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欣赏《蒙娜丽莎》
【名画概要】
画名:《蒙娜丽莎》
作者:莱昂纳多·达·芬奇(意大利)
时间:1503-1506年
类别:板上油画
尺幅:77×53cm
收藏: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幅作品是达·芬奇最富盛名的肖像画。代表了达·芬奇的艺术思想。画面描绘了一位恬静端庄的美丽女性,她安详的面容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这微笑的一瞬,散发出最深远的人性的光芒。她略微扬起的左嘴角,显露出自然的美,给观众以丰富的联想。画家以柔和的色调、细腻的手法刻画了她的脸部、颈部和手部,表现出甜美的艺术风格。这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歌颂,对女性美的欣赏观念是完全一致的。
《蒙娜丽莎》具有享誉全球的知名度和无以复加的影响力,是达·芬奇肖像画中最经典的作品,展现了画家无与伦比的艺术才能。画中的微笑被美术史专家称为“神秘的微笑”。此笑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似妩媚又似嘲讽。画中的人兼有理性的原则和高度的诗意,崇高的精神和生动的肉体,情感和理智,科学和艺术,这正是文艺复兴时期完美人物形象的代表。
【名画探秘】
据后人考证,蒙娜丽莎的原型那波里芙,1479年生于一个富足的贵族之家。1495年,法国人入侵佛罗伦萨时,她的父亲破产了。达·芬奇给她画像时,她已是佛罗伦萨银行家和皮革商人佛朗切斯柯·载尔·佐贡多的第三任妻子。她是个恬静、谦逊的女人,对宗教非常虔诚,严守教会的一切规定。家庭生活方面,她勤于持家,对丈夫忠贞不贰,喜爱丈夫与前妻的女儿狄安诺拉。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帮助穷人,乐善好施。
创作蒙娜丽莎夫人的肖像时,达·芬奇倾注了他最大的才能和全部的热情,甚至专门在他画室的院子中间安置了喷泉,在喷泉周围载种她喜欢的花。他还邀请宫廷乐师、歌唱家、说书者、诗人和滑稽演员等为蒙娜丽莎表演节目。一方面,这可以让她得以消遣,免得画像时感到单调、无聊;另一方面,达·芬奇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观察她,揣摩音乐、故事和滑稽话在她心里引起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活动,又是怎样反应到她脸上的,从而从容捕捉到其中珍贵的瞬间。
历时四个春秋,达·芬奇终于完成了这幅肖像画。画中的蒙娜丽莎双手交叠放在胸前,脸上淡淡的微笑,像是微笑刚开始的一瞬间,也像是微笑结束的一瞬间。柔美、纤秀的双手与温柔、娴静、美丽的脸部表情交相呼应。她的眼睛熠熠闪烁,光彩夺人,目光中脉脉含情。面纱薄而透明,笼罩在蒙娜丽莎的头部和双肩,与披肩上的两绺长发和肩部外衣的褶襞一起勾勒出一道统一而流畅的轮廓。微微坦露的胸部,显示出青春的女性美。瓦萨里曾说:“细看她脖子下面的凹处,仿佛可以看到血脉的搏动。”在衣饰描写上,达·芬奇取消了一切华丽的装饰,不过对胸襟和衣袖的褶襞却情有独钟,做了精细的描写。衣纹看上去自然逼真,甚至使人感到软缎轻软光亮的质感。另外,当时的女子好广额,往往将眉刮去,并引为社会时尚,所以,达·芬奇作画时就没有给蒙娜丽莎画眉毛,这使画中人物增添了一种大理石雕像的意味。
达·芬奇在这幅画中表现出来的精彩绝伦的技巧,无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衣服上的微小皱纹,围绕雪白胸膛的黑色花边,都清晰而准确,足以乱真。同时,在处理蒙娜丽莎的脸部、胸部和手部时,达·芬奇使用了其特有的“明暗转移法”。他用他喜欢的微暗的光,使蒙娜丽莎脸上和手上都仿佛罩上一层黄昏时的光影,明暗相得益彰,使画面既柔和又富有诗意。背景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隐约的圆柱基石和石栏。它们将画面的近景和远景区分开来。另外,“空气透视法”又又将远景推向无限遥远处。那些古老的岩石,钟乳般的山峰,在岩石中蜿蜒流淌的河流,都仿佛笼罩在模糊的薄雾里,一同消失在遥远的青色云海中。观看者欣赏眼前的蒙娜丽莎时,这个背景无形中把她拉向遥远的地方,从而使蒙娜丽莎更富魅力与神秘。
