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画坛上四位享有盛名的画家,他们是太仓的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常熟的王翚,合称四王;再加上常州的恽南田,常熟的吴渔山,亦称“清初六大家”。
王时敏(1592-1680年),字进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归村老农,太仓人。在“四王”中声望最高。是明代大学士王锡爵的孙子。从小尤爱书画,曾得到画家董其昌和陈继儒的赏识和指教。明亡后,隐居家乡,悉心研究和绘画,临摹家藏宋、元、明各家名迹,尤其推重黄公望和董其昌,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尤以浅绛为清代之冠。
清初,以王时敏为首,及王翚,王鉴,王原祁为代表,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着整个清初一代。王时敏的山水画同时也开创了“娄东派”。
“四王”这一派的山水画家身体力行,步履古人,于临仿逼肖上,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泥古之弊,淋漓尽致。但在摹古之中,也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验心得,对于绘画历史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也是有贡献的。王时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但他最终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因此,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迩来画道衰,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可见他竭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终。王时敏早年多临摹古画,均按宋元古画原迹临写而成,笔墨精细淡雅,已见临摹功力。
王时敏早、中期的画,风格比较工细清秀,如37岁作的《云壑烟滩图轴》,现存上海博物馆,干笔湿笔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黄公望而杂以高克恭皴笔,具有苍浑而秀嫩的味。42岁时的《长白山图卷》,则用笔细润,墨色清淡,意境疏简,更多董其昌笔韵。至晚年,以黄公望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诸家,更多苍劲浑厚之趣。如72岁的《落木寒泉图》,75岁的《仙山楼阁轴》,84岁的《山水轴》,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峰峦数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间,皴擦点染兼用,形成苍老而又清润的艺术特色。
王时敏,重视培养年轻人,当时画坛名家王翚、吴历都出自他的门下。其孙王原祁更得其亲承指教,还擅长诗文及书法。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幛图》、《秋山图》、《雅宜山斋图》等。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王奉常书画跋》等。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6.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79f35cc35&690)
溪山雨意 手卷
题签:王烟客溪山雨意图真迹神品。戊寅冬仲上旬泉唐胡氏重装于沪上。
引首:溪山雨意。秋药先生出示王奉常长卷真迹属署其端,庚午长至段玉裁。
藏印:朱溍印信、安吴朱氏家藏、秋药珍秘、褚苍书藏、子涵珍赏、穉臣审定、穉臣所得名人真迹、惟善以为宝
清初“四王”画派,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趣味,功力深厚,成为清代画坛的正统,影响深远。其中,王时敏为“四王”之首,精研宋元名迹,尤其刻意追摹黄公望,竭力主张恢复古法。其临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叹。此卷《拟黄公望溪山雨意图》便是其极精之摹古作品,用笔含蓄,苍涧逸秀,格调高雅,为王时敏六十五岁时所作。此卷长达439公分,规模几乎可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相提并论,恰如王时敏于上款所言“虽浑沦不足,荒率有余,似具富春图矩度,欣然成此长卷。”清初四王中,王时敏传世作品相对较少,如此长卷,更属难得。有意思的是,时隔二十三年之后,此卷由褚苍书所得,并出示王时敏重题,“如逢旧面顾恋之情,不能自已”,令人感慨不已,自此之后,作品经段玉裁、赵魏、朱溍等多位名人雅士鉴藏,流传有序。王时敏平生最喜黄公望,至晚年犹临之不倦,如此卷,王时敏临本,传世不止一本,足见王时敏对黄公望痴好之深。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5.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7755c621c4&690)
