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时尚>时事新闻>

韩国的中韩海底隧道构想

来源:金玉米 编辑:精品宝石 时间:2010-11-13

韩国百万亿巨资打造海底惊天构想
     水均益:     从韩国首都首尔到北京,该怎么走?除了飞机和坐船,有些韩国人提出了新的一种选择,那就是“从首尔乘坐高速铁路出发,通过黄海300多公里的海底隧道,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中国,4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北京。”这听上去有点像天方夜谭,然而在韩国,这一地方政府发起的构想受到了韩国中央政府的鼓舞。前两天,韩国总统李明博主持通过了到2020年的国土开发基本构想,把建设日韩、中韩两条海底隧道列为了长期研究的课题,并且展开了“经济和技术层面的可行性研究”。显而易见,韩国对待这一构想越来越认真了。 下面我们下面来了解一下中韩之间目前认为比较可行的四条路线。     线路一:从韩国仁川到中国威海,全长是341公里。线路二:韩国华城到中国威海,长度373公里。线路三:从韩国平泽到中国威海,长度386公里。线路四:从朝鲜瓮津到中国威海,长度221公里。     这样一种惊天构想到底可操作性、现实性有多大?     雄心勃勃的惊天构想隐藏着怎样的意图     宋晓军:     其实可操作性不是说没有,如果说不考虑全的话,实际上这个事已经讨论了两年了,中韩之间,包括跟地方,包括山东他们之间已经讨论两年了当时测算的是900亿美元。     水均益:
    您指的是从首尔到中国。

   海底复杂工程难度大 中韩“连接梦”道路坎坷     宋晓军:     就是在平泽,现在是最长的那一条,因为它的港口条件比较好,已经有两年了,大概6000多亿人民币,最关键的是一个问题,花这个钱值不值。韩国现在比较在乎的是,一个是它能拉动就业,再一个韩国想当物流中心,因为他跟日本已经开了火车轮渡,日本的火车上了轮渡到了韩国,不用再装船,倒在船上,因为倒在船上一个集装箱要花80到100美元。他直接上韩国的铁路,到了平泽,从平泽这个地方钻到地道里,直接到了中国威海上海,最后沿着欧亚大陆桥一直到鹿特丹。        水均益:     这样的话,韩国成了东亚地区的物流枢纽。     宋晓军:     物流中心,韩国在这里边得的利益相对比较大,是不是我们可以从威海和韩国之间也开轮渡呢?现在也在讨论,这个大概要花几十亿人民币。     水均益:
    比做海底隧道要便宜多了,日本到韩国轮渡,韩国到中国也是轮渡,这不就行了吗?

  专家观点:韩国隧道提议瞄准中国中西部市场     宋晓军:     大概也就二三十亿人民币,而且双方造船能力都过剩,中国大概七八千万吨造船能力,韩国也七八千万吨造船能力,现在接单量也非常低。所以在这两个之间考虑,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韩国现在特别积极,一个是两年前的时候,没加到朝鲜瓮津那一条线。     第二,由于金融危机,包括刚刚闭幕的中国经济工作会议,我们中国提出来了,内需主导,均衡布局,完整产业结构,如果说韩国再不抢这一班车,他在我们的中西部开发当中,他的技术位差可能就会失去,因为这些年我们东部跟他已经很接近了。     水均益:     但是我们中西部跟他还是有差距,这样他要打通的话,他的整个技术优势就可以覆盖全中国。     宋晓军:     他既要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物流枢纽,同时他要通过东部地区进入我们的中西部,像改革开放初期,把他的相对高位式的技术和资金投到中西部去。     水均益:     听你这个意思好像是韩国一厢情愿,或者他们更加愿意的方案,我们想关心对中国有什么样的有意的考虑,比如说中国政府会怎么样考虑这件事呢?     正在评论:“连接梦”对中国的吸引力有多大     宋晓军:
    第一,中国政府肯定是全盘考虑,因为从地方上来讲,山东已经有两块地方了,一个是烟台到大连轮渡开了,如果说澳大线过来到大连,这一下就开了,一下能到欧洲。如果再开这一条海底隧道,大概得修20多年,因为日本从2006年修了青函隧道,1988年开,用了28年时间,当然日本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多,他的隧道机现在成了全世界第一。就是他干了一件大事,挖挖停停,挖挖科研,中国要评估这件事,300多公里的隧道,中国要投入多少,最后能不能产出多少,因为韩国只有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五千多万人,确实产能过剩,他希望从这里边走,中国是不是以山东15万平方公里,将近一亿人口的这样一个地方为一个原点……

中韩海底隧道成本7000亿 2010年4月完成基础研究

  记者专访中韩海底隧道项目韩方总负责人、京畿道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应来

  在韩国驻广州总领馆的帮助下,记者专访了中韩海底隧道项目的韩方总负责人、京畿道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应来。他向记者描绘了韩国政府构想的“现代海上丝绸之路”蓝图。

  赵应来说,同样地处东北亚的韩中日三国,虽然没有缔结自由贸易协议,但由于地理位置邻近,经济成长战略相似,通过贸易和投资,机能性的经济统合得到了不断深化。随着韩中贸易量的激增,现在有必要讨论就构建高效游客、货物运输系统问题。

  赵应来回忆说,京畿道自2008年初开始一直就建设方案进行讨论。韩国方面已经认识到,海底隧道的建设将在促进韩中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效应。而韩国的高铁KTX和中国高铁的连接,也使得东北亚高速铁路网的构建成为可能。

  京畿开发研究院在今年4月把研究成果编写题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连接——韩中海底隧道》的报告书,京畿道政府以此为基础提请了中央政府的正式讨论。李明博总统在召开地区发展委员会会议上的讨论文本,也就是这份报告书。

