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行车共享计划
低碳概念近年来在全球推而广之,欧美众多城市如前文所述,率先试行了共享自行车系统。
事实上,这种做法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程,其优点大于缺点。从环保和经济方面考虑,推出
该系统可减少汽车的使用,一方面可节省油费,另一方面也不必再为找地方停车烦恼了。从社会
的角度去看,采用自行车共享系统预示着很多关于我们人类的东西。如果我们可以共享我们的自
行车,也许我们也可以成功的共享其他东西。



巴黎自2007年7月开始推出一项名为Velib的自行车自主租用服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
伦敦市政府在2008年也决定推出类似的项目。该项目由时任市长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
提出,在测试阶段配置了1.5万辆自行车,建设了1000个自行车站,自行车总使用里程达到750万
英里。伦敦政府计划下一步投资7500万英镑并增加6000辆自行车以满足公众出行的需要,减少交
通堵塞和帮助清洁空气。
该项目提供的自行车被称为“老年人自行车”,这种车建构坚固,在设计和装备时就以耐用
和不吸引小偷注意为目的。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詹尼·琼斯解释说:“这些自行车车头有个篮子,
一个挡板,还有一个坚固的框架,看起来有点老气,连小偷都不太会下手,而这正是我们想要达
到的目的。我们希望提倡这样的一个观点,自行车应当是一种工具而不是时尚装饰品。”
在巴黎Velib项目里,政府通过在自行车上印刷广告收取费用的方式免去了租用者的费用,而
在伦敦,大部分的费用将由税收支付,自行车租用者只需交纳较低数额的租金——开始使用的30
分钟时免费的,之后每半小时收费1英镑。自行车站的修建将利用现有停车场的空间,在伦敦市区
和西区每隔就有一个。此外,该项目还将在郊区与市区之间修建多条自行车专用道。
伦敦自行车运动协会总裁考伊·汤姆森(Koy Thomson)表示:“提倡使用自行车既有利于
缓解公共交通压力,更是一个现代大都市对自己、对世界负责任的表现。”
(后注)
这些系统的前景固然美好,它是否真能经受住现实生活的考验呢?事实上还是有不少问题存在
的。例如自行车的失窃和恶意破坏问题。自行车被“肢解”、吊在树上甚至扔到河里。有汽车司
机则投诉使用共享自行车的骑车者不遵守交通规则。另外基础设施的保养也是另一个令人头痛的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