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时尚>生活>

跟着古画赏花,识花,辨花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1-05-28

 

 

                 清 邹一桂《百花图卷》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人间四月芳菲艳,又是一年花开时。风解花语,花懂春心。景明春和之际,最令人沉醉的当属似锦的繁花了,最不能辜负的也当属赏花了。在绚烂多姿的春花队伍里,蔷薇科花卉占据了半壁江山,梅花、桃花、杏花、海棠、梨花、李花……装点春色,香满人间。

 

 

 

    可同为蔷薇科的“孪生姐妹”,就难免会发生“撞脸”事件。所以当不明真相的赏花群众面对缤纷如瀑的花海时,也只能用“小白花,小粉花,小红花”来做区分。

 

    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花瓣接近圆形,单朵开放,花瓣片数常常为5或者5的倍数。花朵悬坠在枝干上,看起来含蓄低调实则不惧风刀霜剑,生命力顽强。和其他花卉相比,敏锐的梅花是最先觉知时节更替,盛开周期最长的蔷薇科老大。当其他花儿正在沉睡抑或酝酿的时候,梅花已经绽放枝头,吐露芬芳,兀自吟春了。

 

 

 

                 北宋 赵佶《梅花绣眼图》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农《梅花图》册页之一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花鸟画家常常在创作中运用比兴的手法,以物寓德,以物寓仁。梅花也因秉性高洁不畏严寒而备受画家青睐,还经常和竹子组cp,一起出现在名篇佳作中。宋人曾用“唯有平安竹,留得伴寒梅”来形容梅竹相伴而生的特点。

 

 

 

               南宋 佚名《梅竹戏禽图》 大-都-会-博物馆藏

 

    梅花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香味浓郁,画梅成瘾的王冕有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就是在赞美梅花的素洁冰心。

 

       

 

                   王冕《墨梅图》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所以在乍暖还寒的时节里,如果见到有芬芳独居一隅,并且还有暗香扑鼻,那基本就是梅花本梅了。

 

    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若说春色三分,桃花便占尽了一分。在争奇斗艳,姿态万千的群芳中,妖冶娇艳的桃花开得最为热烈。和梅花相比,桃花花柄更短,基本是贴生枝干开放,每节两朵花并生,成双成对出现,所以“桃花运”一词也是极为贴切。

 

 

 

       清 王云 王翚《临陆治桃花鸳鸯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桃花的苞蕾盈茂,花瓣略尖,颜色类似于粉嫩欲滴的“芭比粉”,也难怪世人会用“人面桃花”来形容俏美的容颜。农历三月在旧历中又作“桃花月”,每当桃花盛放时,北方的部分河流也逐渐解冻,河水上涨,故称“桃花汛”。而桃源春水正是中国画的经典题材。

 

 

 

           清 恽寿平《燕喜鱼乐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生机盎然的春日,梅竹喜欢相伴而生,而粉嫩娇妍的桃花最喜欢和碧翠轻垂的柳树组队了。

 

 

 

                清 李鱓《桃花柳燕图》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作为明“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不仅以“桃花仙人”自居,更是借桃花吟诗作画数篇。那句“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便出自《桃花庵诗图》。

 

 

 

                  清 恽寿平《桃花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杏花【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前有早桃争春,后有海棠夺艳,杏花是喜欢扎堆凑热闹的花卉,虽是单花单生但开放时会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杏花的花瓣十分饱满,花萼反卷,枝条是深红褐色,花落后才长叶子。

 

 

 

       清 邹一桂《花卉图册》之《杏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起来朴素轻灵的杏花其实是个爱“打扮”的小姐姐,在开花期间会频频更换“色号”。“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说的就是杏花在开放期间花瓣颜色会由深至浅的变化。

 

 

 

             南宋 马远《倚云仙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恽寿平《花卉册》之《杏花》  上海博物馆藏

 

    不过杏花花期较短,若逢一场春雨,就会摇落成泥。最广为人知的杏花诗句大概就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可“护花使者”恽寿平却取唐人郑谷杏花诗为主题,为杏花正名: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香属登龙客,烟笼宿蝶枝。临轩须貌取,风雨易离披。

