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本书,颠覆你的思想
《1984》乔治·奥威尔
首版于1949年,乔治·奥威尔关于未来不寒而栗的描述却永不过时,“老大哥”正是出自他的这本书,而关于有限政府理念的传达一如既往地富有洞察力尽管他们确实写于60多年前。
奥威尔为读者展现了一种从始至终只会监视阴魂不散的世界的影像。
《美丽新世界》奥尔德斯·赫胥黎
奥尔德斯·赫胥黎的杰作是关于独裁者创造理想社会的假想小说的强有力之作。
当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满足于社会的基因工程、洗脑和嬉闹之乐,一个外来者渴望打破这种自由。
赫胥黎紧扣人心的设想带读者穿过恐怖而令人深思的社会现实。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
小说主角弗兰肯斯坦是个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生物学家,他怀着犯罪心理频繁出没于藏尸间,尝试用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拼凑成一个巨大人体,当这个怪物终于获得生命睁开眼睛时,弗兰肯斯坦被他的狰狞面目吓得弃他而逃,他却紧追不舍地向弗兰肯斯索要女伴、温暖和友情;接踵而至的更是一系列诡异的悬疑和命案,饱受折磨和孤独,在这部雄辩式的哥特惊悚小说中是无辜的巨人将枪对准他的创造者,这一幕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同时也表达了科学的危险和人类的判断力。
《审判》
弗兰茨·卡夫卡
《审判》是卡夫卡最为著名的长篇代表作,书写了西方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腐朽,以及普通人生存之中无处逃避的荒诞与恐惧,被称为“后世无法逾越,必读不可的小说经典。”
尽管卡夫卡请求他人在他死后将这个故事焚毁,他的好朋友马科斯·布罗德还是将它公之于众了。
《神经漫游者》威廉·吉布森
一个天才黑客,一个女杀手,一个特种部队军官,一个意识操控专家。他们受雇去做两件事:偷一把钥匙,获得一个密码。
他们是职业罪犯,同时也是无可救药的厌世者;他们自我放逐,同时也在下意识寻找一条回家的路。而他们的雇主,则是人类自有文明以来所遇到过的最强大对手
在这本书中,矩阵是世界之内的世界:赛博空间里每一比特数据的代表。
当史上最难缠的利害相关的数据小偷被派遣去取得最强的人工智能主宰世界,他开始一生一次的冒险旅程。
《士兵的重负》
蒂姆·奥布莱恩
奥布莱恩用了大量的交叉暗喻形成战争中的士兵们的富有意义的研究,这些来自他自己1969-1970参加越战的真实经历。
糅合多个人物的半自传故事,奥布莱恩创造了小说文学和散文文学的交融的独特风格。
《第五号屠宰场》克特·冯内果
这本书撰写了一个朝圣者生命的阶段,展现了他和冯内果作为美国战俘的令人心碎的经历。看起来诙谐的故事却无法掩盖悲伤的本质使得读起来倍感心酸。
《华氏451度》雷·布雷德伯利
“华氏451度”是一本令人不寒而栗的预言式小说,它的故事设定在没有书籍的反乌托邦未来。对主角蒙泰戈来说这一切再正常不过,直到某天他窥探到旧日的一隅。这本书中饶有趣味的反转和丰满的人物人设计将读者带入一个想象中的世界。
《笨蛋联盟》
约翰·肯尼迪·图尔
一位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黑人:赖利,他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都与常人不一样,被称之为疯子中的极品,傻瓜中的天才。但是,他并非真正的傻子,而是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人,他要领导黑人工人闹革命,要组织一群"乌合之众"政党,虽然这些行为在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甚至可笑至极。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依然和他那群被称之为傻瓜的黑人朋友们在白人的笑声中进行着他们所谓的革命事业,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不公的观察体验,以及对变革的真诚信仰。
喜剧中饱含深沉的悲伤这一条线贯穿赖利这个人物塑造,而图尔恰到好处将两者结合使得这本书斩获了1981年普利策小说奖。
《冷血》杜鲁门·卡波特
一个天才的作家,经过长达六年的精心梳理,逐渐将案件重建、还原:从案发现场到发现蛛丝马迹,从凶手与亲人温情的通信到最终被吊上冰冷的绞索。当作家试图打开凶手的内心时,他的灵魂、他的目光、他的笔,比凶刀更加绝望冰冷。
他的作品以雄辩的笔调、丰富的细节以及有层次的叙述而广为称赞。
《蝇王》威廉·戈尔丁
“蝇王”畅销一时,60年代时成为了初等学校和大学的必读读物。这本书描述在一场未来的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孩子从本土飞到南方疏散。飞机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起初孩子们齐心协力,当麻烦来临时,人性的兽性开始显现。
多年来,这本书饱受争议,还被列为第八本美国图书馆建议被禁的经典之作系列。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炼金术师》保罗·科埃略
一段鼓舞人心的自我发现,“炼金术师”讲述了安达卢西亚牧羊少年找寻世界宝藏的故事。
他对宝藏的渴望给他带了从未想过的财富。
本书迷人而富有智慧,激情描述了梦想可以带来伟大的奇迹。
《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
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
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
《道林·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
天生漂亮异常的道林·格雷因见了画家霍华德给他画的和真人一样大的肖像,发现了自己惊人的美,又听信了亨利·华顿勋爵的吹嘘,开始为自己韶华易逝,美貌难久感到痛苦,表示希望那幅肖像能代替自己承担岁月和心灵的负担,而让他自己永远保持青春貌美。他的这个想入非非的愿望后来却莫名其妙地实现了。一天晚上他粗暴地对待了他所爱的女演员西比尔·苇恩,回到家里,发现那肖像上出现了残忍的表情。原来那肖像已开始随着道林·格雷心灵的变化而变化了……这本书之后被斯丹利·库布里克改编为电影,上映于1971年。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在书中,卡尼曼会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维的终极之旅。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卡尼曼认真钻研了驱动大脑思考的两套系统——迅速和情感倾向的系统1与缓慢和逻辑倾向的系统2,揭示了某些思维进程中的错误和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