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必去的地方(一)
阳朔:大榕树,蝴蝶泉,聚龙潭,月亮上;西街(必去)
兴坪:渔村
桂林市:七星公园,漓江(桂林至阳朔段)
兴安:灵渠
龙胜:梯田
蝴蝶泉
西街 在阳朔旅游,一定要去逛逛那闻名于世的西街,因为它充满着异国的情调。街上开店的老板都是淳朴的阳朔人,他们很热情,毫不欺生。为方便老外,它们的招牌是用外文写的。一百多家专买旅游品的摊位一字排列,出售着民族服饰、工艺品、瓷器、古玩等各种各样的商品。街边餐馆的菜谱既有中式,也有西式。逛西街也是非常方便的,因为街的东头就是漓江边的游船码头,游人刚游完漓江,一下游船便直接进入西街了。
灵渠
桂林七星公园位于漓江东岸,占地120多公顷,是桂林市面积最大、景致最集中的综合性公园。在解放桥向东望去,可见由普陀山四峰与月牙山三峰组成的七座山峰,其排列布局宛若北斗七星,总称七星山,公园因此而得名。园内山峰秀丽、流水清澈、石林奇峻、洞穴幽深、风韵独特,荟集了山、水、洞、石、庭院、动植物、文物等精华,其主要景观有花桥、普陀山、七星岩、驼峰、月牙山、龙隐洞、桂海碑林、“华夏之光”广场等,是旅游者的必游之地。
花桥 是桂林最古老的桥,始建于宋代嘉熙年间。它位于公园正门,横跨在小东江和灵剑溪汇流处之上,全长135米。
普陀山 是七星公园的主体。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海拔265米,因山上供奉观音菩萨,俗称之为普陀。普陀山景观丰富,岩洞、亭阁很多。普陀山文物古迹甚多,仅石刻就有200多件,最珍贵的有唐代颜真卿的“逍遥楼”、宋代范成大的《碧虚鸣》、明代的“龟蛇合一”浮雕。
七星岩 又名栖霞洞、碧虚岩,位于普陀山西侧山腰。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不断渗入,溶解石灰石,并在洞内结晶,于是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幔、石花等,并有许多瑰丽奇绝、妙趣横生的景致,被誉为“神仙洞府”。洞分三层,整个游程814米。现供游览的是中层,分为6个洞天,最宽处43米,最高处27米,洞温常年保持在20℃左右。明代画家张文熙称之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上,成为游人入洞观赏到的第一个景观。
月牙山 位于普陀山南面,由七星山南面七座山峰组成,因山腰有一月牙岩石,远眺如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山有月牙楼,此地的素食有百年历史,尼姑面最为著名。沿山麓小道西南而行,可上到伴月亭,再向前不远即可达月牙岩和襟江阁。
桂海碑林 龙隐洞以及附近龙隐岩内碑刻如对,以至于“壁元完石”,故称桂海碑林。碑林共有石刻220多件,内容涉及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形式多样,有诗、文、歌、赋、对联、图象等,书体有楷、草、隶、篆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欣赏价值。
骆驼山(驼峰山)位于普陀山后,其状酷似一只蹲在地上的骆驼。又因其像一只古代的酒壶,又称它作壶山。明代末年有江南名士隐居于此,遍种桃花。每年春天,桃花繁盛,花开如红霞一片,仿佛给骆驼山披上赤霞,景色极其优美,古人称之为“驼峰赤霞”的景观,是桂林十大景之一。
“华夏之光”广场 位于普陀山与月牙山之间,总面积13520平方米。它有两件大型艺术品:一是华夏之光石雕壁画,全长106米,高5米,由100多个石雕组合而成,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科学技术等先进成果为一图,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精华;二是世纪宝鼎,其高4.6米,四足举鼎,立于圆形的花岗岩台座内,象征着国泰民安。大鼎重达24吨,是用整块曲石雕刻而成。这两件艺术品构成七星公园的新景观。
象鼻山公园位于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11.88万平方米,是桂林山水的代表。园内主要景点有:象山水月、普贤塔,北边临水的三个游乐岛组成的爱情岛,南麓的云峰寺及西南面的舍利塔等。
象鼻山 因山形酷似一头伸着鼻子汲饮漓水的巨象而得名,简称象山,长108米,宽100米,山体占地1.3万平方米。它神奇壮观、形神兼备,鼻脚之间造就的水月洞如同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象鼻山是桂林城的象征,桂林的城徽。
水月洞 因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与水中的倒影合成了一个圆月,故称水月洞。水月洞里江水流通,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历代文人墨客为感叹此自然造诣,留下不少经典佳文——“饱吸清风高卷鼻,横拖明月懒归阑”是此景的绝佳描述。
普贤塔 顺象鼻山山岩曲折而上,山势孤拔陡峭,山岩嶙峋,崖间藤蔓缠绕,山顶树木成荫。绿树丛中耸立着一座建于明代初期的喇嘛式实心塔——普贤塔,远看像大象背上的宝瓶,又像插在大象背上的剑柄,故又称宝瓶塔、剑柄塔。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像。
舍利塔 在象鼻山的西南面,桃花江畔。此塔通高13.2米,始建于唐朝显庆二年(657年),现塔为明洪武十八年(1358年)重建。塔身为宝瓶式,塔顶似伞盖,有相轮五圈,冠以葫芦形铜质宝顶。据记载,唐天宝七年(748年),鉴真和尚5次东渡扶桑(日本)受阻,转辗来到桂林,曾与数十位日本僧人居留寺中年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