 

 

 

              明 沈周《杏林飞燕》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彬《文杏双禽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海棠花【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娉婷妖娆的海棠花,素有“花中神仙”、“花尊贵”、“花贵妃”之称。海棠的树皮呈灰褐色,树干光滑。花如伞状,颜色一般有7种,常见色是粉、白、红。花瓣有单瓣和复瓣之分,叶子椭圆,边缘还有细齿。

 

 

 

               南宋 佚名《折枝花卉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梅花、桃花喜欢和草木炒红配绿的cp,而海棠花则是喜欢组团。皇家园林中经常将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相配植,谐音寓意“玉堂富贵”,这雍容华丽的阵仗真是名副其实的“美团”。

 

       

 

      五代十国 徐熙(传)《玉堂富贵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邹一桂 《玉堂富贵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唐代诗人吴融称海棠花“占春颜色最风流”,还曾赞道:“蜀地从来胜,棠梨第一花。更应无软弱,别自有妍华。长安如得种,谁定牡丹夸。”棠梨是海棠的别名,吴融将海棠花与在唐代最受欢迎的牡丹相比,可见海棠花的魅力之大。

 

 

 

                   宋 林椿 《海棠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普通海棠花几乎没有香味,这也导致它总被世人诟病有色无香,徒艳其表。可海棠花已经足够娇美俏艳了,纵欠浓香又何足病呢?海棠迷陆游就专门写了《海棠》诗来为海棠花鸣不平:“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气可压千林。讥弹更到无香处,常恨人言太刻深。”

 

   

 

                      明 陈栝《海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梨花花朵雪白,花蕊为红色或黑色,2-3朵一簇,香气沁人心脾。梨花的叶子较大,而且随花舒展。梨树暮春开花,盛开时花团锦簇,如雪六出,大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清 恽寿平《花卉册》之三《梨花》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梨花花期很短,20天左右。盛开之际,也是伤悼的清明时节,所以古典诗词不仅用梨花意象来表示时节,还常用梨花来传递伤春、思乡、怀人等情感。正如石涛在他的《梨花图》中题识:“人说梨花白雪香,我爱梨花似月光。明月梨花浑似水,不知何处是他乡。”

 

  

 

                 清 石涛《花卉册-梨花图》上海博物馆藏

 

    素洁淡冶的梨花以玉作肤,以雪为容,悠然若仙,玉容带笑。犹如风姿绰约,淡泊空静的高士一般傲立于枝头。

 

   

 

             清 邹一桂《画梨花夜月》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爱画梨花的钱选就是这样的高士,作为南宋遗民,钱选忘情于绘事,借花喻人,将澄明心境寄予笔端雪白孤美的梨花。

 

 

 

                元 钱选《梨花图》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李花【李花宜远更宜繁,惟远惟繁始足看。】

    李花和梅花、杏花、桃花相比花梗略长一些。花色和梨花相近,都是浅淡的白色花卉。但李花花蕊浅黄,花朵小而细碎繁密。精微雅致的李花刚开花时并没有叶子,只有开花后期花朵才与新叶同在。

 

 

 

                   明 吕纪《李花册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也因梨花、李花的形貌相似,字音相近,所以容易被错认。比如黄居寀的《梨花鹦鹉图》实则应为《李花鹦鹉图》。

 

 

 

       五代宋初 黄居寀(传)《梨花鹦鹉图》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也许在吐蕊怒放的花丛中,李花并不能艳冠群芳,但兼具了恬静秀媚与灿烂繁盛,清雅舒朗与浪漫壮烈之美的李花,凭借着遗世而独立的气质在千芳百卉中破圈而出,所以古人才会说:“桃花争红色空深,李花浅白开自好。”

 

 

 

             清 邹一桂《李花金丝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花木四时有枯荣,芳华易逝不可留,唯有珍品不惧时光荏苒。古今名家精审万物,涵养心性,妙笔绘尽了清标雅格的花草精神。拂去历史的尘埃,从这些古画中踏春归来,亦能尘履生花香,亦可闲坐叹春芳。(图文源自《博物馆,看展览》)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