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卡尔加里爱乐乐团《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0-02-20
演奏:马友友,卡尔加里爱乐乐团
通过音符,理解数百年前的音乐家———贝多芬、巴赫的想法,与他们产生共鸣,是一件巧妙的事情。”马友友告诉记者,他选择音乐时只关心“谁写的曲子,他为什么要写”,从而掌握乐曲的思想。“有时你拉了一辈子某首曲子,突然发现作曲者想表达的感情和你的表达完全不是一回事,那真是太糟了。”
马友友演奏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在这一乐曲中,英勇奋斗的英雄主题贯穿始终,“但越是伟大的英雄,就越要付出宏大的代价和牺牲。”马友友这样理解第二乐章中带有叹息的激越旋律———“此处有明显的悲剧色彩”。“流落异乡的英雄初步思念故土,这也是当时旅居美国的德沃夏克的情绪。”马友友说,“每当我演奏到这一段,眼前就浮现出曾背过的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虽然马友友一时想不起《静夜思》的题目,但他那思念故土的忧郁不经意间与百年之前的德沃夏克耦合了,他们要将积存内心的抑郁诉诸天穹。此时,德沃夏克想说的话,也就是马友友想说的话。大剧院里观众们听到的,不止是德沃夏克的低徊,更是马友友的倾诉。
这是某记者采访马友友的一段记录,我觉得对听懂古典音乐也有启发。
马友友 -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B. 191)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夏克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Hanuš Wihan)写作的。本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数几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
这部大提琴协奏曲充满了浪漫的管弦乐作品包括了长笛部和短笛部,两部双簧管,两部单簧管,三部法国号(圆号),两部巴松,两部小号,三部长号,一部大号,以及定音鼓,三角铁和弦乐部。
每当演奏这首作品,我总是十分激动,对它的价值我从不怀疑。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全曲共分三个标准乐章:
第一乐章 快板, b小调转b大调,4/4拍子,约15分钟。本乐章采用了比较严格的奏鸣曲形式,宏伟壮丽的第一主题和忧伤感人的第二主题相互对应,充满对祖国的眷恋。
第二乐章 不太慢的慢板,G大调,3/4拍子,三段体,约12分钟。 这可以说是从美国寄情于遥远的祖国的一首乡愁之歌, 也是充满了典型的波希米亚特色的伤感,是将大提琴这种 “会歌唱的乐器” 与作曲者抒情的天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十分杰出的乐章.
第三乐章 中庸的快板 - 行板 - 活跃的快板,b小调转b大调,2/4拍子,约13分钟。 这是用自由的回旋曲形式写成的充满蓬勃生气的乐章,也是巧妙地运用黑人灵歌旋律和波希米亚民俗舞曲节奏,把德沃夏克音乐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乐曲。此乐章表现了作者回归故土时的欢悦心情。
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作者继《自新世界》之后的一部为众人所知的代表作之一。他的这首协奏曲,其内容的深度、鲜明的形象以及交响发展的规模等方面,更接近于他的最后两部交响曲,无疑都是它的成功所在。此曲可以说是作者停留美国期间的最后巨构,曲中旋律优美,更由于写作于美国,把美国的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谣曲调巧妙地融合起来,产生独特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思念,还有作者对初恋女友的哀悼,这些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可以给人巨大的感动。
上一篇:圣桑《天鹅》
下一篇:大提琴曲《往事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