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性:“未来的帝国将是头脑的帝国”:苹果CEO乔布斯
北京时间7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财富》杂志近日评选出全球科技界50位最优秀人物,苹果CEO乔布斯被评为最佳CEO第一名,中国阿里巴 巴集团CEO马云与其他4位CEO并列第二名。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英国前首相温 斯顿·丘吉尔曾说过:“未来的帝国将是头脑的帝国。” 这句话太正确了。我们取得的最伟大的技术进步不是来自肉体的力量、工具或金钱,而是智慧和想象力。《财富》杂志将在阿斯彭年度“头脑风暴科技”大会(7月 22日至24日)上揭示人类的这些进步,我们认为现在向你们介绍科技领域50个最健全大脑恰逢其时。
是人民的集体智慧推动我们进入一个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未来。他们已经想出了可以让我们上网冲浪的手 机、帮助我们联系更密切的网站和走下银幕的电影角色。
为了制定这个名单,《财富》杂 志向近100位值得信赖的顾问和专家征求提名。然后在分析师的帮助下进行审核,根据候选人在2010年的贡献确定名单。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辉煌的东西:《财富》最优秀者不是只有聪明的头脑。他们是严于律 己、毅力顽强的完美主义者。如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最佳技术融合家),花了15年时间才制作出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阿凡达》。
附:《财富》科技界50佳人物名单
最佳CEO第一名:
1.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CEO
最佳CEO第二名:
2.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亚马逊CEO
3. 米奇·戈德(Mitch Gold),Dendreon公司CEO
4. 马云,阿里巴巴CEO
5. 理查德·罗森布拉特(Richard Rosenblatt),Demand Media公司CEO
最佳设计师第一名:
6. 乔纳森·伊夫(Jonathan Ive),负责行业设计的苹果副总裁
最佳设计师第 二名:
7. 简·奇普切斯(Jan Chipchase),Frog Design公司创意主管
8. 英德兰尼·麦希(Indrani Medhi),微软印度公司新兴市场技术部助理研究员
9. 宫本茂(Shigeru Miyamoto),任天堂常务董事
10. 迭戈·罗格里德斯(Diego Rodriguez),IDEO公司合伙人
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11. 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摩根斯坦利分析师
最佳分析师第二名:
12. 迈克尔·阿灵顿(Mike Arrington),Techcrunch创始人
13. 沙琳·李(Charlene Li),Altimeter公司创始人
14. 科雷·舍基(Clay Shirky),纽约大学互动通信项目顾问
15. 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Union Square Ventures风投资本家
最佳创始人第一名:
16. 马克·祖克伯格(Mark Zuckerberg),Facebook CEO
最佳 创始人第二名:
17. 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Salesforce.com董事长兼CEO
18. 塞尔盖·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谷歌联合创始人
19. 王传福,比亚迪创始人
20. 杰克·多尔塞(Jack Dorsey),Twitter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
最佳工 程师第一名:
21. 克里斯托夫·比西格里亚(Christophe Bisciglia),Cloudera公司联合创始人
最佳工程师第二名:
22. 查理·奇弗(Charlie Cheever)和亚当·德安杰洛(Adam D'Angelo),Quora联合创始人
23. 卢克·拉吉里奇(Luke Rajlich),Zynga公司FarmVille游戏首席技术官
24. 艾米特·辛格哈尔(Amit Singhal),谷歌首席工程师
25. 斯特劳贝尔(J.B. Straubel),Tesla Motor公司首席技术官
最 佳学者第一名:
26. 达纳·波伊德(Danah Boyd),微软社交网络研究专家
