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3个“Q”(“IQ”、“EQ”和“AQ”)
IQ就是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
智商就是指智力商数,是一种平均值,这一平均值反映某人在所有不同测验中的一般表现的大致情况。
EQ(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绪商数"的英文简称,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能力。简单的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AQ (Adversity Quotient)即是逆境处理智商数也,经常听说IQ或者EQ,其实AQ才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你是否在逆境中可以冲破压力,战胜困难,逢凶化吉,否则就算智商.情商在高也会随着意志力的衰弱而没有施展的余地。
关于 IQ
IQ即智商,是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通常儿童的IQ是通过一些测试来评估的。贝莱智力量表法(BMDI)是全世界公认的测试3岁与3岁以下儿童记忆力、学习能力、感知觉和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
影响IQ的因素
1、遗传-1981年Bouchard和Mu Gue双胞胎和领养孩子的研究所都显示出遗传对IQ有很大影响。这些研究显示同卵双生(遗传因子相同)的双胞胎不管是不是一起长大还是分开抚养,IQ的相关性都很高,明显高于异卵双生(遗传因子不同)的双胞胎。
2、环境-1983年Scarv和Kidd的研究显示,贫穷家庭的孩子在中产阶级的家庭长大,IQ将高出10-15分。
3、遗传和环境的作用-遗传和环境对儿童的IQ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遗传决定了孩子IQ的上、下限,实际IQ的得分是接近上限或下限,视乎于环境的影响。后天成长环境对IQ可以有20-25分的影响(Richard和Weinberg 1989)。
影响儿童IQ的家庭环境因素很多,通常IQ较高的儿童的家庭:
●可以提供有趣的和多元化的环境,包括适合儿童年龄和发育水平的玩具。
●情感上丰富与活泼,对孩子的行为有适当、亲切的反应。回答孩子的提问,与孩子一起开心的笑,对孩子各
方面细微的表现作出生动活泼的回应。
●经常用富有描述性的语言与孩子交谈。
●避免过分约束、惩罚和管制孩子,相反应给予孩子多探索事物的自由,甚至允许他们犯错。
●期望孩子表现良好及迅速发展。重视和要求孩子有良好的学业表现。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对智商(智力)有一种迷信,就是认为智商(智力)对一个人的成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是根据我的观察,我认为一个人的智商远远没有其慧商重要。一个智商高的人可以被称为“脑子快”的人,但并不能被称为“有思想”的人,相反,他很可能愚蠢无比;但一个慧商高的人便可以被称为“有思想”的智者,他的脑子也许转得不够快,但是,他很少会犯愚蠢的错误。
智商就是 IQ。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具体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记忆等能力。某种意义上智商就像电脑的硬件如CPU,一个智商高的人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很复杂的事情。就像奔腾级、迅驰级的CPU能够运转windowXP这样的大型软件,而386、486只能运转DOS之类的小型软件一样。
我们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知识外,会花大量时间在智商训练方面。学数学来锻炼数字计算、空间想像、逻辑推理能力,用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锻炼词汇、记忆能力。高考,可以说就是对人们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大检阅。
由于考试是限时进行的,对人们短时间记忆、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高智商的人在考试时特别占便宜。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一个人有个好记性是让大家非常羡慕的事情。因为大部分考试考查的内容有一大部分都是需要牢牢记住的东西。所以对于考生来说,记忆力好是高分的基础。如果有了好的记性,好的运算能力,好的语言能力,如果你再用功一些的话,考上好大学不在话下。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智商的用处到此为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高智商的用途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极少数领域需要高智商。比如棋类运动就相对来说比较需要高智商。但是,他们对智商的需要也不是不着边际的。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的测试,国内最好的棋手之一常昊的智商是138,有世界围棋第一人之称的李昌镐智商是139,他们的智商属于优秀水平,但没有达到天才级水平(一般认为,智商大于140属于天才)。看来,即使最需要动脑筋的棋类运动对于智商的要求也就是够用即可,并非高到离谱。
还有一个领域好像特别需要高智商,就是科学研究。但是,我相信这个领域对智商的要求不会高得离谱,起码不会超过棋类运动员所需要的智商。那么,从事科学研究有没有一个智商要求的底线呢?