云山图轴 纸本设色 1661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辛丑秋日画于西田之稻香蓭。王时敏。钤印:起首钤“归村”(朱文椭圆),下钤“王时敏印”(白文正方)、“西庐老人”(朱文正方)。
此图浅绿设色,构图为王时敏所作之常见格局,脱胎於黄公望。峰峦间云雾浩渺,实中有虚,笔墨技巧老练,浑厚秀逸。作者用笔以披麻皴为主,有条不紊,层层叠起山峦坡石。瀑布淙淙,杂树茂密,屋舍之中有一老翁趺坐静思,独享山间之乐。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6.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bfc58a44d&690)
仿王蒙山水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26年作
款识:丙寅春三月,仿黄鹤山樵笔法于清晖书屋,为宸安年词兄,王时敏。印鉴:王时敏印(朱) 信天好古(朱)
跋文:西庐翁喜为墨笔画,浅绛者已少见,至青绿则尤妙。此法黄鹤山樵,设色腴润,湿翠欲飞,使叔明复起亦当却步,真不可多得也。顾麟士观于沪上因题。
《仿黄鹤山樵笔意图》,纵99厘米,横50厘米。丙寅即明天启六年(1626),时年王时敏35岁,尚在礼部太常寺任职。此时礼部尚书是董其昌,王时敏时有机会向董其昌当面请益,也经常随董其昌出行,董其昌为其作品所作题跋,多在此一时期。宸安何人,一时无查,年词兄即同年文友的尊称。“同年”在明清两代是常用称谓,通常三类人可称同年,即同龄人、乡试、会试同榜张名的人。王时敏乃名宦之后,不用举试就可以直接借荫入仕,故其24岁入礼部太常寺任尚宝丞,掌管皇家印信。显然,“宸安年词兄”应该是王时敏的一位同龄文友。《仿黄鹤山樵笔意图》先后经戴培芝、顾麟士收藏,并经张大千鉴赏题跋。戴培芝就是倍万楼主人、清道光年间江苏丹徒著名收藏家戴植,他收藏此画后,在画心左下角钤“润州戴氏培之旧藏”、“培之清赏”印。顾麟士是清道光年间收藏书画富甲一方的大收藏家、过云楼主人顾文彬之后,他本人也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著名鉴赏家,字谔一,号鹤逸,别署西津渔父,人称顾西津。他也曾经藏玩此画,并题有边跋。至于张大千何时赏阅此画,不得而知,估计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其跋云:“此烟客变派也,虽仿叔明,乃似赵文敏,所谓溯其源也。西津老人当代鉴赏第一,赞赏备至,其声价可知,况为戴培之旧藏流传有自之品,尤堪宝玩。”寥寥数语,因缘分明,是大家法言。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7.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998e5dc9d7&690)
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甲子(1624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4.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9a02dd02b6&690)
武夷接笋峰 立轴 水墨纸本 1627年作 松壑飞泉 立轴 水墨纸本 1627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7ff3656fc&690)
仿北苑山水 立轴 1629年作
此幅山水是王时敏仿董源笔意的作品,描绘崇岭溪涧旁的山居村落。构图疏密相间,远处山峰高耸,峰岭多留白,使实中有透眼处。近处溪水迂回,地势渐趋开阔平缓,傍岸村舍依稀。山石以中锋皴擦、水墨渲染兼施,表现出郁郁葱葱的气象;树木也用湿润的笔墨表现,显得生机勃发;多用董源的落茄墨点来描绘树叶,更见华滋朴茂,墨韵浑厚酣畅。右上有董其昌题跋,赞赏王时敏此作堪与宋四大家相媲美。左上自署:“己巳六月朔日仿北苑笔意。王时敏”,下钤“王时敏印”白文印、“烟客”朱文印。 “己巳”为崇祯二年。时王时敏三十八岁,董其昌七十五岁。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0.sinaimg.cn/bmiddle/74cceddcg7a10e28ea0cb&690)
拟燕文贵春山行旅 壬申(1632年)作
仿倪云林法
辛未(1631年)作
仿黄子久笔
