一株桃树,据说就是张三丰当年亲手所植。山顶有目前全国最大山顶门坊-南天门,全国第一座山顶地下石雕-五百罗汉堂,全国最大的金漆壁画装饰的韩信祠以及长城寨墙等。新开辟的“西苑—莲花山—抱犊寨”客运索道,全长1800多米,成为抱犊寨的一大景观。
3.碧涧灵檀
碧涧灵檀”正对苍岩山山门,只见崖壁岩缝里,苍柏古檀或兀立、或斜出,或横生、或倒挂,千姿百态,煞是壮观。树名亦是各具特色:有迎客檀、鹿皮檀、龙手檀、罗汉檀、仙女檀、巨人檀,不胜枚举。
4.苍岩山风景区
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东南,距石家庄市70公里,海拔1000余米,是我国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苍岩山最大的特点是:这里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宗教寺庙众多,山峦中有不少名殿古刹。苍岩山上古木参天,层峦叠翠,自然景观奇特繁多,其中以“碧涧灵檀”、“阴崖石乳”、“峭壁嵌珠”、“炉峰夕照”、“山腰绮柏”、“窍开别面”等“苍岩十六景”最为著名。在这些峰峦之间,散落着众多禅房、古刹、亭台、碑碣,大都是明清时期的遗物,这些建筑或建于峭壁之上,或坐落于断崖之下,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主要的有福庆寺、书院、万仙堂、公主祠、桥楼殿、玉皇顶、峰回轩、藏经楼等。桥楼殿是苍岩山最有名的一座建筑。只见在两壁断崖之上,凌空架有三座单孔石拱桥,桥上还建有楼殿,从山下仰望,桥楼凌空飞跨,云移楼动,恍然欲飞。此殿是我国三大悬空寺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从桥楼殿再向北行,就是福庆寺,该寺的主体建筑是南阳公主祠,据说南阳公主当年就居住在此。祠内正面中间有一座南阳公主彩塑,两侧侍立着4个的乐女。山墙上还绘有彩色壁画。寺内还有苍山书院、万仙堂、大佛殿、峰回轩、砖塔等建筑及数座碑碣,雕梁画栋,玲珑典雅。交通:从石家庄市乘中巴或小巴可到,车费20-30元上下,车程大约2、3小时。门票:30元开放时间:9:00-16:00
5.封龙山风景区
位于鹿泉市西南封龙山,与元氏县相邻,距石家庄市约20公里,素为历史文化名山。这里有河北省最早的书院——封龙书院,以及众多的寺观和汉碑。封龙书院早在汉代就是当时的著名学府,以后历代均有高士在书院里居住授业,与其他书院不同的是,封龙书院不仅以讲习古文为主旨,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的探讨研究也颇有建树,13世纪时,李治在封龙书院创立半符号代数理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次方程数学科学成就,比欧洲代数的产生至少早300年。封龙山上寺庙很多,集佛、儒、道于一地,有石堂寺、修真观、老君堂、玉皇庙等,庙会活动自然也盛行一时,每年的三月、六月、十月各有一次热闹非常的庙会,马戏、杂技等民间活动吸引了远近的乡民往来不绝。
6.福庆寺
从桥楼殿再向北行,就是福庆寺,该寺的主体建筑是南阳公主祠,据说南阳公主当年就居住在此。祠宽3间、进深1间,单檐歇山式黄绿琉璃顶。祠内正面3龛中间端坐着南阳公主彩塑,神情悠然自得,两侧各塑4个站立的乐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山墙上还绘有公主修身得道、济世救人的彩色壁画。另有个幽深的石洞,传说为公主的寝室。福庆寺院内,还有苍山书院、万仙堂、大佛殿、峰回轩、砖塔等建筑及数座碑碣,雕梁画栋,玲珑典雅。
7.古长城
井陉,地连九塞,势控燕秦,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最著名和保存最多的是明代长城。辽代,井陉成为“畿右内边”,井陉关(即固关、娘子关)和阜平县龙泉关、唐县倒马关、易县紫荆关,共为畿辅咽喉。明代,此四处重关连接在一起,在井陉境内的长城达100多千米。
8.挂云山
挂云山,素有“小泰山”之称,峭壁悬崖,怪石林立。登临山顶,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西部则是莽莽苍苍的太行群峰。早可观日出,午可观云海,晚可观彩霞。山顶建有三皇五帝庙,连心桥,祭烈台,烈士纪念亭。
9.华塔
