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谢安《中郎帖》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3-05-06

《中郎帖》页,传晋谢安书,纸本,行书,纵23.3cm,横25.7cm。

释文:八月五日告渊、朗、廓、攸、靖、玄、允等,何图酷祸暴集,中郎奄至逝没。哀痛崩恸,五情破裂,不自堪忍,痛当奈何!当复奈何!汝等哀慕断绝,号咷深至,岂可为心。奈何!奈何!安疏。

帖前鉴藏印有两半方,印文均不辨。帖后鉴藏印有南宋“德寿”,明“吴桢”、“黄琳美之”、“新安吴廷”、“许叔次家藏”、“杨嘉”、“堵氏”等印,以及清乾隆内府、宣统内府诸印。

《中郎帖》是传为东晋人谢安书写的一封报丧书信,信中告知中郎突然去世的消息,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痛苦不堪、难以忍受的情感。

《中郎帖》又称《八月五日帖》。此帖有“德寿”玺印,为南宋高宗之印(高宗赵构做太上皇时曾退居德寿殿),另据此帖纸、墨等判断,可确认它为南宋绍兴御书院中人所临摹的古帖,虽然不是谢安的真迹,依然宝贵。
   在南宋,由于高宗以来历代皇帝对二王及晋人书的嗜好,上行下效,使南宋书风充满古雅萧散的气质。此帖行笔圆转流畅,笔法纯熟,具有典雅丰腴、气度雍容的特点。
宋《宣和书谱》、《云烟过眼录》,明《东图玄览》、《清河书画舫》,清《式古堂书画汇考》、《平生壮观》、《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著录。

