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博物馆宋代,青玉卧鹿嵌饰讲解



宋代,青玉卧鹿嵌饰
宋代青玉卧鹿嵌饰:首都博物馆的珍宝
这件青玉卧鹿嵌饰,出土于北京海淀的黑舍里氏墓,是宋代的艺术珍品。它的高为6.5厘米,长10.6厘米,由首都博物馆收藏。
1962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扩建校区时,工人们在德胜门小西天附近挖掘地基时意外发现了这座墓室。考古学家在这里清理了四座墓葬,其中黑舍里氏墓尤为引人注目。墓主人是一位年仅7岁的小女孩,她的祖父是索尼,父亲是索额图,都是清朝初期的显赫重臣。由于墓葬未被盗掘,因此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件青玉卧鹿嵌饰就是其中之一。
这件玉鹿采用青玉质地,质地温润细腻。鹿呈跪卧姿势,鹿角呈灵芝状,肌肉线条流畅逼真,比例匀称,打磨抛光技艺精湛,展现出极高的艺术美感。
现在,我们所见的这件宋代青玉卧鹿嵌饰,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自唐代起,玉器的风格逐渐转向现实主义,以自然为蓝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从而开创了玉雕艺术的崭新篇章。鹿,这一传统题材,在宋代更是备受推崇,因其与“禄”谐音,常被寓意为爵禄的象征。这件青玉卧鹿,便是这一时期玉雕艺术的杰出代表。
该嵌饰以和田玉为材质,经过精湛的立体雕琢,呈现出一只生动的卧鹿形象。其鹿角巧妙地设计成灵芝状,这种造型的鹿被称为“肿骨鹿”,其角通常以匍匐姿态展现,其中又以回首、前视、缩颈三种姿态最为常见。眼前的这件卧鹿,便以匍匐造型、前视缩颈的姿态呈现,生动逼真。此外,鹿身上巧妙地设计了三对穿孔,显然是作为嵌饰之用。整件作品玉色润白,光素无瑕,碾磨精湛,抛光极好,古朴浑厚的气息扑面而来,堪称宋代玉鹿中的佼佼者。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青玉卧鹿嵌饰虽为宋代之作,却出土于清代墓葬之中。这座墓葬的主人黑舍里氏,虽年仅七岁便夭折,但其家族背景显赫,祖父索尼是清初辅政大臣一等公,父亲索额图更是康熙时期著名大臣。因此,这件青玉卧鹿不仅见证了我国玉器文化的深刻变迁,更是北京地区人文历史的珍贵见证。
相关链接:初次相逢于世间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初次相遇,带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憧憬。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了与青玉卧鹿的奇妙缘分,一同探寻那件宋代青玉卧鹿嵌饰背后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