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 主塔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通高31.5米,共分四层,各层檐下均配置华丽的砖仿木构斗拱。一至三层平面作八角形,底层中部砖制斗拱,北侧辟一券门。二三层均设平座。除各正面辟拱形券门外,还在各侧面雕以斜棂假窗、方形佛龛。第三层平座甚大,而塔身显著缩小,檐上拐角处均雕力士像,以承托塔身的第四层。第四层平面略呈圆形,外观如同一圆锥体。这是塔的主要部分,也是塔的精华所在,其高度约占全塔通高的三分之一。圆锥体内檐塔室供奉两尊石佛,外檐以八面八角垂线为中心,交错彩塑菩萨、力士、禽兽、狮、象以及楼台亭阁等形象,题材广泛、构图新颖、排列有序、做工精巧。其中,尤以动物造型最为逼真,凶猛的狮子、傈悍的大象、欲跃的青蛙,无不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第四层周身如同一组雕塑艺术群,五光十色、光绝夺目。该层上端以砖刻制斗拱橡子、披子,上覆八角亭式塔檐,再上则冠以八角攒尖形塔刹。 塔身一至三层设置阶梯,酷暑季节,游人登临第三层平座,顿觉凉风习习。清乾隆帝曾先后两次来此拈香礼佛,临塔观景,并乘兴挥毫,题额作诗。 广惠寺因固有华塔又称华塔寺。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该寺建于康德宗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l161年)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时代遗物。 广惠寺华塔因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朴而雄奇,华丽而生动,不仅是我国华塔中最优美的代表,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华塔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10.龙凤湖
位于石家庄市西南15公里处,因其正好处在青龙山和凤凰山的夹峙下,所以得名龙凤湖。青龙山主峰海拔266米,山上有龙角石、风动石、小石林、石龟驮崽等自然景观;凤凰山主峰海拔197米,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小山,如彩凤的一对翅膀。龙凤湖水域面积辽阔,达40余万平方米,湖边的山影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波光粼粼。湖边还有龙凤湖度假村,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
11.龙泉寺
位于鹿泉市韩庄村的龙泉山上。龙泉山主峰高峻雄伟,树木葱茏,山上不乏各种珍稀植物。龙泉寺始建于金正隆二年,经历代修葺,形成了一个完整奇特的古建筑群。龙泉寺山门又称龙泉阁,门内两侧分立着四大天王塑像,东西两侧还有钟鼓二楼。山门以北是大雄宝殿。寺内有一眼龙眼泉水,堪称龙泉寺一绝,常年水清如镜。
12.隆兴寺
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内,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原名“龙藏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该寺庙的主要建筑天王殿、摩尼殿、弥陀殿、戒坛、大悲阁等,都顺序分布在中轴线上。大悲阁又称佛香阁、天宁阁,是隆兴寺内主体建筑之一,阁内有铜铸大悲菩萨像,高21米,有42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正定大菩萨。摩尼殿以其建筑形制奇特而著称,平面呈十字形,这种建筑在中国宋代仅有此一例。殿内的壁画、彩色倒坐观音像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隆兴寺的北侧有荣国府,是按照中国文学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所描绘的荣国府和宁荣街所建的仿古建筑群,有兴趣的人不妨一游。交通:乘坐从石家庄到正定的中巴或小巴,大约20分钟即到,车费15-20元。门票:25元开放时间:9:00-16:00
13.木塔
天宁寺凌霄塔,在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 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 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层,斗拱、飞檐皆为木制。从第五层开始,各层高度逐层递减,外部轮廓亦逐层收缩,给人以轻盈挺秀之感。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梁柱与外部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该塔结构既不同于一般木塔,也有别于一般砖木结构塔。 凌霄塔在千余年的沧桑巨变中屡遭毁损,1866年3月22日地震时将铁质空心枣状塔刹震毁,此后,又因风吹雨打,塔身的八、九层也相继坍塌。为保护这座在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塔,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全面勘察,并在力求保持原貌的前提下,于1981年落架重修。 1982年2月,在勘察过程中于塔基下发现地宫。经清理,出土一批颇有价值的文物。据两方石函铭文记载,该塔原名慧光塔,始建于唐代约公元762—799年间,至宋庆历五年(1045年)大修,金皇统五年(l145年)重修。该塔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蟠龙湖