这个问题好像没有定论,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一些科研工作者的说法。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说过:“搞数学无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近代“控制论”奠基人,大数学家维纳在自传中说,和他幼年同时被称为神童的三四个人,由于不勤奋上进,以及其他条件等多种关系,长大后都无所作为;相反,有些人幼年时表现平凡,但由于后来的勤奋和环境的熏陶,最终成为科技史上的伟人。
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这样的研究,就是列出各行各业所需智商的底线。我想,真有这样的底线的话,棋类运动员应该要求最高,可能没有优秀以上的水平不行。而搞科学研究的人呢?我想中等水平就可以了。
那么,在这两大领域之外情况如何呢?我想绝大多数行业对智商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达到及格水平即可。
先说说政治这个行业,在美国当总统就不太需要高智商,比如小布什就经常被嘲笑智商低。美国宾州罗文斯坦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他的智商是91。老布什只比他略高,为98。
智商91和98是什么概念呢?根据英国和芬兰科学家做了一项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智商最高的人群是中国、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国民,他们的平均智商高达105。其次聪明的人群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他们的平均智商是100。也就是说,小布什和老布什的智商要比至少一半中国人和至少一半美国人都要低。就是这样一个低智商的人,照样能当上总统,能获得很高的支持率。可见在美国,起码在政治领域,对高智商似乎并不迷信,人们更多看重的是政治家的个人魅力。
说完政治界我们再看看经济界。我们看到中国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很多都是小学文化的,美国富豪也有小学文化的,比如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很多大学生都听说过新东方学校的创办人俞敏洪,老俞的智商也不是很出众,当年他考了三次大学才考上。
也许我们看看世界巨富巴菲特的谈话,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认识。美国《福布斯》杂志最近公布的全球200名亿万富翁中,沃伦·巴菲特列第三。当记者问:“你是如何走到现在这一步,成为比上帝还富有的人的?”巴菲特答道:
我怎样走到这一步说起来也很简单。我的成功并非源于高智商,我相信你们听到这一点一定很高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把智慧和才能看作是发动机的马力,但是输出功率,也就是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则取决于理性。那么,为什么一些聪明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却不能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结果呢?这涉及习惯、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因素,涉及行为是否合乎理性,是不是自己在妨碍自己。就如我说过的,这里每一个人都完全有能力做我所做的任何事情,甚至做比我多得多的事情。
关于 EQ
EQ(Emotional Quotient)是"情绪商数"的英文简称,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之能力。简单的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EQ诞生的过程。
早在一九二零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索戴克(E.L. Thorndike)就首先提出了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认为拥有高社会智力的人「具有了解及管理他人的能力,而能在人际关系上采取明智的行动」。
一九二六年推出了第一份社会智力测验(George Washington Social Intelligence Test),问卷的题目包括了指认图片中人物的情绪状态,以及判断人际关系中的问题等等。
