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 马里纳 指挥 圣马丁乐团
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柴可夫斯基《弦乐小夜曲》片段
柴可夫斯基这部《弦乐小夜曲》,创作于1880年冬天,1881年完成。题献给莫斯科音乐学院总管兼大提琴演奏家康斯坦丁.阿尔布列希特(Konstantin Albrecht)。该作品最初起草时,作者想作成介乎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间的形式。最终才定稿成为弦乐的组曲形式。但在作曲形式上仍保持着交响曲的结构,每个乐章在调性上也保持在一致的连贯性。这是柴可夫斯基作品中旋律最优美,只用弦乐合奏,产生出清澈、柔美的效果。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附有标题。
第一乐章 小奏鸣曲式的小品。序奏采用行板,后转中庸的快板,C大调,6/8拍子。由省略展开部奏鸣曲式构成。序奏主题庄重有力,充满内在活力。主部主题流畅而委婉,旋律起伏较大,色彩沉郁而略含哀怨。
第二乐章圆舞曲。采用三部曲式,G大调,中速3/4拍子。乐章主题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旋律,轻盈舒展,典雅柔美,充满青春的活力。
第三乐章 悲歌。采用突出中间部分的三部曲式,D大调,速度稍慢,3/4拍子。主题以合唱的和声织体形式写成,滞缓的旋律,充满哀婉如歌的情绪。
第四乐章终曲,俄罗斯主题。序奏采用行板,后转为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旋律轻快活泼,充满欢乐开朗的情绪,与序奏主题形成明显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