甲戌(1634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4.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b7d8e514dd&690)
江山秋霁 通景六屏 设色绢本 丙子(1636年)作
仿黄子久笔 戊寅(1638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7.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ad4753296&690)
山水 立轴 壬午(1642年)作 仿梅道人笔 立轴 水墨纸本 壬午(1642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0.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99bc3540e7&690)
南山积翠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42年作
款识:空山寂寂罨遥青,石作屏风树作扃。昼永幽人无个事,餐芝饮涧读黄庭。壬午九秋仿子久南山积翠图,奉祝汇翁年先生七十大寿并题请正。娄东王时敏。印鉴:时敏之印(白文)、烟客(朱文)、真寄(朱文)
《南山积翠图》是王时敏给人贺寿的作品。王氏此幅作品融会了黄公望、王蒙的笔法,用笔苍浑厚重,水墨酣畅淋漓,一改其早期含蓄秀润、笔墨清淡的画风。他借松柏来暗示生命之树常青。此图取“南山积翠图”之名,有祝愿受画者“寿比南山”之意。该作品按远、中、近三景均采用大量的笔墨描绘。画作尺幅虽大,用笔却毫不松懈。尤其是中景,刻画得更为精谨。草木繁茂、山势蜿蜒,却丝毫没有迫塞感。山体曲折、盘桓,观者置身画中,沿山间小路仿佛可以直达无人之境。画作近景刻画了松树,松枝翠绿,枝干姿态各异,暗含“贺寿”这一主题。画家刻意将松叶所用的墨色加以区分,墨色浓淡不同、虚实相生,使松树充满生机。而对近景山石的处理,他主要师法黄公望--用笔苍劲,多矾头,随意的长披麻皴疏松、秀雅。不过,他并不满足于师法一家。从对画中山石的点苔来看,他亦受王蒙画法的影响--用浓墨表现。可见,他在吸收古人之法时并不是一味地照搬,而是融会贯通,有自己的特点。与近景相比,中景的山体更险要,重峦叠嶂。为烘托山石奇险之势,画家有意将瀑布、雾霭穿插于山间。瀑布顺流而下,隐于山林之间;雾霭从远处飘来,势若蛟龙。作品虽未画人物,但中景的房屋却暗示了人物的存在。整幅画面虽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却并不冷清。山中的楼阁似山林主人居住之所,又似游人休息之处;似画家凭栏独赏之所,又似文人品茗、畅谈之阁,具有浓郁的文人画意味。远景中间,山峰如柱,是整个画面的气魄所在。山脉随景之推深而愈加陡峭,以浓墨绘就的苍松亦愈加繁茂。作品构图繁复、行笔缜密、墨色沉静,毫无躁气,给人一种清新、温润的感觉。难怪秦祖永《桐阴论画》评王时敏:“运腕虚灵,布墨神逸,随意点刷,丘壑浑成。”
王时敏的《南山积翠图》虽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前人“三段式”的构图,但细看,不难发现其创新之处。画面虽分为远、中、近三景,但呈现出一层坡、二层树、三层山的格局。而且,画家还有意识地在构图中加入了起伏、开合之势,为后来王原祁“积石为山”的“龙脉”构图理论打下了基础。此幅作品为王时敏晚年所作。他晚年生活稳定,创作日臻佳境,由此画不难看出他独特的绘画面貌。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2.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8c3a13afb&690)
瓶菊图 立轴 1653年作 仿黄隺山樵笔意 1637年作
五瑞图 立轴 甲午(1654年)作
午瑞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作为以山水着称的王时敏,其花卉作品是极为罕见的。此图以水墨作蜀葵、菖蒲、菊花、百合等花卉一束,虽是水墨写意之作,但图中所呈的各种花卉的姿态和形象,足见作者对描写对象观察的精细和状物写生的一丝不苟,他根据不同对象的形象特征,运用不同的笔法,信手点染,创作了这幅充满生机的画作。菖蒲以水墨拉出,爽利劲健,如出鞘之剑,百合和菊花则为双勾,蜀葵用侧锋淡墨为叶面,浓墨细笔拉筋脉,抑扬顾盼,分外有情,虽寥寥数笔,极为精彩,且神韵俱足,笔情墨趣,分外精彩。图左作者自识:“西庐老人笔”。钤“王时敏印”白文、“孙心作”朱文印记。虽未署年月,当为西时敏晚年之笔。裱边有翁方纲、刘石庵及黄戊和钱楷等人跋。
山水 立轴金笺 1668年作 山水 立轴 1655年作 山居图 设色绢本 1657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6.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a1cf68e079&690)