然而接下来的几十年,心理学界在这方面的努力停顿了下来,主要因为大家都忙着发展及研究IQ测验,当时认为IQ(亦即一个的数学、逻辑、语文、以及空间能力)会决定每个人的学习及受教的能力,因而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发展及表现。
一直到一九八三年,美国心理学家嘉纳教授(Howard Gardner)提出了影响现今教育体系甚钜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原先只重数理语文能力等的传统定义"智力"的方式(亦即IQ)需要大幅修改,因为一个人的IQ除了对学校学习的成绩有很高的正相关(IQ愈高,功课愈好),对于其它方面,例如工作表现,感情及生活满意度等并无太大的关系。
嘉纳教授在他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多加了几项智力,包括了音乐,体育以及了解自我和了解他人之能力。而这后两项,让"社会智力"的概念再一次地受到教育界及心理学界的重视。
第一个使用"EQ"这个名词的人是心理学家巴昂(Reuven Bar-on),他在一九八八年编制了一份专门测验EQ的问卷(EQ-i),根据他的定义,EQ包括了那些能影响我们去适应环境的情绪及社交能力。
其中有五大项:
(1)自我EQ
(2)人际EQ
(3)适应力
(4)压力管理能力
(5)一般情绪状态(乐观度,快乐感)。
接着又有心理学家沙洛维及梅耶(Salovey&Mayor)在一九九0年提出情绪智力的定义。他们认为情绪智力应和乐观等人格特质区分开来,所以他们对EQ的定义强调在了解并运用情绪之方面。
目前另一个在各国受到广泛使用的EQ测验(MSCEIT),即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其中的问题有几大项
(1)察觉及表达情绪之能力
(2)在脑中想象情绪状态之能力
(3)了解情绪的能力
(4)控管情绪的能力。
真正让「EQ」一词走出心理学的学术圈,而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日常生活用语的心理学家是哈佛大学的高曼教授(Daniel Goleman)。他在1995年出版的《EQ》一书(Emotional Intelligence),登上了世界各国的畅销书排行榜,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EQ热潮。
高曼发现一个人的EQ对他在职场的表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举例而言,一个针对全美国前500大企业员工所做的调查发现,不论产业别为何,一个人的IQ和EQ对他在工作上成功的贡献比例为IQ:EQ=1:2,也就是说,对于工作成就而言,EQ的影响是IQ的两倍,而且职位愈高,EQ对工作表现的影响就愈大。此外对于某些工作类别,例如行销,业务以及客户服务等等,EQ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因此高曼针对职场的工作表现,提出了他的工作EQ架构。经过不断的测试和修正,目前高曼的工作EQ内容共有4大项,以及18小项。
想知道你的工作EQ高不高吗?请一起来检查一下你的各项工作EQ能力。
<十八项重要的工作EQ>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一、自我察觉
(1)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解读自己的情绪,体认到情绪的影响。
(2)精确的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
(3)自信:掌控自身的价值及能力。
二、自我管理
(4)情绪自制力:能够克制冲动及矛盾的情绪。
(5)坦承:展现出诚实及正直;值得信赖。
(6)适应力:弹性强,可以适应变动的环境或克服障碍。
(7)成就动机:具备提升能力的强烈动机,追求卓越的表现。
(8)冲劲:随时准备采取行动,抓住机会。
人际关系之管理能力:
三、社交察觉
(9)同理心:感受到其它人的情绪,了解别人的观点,积极关心他人。
(10)团体意识:解读团体中的趋势、决策网络及政治运作。
(11)服务:体认到客户及其它服务对象的需求,并有能力加以满足。
四、人际关系管理
(12)领导能力:以独到的愿景来引导及激励他人。
(13)影响力:能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14)发展其它人的能力:透过回馈及教导来提升别人的能力。
(15)引发改变:能激发新的做法。
(16)冲突管理:减少意见相左,协调出共识之能力。
(17)建立联系:培养及维持人脉。
(18)团队能力:与他人合作之能力;懂得团队运作模式。
这么多的内容,足足有18项,真的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不简单。而要十八般武艺俱全,岂不难如登天?
