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欣赏《巴约挂毯》
画名:《巴约挂毯》
作者:佚名(英国)
时间:约公元1080年
类别:刺绣作品
尺幅:高50cm
收藏:法国,巴约图书馆
《巴约挂毯》是具有典型罗马风格的作品,被称为欧洲的“清明上河图”。它出自女艺术家之手,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挂毯,也是一幅极其罕见的用刺绣完成的绘画。此画记录了一段真实而充满血腥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
黑斯廷斯战役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是诺曼征服大不列颠的最后一次战役,此战过后,英国进入诺曼人(法国的)统治的时代。战后,征服者威廉皇室在黑斯廷斯战役的遗址上兴建了一间巴特尔修道院(意即“战斗修道院”,真名为圣马丁修道院),在其高高的圣坛上矗立着一个铭牌,标示着哈罗德(威廉的对手)战死的地方。为了纪念威廉的功绩,诺曼人特意为教堂做了这件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挂毯,描绘了这次战役的全过程。
【名画探秘】
保存完好的历史文物正是《巴约挂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两次征服标志着巴约的历史:1066年的诺曼人征服英国,以及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解放的法国第一座城市就是巴约。《巴约挂毯》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连环画,记录了黑斯廷斯战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原本70米长,半米宽的巴约挂毯,现存62米。挂毯上共有623个人物,500多只鸟,202匹战马,55只狗,49棵树,41艘船,约2000个拉丁文字。这幅作品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它不是用颜料和画笔绘成的,而是一件以亚麻布为底的绒尼刺绣品。约70米长的挂毯,由若干块布料拼接而成,绣出70多个场面。该挂毯饱受战争之苦,多次辗转于英法之间,最后,拿破仑将它送到了法国大教堂,二战后,它又被英国从德国取回。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幅旷世杰作的其中两段。第一幅描绘的是哈罗德宣誓效忠威廉,手执权杖的威廉坐在宝座上,哈罗德恭敬地将双手分别放在左右两侧的圣物上。有意思的是,双方身后的仆从也神态各异。第二幅图则转入激烈的战争场面。骑着战马的诺曼人,勇往直前,将已经伤亡的英军踩在脚下。画面细节设计得细致入微,下条边框里左数第二个人,尚未像其他人一样死去,但腿部受了重伤,只好痛苦地把兵器丢在一边,仰天长啸。而右边的第二位更惨,身首异处,战争的残酷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将事件描述得更清楚,每幅图案的上方都绣着相应的说明文字。该挂毯制作于1080年前后,诺曼征服战争刚刚结束不久,战争留给人们的印象仍然非常清晰。挂毯上描绘图案、服饰、兵器等都是当时历史的见证,因此,它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对英国和法国来说,挂毯所描绘的诺曼征服的历史都是相当重要的。1066年1月5日,当时的英国统治者爱德华(“忏悔者”)驾崩。爱德华没有子女,所以,许多王公贵族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王位,其中一位就是爱德华的表弟——诺曼底(今法国北部)的威廉公爵。威廉不仅和爱德华有亲戚关系,而且当年爱德华落难流亡时,曾避难于诺曼底,当时爱德华曾允诺由威廉来继承他的王位。威廉也宣称爱德华已经答应将王位传给自己。后来,爱德华曾派韦塞克斯伯爵——哈罗德去诺曼底见威廉。威廉在哈罗德被困之际救了他。两位猛士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很快成了好朋友。爱德华国王弥留之际,召回哈罗德帮他料理朝政。临别之时,哈罗德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反对威廉继承英王王位。爱德华去世后,在贤人会议的帮助下,哈罗德继任了英国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威廉感到非常震惊,认为哈罗德欺骗了他,于是决定讨伐哈罗德,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威廉很快召集起了大批的人马和足够的战舰。浩浩荡荡的威廉舰队横渡英吉利海峡,向当时内忧外患的英国进发,并成功登陆。1066年10月14日,在英国的黑斯廷斯,威廉与哈罗德展开激战。虽然哈罗德和他的手下顽强抵抗,英勇战斗,但终究不是强大的威廉骑兵的对手。哈罗德不幸中箭身亡,英军阵脚大乱,全线崩溃。黑斯廷斯战役以威廉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威廉乘胜追击,率军长驱直入,横扫整个英国,占领了大片的领地。1066年圣诞节,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英国历史从此进入诺曼底王朝统治时期。威廉也从此被后人奉为——“征服者威廉”。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胜利,诺曼人组织女工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著名的黑斯廷斯战役织成了伟大的艺术品——《巴约挂毯》。几经周折,《巴约挂毯》现在被保存在法国小城巴约的图书馆里,供后人瞻仰。
【画家简介】
相传,这幅挂毯是征服者威廉的王妃指导宫女们完成的,但威廉同父异母的兄弟奥多是更为可靠的策划者。为了纪念威廉的功绩,也是为了给自己新建成的巴约教堂献礼,奥多特意定做了这件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挂毯。他要把它摆放在教堂最显眼的地方,让前来礼拜的信徒清楚地了解这段辉煌的历史。这幅挂毯,从头到尾都是女工们一针一线织成的,是她们将一个个场景与形象鲜活地展现在了亚麻布上,尽管我们已经永远无法考证她们当中任何一位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