最佳学者第二名:
27. 约瑟夫·海勒斯坦(Joseph Hellerstein),加州伯克利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
28. 费奥伦茨·奥门内托(Fiorenzo Omenetto),塔夫茨大学生物医药工程学教授
29. 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
30. 乔纳森·齐特林(Jonathan Zittrain),哈佛法学院法律教授
科技融合领域最佳第一名:
31.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电影《阿凡达》导演
科技融合领域 最佳第二名:
32. 鲍勃·波曼(Bob Bowman),MLB.com首席执行官
33. 朱棣文(Steven Chu),美国联邦华裔能源部长
34. 蒙特·福特(Monte Ford),美国航空公司首席信息官
35. 内森·梅尔沃德(Nathan Myhrvold),Intellectual Ventures联合创始人
最佳发 明人第一名:
36. 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Accel公司合伙人
最佳发明人第二名:
37. 马克·安吉森(Marc Andreessen),Andreessen Horowitz基金创始人
38.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Greylock公司合伙人
39. 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Khosla Ventures公司创始人
40. 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俄罗斯数字天空技术公司CEO
最佳科学家第一名:
41. 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IBM研究部门副总裁
最佳科学家第 二名:
42. 莱昂纳德·贝尔(Leonard Bell) ,Alexion公司CEO
43. 凯利·卡切波尔(Kylie Catchpole),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
44. 杰马因·福(Germaine Fuh),Genentech公司高级科学家
45. 克雷格·文特(Craig Venter),Celera Genomics公司创始人
最佳高管第一名:
46. 托德·布拉德利(Todd Bradley),惠普PSG部门执行副总裁
最佳高管第二名:
47. 迪克·卡斯特罗(Dick Costolo),Twitter首席运营官
48. 迈克尔·格莱姆斯(Michael Grimes),摩根士丹利常务董事
49. 安迪·鲁宾(Andy Rubin),谷歌工程副总裁
50. 舍尔·桑伯格(Sheryl Sandberg),Facebook首席运营官
据国外媒体报道,新闻集团董事长鲁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周三表示,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是美国的最佳CEO。
当被问及“乔布斯是不是全美最佳CEO”时,默多克说:“这几乎没有疑问。他所获得的关注令人难以置信,他拥有无穷的力量来激励员工。众所周 知,苹果是一家纪律高度严明的企业,并开发多款优秀的产品。”
同时,默多克还对iPad平板电脑大加赞扬,他说:“这是一款相当漂亮的产品,可以用来做任何事情。”默多克预计,iPad今年销量可达到 1000万部。
用户可通过iPad注册《华尔街日报》网络版订阅服务,月注册费17.99美元。默多克周三表示,受iPad推动,《华尔街日报》将至少增加 110万付费用户。
盖茨赞乔布斯干得好 称iPad文字输入是软肋
网易科技讯 6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比尔·盖茨(Bill Gates)与父亲威廉-亨利·盖茨(William Henry Gates)在做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一档节目时表示,文字输入是苹果iPad平板电脑的一大软肋。
盖茨在节目中谈到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时表示,“乔布斯很优秀,干得很棒。我们在Apple 2和Macintosh方面曾有过密切合作。”
盖茨在谈到iPad时说,“我们都在努力推出用户喜欢在会议室使用的产品,iPad显然不是这样的产品。用户需要输入文字,需要作笔记,需要编 辑文档。微软和其他公司在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我不会携带iPad参加会议,因为不方便输入文字。”