请先别担心,事实上一个人只要能在这十八项EQ能力中,有五、六项EQ能力特别突出,而且是平均分布在四大项能力中的话,那他在职场上的表现,就会非常亮眼了。
要测量工作EQ,目前相当广为使用的量表是情绪能力问卷(ECI:Emotional Competence Inventory),总共有110个题目,很特别的是ECI使用360度全方位的资料收集方法,它不只是问当事人,也会从他的上司、属下、和同事来了解当事人的工作EQ,得出来的结果当然就比较客观而准确。
所以,只要掌握了工作EQ,你就能造就工作成就。
(http://www.yes88.com.cn/es_iqyes88/eq/eq.htm在线测试EQ)
关于 AQ:
近来在企业管理领域出现了个新名词: AQ(Adversity Quotient),明确地描绘出一个人的挫折忍受力。 AQ(逆境商数)是我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根据 AQ 专家保罗?史托兹博士的研究,一个人 AQ 愈高,愈能以弹性面对逆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的挑战,发挥创意找出解决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挠,愈挫愈勇,而终究表现卓越。相反的, AQ 低的人,则会感到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挑战,缺乏创意,而往往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终究一事无成。
AQ 不但与我们的工作表现息息相关,更是一个人是否快乐的重要关键。尤其在大环境不景气的当下,不论是在职或待业,突发状况的发生机率都会提高,因此练就一身响应逆境的好本领,就愈显重要了。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 AQ 呢?
一 、凡事不抱怨,只解决问题
碰到不如意的情况, AQ 低的人会怪东怪西,都是别人的错,害自己不能如愿,抱怨过后,心情往往更加沮丧,而问题依旧无解。AQ 高的人通常没时间抱怨,因为他们正忙着解决问题。所以请减少抱怨的时间,因为少一分时间抱怨,就多一分时间进步。
二、先看优点,再看缺点
当挫折发生时,如果第一个念头是:「完了,这下没救了。」那就很难逃脱悲观的诅咒。 AQ 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状况,先问自己:「现在有什么是可珍惜的?」换句话说,在挫折中找优势,并把它转化成进步的助力。例如,突然失业当然错愕,但想一想,现在多了时间自己可支配,还有资遣费,于是再进修培养第二专长,似乎会是不错的想法,也许就此开创出另一番格局。毕竟,自怨自哀解决不了问题,懂得在逆境中找机会,才是高 AQ 的精彩表现。
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的「幸亏」
看待挫败, AQ 高手清楚知道,一时的成败并不能定一生。就像李安,大学没考上,却因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舞台,现在想想,还真「幸亏」当时没考上大学,要不现在就不是这番光景了。因此只要保持乐观,赛翁失马焉知非福, AQ 高手就能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回顾时的「幸亏」。
让我们一起提升自己的逆境商数,如此一来,工作上的卓越成就,一定指日可待。成功是一种习惯、一种态度、那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无数案例证明,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一种原动力——热情和毅力。
热情是心灵内部迸发出来的一种力量。它能驱动人奔向光明的前程,激励人去唤醒沉睡的潜能,发挥无穷的才干和活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任何人都会有热情,所不同的是,有的人热情只能保持30分钟,有的人热情能保持30天,但一个成功的人,能让热情保持30年。”
坚韧的意志和毅力则是事业成功者必备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是创新活动成功心理上的保证力量和维持力量。
但要做一番成功的事业,往往会遇到来自自各个方面的重重阻力和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等困难。另外,新生事物具有探索性,在创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此时,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百折不挠的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
因此,一个事业成功的人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智商(IQ)和情商(EQ),还需要具备极高的意志力商数或逆境商数(AQ)。
AQ(AhversityQuo—tient),它由一位专门研究成功的专家:保罗·史托兹先生提出,即把AQ值的高低作为衡量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忍受逆境、战胜逆境的素质标准。它的水平高低,能直接关系到谁会战胜逆境,谁会超常发挥潜能,谁会在人生旅途中取得成功的可能程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社会中生活、工作或学习的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至于某时顺利,也只不过是主观与客观短暂的一时吻合。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客观是不一致的。这时往往会因期望值太高,客观现实与主观条件的差距,而感到不顺,即形成了某种逆境。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对于来自社会的、工作或学习的逆境压力,都需要承担下来。承受这种压力,首要的是培养忍受逆境的能力。其次是能把所谓的逆境看作是一种机遇,找出扭转逆境的办法,当逆境出现时,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自我命运,能够从逆境中走出去,在应对一个个逆境中获得健康、知识与活力、成功。
具有高水平AQ值的人,在未来的竞争与挑战中,能够表现出一种强有力的事业与人生成功的动机,会去丰富自己的创造力,并能在生活中作出积极的反应,这种人能主动地承担起某项责任与风险,即使遇到一时的失败,依然奋发努力,直至取得事业的成功。
一个人,只有IQ、EQ和AQ同时达到一定水准,才算具备了成功的素质。因此,人在遇到压力、挫折、失败和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力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热情和毅力、对事物坚韧不拨地追求和探索的人才会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因此,在关注孩子IQ和EQ的同时,父母还应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以达到提升意志力商数的目的。
提升AQ,父母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性格呢?