在达·芬奇看来,最神圣的莫过于人,人体是自然界中最美的形象。他曾屡次三番对人体加以测量,证明人体各部分间的比例都是整数比,因而人体呈现的美,最为和谐。他将其称为“神圣的比例”。对此,他曾说:“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享有生命。”蒙娜丽莎的右手被誉为世界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现代摄影技术已经非常进步,但拿现代摄影作品中的手与之相比,人们仍会认为这只手更有质感,更有分量,更富生命力。看这只手,人们仿佛能从她的指隙间聆听到美妙音乐的旋律,感觉到蒙娜丽莎一瞬的愉悦。
蒙娜丽莎的微笑透着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耐人琢磨。在蒙娜丽莎的身上,理性的原则与高度的诗意,崇高的精神与灵动的肉体。情感与理智,科学与艺术,都达到了和谐而完美的统一。可以说,这幅作品既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思想内涵,又体现了达·芬奇惊人的艺术造诣。因此,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她的热情依然不减。
【画家简介】
莱昂纳多·达·芬奇桑(1452--1519年),欧洲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达·芬奇是私生子,5岁时,生母被其父遗弃,他在继母和祖父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由于他天资过人,14岁时就拜艺术家维洛基奥为师,到画室学画。他认真学习和钻研各方面的知识,为后来在艺术及科学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芬奇早期的创作受到乔托、马萨乔、利比和波提切利等艺术家的影响。年轻时,达·芬奇在佛罗伦萨已崭露头角,1473年,创作了素描画《亚诺风景》,以后几年中又有许多绘画新作,如《受胎告知》、《基督受洗》、《圣哲罗姆》、《博士来朝》和《持花圣母》等。由于反对美第奇家族的专制统治,30岁时,达·芬奇被迫离开佛罗伦萨,投奔米兰大公洛多维柯·斯福尔查,并一直为这位大公工作达17年之久。中期,达·芬奇创作了《岩间圣母》、《哺乳圣母》、《最后的晚餐》、《圣安娜》、《施洗约翰》和《自画像》等作品。
【绘画辞典】
[圣母子与圣安妮]
此画描绘了圣母子与圣安妮在一起的情景。圣母扶着基督,坐在母亲圣安妮的膝上。而旁边的基督正搂着一只小羊羔,想骑上它,一边还调皮地回头看母亲,而外祖母圣安妮正微笑地注视着他。整个画面洋溢着一家人安享天伦之乐的欢快情绪。画面严密的构图和和谐的神态都是前所未见的,因此被誉为艺术奇迹。这种构图原理和笔法对佛罗伦萨艺术界影响极大,尤其是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为达·芬奇创造。它的含义是:空气中稀薄的杂质造成物体距离越远,看上去形象就越模糊,最后形成“远人无目,远水无波”的效果。同时,运用此法还可以得到另外一种色彩现象。由于空气中蕴含水汽,在一定距离之外物体偏蓝,距离越远偏蓝的倾向越明显。这种色彩现象也可归到色彩透视法中去。晚期哥特式风格的祭坛画,常用中方法加深画面的真实性。
【画苑杂谈】
据说画像前,蒙娜丽莎刚刚失去心爱的幼女,因而心情十分烦闷。达·芬奇想尽办法,也无法让她重展笑颜。有一天,蒙娜丽莎随意翻阅达·芬奇画作草稿时,无意中发现一幅画着鸭掌的图画,深感疑惑。达·芬奇解释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草图。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中飞行有某种相似之处,因此研究鸭掌划水的动作,也许能发现飞行的秘密……这些话让蒙娜丽莎不禁浮想联翩。人类能在空中自由飞翔?想到这里,她的脸上不禁掠过一丝微笑。敏锐的达·芬奇立刻捕捉到这珍贵而由衷的微笑,将之化作作品中的神来之笔。因此,画面上的蒙娜丽莎不仅温柔典雅,含蓄自然,脸上还露出一丝隐隐的微笑,颇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