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您的位置:主页>奢华>收藏>

霍贝玛《林间小道》

来源:金玉米 编辑:admin 时间:2024-06-11

《The Avenue At Middelharnis》(林间小道)(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

画家: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Meindert Hobbema )

年代:1689年

尺寸:103×141CM

收藏:英国伦敦国立画廊

  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Meindert Hobbema (Hobbema,Meindert,1638~1709),荷兰画家。1638年10月31日受洗于阿姆斯特丹,1709年卒于同地。早年从师J.van雷斯达尔学画风景画。作品多描绘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代表作《林荫道》、《磨坊》等,真实地表现了自然界多变的景象,其精确的透视为人称道。

 画家简介

荷兰风景画家中第二位著名的是霍贝玛(1638.10~1709.12)。他是鲁伊斯达尔的学生,在技法上受到老师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最后形成的艺术风格并不相同,也没有如鲁伊斯达尔那样多产。一般说,鲁伊斯达尔的风景画情调倾向于忧郁和悲凉,而霍贝玛的画面则显得明朗和素朴些,也洋溢着一种较为欢快的气氛。这主要是,前者多描绘荒丘与沼泽,银灰色的天空和苍茫的平原;而后者的每一幅画,就象一首牧歌,有淡雅的泥土气。乡间的宁静别有情趣,令人陶醉。尤其是这幅《林间小道》(又称《米德哈斯尼斯的小道》),在这方面发挥得更加精心、细致,也最为人们所称道。

作品简介 

这件作品还有许多别称:《林间小道》、《村道》、《林荫道》、《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但最为人熟知的还是它的画面布局。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洁白的云朵,郁郁葱葱的树木成队列式向远处延伸,由高大逐渐缩小,仿若看不到尽头。近处明晰的泥土路,和正在修剪果树的老农,构成了一幅平凡又朴素的乡下风光。

如此简素的题材为何就成为了名作?

这还得了解霍贝玛时期的荷兰人们的生活。在17世纪,荷兰独立了,终于在自己的土地上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因而对大地的歌颂、对乡间生活的向往,使得霍贝玛更敏锐的感受到一架风车、一座磨坊、一条乡间小路的魅力。

  这幅如今已成为古典风景名画的《林间小道》,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上面印着许多深浅不同的车辙,两旁排列着细而高的树木,彼此参差错落,既是十分对称的又是富有变化的。小道的另一头,一个村民正牵着一头牲口站着,在右边的一条叉道上,有两个一边谈话一边走着的农村妇女;右侧近景上是一块种植园,一个农妇在修剪枝条。地平线较低,天空留出的位置就多了,画家有更多的可能去描绘云蒸霞蔚的美丽的上空。这样一幅看来平淡无奇的画面,何以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呢?

  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风景画家。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一幅画,他都作实地观察,认认真真地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与诗意。《林间小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两边是那样地对称,显得很平稳,可是那细微的、有节奏的、多样又统一的各种细节,却象钢琴上发出的跳跃的强弱略有变化的音符,丝毫也不平板单调,相反,显得轻松愉快。你看,成行的树枝是错落有致的,近景的深色树丛与种植林疏密相间,在远处,左旁有一座教堂的尖顶,右旁是两幢高顶茅舍,这一切都经过画家的精心构思。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古典的示范作品。荷兰绘画题材的多样性,象一面镜子反映着荷兰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在风景画方面,这两位大师--鲁伊斯达尔、霍贝玛,则给我们展示了荷兰农村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金玉米官方微信

服务号:金玉米
(官方消息发布)

订阅号:金玉米

(八卦奢侈品,解码大牌潮流趋势,揭秘时尚大咖撕逼内幕)

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公众号金玉米,关注金玉米官方微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