探究欲的激发
孩子对一个事物未能马上产生兴趣,但家长将另一个略有差异的物体同时置于孩子面前时,便会马上产生强烈的疑惑感,进而激发其探究原因的兴趣。
稳定持久的注意力
孩子对某一事物因专注而超过了限定的时间,大人不要轻易地打断孩子,即使是马上就要开饭或是到了外出的时间等。有时一味强调规律,机械刻板会得不偿失。
愉快的情绪
培养对体育运动、文娱活动的爱好。孩子具有强健的体魄,美好的情操会很容易从逆境中振作起来。
勤快的习惯
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的自理最烦琐,也最易为孩子所不屑,但却最能锻炼勤快、耐心的好品性。
树立责任心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感同身受表示理解和适当地安慰比急着鼓励孩子更有效。孩子在稳定的情绪下才能勇敢面对自己,面对挫折,面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进而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履行自己的责任。另外,父母不能处处“逞强”,适当地表现一下自己的弱处,也是有效激发孩子责任感的妙招。
当然,对于孩子来说,更有效的是接受最亲密的人的影响,因此,父母首先要从自我做起,为了孩子克服自己性格中某些不足,必要时勇于“苦训”自己,这对孩子必定是最有益、最深远的影响。相信这样的父母必能与孩子共同促进AQ的提升。
当代大学生的AQ培养
大量资料显示,在充满逆境的当今世界,事业的成败、人生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人的智商、情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的逆商。
综观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特点,一方面,从入学起,他们就承受着较大的思想压力,诸如:学业上的压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感、环境的不适应等等。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缺乏人生经验,抗挫折能力与调控能力较差。面对困境与重压,容易沉陷在消极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例如:一些大学生不能承受学习成绩下降、失恋等带来的身心压力,呈现焦虑、失眠、抑郁、恐惧;个别学生精神崩溃、跳楼自杀……身心的失衡,不仅影响其智能的发挥,而且还会使其潜能的挖掘、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完备受到抑制。因此,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逆商培养的教育活动,促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行为反应方式十分必要。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逆商?首先要以当代大学生的兴趣、需求、性格及气质特点为切入点,科学设置逆商培养的课程。透过课程的安排,使大学生明晓、掌握培养逆商的知识要点、方法和技巧,如:何为逆商?逆商在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的意义?如何辩证地看待困境与失败?如何调整心态,使自己愈挫愈勇?如何使自己的良好反应方式成为习惯性行为?
其次,要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逆商为落脚点,引入情境教育。在施教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把握其个性倾向与心理特征,熟知其兴趣与需求。教师的职能应从知识传授转变为价值引导,使学生在兴趣、需求中,在欣赏、评判中,完成有关知识、品质和能力的建构。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气质与性格特点,结合逆商培养的内容和目标,选择与建立逆商培养的“欣赏视角”,将如何面对困难、摆脱困难、超越困难设置成能撞击学生心灵的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欣赏与评判中,完成有关优良意志品质的建构、升华和积淀。
另外,可透过让学生写逆境行为反应日记,了解学生面对逆境、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过程、行为措施。然后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遭遇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例指导,提高学生对逆境的觉察能力、控制能力。促使学生视困难为历练,学会分析困难的关键、选择解决困难的最佳方案。
在人生的攀越过程中,智商、情商、逆商为不可缺少的三要素,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智商与情商,更应积极对其逆商进行培养,使受教者人格更趋完善,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未来铺就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