  赵应来向记者透露,韩国国土海洋部目前正在促进名为“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做准备的韩中海底隧道基础研究”项目,此项目预计将在2010年4月完成。因为目前还缺乏关于路线区间的精确基础资料,今后对大体路线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地形、地质调查、设计施工方法调查、环境相关调查。

  成本约7000亿人民币

  赵应来预计,韩中海底隧道工程总共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其中前期审核需要5年时间,工期为10年。工程的成本则根据桥梁、沉埋隧道、盾构隧道区间的延长而有所变化。根据方案的不同,大概成本在7000亿人民币左右。朝鲜的瓮津到威海路线的成本更低,大概只需要约为4200亿人民币。

  赵应来也承认,目前的中韩海底隧道项目还仅仅停留在地方政府机关和民间构建的研究协商机构的讨论层面,两国政府间还没有进行正式的讨论。
    中韩海底隧道4条备选路线

  方案1:韩国仁川至中国威海(341公里)

  方案2:韩国华城至威海(373公里)

  方案3:韩国平泽至威海(386公里)

  方案4:朝鲜瓮津至威海(221公里)

  中国学者首提中韩海峡通道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许云飞向记者讲述了中韩海底隧道项目的出炉过程。“这一设想最早是我们提出的,但韩方比我们更积极主动。”他透露说,1992年自己便提出了发展中韩交通的想法,不过当时提出的概念是中韩海峡通道。

  2004年,在中韩一次双边会议上,许云飞向韩国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引起了韩方的关注,韩国方面逐渐形成了 中韩海底隧道的方案。 李明博政府高度重视

  许云飞告诉记者,2007年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朴槿惠参加当年的韩国总统选举,她就明确把建设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写入了她的竞选纲领。

  按照许云飞最初的设想,中韩海峡通道的第一步是建设铁路轮渡,第二步才是海峡隧道,因为在他看来铁路轮渡的项目成本只有铁路隧道的三十二分之一。

  李明博上任后更积极,他提出直接建设铁路轮渡。

  京畿道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赵应来,同时也是中韩海底隧道项目的总负责人,他向记者透露了韩方的初步蓝图。目前该海底隧道共有4条备选路线,分别是:仁川至中国威海(341公里)、华城至威海(373公里)、平泽至威海(386公里),再加上以南北关系取得改善为前提的朝鲜瓮津至威海(221公里)。不难发现,4条线的中方起点全部是威海,具体而言,是威海下辖的荣成市。因为荣成作为山东半岛的最东端,与朝鲜半岛距离最短。

  韩方还提出,在水深较浅的韩国和中国沿岸各建造一个人工岛,用桥梁连接陆地,在中部开凿海底隧道。此外,在海底隧道的中间再建造一个规模较大的人工岛,将其开发成旅游胜地。韩日海底隧道政治风险大

  赵应来介绍说,连接日本和韩国的韩日海底隧道已进行了接近20年的讨论,但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由于韩日历史问题尚未得到彻底清算,韩国国内还存在强烈的反日情绪,有时这一矛盾还会激化,这增加了韩日海底隧道项目潜在的风险。

  经济效益

  高铁4小时 首尔到北京


  赵应来和他领导的课题小组详细计算了韩中海底隧道将产生的经济效益,他们认为该工程将创造对韩国116万亿韩元(1026亿美元)、对中国150.5万亿韩元(1333亿美元)、对日本8.6万亿韩元(76亿美元),合计275.1万亿韩元(2436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将对机械和金属矿产方面创造99.9万亿韩元(883亿美元)的附加效益。

  赵应来告诉记者,即便是选择最长的一条隧道, 经济效益也会比建筑费用多出两倍以上。

  赵应来描绘的前景颇为动人。当韩中海底隧道建成,釜山至博多的日韩海底隧道开通后,东北亚地区便会被跨海高速铁路网所覆盖。

  高铁的地面时速达到400公里、海底段时速达到200公里,首尔至威海段全长434公里,耗时仅1小时57分钟;首尔至北京全长1366公里,耗时仅4小时26分钟;首尔至上海全长1800公里,耗时仅5小时31分钟。有望形成将韩国首尔地区和中国北京、上海地区融合在一起的巨大经济圈。政治意义

  有望推进

  三国政治互信


  “这将是一条现代版的丝绸之路。”许云飞评价道。海底隧道对中日韩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许云飞认为,隧道带来的政治意义将远大于经济利益,因此这条隧道将极大地推动三国在文化、语言等领域的融合,对目前设想和讨论中的东亚共同体也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

  促进中日韩经济一体化

  山东省社科院的东亚经济专家任继明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任继明建议说:“应通过修建海底隧道 促进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推进三国政治互信。”

  许云飞说,中日韩合作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需要有极高的政治智慧。三国本应建立自由贸易区,但中日、日韩之间缺乏政治互信,很难在短期内达成协议。

  此背景下,隧道建设的启动无疑将加快三国合作的步伐。

  世界著名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

  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跨国海底隧道,其海底长度为50.45公里,单程运行需35分钟。它于1987年开工,三年后全线贯通,1994年正式通车。该隧道由欧洲隧道公司经营,但由于隧道建造和运行费用极高,所以该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直布罗陀海底隧道

  西班牙和摩洛哥在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在直布罗陀海峡兴建一条连接欧洲和非洲的海底隧道,工程预计将花费100亿美元。不过该项目至今没有动工。

  白令海峡海底隧道

  俄罗斯也计划在白令海峡兴建一条连接亚洲和美洲的海底隧道,除用于交通运输外,还计划用来运输石油和天然气,该工程预计花费120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