盖茨对平板电脑的期望:能通过笔、语音输入文字。
盖茨说,“Facebook和Twitter使我能与人们交流,倾听人们对基金会工作的看法、披露基金会的计划。Facebook和 Twitter是我与人们交流的优秀平台。”
盖茨称,他经常查看孩子们的Facebook帐户,“他们还太小,查看他们的Facebook帐户没有什么不妥。新技术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会带来 需要认真思考的新问题。孩子每天在Facebook上耗费多少时间?他们只在Facebook上玩游戏吗?他们喜欢哪些内容?作父母的需要了解这些”。
盖茨父亲称,“我不会使用Facebook和Twitter,许多人给我发电子邮件,但我不会接收、查看电子邮件。”
【中国企业家网】尽管苹果在 中国也广受崇拜,大部分粉丝却从水货市场购买iPhone,iPod和Mac机。
苹果公司一向慢待中国市场的培育,因此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网点相对较少,此前在中国,也仅有北京一家门店而已。
但是上周六,苹果在上海的旗舰店开张。苹果希望借助这个亚洲最大的旗舰店之一进军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并在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子消费品市场攫取更 大份额。
但是成功却远未得到保障。因为苹果必将遭遇强大的本土阻击,不管是个人电脑市场还是智能手机市场,竞争者都甚众。而iPad和iPhone 4登陆中国市场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苹果计划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在中国新开25家零售商店,1.6万平方英尺的上海旗舰店只是一个开始。
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零售业务负责人罗恩·约翰逊(Ron Johnson)表示,“我们将上海的旗舰店视作一个跳板。”
通过在中国开设零售店,苹果也加入了全球品牌竞相进入消费者日益富裕的13亿人口大市场的洪流。今年以来,由于零售业务蓬勃发展,百思买、耐 克、星巴克、Zara和大部分欧洲奢侈品牌都涌入中国开店。
观察苹果动向的分析人士表示,对苹果公司来说,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巨大机遇,因为目前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很微小,在个人电脑、音乐播放器和手机 等大的产品类别中,占有率还不到5%。但是中国的苹果授权经营商数量却在增加,在今年第一季度数量就增加了约800个,总数在2000家左右。
Needham & Company分析师查尔斯·沃尔夫(Charles Wolf)表示,“苹果计划在未来18个月到两年时间里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他认为,苹果的零售店有助于宣传推广苹果的品牌。“到目前为止,苹果在中国还 不成一支强大力量。但他会成为的。”
不过,其他分析师表示,苹果公司面临巨大的障碍。寻找中国合作伙伴的挑战经常延误新产品的发布。以中国的手机市场为例,要受到严格监管以及国有 企业控制服务合约。
官方分销商的销售价格远远高于美国市场,因此带动了地下走私商品贸易的活跃。
直到去年,iPhone才在中国正式发售,比美国市场晚了近两年时间。分析师表示,这是因为苹果与国有电信公司的长期谈判以及提供服务的限制导 致了登陆中国市场的滞后。
那时,分析师就表示,超过100万部iPhoe经游客或走私者携带流入中国,被黑客解锁之后,就可以在没有长期合约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此外,苹果还面临来自诺基亚、摩托罗拉、 宏达电和其它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品牌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一直积极推进在中国市场的产品营销。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逾6.5亿人。
中国电脑制造商联想也 加入了智能手机市场的争夺,推出了“乐Phone”,定价约400美元,与中国市场的iPhone相比,价格优势明显。
苹果高层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借助在中国开设商店让公司和消费者之间有更多直接接触,并把苹果热潮传递给中国消费者。分析师预计,如果到2012 年,苹果在中国开设25家零售店,中国市场将成为苹果公司的第三大市场。
