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伦敦国家美术馆名画之六 卡拉瓦乔的《埃莫的晚餐》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4-04-24

 英文标题:The Supper at Emmaus

画家名字: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1-1610)
绘画类别:宗教绘画
创作时间:1601年
油画规格:141cmX196cm
 
      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埃莫的晚餐》属于伦敦国家美术馆中保存的最具名望的绘画作品,也是最难理解的绘画作品。理解这幅作品的关键在于对卡拉瓦乔人生经历的分析和解读,同时对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原则有一定的了解。当我们理清了有关的脉络后,才能感受到卡拉瓦乔的杰出名望是社会大众所赋予的。
      卡拉瓦乔无论是在喧闹、带有暴力的个人生活上,还是绘画艺术上都属于叛逆者,在个人生活上,像卡拉瓦乔这样在警察局留有刑事犯罪案底的伟大艺术家是极为罕见的,在绘画艺术上,他创造的黑色基调,有别于前辈画家的华丽色彩。与卡拉瓦乔同时代的一些评论家认为,他对圣人的描述,过于简陋和粗俗,破坏了艺术之美,但也有评论家指出,卡拉瓦乔叛逆风格的形成,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背景,其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得到了中产阶级的广泛认可和喜爱。
      其实卡拉瓦乔的不少杰出作品都来自中产阶级的委托,最典型的例子是1604年创作的祭坛画《洛雷托的圣母》(Madonna of Loreto),来自卡瓦莱蒂家族(Cavaletti Family)的委托,下图中两位朝圣者的原型是族长和他的妻子。
     《洛雷托的圣母》最感人之处是圣母与婴儿耶稣的赤脚对应朝圣者的赤脚,按照传统,赤脚的人士被教堂看作是穷人和粗俗之人,还可以解读为,如果把教堂的外形看成是一个人,穷人可以看作是教堂的脚。爱抚脚相当于爱护耶稣管辖的穷人,正因为如此卡拉瓦乔的画被指责为低俗,很幸运的是这幅画属于卡瓦莱蒂家族私人所有,因此我们在罗马奥古斯丁教堂(Basilica of Sant'Agostino, Rome)卡瓦莱蒂礼拜堂(Cavaletti Chapel)内,才能看到这幅杰出的祭坛画。
 

 
      卡拉瓦乔创造的黑色基调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紧密结合的,罗马天主教的腐败和奢侈行为最终在16世纪引发了教会内部的大分裂,新教从罗马天主教中分离出去。洛伦托会议之后即16世纪下半叶,罗马天主教开始推动简朴的宗教生活,达芬奇在《岩石上的圣母》(the Virgin of the Rocks)使用黑色基调所表达的虔诚生活态度以及朴素的着装,在意大利北部流行。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在米兰接受专业训练的卡拉瓦乔其创造的黑色的基调很可能来自于达芬奇1491年至1499年创作的《岩石上的圣母》。
      达芬奇在《岩石上的圣母》展示的黑色基调,有着与卡拉瓦乔一样的明暗对比效果
 

 
     卡拉瓦乔创作的《埃莫的晚餐》是传统的绘画主题,来自于红衣主教奇里亚科·马泰(Ciriaco Mattei, Died 1614)给予的委托,讲述的是两位使徒在耶稣复活之后,在埃莫吃晚餐时亲身体验了耶稣显形的全过程,卡拉瓦乔的描述有着清晰的逻辑关系:耶稣聚精会神的眼神,带着说话的口型以及准备掰开面包分给使徒的举动与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对耶稣的描述是一致的,如此熟悉的举止让使徒迅速辨认出眼前的人士是耶稣。

 
      因此卡拉瓦乔的设计思路,并不违背当时的神学原则,即神圣人物没有固定的外形,人们通过外形是无法感受到神圣人物的存在,只能通过彼此内在的交流,来辨别这种客观存在。很明显卡拉瓦乔在画面设计上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卡拉瓦乔加入了众多细节因素进一步提炼逼真的效果:光线穿过玻璃杯后在桌面上留下的阴影;右侧使徒身上佩带着贝壳,这是朝圣者的符号;耶稣聚精会神的眼神和说话的口型;两位使徒吃惊的目光以及伸展的手臂,特别是右侧使徒的手臂似乎冲出了油画界面,增强了瞬间的现实感。卡拉瓦乔希望用逼真的效果,引发观众的关注,并让观众成为耶稣显形的见证人。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卡拉瓦乔的前辈、威尼斯著名画家提香(Titian, 1488-1576)的《埃莫的晚餐》(现保存于卢浮宫),其华丽的色彩与卡拉瓦乔的黑色基调有着明显的差别,对比之下,卡拉瓦乔的朴素现实主义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


推荐阅读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