故宫藏历代书画展第四期正在展出,晋 谢安行书中郎帖页为本次的第一幅展品,经检索让我了解了谢安与淝水之战。

谢安,一位雅量非凡的大名士。一位在“淝水之战”中将名士风度表演过头了的政治家,一位中国史上不可不知的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政治上,门阀士族是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朝中重臣无不出自名门望族;同时,又是一个名士辈出,崇尚清谈,文化得以大发展的时期。从魏氏政权的曹操父子,到东晋时的谢灵运、陶渊明,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成果不菲的文人,为后来唐朝诗坛的兴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朝野上下追求名士风流,讲究雅量,喜好清谈更是一时之风尚。谢安,这位在东晋后期位极人臣的宰相,就是一个雅量与清谈诸方面都达到了极致的风流名士。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在讲究门阀的魏晋时期,谢氏就是显赫的名门望族。谢安的祖父谢衡是位儒学大家,官至国子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大学校长,不同的是,那时的国立大学全国仅此一所,是现在的大学校长不能比的。他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这是掌管礼乐的最高级职位,必然要学问大家方能担任,由此可知其父在学界地位。谢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加之他天赋高,很小时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他4岁时,差点篡了东晋帝位的东晋重臣桓温的父亲桓彝见了他后,就赞不绝口,说:这小孩聪明俊秀有雅量,将来的成就不会比王东海差。王东海即东晋初年的大名士王承,此人做过骠骑参军、东海太守,是个喜怒不形于色,因而很受当时名士追捧的人。一个4岁的小孩子就得到了这样高的评价,实在不易。他确也不是得的空名,年纪虽小,读书却很用功,小小年纪时就写了一手好字,尤其擅长行书。到了二十来岁时,已是满腹经纶,而且很能清谈了。他曾拜访当时的大名士王濛,和王濛作了一席清谈,辞别后,王潆的儿子请王濛评价一下谢安,王潆赞叹道:这位青年很勤奋,前途不可限量。经过这些大名士的夸奖,谢安在青少年时就很有名气了。
按照当时的门阀制度,谢安凭着显赫的出身就可以当官的,何况他小小年纪就有了很大的名气。事实上,东晋王朝也多次要他出来做官。起初是将他召入司徒府,接着授予他著作郎,谢安均以有病推辞了。谢安当时住在会稽(今绍兴),与一批大名士如王羲之、许询、支遁等人一道,成日成夜或游山玩水,或诗文唱和,一点也没有出来做官的意思。而当时的风气就是这样,有点名气的人越表示不愿当官,当局就越想要你当官。时任扬州刺史的庾冰,就因为谢安名气大,下决心要将他召至手下,并亲自多次来到谢安所居郡县敦逼。谢安推辞不过只好应召,但到任只一个多月,便借故离开了。吏部尚书范汪推荐谢安为吏部郎,谢安写了封信谢绝。这一来,谢安的名士风度倒是玩过瘾了,但当局也不高兴了,以其多次被召不至,决定将其禁锢终身。
被禁锢了的谢安,其名士风度得到了进一步的磨砺。有一次,他和名士孙绰等人乘船出海,风大浪高,同行的人都显出了害怕的神色,只有谢安吟咏长啸,神态如常。船家见谢安如此沉稳,也发了兴,驾船只管往深海中去。风越来越大了,谢安这才慢条斯理地问:这么只管往海中去,什么时候才回得来呢?船家听了这话,才调转船头回来,一船人无不佩服谢安临危不惧的雅量。当时的名士,除了纵情山水、吟咏清谈、对弈博彩之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眠花卧柳。谢安自然也不例外,每次外出游山玩水,总少不了妓女陪同。
名士们是不是真的不想当官呢?当然不是。就如谢安,多次征召不应,似乎是真的不愿当官的了。当时谢家一门富贵,就只剩谢安还是个平头百姓,他的老婆不免着急,私下问谢安:难道你真不愿像你弟弟谢万那样吗?谢万当时任西中郎将,也很有名气。谢安听了老婆这一问,便遮着脸面答了一句:恐怕还是难免要当官的。这句话露了天机:他谢安不过是在等待机会和条件罢了。
谢万后来因事被废,谢氏一门在朝中就无显要了,于是,谢安不敢再玩名士风度,要出来做官了。而这时的谢安,已到了不惑之年矣。正好,征西大将军桓温聘请谢安为司马,这一回谢安腾都不打一个便答应了。谢安的名士谱摆过了头,当然有人要闲话,谢安赴任时前来送行的中丞高崧就戏问谢安:先生多次违旨不仕,高卧东山,我们都互相在说,谢先生不出来,怎么对待天下百姓?如今先生出山了,天下百姓又会怎么样看待先生呢?一句话,让喜怒不形于色的谢安,脸上也由不得出现了羞愧之色。但得了谢安的桓温却是高兴至极。谢安一到,他就设宴招待,一直热闹了一整天,直到谢安拜辞后,桓温还很自豪地问身边人:你们以前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
但谢安到底是真名士。大将军桓温一直有篡位之心,他原以为简文帝会在死前将帝位禅让给他,不料简文帝将帝位传给了太子司马曜。桓温一见禅让落空,马上发兵至新亭,准备杀一批有名望的大臣来树立自己的威望,以武力篡位。此时,谢安已经当上了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地位显赫,加之名士的声望高,因此,桓温就先召谢安和王坦之到他的大营去,准备杀他二人以镇百官。这王坦之也是个小时就享有名声的名士类人物,和谢安同辅朝政。一听桓温召他们二人,王坦之就吓着了,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色不变,答道:晋王朝能否生存下去,就看我们这一行了。等见到了桓温,王坦之已被吓得汗流浃背,连手板都拿倒了。谢安却面不改色,从容坐下,问桓温道:我听说有道的诸侯是镇守边关的,大将军怎么在幕后安排了那么多兵士啊?桓温见谢安如此镇定自若,只好自我解嘲笑道:我是不能不这样做啊!于是撤下伏兵,和谢王二人清谈了一整天,未敢加害,东晋王朝得以继续苟延残喘。
继位的司马曜,是为孝武帝,继位时只有10岁,当不了政。此时的桓温,虽未敢于明目张胆地篡位,但已是威震内外。朝内,由于有谢安和王坦之尽力辅佐,朝廷上倒也团结和睦。桓温眼见皇帝是当不成了,便上表请求武帝给他加九锡。所谓九锡,是皇帝赐予臣下九种器物,也是皇帝给予臣子的最高礼遇,有车马、衣服、定音器具、红色大门、纳陛(大约是梯子之类的东西吧)、卫士用的武器、特制的弓箭、斧钺、香酒。自西汉末年王莽加九锡进而篡位之后,权臣加九锡成了自己或儿子篡位的前奏,如曹操加九锡之后其子曹丕篡位。而忠直的权臣,如诸葛亮,蜀后主刘禅要给他加九锡他就谢辞了。孝武帝明知桓温请加九锡用心不良,但也不敢不答应,只好交袁宏拟旨。谢安不愧机敏过人,他在不敢公开拒绝的情况下,知道桓温已病入膏肓,就采取了拖的办法。袁宏在东晋时也是位成就了得的名士文学家,拟一道加九锡的圣旨,在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但谢安得到他拟好的圣旨后,却偏偏借口需要修改,这一改就改到桓温死了都没改好。桓温一死,加九锡之事自然也就随风吹了。