零售店也对合作伙伴中国联通有 所帮助。分析师预计,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联通已经售出了约100万部iPhone,要不是iPhone的高昂售价打压了强劲的购买热情,销量还要更高。
黑市商家表示,即使苹果开了新店,黑市还是占优势。
“它们不会对我们的客户产生任何影响。他们的iPhone 3GS要价太高了。客户已经习惯我们的水货价格,不会去买他们的。而且他们根本就没有iPhone 4和iPad。”一位水货店老板杨子杰(音)如是说。
但是许多分析人士预计,开店以后,中国消费者肯定会蜂拥而至。苹果产品在中国被广泛山寨:iPed,iRobot,iOrange还有 aPad……大量水货苹果制造涌入中国正是被压抑的需求所致。
纽约时报:苹果发动中国攻势有多重障碍
导读:美国《纽约时报》今天撰文称,虽然苹果在中国市场 尚未形成气候,但随着上海旗舰店的开幕,苹果将加速拓展中国市场。
以下为文章全文:
发动新一轮攻势
尽管苹果在中国广受赞誉,但多数粉丝的iPhone、iPod和Mac电脑却是通过水货市场购买的。
苹果在中国的发展一直都很缓慢,销售渠道相对较少,而且只在北京开了唯一一家旗舰店。
但随着上海旗舰店(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苹果旗舰店之一)本周六的开张,苹果将开始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展开新一轮攻势,并希望在中国快 速增长的消费电子市场获取更大的份额。
但由于需要在个人电脑和手机市场面对一些大型的老牌竞争对手,因此苹果对于胜利还远没有把握。而且iPad和iPhone 4这两款苹果最新、最热门的产品尚未登陆中国市场,苹果也没有宣布这两款产品在中国的上市时间。
拓展零售渠道
苹果计划未来两年在中国新开25家零售店,并于周四开始允许记者提前探访上海这家1.6万平方英尺(约合1500平方米)的旗舰店。
苹果负责零售业务的高级副总裁罗恩·约翰逊(Ron Johnson)对记者说:“我们将这家店作为一个起跳板。”
通过在中国开设零售店,苹果也开始追随其他国际品牌向中国不断增多的富裕人群进行推广。随着中国市场零售额的增加,百思买、Gap、耐克、星巴 克、Zara和多数欧洲大型奢侈品厂商今年都将在中国开设店面。
关注苹果的分析师认为,中国对于苹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因为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很低,像个人电脑、音乐播放器和手机等较大的门类仅占不足 5%的市场份额。但苹果已经开始增加中国的授权零售商数量,今年第一季度新增800家,使总数达到了2000家。
美国投资公司Needham & Company分析师查尔斯·沃尔夫(Charles Wolf)说:“苹果计划在未来18个月至2年时间内大幅拓展中国市场。目前为止,苹果还没有在中国形成气候,但今后会的。”
面临多重障碍
然而,其他分析师则认为苹果将面临巨大的障碍。寻找合作伙伴将令苹果的在中国的产品发布时间推迟。例如,中国对通信服务进行严格管制,只有国有 公司才能够提供这些服务。
由于售价远高于美国,使得官方渠道的苹果产品销量受到了打压。例如,要购买一部iPhone 3GS手机,需要预付864美元,而且还要购买复杂的通话套餐,并签订两年的合约。除此之外,每月还要缴纳一些额外的费用。这都使得水货市场得以蓬勃发 展。
iPhone去年底才正式在中国开始出售,比美国晚了两年。分析师认为,之所以花费如此长的时间,是因为苹果与中国电信运营商之间旷日持久的谈 判,以及对服务种类的限制。
但分析师表示,在此之前已经有100万部iPhone通过游客或走私渠道流入中国市场,并由中国黑客负责解锁,使之无需使用长期合约也可以正常 使用。
与此同时,苹果还要面临来自诺基亚、摩托罗拉、宏达电及其他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品牌的激烈竞争。这些企业都在面向中国市场积极推 广产品。中国目前手机用户总量超过6.5亿人。
联想发难
就连中国电脑制造商联想也已经进军了智能手机市场,并且推出了售价400美元的乐Phone,其价格远低于iPhone在中国的售价。
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本周一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苹果正在丧失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因为苹果并没有花太多时间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并理 解他们的需求。
苹果拒绝对联想的言论发表回应。但苹果高管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在中国开店的方式与消费者展开更多的直接接触,从而将苹果在其他地方的成功复制到 中国。分析师表示,如果苹果到2012年在中国拥有25家旗舰店,那么中国就有望成为苹果的第三大市场。