位于石家庄市西南25公里处的元氏境内,是一处度假的好地方。水域面积近万亩,在这里可以进行游泳、水上跳伞、乘快艇等娱乐活动。湖的南岸是蟠龙山,蜿蜒曲折,山上林木众多,形成的天然森林公园和狩猎场。山中的蟠龙寺,历史悠久,香客络绎不绝。蟠龙湖风景区依山傍水,林幽寺古,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区内建有别墅,可以让你安静地享受山野之趣。
15.毗卢寺
位于石家庄市近郊滹沱河上京村,距市中心约6公里,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因寺内藏有精美的古代壁画而闻名。寺内前殿为释迦殿,殿中有一尊释迦牟尼像,大殿四壁绘满了壁画,内容以佛教故事和民间神话为主。后殿毗卢殿是寺中正殿,殿堂中央供奉毗卢塑像,四周壁画都为元末明初所绘,分上、中、下三排,分别绘制了罗汉、菩萨、帝王后妃等各种人物图像500多个,生动逼真,内容包括了佛、儒、道各个方面。寺内壁画技法娴熟,色彩丰富,是中国古代壁画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如今,这里将建成中国首家壁画博物馆-河北壁画博物馆,到时候,将有来自河北省各地的数千幅壁画精品集中展示。
16.桥楼殿
从苍岩山山门向上攀登,峰回路转,在对峙的断崖之间飞架着一座长15米、宽9米的单孔石拱桥,桥楼殿就坐落在这临深约70米的桥上。桥楼殿为二层重檐楼阁式建筑,金色琉璃瓦顶和朱红色殿柱映在蓝天绿峰中,光彩照人。殿内有佛、菩萨、十八罗汉像及壁画。宏伟的殿堂建于高临绝壁的石桥上,似空中楼阁,巧夺天工,世所罕见。古人有诗曰:“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
17.青塔
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正定县城生民街东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衣钵塔,是1956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澄灵塔高30.7米,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人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掾飞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饰富丽,结构富于变化,堪为密檐塔中的佳作。但由于年深岁久,早已残破不堪。因此,于1985年予以大修,各层瓦顶、残破的斗拱、砖雕、铜镜等均一一修缮,焕然新姿。 临济寺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临济院在城东南二里许的临济村创立。晚唐时禅师义玄驻锡此院并创立临济宗,四方信徒纷纷来此参师求学,极盛一时。并以寺名宗号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产禅宗五大支派之一。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义玄逝寂,懿宗赐溢“慧照掸师”。众弟子在城内东南隅建衣钵塔葬之,名曰“澄灵塔”。随后,临济院迁至该处,更名临济寺。宋代以后,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此宗认定临济寺为其祖庭,视澄灵塔为其重要的祖塔之一。因此,近年来多次派遣代表团前来拜谒祖塔,进行佛教文化交流。澄灵塔既是中日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又是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纽带。
该寺于1984年由文物管理部门移交佛教团体。1986年以后,先后重建了大雄宝殿、传灯堂以及山门殿等建筑,使之成为正定名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