桓温死后,谢安拜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总揽朝政。当时虽然名士清谈之风盛行,但也有名士为此而忧虑。大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见谢安执掌朝政之后,仍对清谈乐之不疲,便劝他道:夏禹亲勤王事,手脚都长了老茧,周文王为政事忙碌,白天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到了晚上才吃饭,如今国家周边强敌虎视,先生是否应以那些贤王为榜样?清谈会误了政事,浮华的文章会妨碍重大事件的处理,因此,清谈和崇尚虚文,恐怕不是现在所应提倡的。不料谢安竟答道:秦朝任用商鞅,商鞅是很勤劳于政事的吧,但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由此看来,清谈哪里会误了国事呢?
孝武帝亲政后,谢安的职位又得到了提升,进谢安为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谢安谢辞了骠骑将军一职。不久,又加谢安司徒,侍中,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等地的军事,并封给他节杖。谢安可谓位极人臣。
谢安名士风度,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北方的苻坚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带着八十多万军队,号称百万,挥师南下,大军陈列于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准备一举灭了东晋。东晋朝野一片惊恐。孝武帝加封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要他率兵拒敌。谢安便派他的子、侄谢琰、谢玄、谢石率兵迎敌。谢玄心中没底,向他请教该如何对敌,谢安神态安闲地答道“已别有旨”,便不再说话。谢玄是小辈子,不敢再问,但心中还是没底,又请了谢安的好友张玄去问到底该如何作战。谢安见张玄到来,不仅不谈战事,反而将不少亲朋好友召来,拉着张玄来到一座别墅里,要张玄和他下围棋,并以一座别墅为赌注。清谈、作文、眠花、赌博,这些都是当时名士们的爱好,但在大兵压境之际身为统帅的谢安居然有闲心下棋,这是张玄没有料到的。张玄平时的棋艺远在谢安之上,此时却无法静下心来,这一盘棋张玄输了。谢安环顾四周,见其甥羊昙在场,便对羊昙说:刚赢得的这座别墅就送给你了。下完棋,谢安居然又游玩去了,至晚才回。当然,谢安也不是一味为表名士风度而表名士风度,他对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应当说是心中有数的。苻坚军队人数虽多,但由多个民族人员组成,内部不仅不团结,互相间还摩擦不断,实际上是一盘散沙,而作为统帅的苻坚,在条件不成熟时贸然南下,本人又缺乏统帅的才能,已埋伏下了失败的种子。东晋军队人数虽少,但训练有素,加之是为了保国保家而战,士气高昂。而谢安的游玩,安知不是对眼前大战的思考?当晚谢安游玩回来后,对出征的将士进行了安排。这一战,东晋以少胜多,在历史上留下了个非常著名的战例。当捷报传回来时,谢安正和客人下围棋,谢安接过捷报看完后,随手丢在桌旁,脸上居然毫无一点喜色,仍旧照常下棋。客人问战事到底怎样了,他只淡淡答道:小孩子们已经破贼了。一场挽救了东晋的战役胜利了,身为统帅的谢安真的如此无动于衷吗?当然不是。客人走后,他再也没法掩饰心中的狂喜,手舞足蹈跑进内室,在过门坎时竟将所穿的履齿都碰断了。这种在人面前保持喜怒不形于色的所谓名士雅量,谢安这回做得实在过了头,因此《晋书》在其传中评价道:这个人故意违反人之常情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因淝水一战之功,谢安加封太保。
谢安非常喜好音乐,但自从他的弟弟谢万死后,他十年间不听音乐。当上首辅后,他便破了不听音乐的戒,这一破戒就不可收拾,以至在丧期里也乐声不断。王坦之曾写信劝阻他,他不听,百姓随之效仿,竟成习俗。谢安在生活上也极尽奢华,他在土山上修建别墅,别墅四周种满林、竹,经常携带家人前来游玩,一餐饭往往要费数百金之多,世人颇有讥言,他却只当耳边风,照样我行我素。
谢安的死,也很有些神秘色彩。他对家人说:桓温当权时,他做过一个梦,梦见和桓温同乘一辆车,行了16里地后,遇到一只白鸡便停下了。他解释这个梦说,和桓温同乘一辆车,表示他将取代桓温的职位,走了16里,是说他在这个职位上只能呆16年,遇到白鸡就停下了,鸡主酉,今年正好是酉年,我只能活到今年了。于是,他上表请求解去他的职务,而这一年,他真的去世了,时年66岁。
谢安的名士风度,很为后世一些文人雅士所称道。诗仙李白就多次写诗赞他并以他自喻,如:“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靖胡沙。”“谢公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等等。大文豪苏东坡也写下了悼念谢安的词,如“约他年,东海还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等等。一代词人辛弃疾也为谢安写下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词,如“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唯消棋局。”等等。
谢安,一位在中国史上不可不知的人物。
下一篇:李嵩《西湖图》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