联通降价促销
这些零售店也将对iPhone在中国市场的独家运营商中国联通起到帮助。
据分析师估计,自去年末以来,中国联通已经出售了100多万部iPhone手机。中国联通原本希望能够销售更多的iPhone,但较高的售价却 阻碍的该产品的销售。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分析师桑迪·沈(Sandy Shen)说:“与水货市场相比,官方iPhone的售价太高。而且苹果在中国的零售店太少。当用户想要购买iPhone、iPod或Mac时,很难找到 零售店。”
分析师称,在中国联通将iPhone的套餐下调了147美元后,销量便开始增加。
水货商则表示,即使苹果新店开张,他们依然拥有优势。杨子杰(Yang Zijie,音译)是一名专门出售水货苹果产品的商家,他说:“他们不会对我们的客户产生任何影响。他们的iPhone 3GS价格高很多。客户已经习惯了水货产品的价格,不会去买他们的产品。而且他们根本就没有出售iPhone 4和iPad。”
但是许多分析师预测,苹果旗舰店将吸引大批用户。苹果产品在中国被广泛模仿,有些还颇具幽默感,比如iPed、iRobot、iOrange和 aPad。而大量水货产品涌入中国也表明用户需求很大。
上海旗舰店详情
苹果上海旗舰店坐落于陆家嘴金融中心,周围环绕着许多摩天大楼。当这家旗舰店本周六开业时,苹果应该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强大需求。
上海旗舰店采用了苹果一贯的简约风格,外门设计成了一个40英尺(约合12.2米)高的玻璃圆柱体,与苹果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旗舰店类似。
这家旗舰店共有175名员工。顾客通过螺旋楼梯进入到地下区域,这里出售苹果的电脑、手机和各种配件。店内配有苹果的天才吧(Genius Bar),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除此之外,还为商业座谈会配备了一间接待室。
本周四,约翰逊向100名中国记者介绍了该旗舰店的功能,他说,这家店提供了“苹果零售店所有的标志性体验以及更多的内容”。
在约翰逊的介绍结束后,就连记者都被苹果的氛围深深吸引,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商业价值:苹果VS谷歌——必然的决斗
作者:葛鑫
苹果与谷歌的决斗,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
“如果谷歌不行动起来,那我们都将面临一个残酷的未来:一个人、一家公司、一款设备、一个运营商,将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5月20日的谷歌 I/O 大会上,谷歌工程副总裁Vic Gundotra站在著名的Macintosh广告《1984》前面高喊。
在谷歌的语境中,苹果公司正在由广告中手持大锤的少女,变成自己曾反对的独裁者(其原本被苹果用来暗指IBM)。
台下掌声雷动。
此次谷歌I/O大会注定会在科技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在此次会议上,“谷歌不够重视Android平台”的观点被彻底证伪,相反,在两家公司交恶 1年之后,以Android为阵地,谷歌正式吹响了向苹果进攻的号角。
苹果与谷歌——这两家最具时代精神的科技公司,同时又是在微软身边迅速成长的巨头,本应保持东成西就的互补格局。如此之快地走上陌路殊途,对于 两者的粉丝们来说似乎有些始料未及——就在去年,科技大战的主角还是微软与谷歌,而短短几个月之后,两个曾经看似意气相投的“酷企业”,以iPad不支持 Flash,进而讨伐谷歌的“卫星国”——Adobe公司为导火索,直接演变成集团性火拼。
毫无疑问的是,即将到来的6月7日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将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位极端强势的苹果教教主,回击“科技野蛮人”谷 歌,以及其羽翼渐丰的Android联盟的战场。
看着主人打“狗”
2010年1月末iPad发布会之后,亦即谷歌第一款自有品牌Android手机Nexus One上市不久,乔布斯在员工大会上说:“谷歌‘不作恶’的口号就是在放屁!”
从I/O大会上谷歌充满敌意的举动来看,你会认为乔布斯这一形式不雅的论断是多么地具有战略前瞻性——谷歌不仅自己做了硬件手机,它还推出 Chrome Web Store 网络应用商店;开源了Vp8视频编码格式(与苹果和微软掌握专利权的H.264格式相对);甚至侵犯了苹果的“业余爱好”——做出了Google TV,与Apple TV抢占家庭起居室。此外,谷歌高调宣布Android支持Flash,对正在讨伐Flash的苹果进行冷嘲热讽。
其实,把这场决斗挑明的正是乔布斯本人。
