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李公麟的《山庄图》


北宋的著名画家李公麟(1049-1106)今安徽桐城汉族人。神宗时考中进士,历任几种官职,好古博学、善鉴古器物,诗文亦通。其画人物、释道、鞍马、山水与花鸟皆精,时评为宋画中第一人;后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即作山水画《山庄图》。他的传世作品唯马是大大滴有名,虽然不像徐悲鸿的奔马那样妇孺皆知,估计专业的绘画人多数还是有所了解吧;这可能与现在的中国人大多不想了解历史之惯常有关啦。我现在专门介绍他的山水画《山庄图》,起码不会是崇洋媚外反而有点落后倒退的嫌疑,但却不怕别人说我是“土坷垃”的类别;因为我临过这张长卷画的印刷品,体会就算有点,所以才敢试一试讲述些对该画的看法。说道之前也再看一下李公麟的大概生平事迹,也许会对我们欣赏他的作品有些帮助。
李公麟出身于明门望族,官宦人家嘛,自然有甚多的古董字画,遗传和幼教也堪优秀,遂好鉴赏且识奇字,夏商以来的钟鼎尊彝之考证皆能辨别款识及定位定时。精诗通文,书法有晋人风,说明他的绘画首先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作后盾,绝不是一个绘画工匠式的勤劳而已。与王安石、苏轼、米芾、黄庭坚等谈书论画相甚欢,居京师不慕权贵,游山玩水崇尚清高。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他告老病退后居龙眠山,且自号龙眠居士。勤奋创作,人物、鞍马走兽、历史题材、释道、仕女、山水、花鸟皆精。人物、道释有吴道子的影响,造型逼真,神态生动;笔韵流畅,山水气韵清秀却略有稚拙感;人评:师法王维。着色山水受李思训易趣所致;画马技法胜过韩干;总的说来,他能集诸家之长,师法自然而得其大成,后人便尊为中国古代第一大手笔、似乎中国的“达芬奇”了。传世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维摩演教图》、《赤壁图》、《蜀川胜概图》、《莲社图》尽管有些是后人的摹本,但皆藏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可惜那时候的人不兴办展览没有出画册的方便啊。
《宣和画谱》里评其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并赞曰:“(龙眠)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荻、占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善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非若世俗画工混为一律。贵贱研丑止以肥红瘦黑分之。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其成染精致,俗工或可学焉,至率略简易处,则终不近也。”苏东坡也赞叹道:“其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虽然后有人称为“天下绝艺矣”,但明末的陈洪绶却以表现性的写实造型语言冲破了他的影响范围,达到了绘画艺术语言的新高峰,成为一个具有稚拙风格的绘画大师也影响到后来的任伯年直到现在。现在的中国人却一个劲地照抄摄影自然的逼真感,当今的穷山恶水素描式国画山水也层出不穷,逼真客观的山水绘画不停地污染着大众的眼睛;我刚从洛阳与国家美协联办的一个展览上看到绝大多数都是鸿篇巨制,完全是全国美展的劣质克隆儿,除了偶尔的几人还有点传统的影响和新意,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几个“展览名家”的模仿者,最惨不忍睹的是那素描照片般的穷山恶水,似乎用墨画出学生石膏写生样的风景且苦寒荒凉,没有传统文化的一点点继承与借鉴,着实是绘画艺术的倒退又假大空。我现在想介绍的仅仅是李公麟的山水《山庄图》;在赏读他绘画作品过程里可认知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人就开始了绘画艺术的表现而不是逼真地素描般制作,李公麟的绘画能力依然地体现在山水中,他也许是无意识地反流行样式而颇具“稚拙”感。
李公麟的线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他用线条和浓淡墨色勾勒实物的白描画法,可以说是线描技艺发展的高峰阶段;其白描技法的使用成为后人学画所必须的基础典范,我们在他的《山庄图》里也可见到他精湛技艺,但这样的山水绘画趣味古拙盎然,不像其他众多画家那样大山大水地辽阔壮丽而平、高、深的“三远”着,而是描绘了隐居的高士游玩忘情于山谷,闲情致以幽林,伫立凝听在溪泉岩洞间,人物活动与阶层的划分在山水的自然里就比较明显。当我在临摹的时候,就体会到他的艺术特征之非同一般,也觉得这样的山水与人和谐一致的主题表现倒挺现代,深刻的观赏印象久久难以挥去,故作文字叙述来重新学习一番。
<