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城市导航>广西>旅游景点>

桂林必去的地方(一)

来源:金玉米 编辑:星星 时间:2012-09-21

阳朔:大榕树,蝴蝶泉,聚龙潭,月亮上;西街(必去)
兴坪:渔村
桂林市:七星公园,漓江(桂林至阳朔段)
兴安:灵渠
龙胜:梯田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阳朔月亮山风景区“十里画廊”的精华旅游地段,有阳朔唯一的原始吊桥、高山音乐流水瀑布、可鸟瞰阳朔“香格里拉”遇龙河和羊角山等精华田园风光的最佳观赏台、蜜蜂园、蝴蝶园(目前中国最大的活蝴蝶观赏园)等景点,还有“岩壁上的芭蕾舞”——攀岩、“空中飞人”的体验——滑降、速降等最时尚的户外运动项目。阳朔蝴蝶泉地处桂林阳朔“十里画廊”的旅游精华地段,这里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峭壁林立,干净而坚固,好象上帝专门为攀岩者设计的。

西街 在阳朔旅游,一定要去逛逛那闻名于世的西街,因为它充满着异国的情调。街上开店的老板都是淳朴的阳朔人,他们很热情,毫不欺生。为方便老外,它们的招牌是用外文写的。一百多家专买旅游品的摊位一字排列,出售着民族服饰、工艺品、瓷器、古玩等各种各样的商品。街边餐馆的菜谱既有中式,也有西式。逛西街也是非常方便的,因为街的东头就是漓江边的游船码头,游人刚游完漓江,一下游船便直接进入西街了。

灵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灵渠两岸风景秀丽,景点、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是了解二战期间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史实的好去处。

桂林七星公园位于漓江东岸,占地120多公顷,是桂林市面积最大、景致最集中的综合性公园。在解放桥向东望去,可见由普陀山四峰与月牙山三峰组成的七座山峰,其排列布局宛若北斗七星,总称七星山,公园因此而得名。园内山峰秀丽、流水清澈、石林奇峻、洞穴幽深、风韵独特,荟集了山、水、洞、石、庭院、动植物、文物等精华,其主要景观有花桥、普陀山、七星岩、驼峰、月牙山、龙隐洞、桂海碑林、“华夏之光”广场等,是旅游者的必游之地。

花桥 是桂林最古老的桥,始建于宋代嘉熙年间。它位于公园正门,横跨在小东江和灵剑溪汇流处之上,全长135米。
普陀山 是七星公园的主体。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海拔265米,因山上供奉观音菩萨,俗称之为普陀。普陀山景观丰富,岩洞、亭阁很多。普陀山文物古迹甚多,仅石刻就有200多件,最珍贵的有唐代颜真卿的“逍遥楼”、宋代范成大的《碧虚鸣》、明代的“龟蛇合一”浮雕。

七星岩 又名栖霞洞、碧虚岩,位于普陀山西侧山腰。在漫长的岁月里,雨水不断渗入,溶解石灰石,并在洞内结晶,于是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柱、石笋、石幔、石花等,并有许多瑰丽奇绝、妙趣横生的景致,被誉为“神仙洞府”。洞分三层,整个游程814米。现供游览的是中层,分为6个洞天,最宽处43米,最高处27米,洞温常年保持在20℃左右。明代画家张文熙称之为“第一洞天”,并刻于石壁上,成为游人入洞观赏到的第一个景观。

月牙山 位于普陀山南面,由七星山南面七座山峰组成,因山腰有一月牙岩石,远眺如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山有月牙楼,此地的素食有百年历史,尼姑面最为著名。沿山麓小道西南而行,可上到伴月亭,再向前不远即可达月牙岩和襟江阁。

桂海碑林 龙隐洞以及附近龙隐岩内碑刻如对,以至于“壁元完石”,故称桂海碑林。碑林共有石刻220多件,内容涉及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形式多样,有诗、文、歌、赋、对联、图象等,书体有楷、草、隶、篆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欣赏价值。

骆驼山(驼峰山)位于普陀山后,其状酷似一只蹲在地上的骆驼。又因其像一只古代的酒壶,又称它作壶山。明代末年有江南名士隐居于此,遍种桃花。每年春天,桃花繁盛,花开如红霞一片,仿佛给骆驼山披上赤霞,景色极其优美,古人称之为“驼峰赤霞”的景观,是桂林十大景之一。