4月29日,封笔多年的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官网发表檄文——《关于Flash的思考》,文中对Flash高耗能的应用表现和Adobe拖沓的研发 速度给予尖锐批评,并回应了公众对于iPad不支持Flash的质疑。
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个事情的起因,其实不是真的为了回应对iPad的质疑,而是源自3月份谷歌宣布将Adobe的Flash播放器与自己的新 浏览器Chrome捆绑下载。在苹果之前明确表示不支持Flash的情况下,谷歌此举等于是在为Adobe出头当后台。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乔布斯因何大动 干戈亲自上阵——表面上加罪于Adobe,实际上打击的目标是谷歌。
在檄文中,乔布斯提到,苹果并非没有和Adobe合作的诚意。只不过其关于支持智能手机的Flash10.1一再爽约,而且一直坚持其跨平台的 战略。这几乎就是在说“Adobe始终不肯和我坚定地站在一队,而是和谷歌眉来眼去”。
如果现在回忆一下,其实谷歌与苹果的交恶起点应该是乔布斯在2008年得知谷歌研发多点触摸技术开始。而明确的对立信号,则是2009年7月份 的 Google Voice被苹果App Store拒之门外的事件。随后,双方互派的高管先后退出对方的董事会──这就如同国际政治中召回本国大使。
再之后,谷歌横刀夺爱抢走了苹果欲收入怀中的在线移动广告服务商AdMob。这个令乔布斯暴跳如雷的举动,催生了苹果的“3小时快速收购 法”──给任何一个企业的收购要约只有3小时有效期,不卖拉倒。
而之后苹果取消谷歌搜索作为iPhone默认搜索框,以及乔布斯对Adobe的一系列凌厉攻势,显然也是针对谷歌的防守反击。
开放与封闭
不能否认,在App Store取得巨大成功的今天,苹果的封闭系统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同样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封闭的系统以及对App Store的审查制度,确实不能让所有的最新技术都被开发者所用,有刻意垄断和打击对手的嫌疑。比如苹果放行了Skype,却将Google Voice置之门外且没有给出可信的理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似乎说明苹果早就对谷歌有看法了。
实际上,保持封闭性,对于苹果公司来说恰恰是来自竞争的需要。谷歌的广告公司本质,塑造的外在价值观便是要求互联网无限开放,上网门槛降为零, 以便出售广告;而苹果公司的根本价值则是销售精加工后的数字产品。
于是,谷歌希望用户可以廉价上网和苹果希望可以保持高利润的软硬件销售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谷歌会高溢价从苹果手中 横刀夺爱AdMob,开源的Android Market可以给Adobe以热烈拥抱;而乔布斯会在Nexus One诞生后质疑谷歌的“不作恶”信条,并持续批评Adobe。
苹果一向受益于自己封闭而完善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的缺口在哪里?谷歌、亚马逊、Adobe等对手,是否会寻找到它,并给苹果致命一击?这是乔 布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悲剧发生,那必将是从苹果失去平台的控制权开始,这是最能引起乔布斯敏感反应的事情。乔布斯一定深深记得,在其 被驱逐而作壁上观的日子里面,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衰亡,正是因为其将软件平台交给了微软,而后者和康柏一起将其颠覆。而约翰·斯卡利将苹果图形界面技术 开放给了微软,亲手塑造了一个巨人对手。
然而,在“野蛮人”谷歌引领的潮流中,完全坐视不理成为不可能。实际上,苹果已经开始了一些“云端”服务的尝试。比如,苹果宣布在北卡罗来纳州 投资 10亿美元兴建大规模数据中心,相继推出的MobileMe、iWorks.com、iTunes Preview,以及不久前收购LALA,都被认为是提供“云端”iTunes服务的先兆。
而苹果去年1月份取消了iTunes的DRM限制,使得人们可以不用苹果的产品去收听歌曲,此举被视为苹果公司“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独裁又如何?
其实,关于“乔布斯是否最终成为独裁者”这一问题,世界上大多数人要么就是不理解,要么就是不在乎。毕竟,是乔布斯一手改变了软件产业、电信产 业、数字娱乐产业,并且即将改变出版产业。是他给予了全世界的程序员和极客们精神物质双丰收的天堂,并创造了一个庞大的“拜苹果教”——苹果产品征服了很 多人。因此,无论刻薄傲慢,还是忧郁深婉,乔布斯都代表了IT其他领袖难以企及的高度。