秋山晚暮 立轴 设色纸本 癸未(1643年)作 清泉挹翠 立轴 水墨纸本 1643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8.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97f40b3720&690)
仿黄鹤山樵笔意 设色纸本 戊子(1648年)作 仿大痴笔 己丑(1649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6.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a008dcc319&690)
秋山白云图 纸本设色 己丑(1649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取全景式布局,远山以一尖顶缓坡的山峰为主体,其右下方以一平顶直壁孤峰相扶助,形成对比,简洁大方。中景作以密布的山石林木,数座房屋掩映其间。屋旁山泉急流从林中冲出。此幅画中山石勾出轮廓后以大小披麻皴画出阴阳,并以密点作苔,树木除近景丛树勾点叶形外,其余基本以横竖点法写出大意,后树石均施以赫石、花青等色。其笔法文秀沉实,墨彩温雅清淡,体现出了董其昌所谓的南宋画的基本风格。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5.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a37ef4b245&690)
山水 立轴 庚寅(1650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4.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a01ee414c3&690)
丛林曲涧图 庚寅(1650年)作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王时敏文笔淹雅秀润,布境端严,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样式,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在画史中并称“四王”,为清代正统画派的代表人物。此作以一高山大岭为主体,周围群山环护,林木密植,屋舍掩映。山涧之中,一条河流从深远之处曲转流来。近岸山脚,古亭独立,杂树蔽荫。画中笔法文秀,写物具体而不拘执,造景丰富端庄,境界虚和,为四王作品的典型风格。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5.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924469095&690)
云岗静林 立轴 水墨绢本 1656年作 仿黄子久笔意 立轴 水墨纸本 1656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6.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9a159db298&690)
松溪卜居 立轴 设色绢本 1656年作
此图写峰峦层叠,云深林密,崖间岭下,有村舍相望,一溪从峡谷中蜿蜒而出,益见山势之巍峨,境界之幽僻。西庐画最尚黄公望,然公望长于减笔,于疏秀中寓苍郁;西庐则稍茸,虽繁密而不失灵逸,可称善学。此帧即拟大痴,一种苍翠欲滴的灵动之趣荡漾于画面,展对之,你绝不会因构境的繁复而有塞实之感。王氏七十以后,眼疾严重,每有“年老目眵,久疏笔砚”之叹,徐邦达先生考其暮年颇多石谷、麓台代笔,所见甚确。此为其六十五岁时作,目疾未剧,故工秀乃尔。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5.sinaimg.cn/bmiddle/74cceddcgc4b4dbfeb0c1&690)
仿黄公望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657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7.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ae8654f56&690)
千岩万壑图 手卷 设色纸本
秋山溪径图 立轴 庚子(1660年)作 高山流水图 立轴绢本 夏木垂阴 设色纸本 1661年作
秋山清瀑 镜框 设色绢本 庚子(1660年)作 仿江贯道茅亭消夏图 设色纸本 1662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5.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a24fd49f54&690)
拟李营丘积雪图 1661年作 西雅园集 春山晓霁仿巨然笔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4.sinaimg.cn/middle/74cceddcx79f9aea1702d&690)