“华夏之光”广场 位于普陀山与月牙山之间,总面积13520平方米。它有两件大型艺术品:一是华夏之光石雕壁画,全长106米,高5米,由100多个石雕组合而成,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科学技术等先进成果为一图,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精华;二是世纪宝鼎,其高4.6米,四足举鼎,立于圆形的花岗岩台座内,象征着国泰民安。大鼎重达24吨,是用整块曲石雕刻而成。这两件艺术品构成七星公园的新景观。

象鼻山公园位于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11.88万平方米,是桂林山水的代表。园内主要景点有:象山水月、普贤塔,北边临水的三个游乐岛组成的爱情岛,南麓的云峰寺及西南面的舍利塔等。
象鼻山 因山形酷似一头伸着鼻子汲饮漓水的巨象而得名,简称象山,长108米,宽100米,山体占地1.3万平方米。它神奇壮观、形神兼备,鼻脚之间造就的水月洞如同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象鼻山是桂林城的象征,桂林的城徽。
水月洞 因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与水中的倒影合成了一个圆月,故称水月洞。水月洞里江水流通,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历代文人墨客为感叹此自然造诣,留下不少经典佳文——“饱吸清风高卷鼻,横拖明月懒归阑”是此景的绝佳描述。
普贤塔 顺象鼻山山岩曲折而上,山势孤拔陡峭,山岩嶙峋,崖间藤蔓缠绕,山顶树木成荫。绿树丛中耸立着一座建于明代初期的喇嘛式实心塔——普贤塔,远看像大象背上的宝瓶,又像插在大象背上的剑柄,故又称宝瓶塔、剑柄塔。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像。
舍利塔 在象鼻山的西南面,桃花江畔。此塔通高13.2米,始建于唐朝显庆二年(657年),现塔为明洪武十八年(1358年)重建。塔身为宝瓶式,塔顶似伞盖,有相轮五圈,冠以葫芦形铜质宝顶。据记载,唐天宝七年(748年),鉴真和尚5次东渡扶桑(日本)受阻,转辗来到桂林,曾与数十位日本僧人居留寺中年余。

桂林龙胜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是龙胜主要景观之一。在桂林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有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它于元代起营造而成,集壮丽与秀美为一体,堪称天下一绝。梯田如链似带,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梯田最高海拔880米,最低380米,垂直落差500米。龙胜龙脊梯田是世界杰出的稻作文化景观,是雄踞在大桂林旅游圈里一部空前绝后的立体田园诗。龙脊梯田由平安壮族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组成。龙脊梯田距离桂林市120公里,是中国距离现代旅游城市路程最近的梯田景观。

訾洲在象鼻山对岸,为漓江和支流间的沙洲。烟雨空蒙之时,訾洲如盖皱纱。“訾洲烟雨”为“桂林八景”之一。唐朝桂曾观察使斐行立,在洲上修筑亭台楼阁,营造风景,盛极一时。文学家柳宗元应请作《訾家洲亭记》,对桂林之山作了生动的描写:“桂州多录山,岁地峭竖,林立田野。”

斗鸡山漓江东岸的穿山与西岸的龟山,形如隔江相斗的两只雄鸡,合称斗鸡山。观赏斗鸡山,须待游船行过,回首观望。

净瓶山漓江右岸一山,像半边古式瓷瓶,倒卧江中,被江水洗濯十分洁净,固名净瓶山。春夏水涨,倒映江中,山影相接,浑然一体,古朴雅致。

父子岩 在漓江与良丰江汇流处有一山,名父子岩,洞中有块巨石,像光头老人的是父亲,洞口一小石似小孩的是儿子,传说他们父子不愿为财主造船,躲避洞中,日久化为石化。

卫家渡在漓江东岸,原为主要渡头,公路桥建成后渐废。卫家渡土地肥沃,土质松软,宜种马蹄。品格最高的,色红、形扁、蒂短、皮薄、味甜、汁多、无渣,可生吃也可熟吃,远销世界各地。“桂林马蹄”名闻遐迩,主要产地在卫家渡。

奇峰镇镇外奇峰林立;剑戟千重,诗云:“奇峰镇外看奇峰,万点尖峰锁碧空,”群峰之中,高峰上有一个透明大洞,是传说中伏波将军“一箭穿三山”所射穿的第二个洞,像是月亮挂在山上,称为奇峰挂月。

黄牛峡船往下行,迎面九个山峰像九头黄牛,此处名黄牛峡。这些山峰,像给雷劈去了半边,故又叫雷劈山;再看这些雷劈似的山峰,又若展翅欲飞的蝙蝠。因此亦叫蝙蝠山。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