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时尚>生活>

春光明媚,去看云吧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1-05-29

 

 

 

 

                          春云闲逸,和而舒畅。

 

    只可惜,多数城中的云,高且稀,薄而散,偶有大片云朵,实为惊喜。清人唐岱曾写:云出自山川深谷,故石谓之云根。可见,山中云雾,大有不同,或与石块相关。若静心观赏画中云山,寻觅出处,会发现确如其言。

 

 

 

                        春云叠嶂图 明代 沈周

 

    古人善观时节,也喜欢体悟季节变换和云气迁移带来的精神内涵。这样的细致,大致承自宋人——宋初的画家,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强调对景物的观察,也更加注意自然中的细节与天气变化。他们讲究“察物明理”,即通过观察身边的物来明辨事理,是同一个道理。

 

    几百年后的明代人,精进了笔墨的维度,也保留了前人观察自然的方式。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春云叠嶂图》,是沈周于秋季十月回望春景的画作,景致布满了暖意。

 

 

 

                                 山间云雾

 

    只见,岸边水波微漾,林中层峦叠秀,苍松杂树丰茂,山间云岚缠绕。画中的云与水,素来相近,它们无形无态,统被视为飘流不定的自由之物,古人甚至合而称之为“云水”。故对其进行描绘时,他们也找到了相近的方法,最终呈现出来,便是流动的水与同样流动着的云,形似意近。

 

 

 

                             画出的云与水

 

    唐岱在《绘事发微》中又写:石润气晕则云生,初起为岚气,岚气聚而不散,薄者为烟,烟积而成云。可以想像,云的另一种形态是“烟”。对此刻画最为精道者,一定是米氏父子。

 

    米友仁发展了米芾的山水技法,他不局限于自然物象的一时一地,或者一草一木,而是将大自然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都收于纸面之上。宗白华评价说:(他)以宁静的心态,涵映了这个世界的广大精微。

 

 

 

                          云山图 宋代 米友仁

 

    米氏父子,看似朦胧作画,实则气象万千。他们画出的是弥漫山间的云雾。这样的仪态气韵和晦明云烟,在画法上与沈周有所不同,《云山图》中的云与水,几乎不做勾画,除去简洁晕染,便是留白。留白的云水,是为空无,却也包罗万象。

 

 

 

                            留白的云与水

 

    无论是沈周的云,还是米友仁的云,都较为常见,要观看最为独特的云,还是要奉上陈洪绶的《杂画图册》。清人唐岱的文字里,将此称之为“岚”。岚,即山里的雾霭,霭浮于远岫遥岑,聚则朦胧为云。

 

    陈洪绶画出的,是山岚夜雾间的景色。此刻的云,飘逸舒展,以柔美顺畅的带状造型,具有明确清晰的结构,趣味十足。

 

 

 

                        杂画图册之一 明代 陈洪绶

 

    三种云,三种气象。但至此,仍是没有写出看云的意义。或许本也说不清楚,那就让被尊为“清初画圣”的王翚( hu )来说吧。

 

 

 

                        唐寅诗意图 清代 王翚

 

    王翚出生于绘画世家,20余岁便拜于王鉴、王时敏门下,临摹宋元名迹,沿波溯源,画技大进。他没有前朝遗民的政治身份和精神负担,因而一路向上,算是顺遂。或许,正是由于生活上的平缓,使王翚对明代唐寅的张扬与自在,多了几分向往。他数次临摹其画作,或以其诗篇文本绘制图画,以此感悟前人心境。

 

 

 

 

 

                               水与云

 

    画中渔人放下船桨,卷起裤管,坐舟一角,看向被风吹动的树叶,静静地消耗着时间;山腰处,云层叠起,淹没了寺观,好似仙境。此《唐寅诗意图》,恰来自唐寅的题画诗:红树中间飞白云,黄茅槛底界斜曛。此中大有逍遥处,难说於君画与君。

 

 

 

                                观云

 

    有趣的是,王翚对后两句诗——此中大有逍遥处,难说於君画与君——也做了细致描绘:你看那阁中之人,端坐山上云海中,亦是逍遥处。此时的他,有何感悟?难以言表,只能画给你看。于今人来说,观云栖霞宿,体会它的瞬息无踪,有何意义?你自己去看过便知。(图文源自《博物馆,看展览》)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