秋山图 立轴 壬寅(1662年)作 (358.4万元,2009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识:壬寅新秋,画似仙翁老亲台政。王时敏。钤印:偶谐、王时敏印、西庐老人
王时敏为清初画苑领袖,王石谷、王原祁、吴历等一时名家俱出其门。他一生崇尚大痴,对其所作《秋山图》尤顷倒渴念之至。此图即写秋山,笔墨松灵清润,有一种安祥宁静气氛。他的画水墨为多而设色者少,此作用浅绛,明丽透亮,色墨融和,是其佳构。时敏画传世不多,画于绫绢者尤少见。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9.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8c9996d48&690)
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1662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8bd5e6470&690)
山 水 设色纸本 夏山烟雨 水墨纸本 壬辰(1652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6.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8dce70cbf&690)
仿黄公望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663年作
款识:癸卯长夏仿子久笔,王时敏。印鉴:偶谐(朱文)、王时敏印(白文)、烟客(朱文)
王时敏擅山水,对宋元诸家颇有研究,“每得一秘轴,闭阁沉思。”于黄公望山水,尤其刻意追摹。其绘画用笔圆润,墨法醇厚,作品气韵神逸,意境精深。王时敏兼工隶书,楷书亦负盛名。清朝王时敏的出现,为“娄东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功开创了“娄东画派”。此件作品是王时敏七十一岁时所画,正是他的黄公望画风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所画的。王时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以他为首的娄东画派声势浩大、左右艺林,在整个清朝画坛占有统治地位,影响深远,为后人宗仰。此轴曾经清安仪周、唐淮鉴藏。安氏为清代藏家翘楚。唐淮字睛川,秀水人。少贫苦学,乾隆庚辰进士,内翰林转御史,后出典云南试。以疾归家,有绿溪山庄,喜藏书画 “绿溪山庄收藏之印”。
落木寒泉图
纸本墨笔 1663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仿元代倪云林笔意所写的太湖岸边景致。近景画一水边坡地,碎石重叠;中景为置于画面右侧的较高山峰;山后远景为一空旷的水面,中有一带远山横向伸展。整个气象显得寂静潇疏,颇有清爽的秋凉之意。画中运用折带与披麻相结合的笔法,清劲宽和,温雅平淡,多用干笔淡墨。这件仿倪云林而作的山水,不仅拟其笔法笔意,更在其中透现出了倪云林之画中潇疏清凉而略带荒寒的意境,同时又具有四王画中那种平和温雅的气质。
苍山幽居
立轴
甲辰(1664年)作
林泉幽居清话图
答赠菊作山水图
立轴 甲辰(1664年)作
这件作品是王时敏为答赠含素以佳菊相赠而作的山水画,画中描绘了一个众岭重叠的深山景色。山上林木密布,远山之腰,云腾雾绕,有似游龙,一直向纵深之处延伸而去。左侧山谷之中,庭院深深,楼阁掩映,一条小道拾级而上,在山谷中蜿蜒。周围林木茂盛,浓荫蔽日,真一个清静的好去处。作品构景繁复而集中,但因布置有序,因而层次井然,显现出温厚而博大的气象之美。
山水
立轴 1665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0.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a02b866d9c&690)
仙山楼阁图 纸本墨笔 1665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乙巳冬日写《仙山楼阁图》为静孚道兄尊堂方太夫人衮寿,王时敏。钤印:王时敏印(白文)、西庐老人(朱文)、玄赏(朱文)。
此图是王时敏74岁时的作品,系为友人陈静孚之母方太君70寿辰而作。王时敏以元黄公望画法写此图,画面上峰峦叠嶂,林木葱郁,流泉曲绕,长松挺立。山谷中点缀着茅亭草舍,环境清幽。图中烟岚起伏,云雾环山,增加了画面的高远感与深远感,同时产生虚实对比,使全图笼罩在朦胧飘逸的氛围之中,宛若仙境。其笔墨画法尤见精绝超逸,是画家晚年精品之一。
茅堂待友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666年作
夏日山居
立轴 水墨纸本 1666年作
浮岚暖翠
立轴 设色绢本 1666年作
款识:浮岚暖翠。仿黄子久。丙午秋日画似升老道长,王时敏。钤印:王时敏印(白) 西芦老人(朱)