虽然在谷歌以及所有摩拳擦掌想挑战苹果公司的人看来,乔布斯是粗暴作恶的“魔鬼”,是他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并且随着谷歌的振臂一呼,这个阵营 逐渐壮大。不过,经历过斗法IBM、被董事会驱逐、参与重组迪士尼等惊涛骇浪,已届天命之年的乔布斯,不会对眼前的四面楚歌产生半点畏惧。就在4月29 日,作为苹果第一个明确的敌人,屡向苹果挑衅的Palm被乔布斯干干净净地灭掉——后者被惠普公司以12亿美元现金收购。
回归苹果以来,乔布斯没有出品过任何一款半途而废的产品,最为关键的是他现在统帅的已经是一家今非昔比的集终端制造、软件应用、渠道服务、出版 发行为一体的公司帝国。其背后,还有越来越多传统势力的支持,因为以新闻集团、好莱坞为代表的力量,信赖颇有贵族遗风的苹果,远胜于“暴民”风格的谷歌阵 营。
“有时候你担心自己将会失去某些东西,”乔布斯说:“那么记住你即将死去──这是避免这种担心的最好办法。”或许,乔布斯的这句话暗示出两次从 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他,早就大无畏了。谷歌?只是个还算配得上苹果的对手罢了。
美国太平洋时间5月26日,苹果市值达到2220亿美元,这家公司终于超过了微软,成为了全球科技界市值第一的企业。当然,乔布斯也从 《1984》里的革命者,成了独裁者的化身、硅谷的新皇帝。
苹果iPhone 4 热销的背后原因
6月18日消息,商业周刊的马修·罗宾逊(Matthew Robinson)今日撰写文章,分析了iPhone 4热销的原因。文章中,他表示iPhone 4的新型外观、最新技术和新款软件是驱动销售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有一小部分销售量来自于忠诚稳定的苹果迷。
iPhone 4热销
苹果新推出新产品iPhone 4显然是其销售额大涨的原因,iPhone 4的最新设计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在超过60万部预订导致公司计算机负载过重后,AT&T于本月16日暂停了iPhone 4销售。一些消费者打电话给苹果的客户服务部,但由于负载过重,电话并未接通。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iPhone 4如此巨大的需求?一位分析师称,这是因为iPhone的性能提升,机身更加轻薄。轻薄、长方形、背部平面的设计是具有3年历史的智能手机外观设计的重大 翻新。变得更加轻薄、更加快速的同时,iPhone 4可运行500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视频会议功能,体外天线的设计也使得通话可靠性得到增强;而通话可靠性正是iPhone手机用户经常抱怨的问题。
总部在伦敦的技术研究公司Ovum首席分析师亚当•利奇(Adam Leach)表示:“iPhone机身变得更加光滑和轻薄了。但现在的机身设计看上去有点老式。”
Needham & Co公司高级分析师查尔斯•沃尔夫(Charles Wolf)称,iPhone手机拥有5000万用户,这次很多订单是因为用户想要升级。据沃尔夫的分析,iPhone 4上市销售量中的相当大一部分比例是由于用户升级。他进一步表示,随着iPhone 4拓展到海外市场,苹果会拥有更多首次购买的消费者。美国无线通讯运营商AT&T也为升级到2010新版iPhone的用户提供了最低价格—— 16GB机型售价199美元,32GB机型售价299美元。沃尔夫表示:“这是AT&T的一次聪明的举措。”这将在今年夏天把iPhone消费者 锁定2年,正如许多分析师预测,美国第一大无线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公司最终也将成为苹果设备的运营商。
苹果销售季
摩根斯坦利分析师凯蒂•休伯蒂(Katy Huberty)在6月17日的研究报告中预测,2011年iPhone用户将超过1亿。他表示:“iPhone用户数量将从2009年底的3000万增 长到2011年底的1亿以上。未来几年内,手机升级需求将是销售量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苹果公司通常每年都会在夏季发布升级版iPhone,很多消费者决定不再等到那个时候,而是选择预订。全球领先的电子制作领域市场研究公司 iSuppli分析师弗朗西斯•赛德克(Francis Sideco)表示:“消费者在想,我要么等待一年,要么现在就买。”在技术细节和外观以外,一些购买需求来自苹果的铁杆爱好者,他们总是在全世界拥有最 先进技术的公司购买最新产品,赛德克表示。虽然这一用户群的规模很难估计,但这是一小群非常忠实和稳定的消费者。
彼得•彼得拉西(Peter Petrassi)就是这样一名苹果迷,他现在是iPhone 3GS用户,但希望升级到iPhone 4。彼得拉西现年40岁,是纽约皇后区的一名地铁售票员,他在长岛的苹果商店购买了一部iPhone 4,他看上新款手机的好多任务处理功能,因此希望升级。彼得拉西还是一名狂热的体育迷,一直追随著名职业棒球队纽约扬基队。他安装了5个体育应用程 序,iPhone 4允许用户对应用程序进行分类管理。他表示:“现在,我再也不用一页一页地查找应用程序了。”