《浮岚暖翠图》轴,绢本青绿,作于清康熙五年(1666)丙午秋日,时敏年七十五。上款“升老道长”不知何许人。《浮岚暖翠图》作为黄子久生平得意之笔,在清初画家的仿古作品中经常被提及。王时敏、王鉴、吴历等人皆不止一次从这一经典母题获得灵感,进行艺术创作。甚至王时敏的儿子王撰,晚年也有一件同名作品传世(今藏武汉文物商店),画中且有“余少时曾见黄子久浮岚暖翠图”的题识。娄东王氏本富收藏子久原作或许就是其家藏品。该作取法子久,笔墨苍润,构图深远,勾染皴擦、意象经营尤得大痴神韵。画中青山叠嶂,绿树含烟,渔浦迂回,楼观隐然。山色朗润,坡陀起伏,林峦深秀,一派苍茫简远之韵致。烟客生平收藏名迹甚伙,凡布置设施,够了斫拂,水墨晕染,悉有根底。此图运笔遒美,设色华滋,即董思翁见之,亦须让一头地。视世俗丹青家具文秀之质而浑厚未足、得遒劲之力而神韵未全者,奚啻霄壤,非后学者所能仿佛万一也。
花溪渔隐 立轴 设色绢本 1666年作
款识:花溪渔隐,仿松雪居士。丙午春日画,王时敏。钤印:王时敏印(二次)、西庐老人
王时敏的此幅青绿山水精品,背临古人,工细规矩,布局由近及远,水天一色,绿山红树,钓翁泛舟,跃然纸上,独现美意。王时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画海中是一朵瑰丽的奇葩,永不凋谢。同时以他为首的娄东画派声势浩大、左右艺林。清初,以王时敏为首,及王屡、王鉴、王原祁为代表,形成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他们的山水画风影响着整个清初一代。王时敏的山水画同时也开创了 “娄东派”。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少年时为董其昌、陈继儒所深赏。祖父王锡爵为明朝万历年间相国,家本富于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崇祯初以荫出仕太常寺卿,故亦称“王奉常”。王时敏少年时学画,“每得一秘轴,闭阁沉思。”对黄公望山水,刻意追摹。入清后隐居不仕,工诗文、书、画。擅长山水,富于收藏。精研宋元名迹,又受董其昌影响,摹古不遗余力,深究传统画法,表示“唯此为是”。王时敏正是溶化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他说“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9.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b7bd5cc995&690)
仿王蒙山水 手卷 纸本设色 丙午(1666年)作
款识:叔明画九峰读书长卷乃其生平杰作。为虞山钱宗伯所藏,后同绛云楼归之天上不可复见矣。雨窗无事漫师其法,愧不能仿佛万一也。时丙午重阳前二日,王时敏。印鉴:画禅、时敏逊之烟客西庐老人西田主人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0.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833b92319&690)
右丞江山雪霁图 设色绢本 仙山积翠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663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6.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97618b68a4&690)
仿王维江山雪霁图 设色纸本 戊申(1668年)作
《仿王维江山雪霁图》作于戊申(1668)画家时年七十七岁。图上山岩有着倾斜的走向,构成奇特宏伟的山形,充满动势。全画多勾染少皴纹,画树以细笔勾勒,设色以石绿、赭石、白粉为主,正是画雪景之古法表现。此幅画笔墨清润,设色皴擦秀雅,有追法唐代青绿没骨山水画的抒情特质。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3.sinaimg.cn/middle/74cceddcxc36bc9707982&690)
仿一峰道人笔 丁未(1667年)作 溪山春晓 设色绢本 戊申(1668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9.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a323806ef8&690)
仿古山水 立轴 戊申(1668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8.sinaimg.cn/middle/74cceddcgc4a33198dd37&690)
溪山深秀 立轴 纸本 戊申(1668年)作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 [转载]清初六大家 <wbr><wbr>王时敏作品欣赏](http://s10.sinaimg.cn/middle/74cceddcg7a103dca7d43&690)
烟浮远岫图 立轴 纸本 戊申(1668年)作 富春山居 立轴 1668年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