Gartner研究公司手机设备研究副总裁卡罗琳娜•米兰内塞(Carolina Milanesi)表示:“即使不是苹果迷,消费者也会被一些新款软件所吸引。”用户可以使用新款iBook程序到苹果的iTunes商店购买图书。她表 示,消费者只需要一次性地购买图书,就可以把它同步到iPod Touch、iPad和他们的电脑里。
沃尔夫称:“新款手机将于6月24日起发售。希望届时商店们都被抢购一空。”
有人将目前苹果、谷歌和微软三家的竞争比喻为三国演义。那么在这新三国中,微软的软件能力最强,具有深厚的软件开发底蕴;谷歌在互联网领域具有 至高无上的影响力,同时,在软件方面也利用Android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拥有App Store网络商店、自主操作系统、令人咋舌的硬件产品的苹果,无疑在软件、互联网和硬件三个方面都具有突出特点,是三国博弈中最为关键的一方,直接左右 着三国格局的走势。
人们常说,瘦弱的乔布斯那单薄的肩膀肩负着整个苹果公司。实际上,乔布斯为苹果注入了创新、亮丽甚至是高傲的品牌性格。为了成就这样的性格,乔 布斯一手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条。
一切都要从2008年说起,目前第四代iPhone和之前的iPad所使用的A4芯片就是这个产业链布局的关键一步。2008年,苹果收购了一 家150人的创业公司PASemi。这个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让苹果拥有了今天引以为豪的低能耗、高功率的A4芯片组。其实这也是乔布斯的过人之处,没有 人知道他是怎么在一年内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开发出了这款芯片组,但事实是,有了自主芯片,苹果向着全产业链布局迈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福布斯》杂志说:“苹果面前永远站着一个具有超人力量的恶巫。”这个巫师从IBM换成英特尔,然后又变成微软。不过,现在更多的人认为这个巫 师是谷歌。也正是这个原因,苹果投入了微软的怀抱。
其实,苹果的高傲和特立独行在成就了其独特性格的同时,也终究会给其带来麻烦。冥顽不化的封闭让苹果有可能推出比竞争对手速度更快、更为省电的 产品,也有助于更好地在产品从芯片设计到最终成型的整个研发过程的保密。但独狼苹果估计已经丧失了与产业链其他环节合作的长久耐心。在自身的相关产品成熟 之后,乔布斯肯定会像将Google扫地出门一样,毅然决然地抛弃微软。
任天堂总裁称苹果是未来之敌 已完胜索尼
腾讯科技讯(编译/明轩)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任天堂总裁岩田聪(Satoru Iwata)日前在公司高层会议中表示,在与索尼的视频游戏大战中,任天堂已经胜出;苹果已成为了任天堂的“未来之敌”。
岩田聪之所以对任天堂已经完胜索尼充满信心,主要是因为在第三代视频游戏的大战之中,Wii的销量已远超PS3。在去年圣诞假日期间,Wii的 销量几乎达到了PS3的两倍。此外,任天堂的掌上游戏机DS目前仍是最畅销的掌上游戏机。不过上述两款产品在任天堂截至3月31日的2010财年的销量都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任天堂已发布的财报显示,Wii在2010财年的全球销量为2053万台,较上一财年下滑了21%。不过按照销量计算, Wii仍然是第三代视频游戏机中最畅销的产品,销量超过了索尼的PS3和微软的Xbox 360。
与此同时,DS的市场份额也在被苹果的iPhone手机和iPod Touch逐步蚕食。尽管任天堂仍然看好DS,认为本财年该产品销量将增长11%,从2710万部增加至3000万部。但市场分析师却预计,2011财年 Wii的销量将下滑5%,至2000万台;DS的销量将下滑2.4%,至2700万部。
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众多的受调查者都希望拥有一部iPhone手机,而不是DS游戏机。在全球经济衰退来临之后,传统视频游戏的高价,迫 使许多游戏玩家将注意力转到了苹果的iTunes应用商店。因为该商店拥有众多的免费游戏,而且收费游戏的售价也大多不到10美元。
任天堂已发布的财报显示,在截至3月31日的2010财年,任天堂净利润为2286.4亿日元(约合24.4亿美元)。这一业绩不及上年同 期,2009财年,任天堂净利润为2790.9亿日元。任天堂2010年营收为1.434万亿日元,较上年下滑22%;运营利润为3565.7亿日元,较 上年下滑36%。这也是任天堂过去6年来年度业绩首次出现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